《葬明》 第258部分阅读

放弃成见,表示愿意出粮帮他们度过缺粮的困境,这就说明肖天健这个人却是有过人之处!

所以他这次才在众将的怂恿之下,带头来找洪承畴,逼洪承畴接受刑天军给他们提供的粮秣,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年来,他们那些死在建奴刀下的袍泽们,祖大寿也觉得承肖天健这个情,他也不愿意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关宁军们,就这么因为缺粮缺饷,最终在建奴军面前一战都不打就彻底崩溃。

人有的时候,是自私的,历史上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投降了建奴,成为了后世万人唾骂的2臣和汉j,但是最起码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未考虑就投降建奴,而且当时的情况也是他们被围于松山,力战兵败才被俘的,后来彻底对大明绝望之后,才在自私的想法之下投降了建奴一方,所以有时候仔细考虑一下他们的处境,既有可恨之处,但是也却是有情有可原之处,更何况祖大寿这个人在投降了建奴之后,并未像吴三桂、耿忠明、孔有德等大汉j那样,充当建奴的攻打中原的急先锋,这一点上,祖大寿的为人还是比起其他汉j来说,算是稍微好一点的。

眼看着众将都是这个念想,洪承畴不由得心中更是连连哀叹,现如今军将们已经是形成了共识,想要接受刑天贼的粮食,而且实际情况上来看,他们也却是急需这些粮食来满足军中需要,否则的话很快他们这些兵马便会因为缺粮彻底丧失战斗力。

这也是形势所迫,不由得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而且祖大寿这个大老粗有一句话说的不错,那就是他们可以吃贼军给他们的粮食,保的却还是大明的边关,还是在为大明守边,这一点也不错!

于是洪承畴虽然心中不情愿,可是最终迫于残酷的事实,也不得不放下了架子,点头答应了下来,下令准杨国柱在宣大接收刑天贼给他们提供的粮秣,然后速速转运到诸军之中,有了粮食最起码也可以稳定一下军心,同时再招募一些关宁和辽东一带的汉民青壮增强一下守御的实力,这仗总是还能打下去,他们总是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洪承畴还是要求杨国柱接受刑天贼的粮食可以,但是决不许刑天贼进入宣大境内,一旦刑天贼试图借机进入宣大的话,这粮食不要也罢,也务必要挡住刑天贼北上。

至于朝廷那边的反应,他洪承畴这会儿也顾不上了,爱咋地咋地吧!你们没粮食给,总不能就让这么多兵将瞪着眼饿死吧!

于是不几日时间,在宣大北面的道路上,便开始源源不断的出现了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的大车,在少量刑天军的护送之下,开始进入到了大同府境内,并且在大同府南面的雁门关外面,将这些粮秣甚至于是大车和骡马,都交给了在此等候的宣大总兵杨国柱,然后换人赶着这些车辆,继续朝山海关一带运送了过去。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京师之中,顿时让朱由检龙颜大怒,在宫中大骂洪承畴和众关宁诸将乃是逆臣贼子,居然和刑天贼相互勾结,甚至于想要下旨罢免掉洪承畴这个蓟辽总督,换人去接管山海关防务。

可是他这个念头也只是动了一动,便颓然作罢,因为他也知道洪承畴恐怕是眼下他的大明王朝之中最能干的一个大臣了,现如今建奴已经开始出兵南下,直逼山海关一线,那里大战在即,临阵换将肯定是自废武功,另外不让洪承畴他们接收刑天贼的粮食,他又从那儿调来这么多粮食来给这些关宁军们呢?现如今京师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粮荒,每天都有饿死的人被运出京城,他已经是没有半点办法了,又哪儿去弄粮食给洪承畴呢?关宁一带尚有不少官军,他总不能下旨,让这些官兵们勒紧裤腰带,不能要刑天军给他们的粮食,让他们饿着肚子去抵御建奴大军入寇吧!

皇帝不差饿兵,他这个皇帝当的够惨,自己都混的快要吃不饱饭了,拿不出钱粮去养活朝廷的兵马,现如今总不能不让这些官兵自己想点办法,有人愿意给,他们愿意要,他这个皇帝倒已经不是关键问题了,于是恼怒归恼怒,可是朱由检还真是没有办法,也只能颓然默认了这件事。

第四章 北伐

与此同时在陕西省府西安府之中,因为阴差阳错,李自成仓促在此登基称帝,建立大顺国,甚至于连西安府城中的刚刚大战之后遗留下的遗迹都没有清理,便在西安府城中以西安布政司衙门为他的皇宫,当了“皇帝”,所以西安府城中根本就没有一点一朝天子登基的气氛,城中到处还都散发着尸臭味,甚至于一些地方还有尸体尚未被清理出城。

原来历史上李自成定都西安府,将西安府改称为大兴城,但是这个时候却被他改称为了大顺国的中京,没有一点帝王登基的气象。

李自成虽然占据汉中一带也有两年时间了,这两年实力发展也很快,但是终归还是因为他思路的局限性,使得许多基础并未打牢,不管是地盘还是财政情况,都根本无法和刑天军相比,而且他为了尽快扩大地盘,不得不连连扩军,将大部分可用的青壮都收入到了军中,使得地方农业恢复也很是缓慢,仅能依靠一些老弱妇孺在田间耕作,他自己也无力给这些百姓提供什么支持,以至于现在他养活这么多兵马,显得非常力不从心。

虽然他拿下了西安府,但是陕西的情况不说大家也明白,经过十几年的战乱,早已是民生凋敝,人口剧减,李自成命中注定只能成为一个草头王,根本没有机会发展成为和刑天军相匹敌的对手。

李自成在西安府仓促称帝,明面上是手下人的劝进,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他心中和肖天健在赌一口气,八年前肖天健在凤翔府一带起兵的时候,他李自成已经是高迎祥麾下响当当的八队闯将了,甚至于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独领一方的义军首领,在各路义军之中都算是数得着的人物,当时碰上肖天健的时候,肖天健不过只是一个手下拥有区区千把人的小头领,可是现如今肖天健却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他却只能在陕西这块穷乡僻壤之间来回折腾,始终被肖天健压着一头,靠着仰肖天健鼻息过日子。

李自成的野心很大,但是现在却自认为运数不好,当听闻肖天健要在南京城登基称皇,建立什么大中朝的时候,他便恼怒异常,为了争一口气,于是便假惺惺的在手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所谓劝进之下,慌慌张张的在打下西安府之后,也搞了一出寒酸到了极点的登基称皇的闹剧。

但是虽然他在西安府登基称皇,可是他自己也很清楚,他这个所谓的大顺皇帝是有很大水分的,论实力他根本就不是肖天健的对手,而且眼下中国境内可供他发展的空间除了陕西一带之外,几乎没有他扩张的余地。

所以在他登基称皇之后,和手下诸将商议了一番,决定将势力继续向西发展,最起码控制住陕西大部,今后一旦和肖天健反目的话,他大不了朝西边跑,在西北之地占据一片地方,继续当他的草头王。

可是让他非常不痛快的是在他登基不久,便得到消息,暂时定都南京的那个肖天健昭告天下,宣称不承认他这个大顺皇帝,并且诏令他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等候被大中朝军队整编。

肖天健的这份诏书真是彻底气坏了李自成,对于这份诏书,其实就可以看做是肖天健彻底和他反目的一份宣战书,在李自成看来,他这个大顺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他肖天健的那个大中皇帝的身份,同样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凭什么他就可以昭告天下不承认他这个大顺皇帝的身份?还大言不惭的说要令他接受整编呢?

所以李自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便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指着东方南京的方向破口大骂肖天健不是个东西,忘了早年他肖天健在他李自成手下“俯首帖耳”听他调遣的时候,现如今他坐大了,便开始对他发号施令,这口气他李自成是无论如何也都咽不下的。

于是李自成以牙还牙,也煞有介事的发诏,称肖天健才是伪皇帝,而他李自成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证据是他在汉中挖出的那块写着“十八子主神器”的石碑,而肖天健狗屁不是,他绝不会听从肖天健的什么命令,并且宣告大中国今后便是他大顺国的敌人,他必将和肖天健势不两立。

然后李自成随即下旨宣称要讨伐肖天健的大中国,并且令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李双喜率领两万大顺军,朝着潼关方向开拔,做出一副要出潼关和肖天健决一死战的架势。

对此陕西北部的大中国第二镇军总都统刘宝,当即便调集了河南西北部的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以及三个预备营的兵力,在陕州集结,并且立即兵发潼关,在大中国天元元年三月间先于李自成的大顺兵马一举攻占了陕西河南的重要关隘潼关。

说是攻占潼关,其实不过只是接防罢了,这几年来,驻守潼关的大明官军,兵力日渐衰落,虽然陕西守臣始终都防备着刑天军破潼关攻入陕西,但是这一年来,因为李自成在汉中的复振,迫使汪乔年不得不一再调集陕西各处的官军去对付李自成,潼关虽然重要,可是在李自成攻打西安府的时候,也已失去了它的应有地位,驻军被大批调离了潼关,在刘宝派兵攻打潼关的时候,潼关仅剩下了两千不足的老弱残兵,守将也不过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陕西参将李明峰。

这个参将李明峰很清楚眼下他镇守的潼关面临着什么样的境地,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死了,他东面就是让官军为之胆寒的刑天军,背后便是横行于陕西境内的闯贼李自成,眼下朝廷也已失去了对陕西的控制能力,而他们这些老弱残兵要粮没粮要饷没饷,不管跟谁作对,都唯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只能选择投降李自成抑或是肖天健一方,这个问题是一个算术题,比对一下他们双方的实力之后,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李明峰得知李自成派兵朝潼关方向进发的时候,便立即派人联络大中陕州守将表示愿意率军投降大中朝。

于是这些大中兵马,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接管了潼关这个关中东大门,并且在刘宝手下大将范胜的指挥下,开始迅速布防。

对于这种事情,肖天健没兴趣过多去过问,他只需了解情况既可,各地战区已经划分,每镇兵马自有他们的指挥系统去进行调动,潼关属于第二镇刘宝负责,该怎么做刘宝自会处置,虽说眼下他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北伐的事情上,并不愿这个时候和李自成撕破脸,被李自成牵制他的兵力,但是李自成的称皇他必须要表明态度,既然李自成不愿意听他的,还想要来跟他搏一搏,那么他也不会怕他,而且在他看来,对付李自成他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有各镇的兵将足矣来控制李自成的兵马了。

所以对于这件事肖天健并未给予太多关注,而是将他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北伐的事情上,在这次大规模北伐定下来之后,朝中又因为肖天健是否该御驾亲征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朝中文武大多人以为,肖天健现在已经贵为一朝之主,身份已经不同往常,他的身份已经不易再亲自领兵北上了,最好还是选一个大将作为统帅率军北伐,这种观点深得人心,当肖天健一提及要御驾亲征,文武百官便纷纷上奏,劝肖天健留守南京城即可。

但是这样的劝说对肖天健不起作用,在肖天健看来,他这么多年来等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现如今大军即将北伐,而他却留在南京城这个大后方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于是他当即便回绝了诸臣的建议,并且当即下诏明示他必须要亲自北上,这件事不容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大中的诸臣其实也早已习惯了肖天健的强势作风,见到劝进无效,于是只得偃旗息鼓了下来,各自都开始将精力放在了北伐的事情上。

这次北伐将是决定大中朝命运之战,所以大中国上下无不都十分重视这一战,而这一战他们要对付的主要敌人已经不是大明官军了,到了这会儿在肖天健的引导之下,所有人可以说都统一了认识,那就是他们此次北伐的主要敌人,将是北方叩关南下的建奴大军。

所以不管是情报部门,还是财政、后勤部门,乃至是军方各个系统,都开始为这一次北伐做起了准备工作。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北伐将会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事,兵力方面倒不是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后勤供应方面,大中朝立国之后,虽然眼下实力已经很强了,但是毕竟很多地方经营时间尚短,财政和物资的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这样的大战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投进去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还牵扯着大中朝工业系统的生产能力,而且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也非常仓促,想要完成这样大规模的物资调运和兵力调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各部为此都投入到了连轴转的工作之中,许多事情被暂时搁置下来,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在了战争前期的准备方面。

好在大中新立国不久,各部还未形成官僚作风,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也不明显,而且所有人都知道肖天健在这件事上倾注的热情之大,谁也不想这个时候因为扯皮惹怒了肖天健,所以各部之间只能通力合作,将大中刚刚建立起来的行政机器开足了马力。

于是湖广、南直隶、河南、山西各地的物资都开始在总后勤部的调配之下,大批民壮被调动起来,将这些物资开始大批量的通过水6两种方式,朝着北方前线送去,大批的粮食、弹药、器甲、枪炮纷纷装船或者装车,运往了需要它们的地方。

长江和运河上的漕船以及各种货船也再一次忙碌了起来,以运河为主要运输通道,大批驶入京杭大运河之中,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缓缓朝北行去。

大批大中国的兵马,也从各地纷纷被抽调出来,朝着兵部给他们指定的位置集结了过去,此次肖天健下令除了李栓柱的第三镇军之外,其余镇军全部都抽调出精锐兵将,参与这一次的北伐行动,这就牵扯到了很多地方的兵将的调动。

在兵部的调派之下,阎重喜第一镇奉命抽调出两万步骑,朝着雁门关一带集结,他们作为左路军承担对大明京师西北部的攻击以及对建奴军右路人马的抵御,由阎重喜亲自挂帅,王承平和李凌风为辅,卢象升作为监军随行,形成一个作战集团。

而刘宝的第二镇则集结一万五千步骑兵马,在顺德府集结,以刁正挂帅,刘宝留镇河南,形成中路军朝京师方向攻进,他们的主要敌人是眼下在广平府一带布防的傅宗龙的大明官军集团,以及京辅各地的残存官军势力。

至于肖天健本人,则以大中朝皇帝的身份,亲自统帅石冉的第四镇部分兵力和罗立、刘耀本的近卫军大部,以及数量有限的羽林卫共四万兵马组成大中国北伐右路军,在淮安府集结,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朝着北直和山东方向攻进。

这三路大军真正的主力其实还是肖天健亲自统领的右路军,而左路和中路军则属于辅助兵力,大军北伐的时间定在了天元元年三月十七日的早晨。

而肖天健本人也在三月十日的早晨,离开了南京城,在铁头的羽林卫护随之下,乘船先走长江然后在扬州府转入运河,朝着淮安府方向开去。

第五章 传教士

肖天健在离开南京城之前,将南直隶防务交给了石冉负责,军事方面由石冉负责,政务方面则交给了付德明为主,李进德和牛金星为辅,主理大中国朝政。

而作为兵部尚书的李信,则还是干他的老本行,当他的参谋部总参谋长的活,但是却并未和肖天健的右路军同行,而是先行赶往了顺德府,进入到了中路军之中,肖天健之所以让他带部分参谋到中路军去,就是让他以总参谋的身份,对各路军居中协调调度,以免出现三路军各行其是,无法有效配合。

就在肖天健安排完这些事情,想要启程离开南京城踏上北伐的道路的时候,这天侍从启禀说红毛鬼子高肃求见,而且还带来了几个红毛鬼子。

本来肖天健是没空处理这些事情的,他本以为高肃找他,可能是也要闹着参加这次北伐,但是这一次他没打算让高肃去,而是想要高肃留下在南京讲武堂之中做事。

但是听说这家伙居然又带来了几个红毛鬼子之后,肖天健颇有点好奇,于是便让人将高肃带入大殿之中。

高肃这家伙现在可以说早已变成了长着一身红毛的中国人了,一口中国官话说的字正腔圆,而且礼节上也完全熟悉了中国的礼节,出了长相之外,穿着打扮全部汉化,现如今整日里穿着一身大中国防军的标准将官军服,到处招摇过市很是威风,入宫之后立即便对肖天健行礼,口称圣上。

肖天健对这个家伙的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而且这家伙现如今也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干了,深得他的信任。

于是肖天健便挥挥手道:“免礼!你今日来见我,又有何事?难道不知道我这段时间非常忙吗?”

高肃呲牙一笑站起来躬身答道:“启禀圣上,微臣今日前来,正是有要事想要启奏圣上!”

肖天健没好气的说道:“什么要事?要事你想跟着我北伐去,这件事最好免谈,现如今南京讲武堂刚刚成立,正缺人手,你这家伙要留在这里,不能跟着我去!”

高肃于是又赶紧呲牙笑道:“微臣已经知道圣意,自然不会再提及此事了!这次微臣前来,是想要为圣上引荐一些能人,还望圣上百忙之中能抽一点时间见他们一下!”

“哦?什么能人?不会是你在南京城之中碰上了传教士吧!说说吧,是不是你要替他们来游说我,让我给他们在大中国传教行方便之门?”肖天健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便猜到了高肃这家伙的鬼主意,于是有些好奇又好笑的问道。

高肃听罢之后显得有点尴尬,但是这家伙脸皮极厚,被肖天健看穿了也架得住,于是赶紧连呼肖天健乃是神人,一下便猜到了他的来意,不过他说道:“启奏圣上,虽说微臣引荐的确实是几个传教士,但是这些人却都是有本事之人,其中有人会造自鸣钟,也有人很善于铸炮,他们当日立国大典之时,见到过圣上的风采,颇为钦佩圣上,表示愿意今后为圣上效力,还望圣上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听到自鸣钟之后,肖天健马上便来了精神,这些年来,他只顾着忙于军务,原来的老本行基本上都快被他丢下了,前些年除了他亲自设计了水利钻膛机和设计了火炮俯仰摇架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再“发明”什么东西出来了!

自鸣钟是什么玩意儿,他比谁都清楚,这种东西其实代表了这个时代西方国家最高的机械科技,对他来说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对中国人来说,却还是非常稀奇的东西,可惜的是他现在没有时间鼓捣这些东西,有空之后,他还是要将老本行捡起来,为中国的机械发展做点贡献出来。

现如今听闻高肃说有传教士会做这种东西,那么这样的人才他就不能轻易放过了,于是他点头道:“哦?南京城之中还有这样的人物?看来是我有些疏忽了!那么你便将他们带进来吧!今日我也不怪罪于你了!”

高肃闻听之后顿时大喜,连连谢恩之后屁颠屁颠的跑出去将几个欧洲人带入到了大殿之中,这些传教士显然是被高肃早已提点过了,一进大殿便立即跪下山呼万岁。

肖天健觉得这帮人颇为有趣,于是便摆摆手道:“免礼平身!都起来说话吧!趴着说话不方便!”

几个红毛鬼子于是连连谢恩之后,一个个拘谨的站了起来,弓着身低着头不敢做出半点无礼的动作,肖天健看了一下他们,这些人大多都在三四十岁的年纪,不过欧洲人长相比较老,保不准其中有些人年纪会更轻一些。

高肃赶紧替他们引荐道:“这位是耶稣会教士罗伯特神父,他非常精通天文数算,是他们之中的主教,这位是西伯格教士,他精通机械,会制作自鸣钟,而这位则是格鲁教士,他精通冶铸之学……”

肖天健一边听一边点头,但是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问道:“咱们长话短说好了,对于你们这些传教士,我多少有点了解,你们可以说是怀着虔诚的传教之心来到我们中国的,这一点我很钦佩你们的勇气,而且也欢迎你们来到我们中国,对你们天主教和耶稣会,我没有什么反感,也欢迎你们在此传教!但是前提是你们必须要遵守我们大中国的法典,不可在我国之中胡作非为,否则的话,我不管你们是什么身份,都会对你们不客气!

好了!说说你们的来意吧!我现在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接待你们!“

肖天健的一席话既客气又很强硬,但是听在这几个传教士的耳朵之中,却如同天籁之音一般动听,这些年来,他们在中国偷偷的传教,官府的官员们根本就对他们不感兴趣,而且时不时的会驱逐他们,让他们居无定所,几年下来,除了学会了中文之外,几乎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中国人与之格格不入的文化,加上佛教和道教的对百姓的熏染,老百姓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的鬼话,结果是教徒根本就没有能发展几个,生活也落魄的基本上和要饭花子差不多了,现如今听肖天健说欢迎他们,这无疑是给他们了巨大的鼓舞,最起码肖天健表示了解他们天主教和耶稣会一些事情,这就方便了他们今后的活动。

于是这帮人差点高兴哭了,一个个赶紧趴下磕头称谢,表示一定不会胡来,一定遵照大中国的法典进行传教,而且他们还表示,这次前来太仓促了,没有能准备什么礼物,还望肖天健能原谅他们的冒昧。

肖天健倒也不在乎他们送不送什么礼物,毕竟这些家伙们这身行头看上去都像是高肃刚刚给他们置办的,一个个黄皮寡瘦,明显的营养不良,保不准他们在来中国时候带的那点东西早就被他们折腾光了,所以这群叫花子要事能拿出像样的礼物,倒是真就奇怪了。

而肖天健这么高看这几个传教士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在他们的身份上,而是肖天健看重了他们脑子里面装的一些东西,当高肃过来说要引荐几个能人给他的时候,肖天健变突然间脑子里面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正是西方国家各种学术逐步兴起并且形成系统理论的时候,而中国在这方面,因为教育的原因,读书人多在读四书五经,对于现代科学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虽然也有徐光启这样的能人,但是却在读书人之中是凤毛麟角,以至于许多科学都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一点上严重的束缚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再加上连年的动乱,以及后来历史上鞑子入主中原,采取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愚民政策,使得中国领先世界了上千年的科技发展陷入到了停滞之中,最终导致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没落,沦为了西方列强瓜分蚕食的对象。

所以眼下既然他已经有了这个机会,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呢?要知道这些西方的传教士除了是忠贞的天主教信徒之外,许多人同时还是饱学之士,他们中许多人都具备普通人所不具备的科学知识,虽说这帮人之中有一部分人来中国是对金银财宝抱有幻想,可是其中大部分人还是凭着对传播天主教义的虔诚思想,来这片土地上进行传教的。

肖天健对于天主教并无太多恶感,在他看来,宗教信仰有时候也是一种人类心灵的寄托,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乃至是天主教,只要教义之中是与人为善的,那么就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只要妥善加以管理,引导监督控制他们不要胡来就行,至于老百姓信仰什么,倒是不必太过紧张。

于是肖天健点点头道:“你们也不必谢我,我知道你们非常希望得到我的准许,让你们在我的国家之中传播天主教的教义,这一点我可以答应你们,但是你们也要记住,我对你们的宽容,并不是毫无代价的,首先你们传播的教义,必须要通过我的审阅之后,才能进行传教,这一点非常重要,决不许出现有人利用你们的教义,来蛊惑人心,试图搞乱我们中国!另外所有入境传教的人员,也必须都要经过我的亲自审核之后,获取了我的准许,才可以在我国境内传教,否则的话,就是非法的,我有权将其抓起来,最起码也是驱逐出境!严重的话,杀头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你们也必须要做到!”

第六章 交易

对于肖天健的这个要求,几个传教士相互看了一眼,屁也没放一个,便立即磕头虫一般的答应了下来,因为肖天健的这个要求不算是过分,毕竟一个异国人对他们天主教抱有一定的戒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他要求传教必须通过他的审核,这一点他们绝对可以接受。

肖天健接着说道:“你们也知道,我们中国现在尚处于战争阶段,在这段时间我会非常忙,暂时不会有时间过问你们的事情,所以你们可以有一段时间来准备!你们甚至可以回去对你们的教廷汇报这一点,就说大中国的皇帝同意你们来中国传教,但是有一点要求,就是你们必须派出最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必须都是饱学之士,每个人来之前,必须要先翻译至少三本以上的书籍才可以获得入境权,否则的话一切就免谈!

来传教的传教士,必须要做到这一点,我要求这些传教士必须具备一项以上的学科的专长,并且著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论著!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数算、冶炼、物理、化学乃至是医学方面,必须要有所专长才行!这也是他们前来我国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再有,我也知道你们现在生活很是窘迫,你们返回教廷所需的费用我可以给你们提供,甚至于我还可以给你们一个发财的机会,毕竟上帝也不反对你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嘛!不知道你们可愿意听听我这个提议吗?“

几个传教士一听,当即便都高兴坏了,中国人有多少他们在来到这个国度之后,是非常清楚的,眼下中国这一大片国土上,最起码有一万万人以上甚至可能有两万万人口,整个欧洲现在的总人口也没有这么多,如果教廷知道大中国的新皇帝愿意让他们入境公开传教的话,估计会高兴疯了,那样的话他们可以给上帝增加多少信徒呀!这下他们可是对教廷方面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教廷最起码教廷方面也要给他们一个红衣大主教的职位,这可是无上的光荣呀!

至于肖天健提出的要求,他们稍稍有些疑惑,但是随即便被这种巨大的诱惑所淹没,这个大中国皇帝看上去非常开明,既然他要求传教士必须是饱学之士,那么就给他饱学之士好了,至于翻译各种书籍,在这几个传教士看来,这也正是他们需要的,文化必须要通过书籍来传播,他要就给他好了!

另外突然间又听肖天健说可以给他们每个人提供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这些人更是高兴坏了,虽然他们对上帝非常虔诚,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不想拥有财富,看看这个高肃,以前不过只是葡萄牙的一个铸炮师和雇佣兵,现如今在大中国却混的是风生水起,不但有钱,而且还很有地位,而他们这些尊崇的传教士,反倒是一个个混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几乎露宿街头,跟要饭的也差不多了,现如今肖天健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发财的机会,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这帮传教士更是磕头如啄米一般的点头答应,请肖天健说出他的想法。

肖天健嘴角露出了一丝j笑,旁边的铁头和几个贴身侍卫马上便一阵恶寒,每每肖天健嘴角露出这样的笑容,就是要给人挖坑了!于是他们几个颇为同情的都望向了下面跪着的这几个红毛鬼子,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祷。

就连高肃也感觉到了肖天健似乎对这几个传教士有所图谋,心中有点不安,可是仔细想想,现在他应该是和肖天健一伙的,肖天健坑不坑这帮家伙,干他屁事!他之所以带这几个家伙来见肖天健也是因为他们都是欧洲人罢了,至于肖天健如何要坑他们,他才管不着呢!

“这件事其实非常简单,对于你们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我眼下需要一些人,这些人之中,既要有非常熟悉在大海上驾驶船只的水手,也要有会建造可供航海的大船的高明工匠,你们回国之后,便帮我招募一批这样的人,我可以给他们出非常高的薪水,然而你们则可以每招募到一个这样的人,我便可以赏给你们二十个银币如何?如果嫌少的话,三十个也无妨!总之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但是记住,这些人必须都是高手,滥竽充数的我可不要,你们如果没有提前筛检出来的话,那么以后就需要你们自己花钱养活他们了,赏金自然也就不用提了!

还有如果你们知道一些你们教廷视之为异教徒的人,这些人因为一些学说跟你们教义有冲突,被你们视之为异类,你们也犯不着烧死他们,干脆就也给我带回来好了,而且可以告诉他们,我大中国不在乎他们的那种冒犯你们教廷的学说,并且可以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资金,让他们可以在我这里进行他们学术的研究,比如说类似伽利略、布鲁诺这样的人,留在你们那里也是祸害,干脆也给我带回来好了!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我都会给你们重赏!

这是你们和我之间的一个私人交易,和你们教廷完全无关,你们可以考虑考虑,如果你们做的足够好的话,我会给你们今后在我的国家传教,行更多的方便!你们也会受到你们教廷的奖励的,何乐而不为呢?“肖天健像是一个摇着尾巴的大灰狼一般,带着满脸充满诱惑力的j笑,对几个传教士谆谆诱导道。

几个传教士听罢之后,立即都高兴了起来,这个生意对他们来说,可是巨划算的事情,每给这位大中国皇帝,找到一个高明的水手和一个高明的造船工匠,他们便可以获得二十个银币,这可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十个人便是二百个银币,一百个人便是两千个银币,如果能招募到足够多的人的话,他们今后在中国传教的经费还有生活的费用便可以解决了,最起码也是衣食无忧了,总比现在他们过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要强太多了,甚至于他们可以考虑,将他们的家人今后也带到这里来定居!这是多么美好的前程呀!

而现在欧洲的冒险者可以说是多了去了,他们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富饶的巨大国家,许多有野心也有本事的人,是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也来到这个国度冒险发财的,招募这样的人对他们来说,他们顶着教廷的身份,非常容易招募到,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只要带他们到这里之后,便可以在这位中国皇帝手中兑换成白花花的银币,这绝对可以说是一件无本生意,做起来太容易了!

至于肖天健要他们还收罗那些被教廷视作为异教学说的学者,他们虽然不清楚这位中国皇帝要这些人作甚,可是这些人留在欧洲,对教廷来说也是祸害,现如今这位中国皇帝愿意收下他们,还给他们提供资金让他们研究之用,而他们这些人还可以获得高昂的回报,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这几个传教士没有多想什么,便马上都点头答应了下来。

肖天健很满意这次跟他们的谈话,又跟他们稍微闲聊了一会儿时间,便挥手将他们打发了出去,并且着令户部专门拨出一笔钱,先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然后想办法安排人将他们送到宁波府,找船只让他们坐上想办法返回欧洲去,总之这帮人再次回来的时候,便是他收获的时候,对于这件事许多人不太理解,但是肖天健做事从来都是大异常人的,这些官员们也早已习惯了他们这位皇帝的作风,总之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这位皇上绝不是那种心血来潮图好玩儿的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他们只管照办就是了。

于是几个落魄到家的传教士们,立即便抖了起来,一个个扬眉吐气了起来,几乎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便立即拿了肖天健给他们的路资,踏上了返回欧洲的道路,赶回去向他们的教廷禀报这个天大的“喜讯”去了!

第七章 大战四起

三月十七,万众瞩目的北伐终于在淮安府誓师出发了,四万右路军按照指定的?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葬明 倒序 正序

《葬明》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