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第 14 部分阅读

是针对刘备的部将关羽的根据地荆州。外部兵力由曹仁率领,在樊城布阵,皆为精锐强大之兵。与此相比,驻守许都的王必军队,只是起监视作用,伏皇后事件以后已经没有作乱的“汉兵”,所以不免精神放松了警惕。

有传闻称驻守许都的魏兵都是弱兵。事实上,其中的强兵都已经被选拔去守卫樊城。

太医令吉本直静静地观察局势。许都好歹都是汉朝的都城,城中充满了反曹情绪。当然,吉本也不认为若自己高呼反曹就会有众人响应。只要有势力强大者在背后支持,打倒魏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种充满希望的推测逐渐膨胀起来。

曹操年事已高,失去了曾经的气力。吉本分析着从邺城得来的消息,做出了大夫般的诊断。而且后继者之争,也孕育着纷争之种。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同伙。

吉本看上的强大后援者,就是此刻正与曹操共争荆州领地的关羽。

在大夫的世界里,吉本有自己的联络组织,所以吉本无需花费很长时间便可与关羽取得联系。

关羽看了吉本的乞师状后,说道:

“怎么只有大夫和少府难以期待啊但是,暂且联络看看。回复他说,若真能起事,我便派兵。”

接到回信的吉本阵狂喜。他认为魏蔑视皇室该当受罚。

吉本的同伙是少府耿纪,此外还有司直检查来自州郡的上奏文内容的官员韦晃,他们都不是习武之人。所以看了内应的人名和官职后,关羽当然会摇头。当时的人大都如此,关羽却是位特别拘泥于过去经历的人。

由于可以依靠关羽的支援,所以只要召集好人数便可起事。据说,吉本召集的杂人约有千名。所谓杂人,就是无固定工作,时常被差遣使唤的杂役。在东汉,般指的是贱民。

人数聚集得差不多了,只等关羽前来支援,却无人前来。杂人们认为放完火自己的工作就结束了,所以吉本的“军势”放火后,便四散离去。

杂人放火之处,是王必的宅邸。王必与金祎关系密切,便逃至金祎的家中,但是去才知,金祎也是吉本侧的人。

成功了,成功了,王必已经被杀了吧总之举兵成功。

听到此话,王必趁着夜色逃向许都南城,当时他的肩膀中箭受伤。

金祎是西汉名臣金日的子孙。金日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但霍去病匈奴时,还是少年的他被捉,深受武帝疼爱。三百年过后,到金祎时就已经完全成了汉朝的贵族。

若是汉朝的贵族,那对曹操恐怕没有好感。王必居然起初想逃到他的家里,真是奇怪。

王必是曹操的老家臣。

他不任要职,就像有骏马不骑而放置边。将他召来安排在适当职位。

时过时来7

说完后,曹操任命王必为丞相长史驻守许都。这事对如此期望人才的曹操来说,甚为少见。

实际上,曹操并未放置骏马不骑,只是他对王必的才能评价不高。因为长久在自己身边侍奉,为了奖励王必,才赐予其个并不重要但听起来响亮的官职。

这官职就是驻守许都的丞相长史。但是曹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吉本的举兵太令人意外了。

乱事瞬间被,吉本和其子,耿纪和韦晃均遭处刑,刑罚残忍至极。

曹操怀着对王必的悼念,处罚了作乱者。王必与颍川的典农中郎将严匡协力攻破吉本等人,但他自己却因肩膀中箭受伤,在病发十四日后离世。

吉本之乱发生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瘟疫肆虐总算平息。关于此次瘟疫众说纷纭,曹植的很多亲友和文学上的前辈都因此奇病辞世。以王粲为首,还有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人。

曹操下令:

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

对此次瘟疫,指出了具体的恩恤方法。

七十岁以上无夫者,十二岁以下无父母兄弟者,眼盲者,手脚障碍者且妻子父兄及资产皆无者,可终身受朝廷照顾。年幼者过十二岁即停止援助。家有年过九十者可免除赋税等。

此年四月,代郡及上谷的乌丸族发动叛乱,首领无臣自封为单于。

“这次派彰儿去吧。命你为骁骑将军出征。我们在家是父子,处理国事时便是君臣关系,切记”曹操说道。

曹彰与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兄弟,但与兄长和弟弟不同,他对文学毫无兴趣。而且,很早就从后继者之争中抽身出来。但是,听说最近他常常对其左右流露出自己的不满:“文才却成了评判后继者的标准,这可好”

此外,他还时常公私不分,所以曹操才特别提醒他。

“孩儿遵命”

曹彰点头,曹操又叮嘱道:

“此次战争,有匈奴军参加,说是参加,不如说是为了学习你的战术。”

“指挥系统如何组成”

“大体由你指挥,观战学习的匈奴军不过两千。让他们看看魏军的战术吧,率兵者是将军曹宙。”

“曹宙是同族人吗”

“可以这样认为。匈奴军是我们的同盟军,呼厨泉也在邺城。”

“曹宙将军从何处而来”

“听说是从雁门而来,率领精锐的匈奴军,但只是以观战学习为目的,无心作战。”

“只要不在旁碍事即可。”

“这倒不必担心,今后会有各种兵力加入魏军的。现在我军多是青州黄巾军出身。你要切记乌丸和鲜卑将来都成为魏军。”

“是,孩儿明白”

“魏要把周边的众人据为己有。”这是曹操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信念。

曹彰踊跃出征乌丸。

就在这时,率领二千匈奴军的曹宙出现在战场附近。除了匈奴军外,鲜卑族也在“大人”轲比能的率领下赶来数万骑兵。匈奴军是魏军的部分,但鲜卑族并非如此。正如史书中所写:

观望强弱。

他们是为此目的而来。

为了观望谁更强大,鲜卑族专程率领数万骑兵亲临战场附近,不用说,肯定是支持强大的方。

鲜卑的首领在汉语中称为“大人”。鲜卑族直以来都归顺于匈奴,但匈奴衰落后,希望自立者便自立,但有时也会观战支持强者。说起为何要率兵前来,是因为他们的本职就是保护,这是允许互通贸易的代价。所以,有必要夸示其兵力。

在代郡的战争中,曹彰率领的魏军大获全胜。乘胜向北追击敌军,抵达了桑乾河以北。据说,斩首和活捉者计有千余人。大部分人四散逃窜。

曹宙的匈奴军没有上场作战,只是静静地观望作战情况。

“听魏王说,魏军的战术中,采用了很多匈奴和北方诸族的作战方法,果真如此。我们还须多多学习。今日所见的是逃跑方法。”

曹宙说道。在归途中,他时常训练士兵。

观望的鲜卑族乞求归顺魏。由此,北方基本平定。

曹彰四月踏上归途,七月凯旋而归。但是,父亲曹操却为了刘备,正在长安布阵。

立即唤彰儿来长安。

父亲派人传信来。还未洗去战尘的曹彰马上从东方的代郡出发向西方长安而去。

邺城有其兄长曹丕。

“父王最讨厌夸耀战功之人。此次平定乌丸,你还说功劳归属于某个家臣吧。这是我的饯行之言,降服刘备,恐怕耗时长久,保重身体。”

听了兄长的话,曹彰流下泪水。

自从兄长成为世子后,曹彰感觉他突然亲切起来。

虽未能在邺城久留,曹彰却在此地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卞氏。他认为在四位同母兄弟第四位曹熊夭折中,母亲最讨厌自己。

他生性顽皮,也不像兄长和弟弟样喜爱诗文,只是以弓箭刀剑骄傲自大,是个点都不可爱的孩子。

“你曾是最让我担心的孩子,但是长大后,你成了最可靠的武将,与你相比,植儿啊”母亲摇头说道。

曹植沉迷于饮酒之事,已经传到了代郡战场上。

就连卞氏也不知,这是曹操教授给曹植躲避兄长毒手的苦肉计。

曹丕可能稍有察觉,但却力不能及。他的心腹建议处分曹植,身为党派之首的曹丕甚至难以压制这种提议。沉迷于饮酒,这倒让曹丕放心不少。

出邺城前,红珠造访曹彰。

“在战场上见到曹宙了吧”红珠问道。

“嗯,他是匈奴的将军。可我不知为何和我同姓。”曹彰回答道。

“你马上要前去长安。在长安,或是途中,可能还会见到曹宙,还请你多多关照他。他是我的儿子。”

“啊”

曹彰吃惊得睁大眼睛。

超世之杰1

曹彰从邺城赶往长安之际,与关羽对峙中的魏军阵营中,发生叛乱。据守宛城的守将侯音造反。因这带的百姓苦于劳役,所以可以说造反顺应民心。

造反军相信会从敌军关羽处得到支援。但是,比关羽先步到达宛城的是魏军的南征将军曹仁。

曹仁在宛城大开杀戒,侯音被斩首。

从代郡撤兵而归的曹宙在途中便知道了这个有关荆州的信息。

“侯音这家伙可想错了。关羽也年事已高啊”曹宙说道。

吉本之乱时,关羽收到了吉本的乞师状,却并未出兵。要是侯音也是同样对待。这可能是他年事已高,想动却无力动弹了吧。

“恐怕不只是年龄的原因吧,这也取决于他的性格。”回答者是群旋。

曹操命群旋与曹宙同行。从曹宙出生前,群旋便和解池关家有关系。群旋虽与曹操同岁,却看不出年事已高。

“性格”

“他看不上拜托他人的做法。而且他认为大夫不会作战。关羽就是这种性格。而到侯音时,关羽大概是觉得侯音和自己的身份不同吧。他可是个重视身份的人。”

“听说,孙权的提亲让关羽大动肝火。这就是曹公谋略的巧妙之处。但主要还是因为碧眼儿平日的言行不良。”群旋轻轻笑道。

方才所言曹公的谋略,指的是他四处散布孙权好色之事。孙权之好色从不刻意隐瞒,即便遭传播散布,也满不在乎。但是曹操在散布孙权的好色之时,却隐约附带恶意。

他喜欢少女,将要成为儿媳的少女可能会先做牺牲吧。此事不可大声宣扬。

这种谣言在荆州蔓延开来。

孙权的长男孙登当时年仅十岁,但那种年代的后继者,在十岁左右娶妻并不稀奇。之后会纳众多侧室,但通常会迎娶权势之女做正室。所以关羽家与孙权家联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关羽之女比孙权之子稍稍年长,但这算不上问题。

孙权派使者前来提亲时,关羽如烈火般狂怒,事先就对谣言有所耳闻的关羽,动怒也是当然之事。关羽脚踢飞了前来提亲的使者。

受到侮辱的使者,自然愤然不已。双方的同盟关系开始动摇,但关羽却并未放在心上。

“曹公竟然如此贪恋汉中”曹宙歪头问道。

“此刻,曹公正现身于汉中和荆州的樊城,以便观察天下形势,但是其真正想要的是荆州。此处靠近中原,是重要之地。若能夺取荆州,敌军即便占有汉中也无可奈何。”群旋说道。

“曹公大概会从长安进攻汉中吧”

“那是计划中的行动,但要是我,则会放下汉中,令全军奔赴樊城。我认为曹公也该想到这步吧。”

“战争不可按计划进行,就像人生般,形势时刻都在变化。我们身在此地,却担心中原实在奇怪。”

曹宙摩拳擦掌地说道。他们现在身在遥远的北方雁门带。

“向南去吗将军队托付给他人。因为率领匈奴兵向南去必会引起马蚤乱。”群旋说道。

“对了,这次可否请群旋领我走走您曾带我母亲走过的线路啊。当时我还在母亲腹中。”曹宙表情严肃地说道。

“可以。也许还有你能记起的地方呢。请好好发挥下自己的灵感。”

“我可不信这种事。哈哈哈。不过,可能会出现在梦中。”

“那就缓缓向南吧。解散匈奴兵,还须花费些时间。”

此时,曹操出长安,进入斜谷,但赵云等人所率领的刘备军却很难应对。

曹操和刘备两阵营都派出大将,展开了持续月余的攻防战。据说,当时曹军中有很多逃兵,魏军形势不利。电子书分享平台

超世之杰2

“孟德真的是在作战吗”

刘备百思不解。

曹操观望布阵片刻后,摇头小声说道:“这里可是块鸡肋。”

从军而战的杨修,听到此话后,对身边的左右说道:“差不多要撤兵了。”

“已经下命令了吗”在场的众人们问道。

“曹公方才说到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其意即为:因可做汤,所以心怀不舍,打算夺取,但现在不夺取也不会可惜了。”杨修答道。

果然随即曹操便下令正式撤兵。

杨修的话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很早之前就想伺机杀掉杨修。他是曹植身边最热情的心腹,其纠缠常常给曹植造成麻烦。

“必须处分。我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曹操自言自语道。

“还需写信于文先师。”

他已经想到了这点。杨修是前任太尉杨彪别名文先之子。杨彪早已引退朝廷,但尚在世。不仅仅是父亲,母亲袁氏袁术之妹也尚在世,所以杀死杨修之事令曹操闷闷不乐。

曹操从汉中率领诸军,返回长安。他对汉中这块鸡肋,早无留恋。该地原本是不费吹灰之力,五斗米道奉上的土地。

汉中成为刘备之物。刘备效仿刘邦,于该年七月在汉中称王,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曹操虽去汉中,但眼睛却始终盯着荆州,所以认为汉中是块鸡肋。若失去荆州,汉中便无任何用处。他实际上不想夺取整个荆州,就算是现在将关羽所占地迅速让出,给终止同盟的孙权也无妨。

当时的行政划分中,有“州”这词语,实际上各州都十分混乱。譬如,说起荆州,指的是包括现今湖北河南陕西三省部分的广大地域。

三国时代的行政划分,除了以首都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外,冀并幽凉雍荆兖豫扬青徐十二州和西域长史府都是魏国的领土,蜀国只有益州,而吴国有扬荆交三州。由此可知,荆,扬二州既有魏国领土又有吴国领土。

州之中心都市有时会被称为“州名”。

属于魏国的荆州是新野,属于东吴的荆州是长江沿岸的江陵。魏国的扬州是寿春,吴国的扬州是建业,即现今的南京。

此处所说的荆州,指的是从新野到宛城甚至襄阳带,既不是广义上的地名,也不是狭小的都市名。

樊城是曹操在这带的根据地,关羽为了进攻樊城而北上。樊城由曹仁据守,他是曹操的堂弟,从少年时代起两人便经常起行动。汉水与淯水在樊城交汇后,继续向长江流去,所以樊城是个水都。曹仁让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驻守樊城北部。

这年八月,天降大霖雨。连日降水令汉水决堤,于禁的七军被水淹没。诸将登高避难,但关羽却以大船攻击,于禁等人不得不投降。

但是,庞德却在堤上英勇奋战,即便被擒仍拒不投降,最终被杀。

大雨下个不停。

城不没者数板。

“板”是表示城墙高度的专业术语,板相当于二尺。关羽率军用船将樊城层层围住。不仅是樊城,就连相隔汉水的襄阳也被包围。

相距不远处,名年轻人正和位老者下棋。他们身在从何处都可以望到的小亭中,年轻者是曹宙,老者是群旋。

“于禁拥兵数万,却投降于关羽。与拒不投降而被杀的庞德相比,投降的于禁侍奉曹公三十年,而庞德仅侍奉了四年”手持棋子的曹宙说道。

“我还记得,于禁起初是鲍信的部将,确切地说,是二十七年。”

群旋重重地将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b2.

超世之杰3

“庞德是从五斗米道张鲁门下投降至曹操门下。不是,那之前他应该是马超的部下。”

曹宙拿着棋子长时间思考。

“不是,为了曹公,于禁是在故意为难关羽。如此众多兵士投降,食粮就很麻烦。”

“大概会挪用湘关米吧。若是关羽,则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日后归还即可。但是其手续却甚为繁琐。”

曹宙终于落下棋子。

湘关是兵库,当然储备有大量米粮,但有官兵看守,并不能轻易取出米粮。

“关羽和张飞虽是结义兄弟,但只有关系亲密,性格却完全不同。关羽怜惜下属,对同僚和上级却极为严格。听说,张飞对上级毕恭毕敬,对下级却专横粗暴。这次关羽看似会因此失败,因为他的对手是同僚般人物。他和江陵的众人并不和善。”曹宙又落下棋子后,继续说道。

所谓“江陵众人”,指的是在长江沿岸负责兵站的糜芳等人,他们都是刘备的经济官僚。麋家是徐州的大富豪,陶谦死后,迎接刘备为徐州牧时,糜芳的兄长麋竺等人立下大功。

关羽并非出身名门,只是善于作战便逞威风。

关羽催促兵站补给时,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令人厌恶不已。不仅是物资,就连催促人员和弓箭补给时,也自大地说道:“决不允许再次拖延。战事结束,必将受罚”

江陵众人厌恶地说道:“为何受罚我们等着瞧”

“到现在,孙权还认为荆州是属于自己的。而且,兵站负责人从不在乎对手是谁。看来,孙权的引诱马上就要到达江陵和公安了。”

群旋在手掌中上下掂量着棋子,就像是在称重量,不时还翻转玩弄。片刻后,他突然将棋子落在棋盘上。

“嗯,群翁看来着急分出胜负”

曹宙检查了棋盘。

“哈哈哈,不留神,樊城就会首先陷落啊”

群旋看着眼前的樊城,笑道。

樊城中出现白色之物,是匹白马。河水虽浑浊,但还是可以呈现出白马的身影。

“我于建安十八年南游,当年也曾见过白马。听说,樊城就是效仿南方才饲养俊美的白马。”曹宙说道。

据说,河水将要泛滥时,若将白马投入水中祈祷,河水便会退去。这是这带的风俗。

“我也曾听说过。还听说白马知道自己的命运,每当天降大雨,便悲嘶哀鸣。”群旋说道。

“此刻被人推入水中,应该正在哀鸣吧距此过远,看不清马的表情。”

在涨水的河对岸,虽看不清马的表情,却能看到马匹白色的身影。不久,那白马看似腾空跃起,可瞬间又消失在泥水之中。可能白马自知是祭品,便不再挣扎,沉入了水中吧。

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哀叹之声,像是几百人几千人在偷偷叹息。

“河水退去,是民之所望。樊城被淹,仅是攻城的关羽等人之愿。”曹宙仰望天空说道。

“河水很快就可退去。所降雨水早已流去,天空已晴五日,水位较昨日已经低落,此后还会每日持续低落。征南将军曹仁也时来运转了。”

群旋点了点头。

“征南将军少年时,曾和曹公同救出我母亲。当时,群旋也同行,真是缘分”曹宙长叹道。

该年十月,魏王曹操入洛阳。

必须设法救出被包围在樊城的曹仁。

“有何良计”

曹操紧皱眉头,向诸位将领问道。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知道,曹操之所以紧皱眉头,是由于近来频发的偏头疼所致。但是,他从没有主动发言过。被问及意见时,才会开口发言。

“仲达,如何才可打开我军所处困境你说说看。”曹操了解司马懿的这习惯,所以点名问道。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超世之杰4

“恕臣直言,我军此刻并未身处困境。”司马懿说道。

“非处困境于禁等人不是早已战败”

“于禁只是败于水,作战无可挑剔。这对国家大计而言,绝不是损失。”

“所以呢”

“刘备与孙权的同盟关系并不坚固。若下决心将江南赠与孙权,则樊城受围之事,大可不必担心。这就等同于解除樊城受围。”司马懿目不转睛地盯着曹操说道。

曹操不看对方眼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

“仲达每次所想都比我慢步。但是,这家伙难道是开始就如此认为吗不是,也许比我还先想到,我问,他才装作刚刚想起的样子。我总觉得就是这样。”

曹操反复思考着这个疑问。

倘若司马懿真是这等人,则可以说其是最危险的人物。望着眼前的司马懿,曹操想道:“必须杀掉此人吗”

“主公认为如何”在场的蒋济请求曹操做出决断。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地方名人,大多投降于关羽。支持强者,可以说是当时的常识。但是,因为对方是强者才会支持,所以旦强者失去昔日强势,他们也会立即背叛。

关羽此刻可以说是得意至极。关羽围攻樊城,并未动员全军。因与东吴结为同盟,只要有东吴的虎威将军吕蒙驻守长江,关羽便无法派遣长江之兵北上。毕竟还要留兵在江陵驻守。若兵力薄弱,即便是同盟军也可能会满不在乎地发动进攻。

而且,吕蒙在东吴是有名的反刘备派。如果吕蒙势力增强,那他和刘备之间的同盟便会解除。所以,只要有如此危险的吕蒙存在,江陵即长江之兵就不可动用。

“可派善于雄辩之人前去说服孙权。我们只为营救樊城,应该不会困难吧”司马懿说道。这并非奇计,只是说服刘备将所领荆州让给孙权。

“大可不必派人前去说服,东吴阵营中,恐怕也在计算其利害关系吧。我们只需增强徐州兵力即可。”曹操说道。东吴早已派遣使者徐前来传达同盟改组之意,曹操还未向属下声张。

“啊,此乃妙策”司马懿拍膝说道。

“妙策恐怕这家伙早就知道这计策,在腹中偷笑吧”曹操咬着嘴唇。这时,他的偏头痛并未发作,可他用双手抱住后脑勺,发出轻轻的呻吟声。

现在东吴所面临的问题,是夺取东之徐州,还是向西之荆州扩展势力,哪个更有利于国家大计呢

若夺取徐州,则必须以幽州冀州的曹家军团为敌,若取荆州,则要与同盟军刘备为战。谁该是主要敌人东吴的舆论中可分为两派。

鲁肃在世时,主张亲刘备论。但他死后,亲曹操论抬头。继承鲁肃的陆逊,依旧提倡维持和刘备之间的同盟关系。

但是,大势似乎倾向亲曹操。最重要的是,此时东吴正因人口不足而烦恼。若是不借助强势的魏国,那即便作战,也如料想般无法进行进行下去。

曹操阵营擅长情报活动,派遣了众多密探潜入东吴。亲曹操派之所以人数增加,也与他们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身在东吴亲曹操派的巨头便是吕蒙。他不顾患病之身,思索东吴之未来,总结社会舆论调查。他详细地说明利害关系,指出只有与魏国友好,东吴才有将来。经过他的耐心劝说,就连陆逊都被说服。但是他还对陆逊说道:“你能为东吴之利益,改变主张,实在令人开心。但是,还是暂且隐瞒此事吧,这也是为了东吴。关羽定认为你是刘备派,所以很放心。”

超世之杰5

“我既非曹操派,也非刘备派。自以前到现在都是东吴派。”陆逊说道。

他虽年轻,却是迎娶孙权亡兄孙策之女的东吴名门。

各个阵营中,都在这样讨论秘策,但是东吴的人事变动公布后,却让众人吃惊。

虎威将军吕蒙在陆口坐镇督兵,因病辞任。

此消息并不让人震惊。因为吕蒙重病之事,人人皆知。

令人吃惊的是,吕蒙的后任之人。

定威校尉陆逊为吕蒙后任之人。

陆逊未免过于年轻。而且,吕蒙是反刘备的代表,他的后任陆逊却是有名的亲刘备之人。

军中人事为机密。即便如此,孙权还是将此人事“露檄”。所谓“露檄”就是公布使其广为人知。

即使最高责任者极力隐瞒也会很快众人皆知。吕蒙此刻因肺结核,瘦得如幽灵般。因新任是亲刘备派的陆逊,这篇“露檄”令关羽彻底放心。

“现在只要稍微派兵,樊城便会攻陷。听说,吕蒙因疗养疾病,要返回建业。应该可以将江陵和公安的兵力召来至此吧。”

关羽如此判断,随后他命令长江之兵北上。非但未能召兵至此,东吴就是在等待这个时机。

东吴向已成空城的江陵和相隔长江对面的公安,递送了投降劝告书。只剩下糜芳等军需官僚留在两城。他们平时就常常被关羽等人指手画脚地唠叨,早已厌倦。而且关羽还说过战争结束要他们受罚,所以毫无干劲。

“投降正是我所期待。我原本想主动提出此要求呢。”

糜芳等人举手投降。

因大部分兵士北上,故江陵并无可战兵士。只留有兵士的家人。东吴军兵不血刃便占领此地,东吴的将校建议蜀国众兵士的家人写信给亲人报平安。

未流滴血,此地便归东吴所有。我等到此为止平安无事,暂且放心。

这样封信,力量比弓箭更强大,直射众兵士心中。

曹操从洛阳南下。

他必须救出在樊城孤军奋战的曹仁。有情报称,雨水已停,水位逐渐下降。孙权废弃与刘备建立的同盟关系,对魏国而言是个绝好的消息,幕僚劝说曹操不必劳苦亲临战场。

“此战为东吴和蜀国之战。为救出曹仁,我军派徐晃出战即可。”司马懿说道。

“此话最初并非仲达所说。侍中桓阶在会议时就曾说过此意见,当时他还小心地观察仲达的表情。难道是认为我看不出此话是仲达让他说的吗”曹操心生不快。

这个意见与自己所想极为接近,真是无趣。

“该何时杀他呢”曹操思考着。

不能立即杀他。对曹家而言,司马懿还是不可或缺的智囊。

曹操在摩陂布阵。

此时,关羽还深信与孙权的同盟关系仍在持续。此前,孙权阵营中反对同盟的吕蒙因病辞任总司令职,赞成同盟的陆逊为其后任,这让关羽松了口气。

也许是计谋

关羽身边的亲信有人如此怀疑,但关羽却摇头说道:

“若像狐狸般怀疑,怎可结束”

只能说关羽过于心急。

关羽的长江守卫军,即蜀军朝樊城北上。但取而代之的是,东吴的军队早已占领江陵和公安。未曾作战。东吴的占领军,只是让蜀军的兵将给家人写信。这信就像追击北上军般迅速送达。

东吴之兵队,皆亲切,不粗暴。

所有信中都有此话。

“被骗了”

关羽呻吟道。

关羽认为新总司令陆逊会直亲刘备,这是个极大的错误。正如陆逊自己所说,既非亲刘备也非亲曹操,贯坚持亲东吴,即亲孙权。站在这种立场上,他从亲刘备转改为反刘备。

超世之杰6

关羽率五千骑兵出击,却被魏国平寇将军徐晃击退。与其说徐晃是曹操的部下,不如说其为曹操的崇拜者。他的目标不是所战必胜,而是得到曹操夸赞。

此次胜利极为精彩,他率兵突破了关羽布设的十重鹿角为防御敌人,将削尖的树枝竖立起来建造的栅栏。曹操称赞其为“古今空前”,这是徐晃最大的喜悦。

北上的蜀军全无战意。得知留在江陵的家人平安无事后,他们甚至想要感谢东吴。无敌对心情的士兵派不上任何用场。

附近的其他蜀国将领并不打算派兵支援。不久前,身在上庸的孟达,在关羽和曹操小规模作战时,曾派出援兵,却被关羽大喝声:“不要多管闲事”

孟达不打算再次多管闲事。

关羽已经无法返回江陵。该地已经被东吴兵占领,不仅是当地百姓,就连蜀军的家人都满足于现今的和平。听闻江陵状况的关羽,逃至当阳东南的麦城。

十年前,在赤壁之战前,关羽曾率水军下汉水,在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收容了战败的刘备军。所以,这是片记忆中的故土。此次,他与数百兵力同进入麦城,打算在这思考下以后的打算。

虽江陵近在眼前,但那已经不再归属于他。孙权军正在规劝留在江陵的蜀军家属投降。

“为何必须为战父亲,江陵就在附近,您的家还像从前般完好。”

声音近得能听出是谁在说话。附近就有温暖的家,妻子孩儿都在家中等我。

“愿者投降,我决不阻拦对了,转告敌军我等在做投降准备,请他们稍等。趁此间隙我等可逃脱。”

关羽下定最后的决心。

原本的数万部下,现今仅剩数百而已。愿意投降者早已投降。关羽在此地给部下最后投降的机会。军队早已毁灭。

关羽率领不愿投降的十余骑兵,出麦城。这带的地形,拥有众多荆州兵的孙权更为熟悉。

孙权将学友朱然和以酒豪著称的潘璋两将领安排在该地。

发现关羽的是潘璋军。因急忙逃脱,五十八岁的关羽早已失去气力。潘璋的司马马忠擒住关羽,关羽基本上没有反抗。其子关平却奋力抵抗,终究被围攻就擒。他看到父亲悲惨的样子,大叫道:

“快快杀我父子现在就杀死我们”

潘璋虽嗜酒,却是名副其实的武人,便为关羽解开绳子,就地斩首。其子关平和都督赵累也同等命运。

从这时起,曹操的集团称为“魏”,刘备的集团称为“蜀”。遵从这种叫法,孙权的集团也去掉“东吴”的“东”,般称呼为“吴”,从此历史进入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曹操在摩陂听闻关羽败走的消息。

“不可追击”

他当时如此说道。知晓他和关羽刘备之间关系的人,可能会明白此话之意。

若要统天下,必须有协作者。

“就请玄德为我工作吧”

曹操经常说此话。对曹操来说,刘备玄德是敌人。但是,还不能向蜀国派兵。现在先让刘备取得蜀国,不知何时将他打倒后,西蜀便是归属自己。从这个意思上来看,刘备是在为曹操工作。

刘备也知晓此事而且打算让曹操为自己工作。他们都在思考相同的事,即把对方当做道具。但是,对曹操而言,刘备是比道具更甚的人物。

下令不可追击,只是对曹操的部下而已。和关羽交战的主要还是孙权军。对他们来说,那不是命令。曹操军救出曹仁即可,为此出战的徐晃,大破鹿角打败关羽,但并未穷追不舍。

超世之杰7

“征南将军也禁止追击。”

听到此报告后,曹操笑道:

“嗯,曹仁最近也开始了解战争了。”

“杨修已处刑吗”

曹操突然问起。犹豫许久,半个月前,曹操终于在诛杀杨修的文书上署名,杨修是过于接近其子曹植的谋士。

“已经处刑。”记录官回答道。

早已决定之事,事后再次问起,这对曹操来说,甚为罕见。

“我想再次恳请文先师说教。”曹操闭上眼睛说道。

“父亲此次这般拘泥于此事,可不寻常啊,或许是因年龄的关系变得懦弱起来吧”世子曹丕如此想道。

遭曹操诛杀之人甚多。其中,众人皆知的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孔融。般都会认为,敢于诛杀圣人的子孙,定是下了很大决心。但是,曹操将孔融杀死后,没有丝毫后悔的迹象。

杨修之父杨彪任京兆尹时,曾与八珍伯卞远相交甚好。对曹操而言,杨彪是岳父的友人。不仅如此,杨彪担任京兆尹时,还曾检举肃清导致红珠所嫁宋家没落的王甫党。

曹操还想起,杨修祖父杨赐就任太尉时,自己还向他送过贺礼,但已经不记得当时所送为何物,因为当时是卞远为他安排庆贺的赠送物品。曹家和杨家的关系相当深厚。

杨彪尚在人间,年近八十,早已隐退朝廷,在故乡渭南,过着受人尊敬的悠闲生活。他会如何悲愤于儿子之死呢

曹家与杨家的关系,曹操全部知晓,但他还是诛杀了杨修。旦付诸行动,便不会后悔,这是他的做事方式。即便如此,诛杀杨修事,让曹操与以前有所不同。

明知执刑早已结束,却问道:“已处刑了吗”这不像是他的做事风格。

想要会见杨修之父,这也不像是平时的曹操。即使想会见,也决不会说出口。

肯定有奇怪的地方。了解曹操的人,都迷惑不解。

曹操最自傲的是决断力。那种快刀斩乱麻的利索劲儿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诛杀杨修却显得有些含含糊糊。

让身边亲信惊讶的还有其他言语。

传闻关羽败走,曹操阵营沉浸在片胜利的气氛中。这时,曹操却像文人将军般,说道:“有谁可就此次胜利做诗首对了,派出位使者,让曹植赋诗首吧。真期待他会做出怎样的诗。”

实际上,曹植此时被任命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应该奔赴樊城前去营救受围的曹仁。但是,整日酩酊大醉的曹植却无法听命上任。曹操如烈火般大怒道:“战后必处分。谨慎为知”

此后,便动身去摩陂布阵。魏的众将领皆知此事。故而,此时提及曹植姓名,魏之众人甚感意外。从出阵时的怒火来看,不管是提及曹植之名,还是听闻其名,都会令曹操不快。所以,众家臣都尽量小心,不提起曹植的名字。

曹植,或是其别名子建,已成禁忌之言。

即便如此,曹操却无意间打破此禁忌。世子曹丕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虽是无意打破了禁忌,但对曹丕而言,这就是“故意编造禁忌”的证据。

不愧是曹丕,眼便看透了父亲的真心。父亲是害怕曹丕会杀害弟弟曹植。就算曹丕自己不想杀害弟弟,也难以压制其身边的亲信下此毒手。曹植对曹丕阵营的威胁在于,不知何时,父亲会废立世子,改立为自己所疼爱的曹植为世子。

这种事情已经不可能发生了,曹植即使活着也不会威胁到世子。

曹操为了编造证据,煞费苦心。

醉酒后擅自出入不可通行的司马门。

烂醉如泥,难以奉命出任将军前去营救曹仁。

超世之杰8

重复两次可被处死的大罪,这彻底激怒曹操。曹植对曹丕在魏国的地位早已构不成威胁。

“丕儿,这样你和你的党人便可安心了吧”曹丕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

“若是曹植,即使不出战,也能赋出胜仗之诗吧。”曹丕说道。

曹操听闻关羽败走的消息后,便撤去摩陂之阵,回归洛阳。以前此地被称为“摩陂之林”,但现在已经没有森林了。

野盗将大树伐倒以焚火。

若问及森林之事,当地的老者便会如此回答。

后来,曹操之孙明帝说在此地看到龙,便将年号“太和”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 倒序 正序

《曹操》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