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第 13 部分阅读

其弟伏望却是位野心家。

建安五年200年,董承掀起反曹政变,族人及党人全遭诛杀。董承之女入后宫,深受皇帝宠爱而怀孕,但曹操却以“不可为谋反人生子”之罪,将其处刑。伏皇后因此对曹操甚为恐惧而神经衰弱,书信父亲道:若赞成,可否颁布讨贼诏令

伏完看信后,惊慌劝阻女儿,伏皇后神经镇定下来,此事才平息。伏完烧毁可作证据的书信,安享晚年,终了生。

实际上,伏皇后不止把信送给父亲,还送给了叔父伏望。野心家伏望认为不知何时此信可能会派上用场,便将其保存下来。

我朝还未有长久不衰的显贵权势家。窦氏章帝皇后的娘家邓氏和帝皇后家阎氏安帝皇后家梁氏顺帝皇后家,皆终将没落。

他常常这样说。意思是曹家也不会例外,终将没落。

“到那时,此信会派上用场。”

他笑着说道。此信当然指的就是未烧毁的伏皇后的密书。

此次征南战中,曹军在皖城惨败于孙权军。从全局来看,曹军已经倾向弱势。物产丰富的蜀国之地,最终还是归刘备领有。

振兴义兵之日已临近。

伏望秘密发动军队。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因战败而最士气低落的军队上。

这就是曹操设圈套的诱饵。

伏望就是这时候利用了皇后的密书。但是,却相反被曹军的密探所利用。

可怜的皇后性命已至尽头。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朝廷下诏书: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皇后宫二纪于兹。既无任姒任为周文王之母,姒为周武王之母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嫉妒之害心,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印章及绶带,退避中宫,迂于他馆。呜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持诏者是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带兵前来捉拿皇后。

东征西征4

皇后“披发徒跣”不梳头,不穿鞋,副待罪之女的形象。

“苞藏祸心”到底是对谁而言呢当然不是想加害于皇帝,无疑是对曹操而言的。

皇后从皇宫被带到暴室。

在被捉拿之前,她哭泣着向皇帝告别:“不知还能否活着见到皇上”

“我也不知会活到何时。”皇帝答道。

他转向御史大夫郗虑,说道:“郗公,天下怎可有这等事”

这早已不是抗议之声,而是放弃的悲伤怨言。怨言中夹杂着哭泣而无法听清楚。

废后伏氏被带去的暴室,是宫廷里的妇人收容所,尽是戴罪者或患病者。

戴罪者来此之后便失去消息,恐怕是被迫服毒了吧。

伏氏生有二子,是地地道道的皇子。就算是皇子,身为反叛者之子,也被毒杀。伏氏兄弟宗族遭连坐被杀者达百余人。

“我活到现在,这是死于暴室的第二名皇后真是乱世。”红珠自言自语道。

其亡夫之妹,灵帝的皇后是第位死于暴室的皇后。中常侍王甫诽谤灵帝皇后实施“左道”,致使皇后悲惨而死。

自致暴室,以忧死。

曹操奉父亲之命,救出红珠,但红珠之夫宋奇,及宋齐之父宋酆皆遭诛杀。

曹操也遭连坐,解任顿丘县令之职。

“三十七年前的事情,仍旧无法忘记。这是乱世中的变故啊”曹操说道。

“切归罪于乱世啊”红珠把手放在额头上。

“我出生前乱世便已经开始,并不是我的错。”

“此次伏皇后事件,并不光彩。若吉利想要取代汉朝,那也无妨。若汉朝依旧,再发生这等事,岂不麻烦”

“若取代汉朝,需要诸多复杂手续,我现在很是忙碌。”

“有传闻说又要远征”

“乱世啊。年年有战事。这次的敌人很有个性。对了,我打算带上次留守的曹植同征战。”

“好主意现在,最好让他远离那些吹捧献媚之人。”

“那家伙可能会与敌军讲和。他认为最好不要酿成血腥之战。”

他用手掌拍了几次自己的后脑勺。做这个动作之时,就表示他完全听不进去对方的话。

每次专心于件事情时,他都会把其他事情从脑中赶出去,而且每次拍打后脑勺,头痛也会加剧。这可以说是他的老毛病。

每当这种时候,红珠都会默默地走开。

皇后被废后,身为夫人的曹操之女曹节被册立为皇后。被废的伏皇后,虽居皇后之位有二十年,但夫妻关系未必和睦。她直炫耀自己的母亲是内亲王。

“所以吉利才在诏书中加了那样句。”红珠曾如此说过。

“那样句”指的是诏书中,故意插入的“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

自己虽也是世袭,但他却很讨厌这种贵族特权。

在曹家,贵族般的奢侈是禁忌。曾有女官因身着锦绣而遭处刑,曹家的节俭令极为严格。

“啊竟有这种东西”红珠惊声叫道。

曹操的军营中,旄头飘扬。旄头是装饰有牛尾的旗帜,在东汉,只允许天子使用。红珠立即去见曹操。

“吉利,那是何物”她指着旄头说道。

“什么啊,是牛尾之毛,怎么了”曹操说道。

“以旄头饰旗,不是只允许天子使用吗”

“好像是。我很喜欢那个,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就连孩子也能轻而易举地拔牛尾之毛。无妨”曹操大声笑道。

“你要带着这旗帜去汉中”

“打算悬挂大将之旗前去。”

“那在此之前,恐怕还有事要做吧。”

“何事”

“吉利做天子这不比舍命悬挂牛尾旗更重要吗”

东征西征5

曹操的笑声比方才更高亢,说道:“从汉中回来后再说吧,无需着急”

汉中位于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是汉水上游的要地。按现今的行政划分来说,相当于陕西省南部,是进入四川省的必经之路。

秦始皇在此地设置汉中郡,项羽曾册封刘邦为汉中王。日后,刘邦取得天下,改国号为汉。

东汉末的期,这里是道教系五斗米道的根据地。太平道在东方举兵时,五斗米道却无动静。

五斗米道的教主张鲁,拥有大批军队。从这意义来说,似乎与东方的太平道相同,但他们的军队却是自卫团,并非太平道的起义之流。

曹操很早之前便开始注意五斗米道,对它抱有同情之心。曹操最唾弃的就是迷信邪道之类。五斗米道中却迷信思想很少,其重点放在慈善医疗上。

“五斗米”之名,源自接受医治者支付米的重量,五斗米并非高价。

据说,五斗米道的创始者,是现在教祖张鲁的祖父张陵,其子张衡早逝,其妻少容奠定了教团基础。

“我要见张鲁,有事询问。”曹操在进入汉中之前如此说道。

不只是口头说说,实际上他已经暗中书信张鲁。

治愈病人的“宗教”大抵相同,但五斗米道,却加了条奉献社会以赎罪的要求。

曹操想知道的就是奉献社会事。特别是对其中的义舍颇为关心。所谓义舍就是设置在各地的免费投宿处,那里还免费供应米食,非信者也可投宿享用。

我想前去汉中请教

信中,曹操以此句收尾。

与赤壁战之前送给孙权的挑战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相比,这次书信很是友好。

曹操亲自执笔,亲自封信后派人送出。信中内容无他人知晓。

“植儿,你该知道为父给张鲁写信的内容吧”

被父亲问到的曹植,点头称是。

“果真如此,”曹操压低声音说道,“此刻室内只有你我二人。但邻室有侍卫等候。说到这,你该明白我的意思吧。你万万不可显露自己的贤明,我快要无法救你了,到了阴间也就结束了。就算丕儿想救你,也无能为力。”

“孩儿会谨言慎行的。”曹植低头说道。

“你还是不明白,”曹操摇头说道,“若这样做,会被人认为胸怀大志,反倒危险。要让人认为你既无大志也无小志。”

“孩儿认为汉中该有很多好酒吧。”

曹植微微舒展而坐。

“好今日就饮酒吧你我二人共饮,之后,就是你自己独饮。可能会令你母亲伤心,但只要能保全性命,便是最大的孝行。”曹操说道。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氏所生,但是卞氏最疼爱的是曹植,贤明的卞氏绝不会开口道明,但从其态度便可知。推崇曹植为后继者的众人,暗中都依靠卞氏的后援。

但是,此次汉中远征,曹操之所以带曹植同行,似乎是为了对曹植下最后通牒。

“父亲还是决定由兄长继位啊”

父亲虽然高度评价兄长的才能,但未必认同其为人资质,而且可以看出父亲很厌恶。

“主公还未决定后继者,所以最近黄胡子也精神起来。”有人如此说道。

黄胡子指的是曹彰,正室卞氏之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曾经父亲曹操说过他:“你只是匹夫之勇。”

曹彰也认识自身的不足,曾说“反正我也成不了曹家的主流”,从开始便退出了后继者竞争。但是,父亲年过六十后,在战场上争吵作战的曹彰也变得稳重起来。在他人看来,曹彰恐怕是想待机重新加入后继者之争吧,从他最近的“精神劲”就可以看出来。 小说上传分享

东征西征6

起初,曹彰也对弟弟曹植说过:“父亲无论如何都不喜欢曹丕,这样来,你就是最有希望的后继者,加油”

从前段时间开始,曹彰便不再说此话,大概是发觉自己也是位颇有实力的后继人候补吧。

但是,曹植深知父亲的选择方法。父亲知道自己是公务之人,而曹家的后继者也必须要做公务之事。

曹丕虽是自己的儿子,却是可怕之人。但是,曹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篡夺皇位,还须这种无情之人才可完成。

“我虽不情愿,但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曹家就会被灭。伏氏的残党还未全部铲除,没有人比丕儿更适合做此事。不情愿也没办法。”

曹植似乎可以听到父亲的自语声。在与父亲共饮时,他感觉到了父亲深叹中的无奈。

曹家的宿业,还是由曹丕般异能之人才可完成。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每逢饮酒,曹操必会吟唱自作之诗。那天,离席时,他又吟唱起了短歌行,声音却衰老无力。

人生几何

父亲已经离席,曹植附和着父亲的声音吟唱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声音比父亲更有力。

有段时间,曹操的军队被称为“汉军”,但最近再也没有人这样说过。般称为曹军,最近也称为魏军。在朝廷用语中称为丞相军,但就像汉军的称呼样,出了朝廷,便无人使用此称呼。

曹军在汉中战役中获胜,但胜利方法很是奇妙。

五斗米道有强硬派与和平派之分。强硬派呼声响亮却人数较少,以教主张鲁之弟张卫为主将,驻守阳平关,据说人数有二至三万。

“人数比想象的要多。”曹操摇头说道。

他打算改变作战方法。现在山上部署了数千侦察兵,因为改变作战方法,他们必须各归其位。原本想通过讲和了结战争,所以山上的兵力并不精锐。

“张鲁要是再努力些就好了”

曹操反省自己对既是教主又是和平派领袖的张鲁期待过高。他授予许褚二千兵力,令其援护大军撤退。

但是,山上却毫无消息。

不会是猛将许褚不愿撤退,擅自为战吧

也许是地形不熟悉,主力迷路了。

这样说来,随军的当地向导太不可靠了吧。

曹操的大本营中,传出种种猜测之声。

许褚,别名仲康,出身于谯县,是稀世之大汉。忠义固执,但也有不屑担任退却军司令的情况。命令归命令,可能的话,他还是想大战场。

事实上,他真的迷路了。随军的向导实在过分,但之后发生的事情令众人吃惊。

迷路之时,却碰上了五斗米道的大军。双方皆大吃惊。

不管怎样说,自卫团般的组织五斗米道军,在作战方面都是外行,丝毫不知敌军人数和装备,只能吃惊两军的偶遇。从开始就战意低落,所以面对突然出现的敌军,惊慌失措。

五斗米道单方丢下兵器,跪在地上,求饶道:“天神地神水神为证我等发誓绝不再战”

没有参加过战争的集团,都会做这种相同的事,他们已经习惯这样做。

五斗米道虽有强硬派和讲和派之分,只是为了避免全灭,信者都如此理解。他们知道两军的首领似乎在商谈,所以当然会战意薄弱。

许褚前去收容退却的军队,却在迷路中,遭遇敌军主力,敌军投降。

原打算立即返回,但不料敌军降服,因受降诸事务,此刻无法速归。

山上传来消息。接到许褚消息的曹操,久违地大声笑起来。

“从开始就曾预想这会是场奇妙的战争,可结局比预想的还要奇妙。”他环顾左右,再次笑道。

说起来,最近,主公没怎么笑过啊

部下也注意到了。

曹操从开始就没想过战败之事,问题是取胜的方法。迷路而降服敌军,这种异想天开的取胜方法,好像又使他恢复了年轻。

据守阳平的五斗米道强硬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投降。这里距汉中城只有百余公里,但是,身在汉中的教主张鲁是主和派,所以没有问题。

降服的条件已经基本定下来。

五斗米道将汉中的宝库封好后,原封不动转交曹操以示恭顺。

这时,担任曹军主簿的司马懿,向曹操进言道:“继续进攻夺取蜀地。”

“俗话说,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无止境。”曹操说道。

“主公是想说自己并不如此贪婪吗但若是十年前的主公又会如何呢”司马懿笑道。

此时蜀地形势如何呢

蜀地原本是刘焉的领地。刘焉死后,其子刘璋难以统治,又惧怕曹操来袭和五斗米道进出,便迎入刘备。刘备推迟五斗米道,而先行夺取刘璋的根据地成都,为“三分天下之计”奠定基础。刘璋于去年建安十九年向刘备投降。

“蜀地就暂时托付给刘备吧。”曹操好像有这种想法。

建安二十年,曹操处理好五斗米道之后,悠闲地度过年。说是受降事务,实际上曹操与五斗米道的部属谈论的是宗教。他讨厌迷信,却对宗教本身持有好感。

建安二十年216年曹操返回邺城。

途中,有位来自长安的男子加入曹公的队伍。

曹宙。

这名男子自报姓名。

“啊,是宙儿啊,我等你已久。”

曹操高兴地迎接此人。

没有人认识曹宙。

凯旋而过的众多将兵之中,包括曹植在内,无人知晓曹宙,但从曹操的态度便可知此人非同寻常。

“姓曹,可能是同族之人吧”

众人不解却如此认为。

但是,在潼关附近,这名男子便消失不见。周围的氛围令人不敢打听此人。

在此人离开队伍之前,出现了像是这名男子家臣的十余人,其中看似代表的人被曹操召见。不久后,曹操对曹植说道:“听说呼厨泉将到附近。”

呼厨泉是南匈奴单于之名,曹操说此话时虽若无其事,但此话却意义重大,因为只有改朝换代时,外国首领才会正式访问。

“终于差不多了”曹植说道。

“你差不多该考虑下饮酒方法了。”曹操说道。

此刻,父子周围没有其他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时过时来1

年之暮奈何,

时过时来微。

曹操虽极其厌恶迷信,但憧憬西方昆仑和东方蓬莱仙境的诗人情怀,却比任何人都丰富。而且,他对自己的情怀抱有绝对自信。特别是感怀时间流逝的诗情,异常锐敏,有时会超越于诗上,融入现实世界。

他片刻都没有忘记过自己已经步入晚年。

晚年的悲伤,是他诗中的主题,而且其伤感常常寄托于诗中。“年之暮奈何”,这是以飞逝的岁月为背景,将自己厌烦的感情化为火焰燃烧起来。

好不容易兴高采烈地从汉中归来,等待他的却是难以忍受的炼狱,无焰之火四处蔓延。

又要杀人了。

曹操思考着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首先是要将自己的身份由“公”变为“王”。从他成为“公”的那时起,就已经注定会有这天。

魏王曹操。

三年前曹操被封为“公”时,便已经注定三年后他会为“王”。

三年前荀彧因此事死去,这次会轮到谁呢

“我实际上并未奢望为王。”他像往常样自言自语。而不自言自语的时候,般红珠都陪在身边。

荀彧并非曹操所杀,但是,当时,荀彧自语着“我不赞成”的情景,有时会出现在曹操的脑海中。

“你真的没有做王的资格,只因没有他人,才无奈让你做。”

曹操认为此时有人正在四处散布这种言语。虽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却可以确定他在臣属之中。

“我若是魏的家臣,恐怕也会说同样的话吧。”曹操说道。

但是,倘若真的有说这种话的人存在,他绝对不会饶恕的。孔子第二十代后裔孔融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孔融常常会流露出自己比曹操更优秀。

以前曾侍奉过袁绍的许攸,因主人袁绍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便逃离袁绍改投曹操门下。许攸为曹操献计,灭掉冀州袁氏。但在钻过邺城东门时,他环顾左右说道:

“这里的主人,若没有我在身边,怎可能出入此门”

这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许攸因此获死刑。

名叫做娄圭的男子,带家人出游玩乐时,对旁边的人说道:

“这种狭隘平庸之人,从出生时起,就不知道出游的乐趣吧。真是可怜。”

此话刚出口,他便遭处刑。

父亲是宦官养子的曹操,从不饶恕炫耀家世良好的人。

“就是他他岂不比孔融更恶毒”

曹操突然想到了个人。只因对方傲慢不逊,曹操就会随意杀人。

不只是因为不喜欢这种人,而是不可放过企图作恶的人。

曹操严密地监视着那些备受周围人称赞为好人的人,因为能够收揽人心者才是最可怕的人。

从现在开始,觊觎天下的人,若兵力财力皆无,也有个好方法,那就是加入最靠近皇位的党羽,观察情况,大可不必拥有强大的兵力和财力。

这是夺取曹后天下的方法,只需等待曹家内部片混乱,以至于不可收拾。为此,要建立“人强大”的制度,此名强者旦出事,翘首以待的时机也就到来了。拥有兵力者便会展开混战,最终兵力削弱,这时,众人都期待出现位手无兵权的“杰出人物”。虽然未有兵力,但这位杰出人物可以和各个拥兵势力结成各种关系,最终成为天下的主人。这种事并不是不可能的。

“可能有人就在思考这种无理之事”

这种挥之不去的想法反复纠缠着曹操,他认为可能是自己衰老的表现。

建安二十年216年二月,曹操返回邺城;五月,公之爵位晋升为王。最近,他直怀疑的“杰出人物”是中尉崔琰。

时过时来2

中尉是汉时的执金吾,是掌管首都治安的要职。近来,崔琰向曹操推荐了名叫做杨训的人。因善写文章,杨训为曹操发表了篇歌颂其功德的文章。文章皆是令人肉麻的奉承之言,故世间多批评崔琰荐人有误。

因世间评论,崔琰拿来杨训的原稿读。崔琰认为作为歌颂功德的文章这篇足矣,但欠缺超越时代变化的力量,于是他填加上自己的评语。

时代,时代,时代定会变化。

在评语中有这样句话,就是这句话导致其丧命。

崔琰的解释是,歌颂功德难免有这种奉承恭维之言,但真正的好文章,应该能够超越时代。时代当然定会变化。

若是平时这并不要紧,但崔琰可是曹操想到的危险分子。

“早些发觉就好了”

曹操真真切切是如此认为的。

崔琰遭投狱,受髡刑剃发之刑。

其后,崔琰不但没有闭门反省,反倒积极会客,搞得家中像商人之家样热闹,他的头发虽然受刑被剃光,但胡子却长得很旺盛。每逢会客,他都爱捋着胡子瞪大眼睛。这动作,似乎是在说:“我才不会像受刑之人那般谨慎思过呢”

“若是这种人盯上了曹家,会发生何事呢”曹操遂将崔琰赐死。

“危险对你们来说,崔琰之死可能看似唐突,但是我却提前为曹家除去了最危险的人物。”曹操说道。

全族人都不知道崔琰为何危险,虽然想知道其理由,但没有人敢打听。此时,并没有打听其理由的氛围。

众所皆知,崔琰是曹丕党中的位掌权者,但其兄长之女却是曹植之妻。

曹操成了魏王。

这里有事必须要明示天下,即王必须推选位世子以继承王位。但曹操却始终没有确定下来世子。

皇帝之下有王。

自古以来,王被称为藩屏,理应是保护皇帝的势力,所以向来罕有异姓之王。汉朝为刘姓,那负责保护皇帝的王也基本是刘姓。

为“公”倒还可以忍受,但异姓怎可为“王”很多朝臣都如此认为,但是这种议论却不敢公开,只能暗地里进行。

曹操无视这些议论。

有生之年能否实现另当别论,但他的目标是做皇帝,就像他直说服自己的那样,他并非想做皇帝,而是顺应“天命”。

“这次不需祝贺之言,等篡夺之后,在好好祝贺吧”红珠说道。

“我不想使用篡夺这个词。”曹操眨着眼睛说道。

“为何”

“天命等待天命天命还未决定是否选择刘氏,它对曹氏张氏都视同仁。”

“吉利曾说过自己能够听到天命,现在还可以听到吗”

“听得越来越清楚了。”

“呼厨泉已经来了。想必他抵达时,已经非汉朝成魏朝了。”红珠笑道。

在众人的意识中,汉朝和魏朝早已经断绝。他们认为汉朝灭亡后便是魏朝。四夷首领皆来朝,大概是来祝贺中国的新王朝吧。

但是,汉朝还没有灭亡。虽只是时间问题,但日不灭亡,曹操日不可做皇帝,只是王而已。

此时正是个异常的时代。

“宙儿的确威风,匈奴之事全权由宙儿处理。就连呼厨泉也都按宙儿所说去做,他现在还在魏,而右贤王去卑将要归去。”

单于呼厨泉来朝并非为汉,而是为魏。所以呼厨泉之所以留在魏,是在做“人质”。以后国家的外交大事已经不再归属于汉朝,而是完全由魏掌管。

“可喜可贺啊事已至此,还未下定决心篡夺皇位吗”红珠微微撇嘴。

“至少要等降服孙权之后。”曹操闭上双眼说道。

时过时来3

十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人数有二十万之多,规模空前。十月抵达谯县,年后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在居巢布阵。

布好阵后,曹操率领亲卫队返回北方,命令伏波将军夏侯惇和都督曹仁与猛将张辽同统率居巢的二十六万大军。

又回去了。

孙权军对曹操军的人数之多和主将的过早北归,有些许疑惑。

之所以说“又回去了”,指的是之前的汉中战中,曹操降服汉中之后,便将后事托付给夏侯渊,自己则早早地踏上了归途。

曹操也年事已高,不能直置身于战场。

不是,他不能总是派人留守邺城吧。上次只带曹植作战,大概是两兄弟无法共处吧。

兄弟之争,这可是场好戏。他不管到哪里去,都会担心邺城。

所以才迅速返回。

我若是曹操的敌人,可不会这般劳苦作战。只要挑唆曹家兄弟即可,这样便可使曹家支离破碎。

毫无责任的好事者纷纷议论。

但是,军事专家看了曹军的布阵后,不禁惊叹其二十六万大军根本无法攻破。

“这样来,曹操在与不在都样。此阵相当于孟德的脸,不管曹操去哪里,这张脸都在战场上。”孙权皱了皱眉。

“这可如何是好我认为此时可以先消灭大胡子。”吕蒙说道。

大胡子指的是为刘备据守荆州的关羽。刘备与孙权已经结为同盟,若关羽无非是解除同盟。

在吕蒙的建议下,东吴决定秘密投降于曹操,派遣都尉徐详作为使者前去乞降。吕蒙的计划极其缜密,孙权甚为信任。吕蒙年轻时莽撞令人束手无策,到了可以称为晚学的年龄才开始学习。鲁肃曾说过句令友人们大为惊奇的话:

非吴下旧阿蒙。不是古时苏州城内的阿蒙

这是有关他的个小插曲。

在东吴,去年亲刘备派的鲁肃去世,新领导者吕蒙抬头。吕蒙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与已故的英雄周瑜极为相似,不太赞赏刘备。

刘备阵营和孙权阵营虽是同盟关系,却并不融洽。而且,同盟的证明人孙夫人孙权之妹,在刘备进入四川后不久便返回东吴。所以即使同盟关系何时破裂,也不值得惊奇。

刘孙同盟军从开始就埋有领土问题这炸弹,即荆州,双方都想在此地防守曹操势力。

赤壁之战后,孙权将荆州给了刘备,是为了防止曹操南下。樊城由曹操的堂弟曹仁死守,而进攻者是关羽指挥的刘备最强军团。关羽将兵站设在长江水运便利的江陵和公安,令有名的军需官僚糜芳等人负责看守,但他们原本都是陶谦的旧部下,与关羽相处得并不融洽。

“对了,对手是云长啊”

曹操说出这个名字时,副怀念的样子。为保护红珠逃离时,颇受解池关家的照顾。那已经时隔四十年了。不知是出于何种缘分,此后两人在战场还曾相见,有时是同伙,有时是敌人。

从居巢归来的曹操,其存在实质上已经不断接近于皇帝。

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提前告知之声。

曹操获许可高举天子之旗,而且出入时也可称警跸。原本只有皇帝才可这样做。

曹操在典礼上,各项待遇愈发接近皇帝。同时,他决定了魏国的世子是五官中郎将曹丕。虽看似曹丕与弟弟曹植竞争激烈,但在朝廷中还是曹丕更有人气。支持曹植的党人对竞争失败显得非常丧气。

这时,曹植从天子专用的驰道上乘马冲出司马门。这对曹植来说,就相当于割断了最后丝“变更世子”的期望。

时过时来4

擅自使用驰道,是可以遭斩的大罪。听说此事激怒了魏王,曹植虽免以死罪,直接责任人公车令负责车辆出入的官员则被处以死刑。

“岂有此理此事必有蹊跷。”

“蹊跷这恐怕是五官中郎将给我等的最后击吧。”

“但是,听说那天,临淄侯曹植身边没有他人在场。”

“有人说看到了被处以死刑的公车令的身影。”

传言终归是传言,没有人去查明真相。

与此相比,今年确实死了很多人,因为瘟疫肆虐。

檄文高手陈琳死了,文学方面的友人王粲和徐干也不在人世,他们三人去世时才四十多岁。原是曹植的庶子,后转为曹丕庶子的应玚也因瘟疫去世。因不肯向甄氏曹丕之妻俯首鞠躬而受刑,随后又免于刑罚的刘桢也没有逃过瘟疫。

丝桐感人情,

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

忧思壮难任。

曹植随兴吟起的是王粲的七哀诗末尾几句。

“没有终点的旅程啊但是,仲宣王粲的旅程却结束了。”

曹植曾经和王粲长期旅行过,他的旅程已经结束,而我的旅程却仍要继续。

那就进行次禁忌之旅吧。

嗯,正是我所期望的。

有轺车。

是两头马并驾的,可以乘坐两人。

当时,两人都已烂醉如泥。但是,曹植还有丝清醒。

所谓轺车,是东汉时流行起来的乘坐之物,由人或是两人立乘驾马行驶。四周无帷帐以便观望周围,且车围较低。二人站到了这样辆轺车上。

“可能会被赐死。”曹植说道。

王粲靠在车上当即说道:“嗯,那正是我所期望的。”

王粲途中下车后,曹植径直将轺车驶向自家邸宅。事后回想起来,居然烂醉如泥还能驾车回到家。

“你试着做次自己想做的事,那可能会救你命。”

父亲曹操曾经对曹植说过此话。就算是五官中郎将,也不会取烂醉的弟弟性命吧。但是,曹操却不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救多少人。

将切压在我身上的众人今后将会如何与其救他人性命,曹植首先想到的还是保全自身。

驰道事件是父亲曹操策划的。若不演这出戏,就是曹操也难以拯救自己的儿子。曹操不但想好了自己在世时的事情,就连死后的事情也想好了对策。

狂热的支持者聚会时,曹植尽量不出席,不出席的理由不言自明。遗憾的只是,他不能够积极发言。

譬如,无论如何,都无法说出后继人基本已经确定是曹丕,更不能对竭力支持自己的众人说“我不行,接近我就危险了”。这些话都被父亲禁止提及。

曹操看似是者,但实际上,他直尽量遵从曹家集团的舆论。

世间传闻曹家兄弟因后继者之争,关系不和。但事实上,曹丕与曹植确实是相互理解的好兄弟。曹丕承认曹植比自己有文采,曹植也自知在军事作战方面自己难及曹丕。在父亲还未作出决定之前,曹植就已经认为兄长才是曹家的栋梁。

但是,二人都有各自的拥护者,不是特意召集,而是拥护者们自发形成。为了逃离众多拥护者,曹植借用了父亲的力量。这只是为了拯救自己,至于那些将切压在自己身上的拥护者们,却无力施救。

“为父有可做与不可做之事。为了曹家,所做之事只能至此。你要和曹丕搞好关系。但是不可忘记曹丕周围也有众多心腹,恐怕与曹丕搞好关系也是难事啊。”父亲曹操说道。

就是此时,曹植也深感到父亲年事已高。

时过时来5

相传,曹丕与曹植竞争激烈。确定曹丕为后继者之后,又有传闻说曹植受兄长欺负。这都是有人在捏造故事。

有时候,曹丕也会动怒于曹植,故意出难题刁难曹植。

“听说你颇有文采,那就在七步之内做诗首吧,若做不出来则难逃处刑。”

据说,当时曹植所作的就是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有名的成语“煮豆燃萁”就是出自七步诗。曹丕欺负弟弟的传闻是有心人宣传的,同母兄长曹丕不曾虐待过早已放弃后继的曹植。

爱好文学的二人比般的兄弟,关系更为紧密。只是被众多心怀不轨之人团团围住,所以二人单独见面倒成了件难事。而也是同母兄长的曹彰,因对后继者构不成威胁,倒可放心地与曹植会面。

五斗米道虽已经投降于曹操,但宗教活动仍在继续。因为有了魏王曹操的支持,宗教活动反而更加容易进行。

投降的教主张鲁封爵为阆中侯,被授予镇南将军的称号。从汉中退去时,五斗米道没有将集聚的财宝烧毁,而是全部交给曹操,此事大受好评。不仅仅是张鲁,就连他的五个儿子也受封为侯,食邑有万户。

“以洛阳为中心,有众多太平道的残党。他们头戴黄巾作乱时,受邀请的五斗米道没有响应。这是视兄弟教友于不顾的行为,难道不是吗”曹操问道。

“当时若是响应,恐怕道教就会全灭。五斗米道在四川之地守卫孤垒。太平道选择了霸者之道,我等五斗米道却选择了慈悲之道。”张鲁回答道。

“说得好。我也读过些五斗米道的文章,确实胜过太平道。有人说五斗米道的慈悲教义,与天竺的教义很是相似。洛阳有很多西域人,何不争论场呢将争论作成文章,让我读读。对了,洛阳白马寺中有位叫做群旋的人,此事拜托给他即可。”

“明白了。”

“我也想到场倾听争论,但近来颇为繁忙无法前去。若是作成文章,便可反复阅读。”

曹操确实很繁忙,接见完张鲁还有其他工作,即重组同盟之事。

孙权与刘备的同盟关系早已解除,孙权加入了曹操阵营。

“我原本以为刘备会先步前来投靠,没想到会是孙权。这样来,就不得不和关羽交锋了,虽不情愿,可也没有办法啊。”

曹操闭着眼睛沉思。刘备基本上已经掉进他的网中,但他却故意将刘备放走,任其自由度世。但刘备却自由得过了头,超出了曹操可以掌控的范围。

“真是遗憾。”

让曹操深表惋惜的是刘备手下的关羽。曹操不想与他为敌。

虽然曾经左思右想,利用谋略要把关羽拉拢过来,但均未成功。这样忠义的关羽,正是曹操所喜欢的。

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的集团,似乎都是因为那个男人诸葛亮的加入。

“吉利,不可勉强啊”边说边走进屋来的正是红珠。

“是红珠啊这么担心我的身体吗就连大夫为我诊断后都直摇头,庸医”曹操轻轻笑道。

“不过,他可是太医令啊他说必须改正你平日的行为举止,才可治愈疾病。这个处方,对吉利正合适。”

“庸医”

“听说是位名医呢,因常常直言不讳而广受好评,而且,那大夫好像是吉利的亲戚啊,哈哈哈”红珠笑道。

所言中的太医令是位叫做吉本的人,姓吉,名本。宫廷中有众多大夫,但太医令只有位,俸禄六百石。

时过时来6

“吉本竟然是那位胡说自己是汉朝太医令,只为汉朝皇室看病的家伙啊。我也不想让那种庸医给我看病。”

曹操盘腿坐在胡床上。说完,他换了下腿,动作明显不如以前灵活。

“吉利也上年纪了。”

虽如此想道,但红珠并未说出口。她最近也常常意识到自己的年龄。

太医令吉虽出现在两人的话题中,但就连曹操都没有想到,正是这位吉本发动了反曹政变。

汉朝宫廷已经从洛阳迁到许县。洛阳被董卓烧毁得体无完肤。许县虽成了汉朝首都,但历经两次政变后,许都已经形同虚设。众所周知,汉朝皇帝只不过是副形骸。

许都的可取之处在于黄河水害稀少,较为安全。

此处由丞相长史王必率兵驻守,这是为防备内部政变的部队。而防备外患的兵力,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 倒序 正序

《曹操》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