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第257部分阅读

一边是恼怒李自成不自量力,居然也想要称帝,今后打算和他们大中国分庭抗礼。

连肖天健听到消息之后,也感到有点错愕,本来他以为李自成因为他的出现,可能已经不会再称帝建立什么大顺国了,可是没成想这家伙仅仅是占领了半个陕西不到的地盘,便自大的也效仿他登基称帝,这摆明了就是要跟他肖天健对着干,根本就没有想过今后向他肖天健妥协。

于是肖天健立即找蒋勤了解李自成立国的详细情况,本来情报方面的总管是冯卫汉也就是以前的冯狗子,但是眼下冯卫汉有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故此留在南京城中情报系统的管事之人,还是蒋勤,而这个时候隶属于肖天健手下的细作,可以说早已渗透到了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之中,不断的替肖天健收集各方的情报,他们的工作除了搜集情报之外,还兼任着早期刑天军的口舌,将刑天军的一些宣传传播出去,同时还负责策反等事务,所以李自成手下有刑天军的细作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蒋勤作为负责人,李自成这么一股势力,当然也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蒋勤得知皇上肖天健问询李自成建立大顺国登基称皇的事情,于是便连忙整理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入宫觐见肖天健。

肖天健虽然已经称皇,但是却还是一时间无法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对待下属的时候,还是显得跟以前一样平易近人,但是又不失威严之感,一见到蒋勤便赐座给他,然后摸着下巴问及了李自成的事情。

蒋勤于是立即答道:“启奏圣上,闯贼此次在西安府登基称帝,恐怕还是因为圣上的缘故!”

肖天健听罢一皱眉,问道:“他李自成称帝干我何事?为何说有我的缘故?”肖天健一时间还是习惯用我来自称,而没有适应自称为朕。

蒋勤于是立即恭谨的答道:“其实此事说来也简单!本来闯贼年前攻打凤翔府的时候,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旦攻凤翔府不胜,便南下入川,可是没成想圣上却抢先一步,派罗副帅和李都统率兵攻四川,抢先一步拿下夔州,李自成得知消息之后,很是恼怒,认为是圣上断了他的后路,他自知时下还惹不起咱们,于是便集结更多的兵力攻打凤翔府,最终拿下了凤翔府!

而且据说李自成麾下年前得一奇人相助,此人名叫宋献策,时下被李自成视之为最亲信的谋臣,此人据说五短身材,但是精通术数,可预测凶吉,很有点本事,李自成得此人相佐之后,对其非常重视,而宋献策则在汉中一带宣称什么十八子主神器,说李自成乃是真龙天子的命相,对此李自成大为高兴,对此深信不疑!

李自成眼见四川来不及赶在我们之前攻取,于是便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安府方面,他听闻圣上要立国登基,在凤翔府的时候,宋献策和李自成麾下诸将便劝其也登基称皇,李自成于是便赌一口气,在打下西安府之后,称西安为中京,宣布登基称皇!所以说闯贼李自成登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想要和圣上平起平坐,今后和圣上划地而治分庭抗礼!“

肖天健听罢之后不仅哑然失笑了起来,宋献策这个人他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后世的时候他便早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而且眼下在他手底下做事的牛金星和宋献策还是朋友,他还记得牛金星也曾经对他提过宋献策乃是奇人,精通术数,想要引荐宋献策归于他手下,但是肖天健当时好像很忙,而且他很清楚宋献策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宋献策这个家伙不能说不聪明,但是在肖天健看来,这厮不过只是一个江湖术士,会一点占卜的东西,根本不足以大用,所以这件事牛金星提过之后,他未知可否,根本也没有给予重视,这件事也就此搁置了下来。

没想到宋献策这家伙最终没等到他去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便跑到了李自成哪儿给李自成效命去了,而且居然还是老一套,又搞出一个什么十八子主神器这样的荒诞借口,骗得了李自成的欢心,愣是让李自成信以为真,拜了这家伙当了他的军师!

想想也是,自从他来到这个世上之后,其实就等于抄了李自成的后路,先是拐骗了李自成手下重要谋臣牛金星给他卖命,接着便又搜罗来了李信,还把大半个中原都给夺占了过去,逼得李自成只能在陕西一带胡混,其实李自成手下也就这么几个能人,没了这些人给他帮忙,李自成却是也没有机会再成就历史上所成就的那番事业,现如今宋献策这家伙投靠了他,他肯定是会重用他的。

其实李自成这个人不见得就真的相信宋献策所说的什么十八子主神器的鬼话,但是这种话说出来却可以帮他收拢人心,他完全可以借用这种迷信的东西,来巩固壮大他的实力,再说了,李自成乃是一个枭雄,这一点是不假的,他的野心很大,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当初肖天健在李自成被洪承畴和孙传庭逼的山穷水尽的时候,曾经和田见秀说过,愿意接纳李自成投靠,可是李自成宁可窝在商洛山里面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肯归降肖天健,可见李自成压根就没想过要当人下人,他的野心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现如今当他得知肖天健要在南京登基立国,当然不会坐视比肖天健第一头,虽然实力上比不上肖天健,可是他还是想要过一把皇帝瘾,居然忙不迭的便在西安府登基,搞了个大顺国出来!

历史巨车可以说是有相当巨大的惯性的,虽然肖天健这头蛮牛早已将它拉脱了原来的轨迹,可是它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惯性,使得一些事情换一个眉目继续发生,李自成就是一个例子。

“哈哈!原来如此!但是这恐怕跟宋献策没有多大关系,李自成压根就不想低我一头罢了!既然他想当皇帝,那就让他在西安府当几天皇帝过过瘾吧!不要去理他,得出手的时候再说吧!”肖天健想到这里之后,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于李自成妄自尊大在陕西登基称皇的事情,肖天健其实并不生气,他现在早就有自信,只要他活着,李自成便根本成不了大器,他想过把瘾就死,就让他过把瘾拉倒!

但是朝中诸臣对于李自成登基称皇这件事反应却异常激烈,大明皇帝那是没办法了,谁然人家早就是皇帝了呢?但是既然眼下肖天健已经称皇,那么这天下不能再有人称皇了,可是李自成这货却不自量力,偏偏也想要当什么皇帝,如果形容中华是一座山的话,刨去大明皇帝暂且不说,这一山绝对容不得二虎,李自成在肖天健之后登基称皇,摆明了就是要跟他们大中国作对,这乃是谋逆之罪,绝对是要立即收拾的。

于是大中国朝中上下文臣武将纷纷启奏,要求立即调集兵马兵发陕西,灭掉大顺国,干掉李自成这个伪皇帝,让天下人知道,这天下只能有肖天健这一个皇帝,今后再大的中华,也只能由大中国这一个国家。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奏章,肖天健不仅莞尔一笑,对于诸臣的想法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眼下让他调集重兵去陕西,灭了李自成这个大顺国,他却还不能答应,不是他纵容李自成,而是眼下形势逼人,他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去做这件无聊的事情。

李自成虽然号称拥有雄兵十万,可是肖天健很清楚他所谓的雄兵十万是什么德行,虽说这两年李自成也处处想要效仿刑天军,打造出一支精兵,可是毕竟他起步太晚,而且没有基础,表面上来看他似乎学去了肖天健治军的一些方法,但是那也不过只是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罢了!他麾下的兵将战斗力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档次上却根本还是无法和肖天健麾下的大中国的兵马相比。

单单是一套兵工体系的建立,就不是李自成可以在短期之内完成的,李自成虽然这两年也开始重视起了火器兵种的建立,但是他手头上根本没有多少可用的能工巧匠,也根本无法给他的大军提供充足的精良火铳和火炮,据细作所探查,李自成军中只有他麾下最核心最精锐的四五千兵将,装备了一定数量上的鸟铳,但是这些鸟铳其中少部分是刑天军早年淘汰掉的一些杂牌鸟铳,另外就是从官军手中缴获的一些破烂鸟铳抑或是其它式样的火铳,战斗力可想而知根本和肖天健麾下的火铳手没法相比。

刑天军眼下军中普及装备的基本上都是形制统一而且精良的燧发枪(自生火铳),整体诸军在战力上已经和这个时代的其它军队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了,李自成拼凑起来的那所谓的十万大军,肖天健根本就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这个世上真正的精兵只有在他的手下才有,想要建立这么一支精锐兵马,绝非只是装备上高下那么简单,从招兵到练兵,乃至是军官的培养,都是一套系统的工作,肖天健也是利用这么多年,才逐步的建立起了这样的一套系统,李自成想要一两年间,就学到刑天军的精髓,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肖天健根本不会去关心李自成今后会不会成为他的大敌的问题,而眼下他却因为北方传来的消息,做出了一个在他登基之后,第一个重大的决定。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章 重磅炸弹

随着肖天健这个新皇发布的一连串的诏书,整个大中国的各个系统全部都立即从刚刚立国的欢腾之中恢复到了紧张状态。

肖天健以大中国皇帝的名义,同时向天下颁布几份诏书,第一份诏书便是直接阐明,他的大中国和大明之间的恩怨,只能由大中和大明来自行解决,绝不允许建奴南下染指中原,同时以犀利的语言,揭露了建奴的险恶用心,同时下令山西方面,和宣大总兵杨国柱联络,大中国愿意通过杨国柱向关宁军诸部输粮两万石,以缓解关宁军粮食不足的问题,派人告知蓟辽总督洪承畴,大中国愿意和他们这些关宁军共御外虏,一旦洪承畴和关宁军需要的话,大中国防军第一镇的兵马将会随时北上向他们驰援。

第二份诏书宣布了一项任命的诏书,擢升前大明兵部尚书卢象升为大中国监察院总监,暂时赴山西国防军第一镇兼任随军监军一职,总体负责第一镇和宣大、关宁军的联络以及监督各项军务执行,擢升大明前任陕西巡抚、保定总督孙传庭为大中国刑部侍郎,暂领刑部之事,启用大明前五省总督南京留守丁启睿为大中国修史馆大学士。

第三份诏书,宣布大明朝廷已经不具备继续统治这个国家的资格,大明朝廷内不能安民、外不能御外虏,而且官吏贪、腐异常,令当今大明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立即退位,将权力移交给大中国,大中国将挥师北上,接替大明朝廷御外虏于关外,只要朱由检宣布退位,肖天健将封其为王,确保大明王室成员的安全。

第四份诏书不承认闯贼自封的大顺国皇帝,着令闯贼所部立即放弃使用武力,留在现如今他们占领的地盘上等候大中国的整编。

第五份诏书诏令天下尚未归顺大中国的各地大明官府的官员和官军,立即接受大中国的管理,同时诏令那些大明各地散布的旧官军,停止一切对大中国的敌对行动,集中精力解决辽东建奴这伙野蛮强盗。

这几份诏书的发布,无疑像是几颗重磅炸弹一般,如同石破天惊一般,令天下一片哗然,大中国辖地之中到处都有人四处宣传集中所有力量,与建奴决一死战,决不能让建奴像历史上辽国那样,染指燕云之地,否则的话大汉民族将永无宁日。

这几份诏书之中,对于大明朝野最为震撼的恐怕还是那份对大明前任诸官的任命,兵部尚书卢象升的任命,自从崇祯十一年末卢象升率领的宣大兵马在巨鹿和建奴军一战之后,卢象升便从此不知所踪,刑天军官方的消息一直都说卢象升那一战之后,身负重伤,虽然被刑天军救出建奴重围,但是事后还是重伤不治!而且当时还有不少宣大兵见到过卢象升的“遗体”,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卢象升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

当初大明朝廷也对卢象升的死持有怀疑态度,因为刑天军说卢象升已经死了,可是却始终没有人找到卢象升的墓地所在,后来虽然有人说见过卢象升的遗体,可是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再加上当时主政的杨嗣昌和卢象升有隙,所以朝廷始终没有正式承认卢象升战死,虽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和他的弟弟卢象晋、卢象观多次请朝廷抚恤,但是朝廷都推辞没有对其家人给予任何抚恤。

现如今突然间肖天健宣布拔擢卢象升为大中监察院总监,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卢象升其实当初却是没有死,而且肯定是早就投奔了肖天健,但是这些年来,却一直隐而不发,直至今日才昭告天下宣布了他的消息。

而这个时候,朝廷得知消息,虽然震怒异常,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在去年刑天军攻占了常州府之后,卢象升的家乡也沦入到了肖天健的手中,这个时候卢象升的亲族也尽数已经都归入到了大中的地盘之中,朝廷想要报复都没有一点办法。

据说卢象升的几个弟弟在刑天军攻占他们家乡之后,也立即都投入了刑天军之中为官,现如今在大中各部之中任职,可以说满门都背叛了大明王朝。

但是虽然卢象升这种做法有点让一些所谓的忠臣不齿,但是大部分人却并未对卢象升有太多恶感,毕竟当初建奴南下入寇的时候,只有卢象升率兵与之死战,其余的官军大都畏敌如虎避战不出,而且高起潜这个总监军作为皇帝的亲信,坐视卢象升所部被建奴军包围却见死不救,幸好是肖天健率领刑天军才将其救出,还救出了数百宣大兵将的性命,这件事的始末,其实早已被刑天军宣扬的天下尽知,而且还有高起潜亲自作证,换做谁遇上这种事,如果不恨大明朝廷的话,那都是见鬼了,而且对于肖天健这活命之恩都是要报答的,所以虽然天下人知道了卢象升归降了肖天健,但是骂他的人却寥寥无几。

至于孙传庭投降刑天军,其实许多人也早有预感,因为阳谷县一战之后,孙传庭兵败被俘的消息便早已传开,可是却没有听说肖天健杀掉孙传庭,后来有人传言在河南一些地方见过孙传庭,而且孙传庭也没有被关押起来,而是孙传庭有充分的自由,在刑天军辖地之中行走,所以孙传庭投入大中的消息,并不算是太过震撼,不过让人觉得费解的是肖天健居然重用孙传庭为刑部侍郎,暂时主领大中刑部,这可谓是位高权重了,人们想不通肖天健为何如此看重孙传庭。

可是对于丁启睿投降肖天健,许多人就彻底傻眼了,要知道这些年来丁启睿接替了杨嗣昌之后,可是一直在跟肖天健为敌的,而且在肖天健攻略南直隶的时候,丁启睿还率军跟肖天健死磕了一场,可是没成想肖天健抓住丁启睿之后,也没有杀他,现如今丁启睿反倒是也投靠了肖天健,在大中国的朝中出任了修史馆大学士之职,这就实在是太让人大跌眼镜了!

这几个人对大明的背叛,可以说再一次给大明的那些官吏们心理上来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极为彻底的打击了大明朝廷的威信,想想大明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官员,最终都选择了投降了肖天健,可见的当今大明皇帝是如何的不得人心了。

许多大明的官吏再想想这些年明思宗朱由检登基之后,对大臣薄情寡义的处置,动辄便杀掉手下的重臣,不少人都觉得心凉不已,于是乎在得知了卢象升、孙传庭、丁启睿都投了大中朝的消息之后,许多尚未遭刑天军兵锋所指的地方官员以及官军们,纷纷便开始宣布投顺大中朝,几乎不到半个月时间,临近大中国控制区的许多州府县城的官员们,都投降了大中国,转而开始接受大中国的管辖。

而肖天健在诏书中也名言,凡是投顺他的大明旧吏,全部暂时予以留用,以往之事既往不咎,今后再根据其为官的绩效再对其决定任免升迁之事,最起码只要他们在投降之后,为官没有再做贪墨害民之事,便可确保他们家人财产的安全,他们的这条命和全家人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可怜身为新任吏部尚书李进德,在肖天健的诏书下发之后,光是忙于接收这些投诚官吏的事务,就让他和手下的吏部官员们忙了个四脚朝天,不但要重新为这些投诚官吏们更换大中朝办法的告身,而且还要为他们更换官印,同时还要派人前去监督,总之忙的是不可开交。

而李信主管的兵部方面也同样忙的是不可开交,他们除了要忙于调兵遣将之外,还要不断的接收周边投降官军,派军官去对这些降军进行接管,安排整编或者遣散事务,可谓是一个个都在通宵达旦的干活,几乎全部都住在了官衙之中。

至于其他几份诏书,同样也引起了轰动效应,大明朝廷之中的皇帝朱由检听闻之后再一次龙颜大怒,大骂肖天健是逆天之贼,并且当即宣称绝不会退位,将大明江山拱手相让给逆贼肖天健,他誓要于大明共存亡,和逆贼肖天健决一死战到底,同时诏令全国各地尚没有被大中军攻占的地方,起兵共讨逆贼肖天健,誓要将这逆天的大中朝给灭掉不可,不过这话也就是说说罢了,那些大明尚存的地盘的地方官和地方军们,眼下能自保就算是不错了,让他们集结兵力,发动攻势收复失地,要是他们有这本事的话,也不用等到现在了!而且崇祯的这纸讨贼诏书,时下已经没办法送到京辅之地以外的地方了,肖天健新建立的大中朝,已经拦腰将大明给从中间掐断,崇祯的诏令根本出不了京辅和山东,所以对于南方诸省,大明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能力。

不过时下最头疼的就是宣大总兵杨国柱和蓟辽总督洪承畴,眼下建奴已经是大军压境,关宁军总兵力只有建奴军四分之一稍强,而且还处于严重的缺粮少饷的情况下,军饷先且不说,银子也不能当饭吃,可是这粮秣问题他们却也没有办法解决,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再供应给他们粮秣了,关宁一带粮食现在奇缺,即便是刮地三尺也没地方寻去,他们总共的储粮不足以供大军吃半个月的时间,还要节省着吃,虽然洪承畴有心死守住宁远和山海关,可是没有粮食的话,这根本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第二章 蓟辽粮荒

正在洪承畴为此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的时候,杨国柱派人骑快马到宁远找到洪承畴,告知他说刑天军那边的贼酋肖天健下旨告知他们,愿意为关宁军从山西提供两万石粮食,供关宁军各部所用,而且这件事一经是传的关宁一带人尽皆知,兵将们也都很是期待。

而这个消息,在杨国柱派人赶到宁远之前,洪承畴便提前得知了,有人直接投书到洪承畴的府中,将肖天健的这个决定告知了洪承畴,洪承畴一听就头大如斗,这肖天健还真是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家伙,明明现在他们是敌对关系,可是他居然昭告天下说愿意为关宁军提供两万石粮食,而且还吵吵的无人不知!

他眼下缺粮是事实,可是这刑天军给他们的粮食他能要吗?要的话,无疑就会让朝廷之中的诸臣说他勾结贼军,图谋不轨,他这忠臣的名声可就坏掉了!所以接受刑天军给他们的粮食,显然对他来说并不合适。

可是不要的话,朝廷能给他两万石粮食吗?别说两万石粮食了,现如今京师的朝廷连两千石粮食也无力给他们提供,这几万兵马一个个都嗷嗷叫着等米下锅,没饭吃就没力气跟建奴军打仗,就无法守住山海关一线,现如今锦州割了,宁远现如今也危如累卵,京师北方仅剩下山海关这最后一道防线了,一旦山海关再丢的话,建奴大军便可以驰马直抵京师城下,十几万建奴大军,他不敢到那个时候,大明还能存在下去吗?

肖天健这么大鸣大放的宣称给他提供两万石粮食,摆明了是告诉他,大明朝廷他们关宁军是无法指望了,他们要么就接受刑天军成为他们的主宰,要么就放弃这个机会,在饥饿之中最终崩溃,成为建奴军的刀下之鬼。

如何决断?洪承畴顿时头大如斗了起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决定了!要的话就是对大明朝的不忠,不要的话就是自寻死路!总之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投降建奴一方,不过这个时候洪承畴却并未作出这样的考虑!)

不等洪承畴想明白该怎么办,府中亲兵便告知洪承畴,说关宁诸将在府外求见。

不多时以祖大寿为首的一众辽东诸将便被带入到了洪承畴府内大堂之中,诸将纷纷对洪承畴跪拜参见。

洪承畴坐在帅案之后缓缓的扫视了一下今日前来参见他的这些诸将,只见为首的正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祖大寿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坐镇锦州,可是去年却因为明清和议,将锦州割给了建奴,对此事祖大寿相当的愤懑,在退到宁远之后,好长时间都托病不出。

要知道祖大寿这个人是个很矛盾的人,但是在对大明的忠诚上,最起码这时候没有话说,虽然当初崇祯四年皇太极领兵包围大凌河,祖大寿曾经投降过建奴,但是他后来还是骗过皇太极,跑回了锦州城随即便再次反水,领兵大战建奴军,所以那次投降,他完全就是诈降,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投降建奴。

而他驻守锦州近十年时间,大大小小和建奴打了不止几十仗,辛辛苦苦的守住了锦州城,可是没成想朝廷一纸和议,便将锦州拱手相让给了建奴,让他这十几年的辛苦和付出的代价都付之东流了,任谁都不会心中舒服的。

现如今建奴军再一次大军压境,直逼宁远城,宁远的百姓只好再一次大批放弃了他们的土地向关内逃亡,在宁远和山海关之间的道路上,大批难民推搡挤踏死伤陈籍,不知多少百姓魂断关外的逃亡道路上,这种情况更是让祖大寿很是愤懑,整日间都在他的军营之中,托病不出,根本不和洪承畴相见。

但是今天洪承畴没想到祖大寿却亲自带着诸将来找他洪承畴了,虽然还没有问他们的目的,但是洪承畴也猜出了几分他们的来意。

除了祖大寿之外,同来的还有东协总兵官曹变蛟,辽东总兵王廷臣,山西副将李辅明,锦州副将祖大乐,甚至连宁前兵备道邱民仰也跟着诸将一起过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显得粗粝,这段时间他们连番调动,而且军中不断出事,使得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疲惫,而且各个脸上都带着一种焦虑的神色。

洪承畴清了清嗓子之后,对诸将问道:“诸位不在军中督军布防,忽然相携来本督这里,又有何要事?”

诸将相互之间看了一下之后,还是由这里身份最高而且资格最老的祖大寿出面答道:“启禀督抚大人!现如今各部都已经撤至到了关内外,已经开始布防,可是朝中却迟迟未见拨下一粮一草,更是没有分毫军饷拨下,末将们要统兵,眼下军中逃卒现象日多,如果再没有粮饷拨下来的话,末将等便真是无力控兵了!所以才一起来找督抚大人问一下,朝廷何时才能拨下粮秣?自古便有皇帝不差饿兵之说,现如今建奴军就要攻过来了,而我等无粮无饷,又如何率兵与之相抗呢?今日还请督抚大人给末将等一个交代!”

洪承畴听罢之后,心道果不其然,这帮军将这是来逼宫了!这些辽东兵将们各个都是骄兵悍将,历来对朝廷并不是那么听话的,以前朝廷将绝大多数财政收入可以说都大半投入到了辽东一带,这么多年来,更是助长了这帮军将们的气焰,觉得这大明离开他们不成,逐渐的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军阀集团,虽然朝中早有人为此开始担忧,但是何奈关外有建奴这支威胁,却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而这个祖大寿恐怕算是辽东诸将之中最为难以控制的一个人了,当初他是袁崇焕一手带出来的大将,甚至于在大凌河一战之中,投降过建奴,后来虽然跑了回来,可是朝廷也没有追究他任何责任,还是对其委以重任。

袁崇焕因为放建奴入关直逼京师城下,最终被朝廷逮问的时候,原来是袁崇焕一手提拔起来的这帮骄兵悍将们当即便作鸟兽散,一个个心中根本就没有朝廷的概念,祖大寿更是干脆也不在京师和建奴军打了,直接变率部撤回了山海关之外,可见祖大寿他们这些关宁军大将们,根本就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以前拿着朝廷的粮饷他们倒是还能听话一点,现如今朝廷粮饷拨不下来了,想要控制他们也就更难了。

虽说洪承畴手中有皇上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名义上可以对总兵以下的不服军令的军将先斩后奏,可是这尚方宝剑现在也成了摆设,根本就吓唬不住这些悍将们的!今日祖大寿等人前来问粮饷的事情,其实就是摆明了要他做出一个决断罢了。

可是洪承畴还真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个人魅力这会儿已经是不好用了,于是他面露难色的沉吟了一下之后答道:“诸位也都知道,朝廷时下正因为漕运断绝,很是紧张!当今圣上无日不在为此忙碌,估计近期就会拨下一批粮饷运送过来!

眼下我们还有一些储粮,尚可支撑一段时日,而本官也在极力想办法筹措粮饷,定会近期先解决一些粮饷的问题,诸位眼下还是要控制好各自麾下的兵将,做好各处的布防之事为重,粮饷的事情就由本官来解决吧!“

听罢了洪承畴的话之后,诸将相互又都对视了一下,脸上都露出了不相信的神色,而祖大寿更是立即摇头道:“督抚大人此话恐怕是难以服众!要知道自从去年十月间之后,朝中便再无拨下任何粮饷发运至关宁,诸军这几个月来全靠之前所存粮秣支撑,抑或是自行解决部分粮饷,为此我等已经尽散家财,但是养着这么多兵将,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我等早已不断向大人请粮请饷,大人一再表示马上便能解决,可是时至今日朝廷却还是没有拨下分毫粮饷,我等为朝廷守边,虽然是分内之事,但是也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现如今因为缺乏粮饷之事,军中早已是怨声载道军心浮动,虽然末将们极力弹压,可是军中还是每日都会出现大批逃卒!如此下去,恐怕不等建奴来犯,大军便要因此自行瓦解了!

好!即便是军饷暂且不论,朝廷时下艰难,末将们也可以理解,就暂时不说了!可是粮秣总不能不给吧!要不然的话这么多兵将都张着嘴等着吃饭,每日人吃马嚼都是大数,现如今诸军口粮早已减半多时了,兵卒吃不饱肚子,岂能有力气作战?如若大人还这么敷衍末将们的话,那么今日末将们便在这里死等!否则的话,回去也没法跟部下们交代!“

祖大寿是个粗人,而且是世代军门出身,在辽东一带根深蒂固,当真格不给洪承畴面子的时候,洪承畴还真就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听罢了祖大寿的话之后,诸将也都纷纷点头,接连表示同意祖大寿的话,今日洪承畴无论如何也要对粮饷这件事给他们一个交代,否则的话他们回去也没法跟部下们交代,只有曹变蛟作为近些年一直追随洪承畴左右的部将,选择了沉默,不过他的沉默也代表了一种态度,那就是这粮食他也想要。

第三章 默认

洪承畴心中异常恼怒,可是恼归恼他也不能真格请出尚方宝剑把这帮以下犯上的军将们都给推出去砍了,如果是他敢翻脸的话,这帮家伙肯定敢立即便率兵造反不可!

正在洪承畴不知道该如何给这帮军将们交代的时候,祖大寿再一次开口道:“想必是督抚大人也很为难吧!如此看来,连督抚大人恐怕也不知道朝廷何时才能将粮饷拨下来吧!

我等身为大明臣子,外虏来犯为国守边乃是我等为将者的本分,末将等也义不容辞,可是末将们的为难之处,也望督抚大人能理解一二,时下粮饷亏缺严重,无饷的话,倒还好说一些,但是粮秣之事却绝对拖不下去了!

今日末将等听闻一件事,说刑天贼肖天健告知天下,愿意为我们提供两万石粮食,令我等守边军将们得以饱食,有力气抗御建奴军入寇,不知督抚大人可曾听闻此事了?如果督抚大人知道的话,那么今日请督抚大人拿个主意,这件事该如何办是好!“

洪承畴一听,得了!这就说到正题上了,这帮家伙这次过来,果真就是因为这件事来逼他拿一个主意的,于是他伸手摸了一下下颌的大胡子,又是一番沉吟,良久之后他点头承认了他已经知道此事,但是认为此事乃是刑天贼妖言惑众,并不可信,他们身为大明臣子,岂能靠着贼军的接济就食,所以他认为宁可再坚持一下,也不能轻信刑天贼的话。

祖大寿一听就不干了,立即摇头道:“请大人赎罪!祖某乃是粗人!说话直来直去,这件事上末将对大人的话不敢苟同,时下朝廷明知我们无粮无饷,而且建奴入寇在即,可是朝廷却始终拿不出一点粮饷来给我们这些兵将们用度,无饷也就罢了,大敌当前我等也可以理解朝廷的难处,可是无粮的话,即便是末将等都是神仙,恐怕也无法率军在此抗御建奴大军!

时下既然朝廷既不下旨给我们一个交代,也不能给我等调拨粮秣,既然刑天贼愿意给我们提供两万石粮食以解燃眉之急,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坐视不要呢?

在对付建奴之事上,末将以为刑天贼虽然为贼,但是也知建奴乃是我汉人之大敌,崇祯十一年间,他们便北上于建奴死战,后来之事不提也罢!总之贼人这件事上做的不错!我等虽然身为大明臣子,是该避嫌,可是事到如今如果我们不接受贼军所供这些粮秣的话,又岂能与建奴大军相抗?总不能坐视大军崩溃,让建奴如此轻易破关而入直抵京师城下吧!

反过来说,虽然我等收了贼军所供粮秣,可是保的却还是朝廷的边关,为的还是大明朝廷,又有何错之有?还望督抚大人能不要顾及这么多,眼下先解决军中粮食为重!“

诸将听罢之后也立即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摆明了是都和祖大寿是一个想法,这次洪承畴是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要答应,反正总之就一句话,没粮食的话这仗就没法打了!

洪承畴听罢之后,虽然非常震怒,几次都想拍案而起对祖大寿怒斥一番,将祖大寿推出去砍了,可是最终却都不得不按下了怒火,听祖大寿把话说完。

其实祖大寿对于刑天军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他也认为刑天军乃是逆贼,但是某种程度上他并不是非常痛恨刑天军,要知道当初他的堂弟祖大乐还有他的家丁祖宽,都在河南和刑天军交过手,但是却都败在了肖刑天的手中,并且被刑天军生擒活捉,本来肖刑天完全可以毫不留情的便杀掉他们,可是最终肖天健却暗中将他们释放,并且派人将他们护送回了山西,赠与了他们路资盘缠,让他们悄然返回了关外,而朝廷也因为这件事,看在他的面子上,没有太过追究,在这件事上,刑天贼是对他们祖家有恩的,故此祖大寿对刑天军的心情很复杂,说不上是敌视还是该对他们有好感。

但是最起码在辽东之事上,祖大寿是很同意肖天健的意见的,当初肖天健在崇祯十一年末悍然率兵北上帮朝廷共御建奴大军入寇,这件事传至关外的时候,祖大寿便曾经为此叫好过,他们这些辽东大将们坐视建奴入寇,却不能阻止,倒是肖刑天在京辅南部一带打的建奴军满地找牙,慌忙跑到了山东境内,这让他不得不对刑天军刮目相看。

后来朝廷和建奴议和,割让锦州城给建奴,祖大寿便曾经极力反对过,可是最终木已成舟,又有朝廷圣旨压下来,他才不得不放弃了他祖家经营镇守了近十年的锦州城,这件事上,让祖大寿对朝廷非常非常失望,而肖刑天则公告天下,不承认大明和建奴的这次和约,称关外辽东之地,乃尽是中华汉人之土,这一点也让祖大寿很有共鸣。

现如今建奴大军压境,朝廷无力调拨粮饷供给他们这些关宁军使用,而在这个时候,又是这个已经在南京城登基称皇的肖刑天昭告天下,他可以放弃和关宁军的敌对,出粮援助他们这些关宁军,解决关宁军缺粮的问题,这一点更是让祖大寿很是钦佩,一般人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考虑来帮着他们这些大明的官军共御建奴的,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呢!他们这些关宁军被建奴杀光才好呢!今后他肖天健也就少了一支劲敌了!可是这个肖天健却在这个时候还是放?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葬明 倒序 正序

《葬明》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