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强国》 第67部分阅读

位的人都眼巴巴地瞅着赵东升的手里的钱袋子,赵东升如果一点儿也不表示的话也说不过去。

因此,为了不打击这些单位职工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他宣布了一项政策,那就是在他分管的领域内试行单位责任制。

所谓的单位责任制,就是赵东升届时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然后根据他们的工作情况打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时进行总结,排名前两位的单位将获得市里优先解决面临的困难,最直接的就是住房和医疗等各项福利政策。

每轮的暗查结束后,暗查组都会在市政府的公告栏公布各个部门的得分情况,以对各单位进行警示。

当然了,有奖就有罚,前两名有奖励政策,那么后两名就要受到惩处了,虽然赵东升没有说如何惩处,但想必肯定有领导要倒霉。

其实,赵东升上任市长伊始就想整顿一下其所分管单位在工作中作风拖沓、懒惰以及粗暴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国都很普遍,不利于黄州市未来的发展。

他很早就想到了单位责任制,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推出而已,这次正好借着那些单位领导哭穷诉苦的机会来施行。

由于这个单位责任制由于不是市里的政策,因此赵东升发扬了充分的民主,并不要求他分管的单位必须参与,而是自愿报名,毕竟这只是一个试行的政策。

有一点可以肯定,参与这个试行政策的人可能得不到赵东升所说的奖励,可是如果不参与,那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

虽然赵东升给出了那些部门领导选择的权利,虽然有些部门领导并不想参与,以免成为那倒霉的后两名,不过既然赵东升已经开口了,再加上单位里的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不得不参与,否则就是不给赵东升面子,而且也会引发单位里的人不满。

于是就这样,赵东升在向市里请示后,正式开始准备在他分管的领域内试行单位责任制,这样一来的话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奖励得分前两位的单位,外人也不好说些什么,毕竟这个奖励不是这么好拿的,要承担后两名受罚的风险。

为此,赵东升亲自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完善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十月一日,单位责任制正式在他的分管部门内试行。

这个制度既是一种奖励又是一种鞭策,使得那些部门的职工在工作态度和工作面貌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面对着前来办事的人的时候不仅客气了许多,而且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因此,单位责任制被看成是赵东升上任后的第二把火,他采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逐渐改变了其分管单位职工的工作风貌,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办事者的好评,也对黄州市其他部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卷 第二百一十九章 视察

更新时间:2o13-o6-23

在赵东升又是视察又是开会的忙碌工作中,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国庆节悄然来临。

开始时,赵东升还想着尽快去江南省,不过由于市里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所以后来他也就不着急了,反正那37名科研专家在江南造船厂也飞不了,就让他们在那里多“作客”一段时间,享受一下江南造船厂的热情招待。

再者说了,现在着急的应该是江南造船厂才对,虽然他们现在“拥有”了那三十七名科研专家,可是由于是非法的,别看他们表面上强硬,心里肯定没有底气,一定是提心吊胆,赵东升就是要让他们过得不得安宁。

赵东升可以肯定,江南造船厂绝对围绕着这37名科研专家上了什么建设项目,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手笔,耗资必定不会小了,他们想形成了这样的既定事实,与华威集团打官司的时候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一旦撤走那37名科研专家的话,那么江南造船厂的投资肯定就打了水漂,这损失的可是国家的资产,一旦闹到京城,京城的领导绝对会从大局方面进行协调,让那37名科研专家留在江南造船厂完成那个项目,反正他们留在华威集团也没什么用,不如先“借调”给兄弟单位。

面对着国家大局这样的理由,河东省的领导肯定没办法拒绝,因此那37名科研专家很可能就这样留在了江南造船厂。

虽说是“借调”,恐怕那37名科研专家从此就要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人,因为天知道他们的那个项目什么时候结束,只要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将那个项目做成一个系列,一直做到那37名科研专家退休。

既然赵东升已经猜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做法,那么他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给江南造船厂备一份大礼,到时候绝对会让江南造船厂的领导们“欲仙欲死”。

国庆节那天的上午,赵东升去了市里最先进行工业现代化改革的内燃机厂。

内燃机厂现在正在搞基础建设,老厂房已经全部被推平,市建委工程队的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建工程。

赵东升先是在内燃机厂张厂长等厂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工地建设,然后去了培训中心,由于赵东升要引进显得机械设备和技术,因此厂里的职工都要进行培训,内燃机厂为此专门将办公楼改成了教室,由赵东升从国外请来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内燃机厂的人从这次现代化改革中看到了厂子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一个个干劲十足,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赵东升与厂里的职工们进行了交谈,虽然赵东升的态度非常和蔼,不过职工们对他都显得非常敬畏,大家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轻的副市长。

黄州市第一批进行改革的厂子一共有五家,下午,赵东升又去了另外一家施行改革的单位――市食品厂。

由于财务室的那场大火,食品厂的原厂长直接被拉到了刑场打靶,整个领导班子几乎被一锅端,现在的厂领导都是赵东升事后提拔起来的,年龄都是三十多岁,精力旺盛,冲劲十足。

赵东升下去视察工作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他从来不提前通知,所以除了他办公室的人外,没人知道他的行程,所以直到他的车队驶进食品厂大门,食品厂的厂长才从门卫那里得到赵东升来了的消息,连忙领着一干厂领导前来迎接赵东升。

虽然赵东升分管的那些部门的领导对他这种工作方式有些不适应,生怕被赵东升抓到什么小辫子,不少人心里还颇有微辞,私下里发过牢马蚤,认为赵东升这样做特立独行,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一些牢马蚤传到了赵东升的耳朵里,不过赵东升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一笑了之,只要对方没有在工作中犯错或者诋毁了他的名誉,那么他并不介意那些干部们发发牢马蚤,这也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嘛。

赵东升为此特意召集了分管领域内各部门的领导开了一次会,他在会上明确表明,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不需要干部们做出多么大的成绩,但也绝对不需要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他不会无缘无故地表彰一名干部,但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处罚一名干部。

与此同时,赵东升还会会上表示,不介意大家在私下里骂骂他出气,以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现场的人闻言不由得轰的一声,爆发出一阵哄笑,黄州市有史以来还从没有出现过让别人暗地里骂自己的市领导,使得会场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尤其是赵东升的最后一句话,这使得大家都很清楚赵东升是对事不对人,并不是针对任何人,这样大家就放心了许多。

其实,那些部门的领导最怕的是赵东升借此机会调整他们的岗位,如今有了赵东升的这个承诺,他们无疑就安心了许多。

赵东升相信,只要他肯下工夫并且起到表率作用,那么他所管辖的那些部门的工作习气必将焕然一新,毕竟没有哪个领导和职工希望丢掉手里捧着的“铁饭碗”。

事实证明赵东升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他的引导下,他所分管领域的各单位精神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市民们的好评,并且逐渐影响到了市里的其它单位。

赵东升这次之所以来食品厂,主要是安抚食品厂职工的情绪,自从食品厂出事后,职工们就惴惴不安,认为厂里这次得罪了赵东升,以后一定没什么好果子吃。

虽然赵东升将食品厂列为了第一批改革的单位,不过厂里的这种消极情绪并没有消失,有人担心赵东升这是做给外界看的,担心赵东升秋后算帐。

为了平复食品厂职工的这种不安情绪,赵东升于是特意选择来食品厂视察工作,众所周知,只有被领导重视的单位才会被领导视察,赵东升要以这个行动来打消食品厂职工的疑虑,明确告诉他们自己对食品厂并没有偏见。

像内燃机厂一样,赵东升先是在厂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基建现场,然后去看了他们的培训,对食品厂的进度非常满意。

食品厂与内燃机厂不同,由于它涉及到食品的安全,因此赵东升让食品厂的职工到华威集团的医院做了体检,有肝炎等传染病的人被调到了别的厂子,全力确保食品的安全。

晚上,赵东升在食品厂食堂吃饭,与一些职工进行了交谈,鼓励他们发扬主观能动性,争取在全国的食品领域闯出一个名堂来,对食品厂的期望很高,使得那些职工倍受鼓舞。

赵东升吃完饭离开的时候,食品厂的职工纷纷涌出食堂来送行,赵东升与一些职工握手,然后乘车离开,他的这种平易近人的做法赢得了食品厂职工的好感,无形中就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回去的路上,赵东升坐在车里闭目养神,神情有些疲惫,谁说当领导容易的,以前在黑石电子,现在在黄州,每天的工作要消耗他不少精力,尤其是市政府的工作,纷繁复杂,他更是劳心伤神。

韩素素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有些同情地望着闭着眼睛坐在后排的赵东升,她来黄州一个月了,作为赵东升的秘书,她很清楚赵东升的工作非常忙,时常要到临晨两三点才能睡觉。

为了掩饰韩素素的真实身份,吴雯将她安排在了厂办的秘书室,成为了赵东升的专职秘书,级别是副科。

私下里,吴雯从集团里找了几个退役的特种部队队员,对韩素素展开了特训,训练她的擒拿格斗以及枪法。

韩素素原本以为当警卫员很简单,无非就是保护赵东升的安全,替赵东升挡子弹什么的,不过当她来到黄州市后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她不仅要学习秘书所做的事情,而且还要被那几个五大三粗的家伙特训,简直就是“地狱般”的生活。

不过,华威集团给韩素素的待遇也超过了她的想像,由于她是编制内的正式工,又是科技干部,不仅分到了一套两室两厅、一百平米的楼房,而且工资待遇也非常丰厚,简直比得上她以前医院的院长了,要知道那可是正团的领导,怪不得这么多人都想进华威集团。

不光如此,韩素素也体验到了被人追捧的滋味,由于她是赵东升的专职秘书,所以集团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对她是另眼相待,非常客气,要知道她可是能够直达天听的,这使得韩素素不由得有些飘飘然,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哪里经历过这种被这么多人恭维的场面。

吴雯看出了韩素素的心理变化,于是及时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得她很快就调整了好了心态,对外界的恭维坦然处之。

或许是由于吴雯和赵东升将她接来的黄州,或许因为踩赵东升裤裆的那一脚对吴雯充满了愧疚,又或许两人很投缘,所以韩素素在华威集团与吴雯的关系最好,从吴雯那里她学到了许多东西,逐渐像一名真正的“警卫员”转变。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章 江州之行

更新时间:2o13-o6-23

国庆后,赵东升动身飞去了江南省省会江州市,由于江南造船厂在海都市,距离江州很近,所以他准备先去江州一机厂看看,然后再去海都市会会江南造船厂的领导,想看看他们凭什么如此霸道,竟然公然强抢那37名船舶科研专家。

机工部东南电器厂厂长魏东和华威集团驻江南省办事处主任王杰领着人在江州机场接机,两人在出口处谈笑风生,显得非常熟络。

伴随着政府的换届,国企的领导也进行了调整,魏东不负众望,顺利接替了原厂长巩晓风的职务,成为了东南电器厂新一任的厂长,正式升任为正厅级干部。

说起来,魏东还要多感谢赵东升,东南电器厂厂长一职在部里竞争想当激烈,虽然魏东有工作能力并且家世也好,但是他的资历太浅了,而且竞争对手也都很有背景,搁在以前的话他肯定没戏。

不过由于魏东与赵东升进行了合作,替以前的黄州电器厂,现在的华威集团代工生产电器和电子产品,给机工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次的厂长竞争中他获得了机工部大多数领导的支持,顺利地获得了这个职位。

很显然,机工部的领导清楚魏东和赵东升有着非常好的私人关系,如果魏东这次不能成为厂长的话,不仅可能会在东南电器厂引发魏东和新厂长的内斗,而且很可能会影响东南电器厂和华威集团下一步的深入合作,这是哪个领导都不愿意看见的。

“你小子,俄罗斯之行干得漂亮!”见到赵东升后,魏东先是给了赵东升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笑着用拳头砸了一下他的肩头。

赵东升从俄罗斯弄回一大批俄罗斯科研专家的事情早就已经在各大工业制造的国企中传开了,引得那些企业的领导们是垂涎三尺,由于赵东升与魏东之间非常好的私人关系,因此机工部的领导对魏东下了指示,要他全力争取那些科研专家,因为很多科研专家都与机工部的专业对口,对机工部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唉,我就是跑腿儿的命。”赵东升微微一笑,故作无奈地冲着魏东耸了一下肩头。

“这种跑腿儿的活儿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了的,你可是咱们国内头一个。”魏东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冲着赵东升伸出了大拇指。

魏东晚上要为赵东升接风洗尘,所以赵东升没去华威集团驻江南省办事处,而是跟着魏东去了东南电器厂。

华威集团与东南电器厂下面的电子设备制造厂有合作关系,东南电器厂电子设备制造厂现在代工华威集团的好几款产品,赵东升这次来江州应该去电子设备制造厂逛逛。

一辆行驶的黑色奔驰车里,赵东升与魏东坐在后排的座位谈笑风生,王杰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侧着身子,含笑望着两人。

奔驰车是华威集团驻江南办事处的,东南电器厂现在虽然有钱,不过魏东作为新一届的厂长,现在行事极其低调,还是乘坐他以前那辆黑色桑塔纳。

“你这么忙,怎么想起来到江州来了?不会视察工作那么简单吧。”谈笑间,魏东语锋一转,笑着望向赵东升,他知道赵东升现在黄州市忙着工业改革的事情,而江州一机厂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赵东升按理来说不可能这个时候来江州。

“我是来要债的。”赵东升已经猜到瞒不过魏东,于是笑了笑,向他说道,反正这件事情魏东早晚都是会知道的。

“要债?”魏东微微一怔,显得有些惊讶,他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江南省有人欠你的债?”

“不是江南省的人,是江南造船厂。”赵东升微笑着纠正了魏东。

“江南造船厂?”魏东的神情不由得更加惊讶了,他一直都在关注着华威集团的发展,华威集团现在好像还没有进军船舶制造界,并没有与任何船厂接触过,难道是私下里秘密进行的?

“他们骗走了我们集团37名从俄罗斯请来的船舶方面的科研专家,我们集团已经与他们交涉了两个多月,可惜没有丝毫的进展。”赵东升知道魏东的想法,于是笑着向他解释,“我这次来,就是要处理这件事情的。”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魏东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这个消息可是太过惊人了。

“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敢相信,可是它确实发生了。”赵东升耸了耸肩头,显得颇为无奈。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魏东这下确定了,这件事情事情是真的,于是沉声说道,“那帮造船的家伙可不好对付,我可以让部里向船舶工业总公司施加压力。”

“他们巴不得我们集团将事情搞大,事情越大对他们越有利!”赵东升见魏东想都不想就开口帮他,心中不由得觉得没有白交魏东这个朋友,于是笑着说道,笑容显得很惬意,看来他已经有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以后这种盟友肯定还会越来越多。

“说的也是,他们的算盘打得不错。”魏东是一个聪明人,略一沉思就想明白了赵东升话里的意思,笑着望向了赵东升,“可惜的是,他们遇上了你这个对手,恐怕到头来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了。”

“既然戏台子已经搭起来了,那么怎么得也要唱一出大戏吧!”赵东升微微一笑,双目闪过一道寒光。

魏东见状,心里暗暗摇了摇头,江南造船厂的人惹谁不好,竟然偏偏去招惹赵东升,赵东升能将华威集团从一个小小的黄州电器厂发展成为现在全国瞩目的大企业,那么岂是那么好欺负的?

与三年前相比,东南电器厂电子设备制造厂的规模整整扩大了两倍,厂区已经占据原东南电器厂三分之二的面积,现在承担的任务就是代工华威集团的产品。

由于华威集团的产品现在卖到了全世界,因此获得了很多外贸大单,作为华威集团最重要的代工工厂,为了满足供货需求,东南电器厂电子设备制造厂的机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作。

按照华威集团目前的发展势头,再过几年的话,恐怕整个东南电器厂都要成为电子设备制造厂的厂区,这对东南电器厂来既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这表示电器设备制造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因为电子设备制造厂将它的母厂东南电器厂一点一点地给“侵吞”了,厂里的领导私下里在讨论是不是将东南电器厂迁到别的地方,以便到时候将原厂区都变成电子设备制造厂的地盘。

赵东升在魏东的陪同下视察了电子设备制造厂的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地忙着手头的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有些辛苦,但福利待遇却是整个江州市最好的,甚至超过了江州市一机厂,他们自然心情愉快地进行工作。

对于电气设备制造厂的工作,赵东升非常满意,特意与几名工人聊了天。

晚上,赵东升出席了魏东为他举行的欢迎晚宴,东南电器厂的厂领导悉数参加,对赵东升异常重视,要知道赵东升现在可是他们的大金主。

不仅如此,机工部有几家企业获得了东南电器厂电子设备制造厂的技术帮助,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到了至少两个档次,深受市场的欢迎,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所以说,赵东升现在完全有资格享受这种隆重的礼遇。

第二天上午,赵东升由王杰陪着去了江州一机厂,一机厂生产的工程机械性能优越,在成功的营销手段下,一面世就在国内卖得非常火,下一步就是打入亚洲市场。

虽然这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不过随着赵东升请来了二十多名工程机械方面的俄罗斯专家,再加上以前赵东升从东德请来的那几名工程机械领域的专家,那么江州一机厂在未来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江州市一机厂的厂长杜锋是赵东升从华威集团总部派出的,当年黄州电器厂跟着赵东升打天下的老职工之一,今年只有二十九岁,非常年轻,这是华威集团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因为当年赵东升在黄州电器厂时期招收的就是年轻人,这就导致了华威集团的中层领导年龄普遍很年轻。

由于华威集团指示正处级的单位,所以作为它的下属企业,江州一机厂的级别为正科,恐怕也是江南省规模最大正科级单位,要知道江州一机厂先前可是副厅级的单位,赵东升整整将它的行政级别降低了三级。

赵东升兼并了江州一机厂后,更换了三分之二的领导层,剩下的三分之一还是沿用了原来的厂领导,也就是当年跟着老厂长陷害了赵东升的那三个人。

经历了被陷害一事后,赵东升觉得他们三个能为一机厂做这么大的牺牲,证明他们心里装着一机厂,切实为厂里的利益考虑,同时三人又有着想当的能力,因此足以在领导层留任。

在那些被赵东升兼并的厂子里,领导班子通常都是采用三分之二新领导和三分之一原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他需要那些厂里原来的领导来稳定厂里的人心。

由于江州一机厂现在是正科级的企业,所以那三个一机厂的原领导行政级别由正处或者副处直接降到了副科,不过他们的级别往下降了,可福利待遇却是比以前高出了很多。

另外,一机厂的老厂长被赵东升聘为了名誉厂长,继续为一机厂的事业散发光和热,也算是给老厂长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一章 今非昔比

更新时间:2o13-o6-24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江州一机厂已经完成了赵东升的建设规划,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错落有致地在厂区里排列着,环境幽雅,道路平坦干净,与三年前的境况有着天壤之别。

赵东升在杜锋等一机厂厂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厂里的生产情况,虽然一机厂有纪律,领导前来视察工作的时候要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除非领导询问,否则不要停下手头的工作。

不过,赵东升的到来在厂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那些老职工的带领下,赵东升所到之处无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对赵东升的最高敬意。

这种意外的情况不由得令赵东升感到有些动容,在他看来自己兼并一机厂只不过是华威集团的一个发展规划而已,他并没有刻意地帮助一机厂的那些职工,可是却因此收获了一机厂职工的爱戴,实在受之有愧。

确实,一机厂的老职工们都对赵东升有着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确切的说是感恩,他们都是三年前一机厂破败不堪的局面的经历者,对目前一机厂的蓬勃发展的现状有着深刻的感触:

在赵东升的规划和建设下,江州一机厂咸鱼翻身,从倒闭的边缘一跃成为了江州市炙手可热的单位,福利待遇在全市首屈一指,仅次于东南电器厂电子设备制造厂,除了工资高外,还有优厚的住房、医疗等待遇,令人羡慕不已。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很难有切实的感触。

如今,一机厂除了那三千多名编制内的正式工外,还招收了两千多名合同工,虽然合同工的工资待遇比不上正式工,但也非常丰厚,比市里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要好。

因此一机厂合同工的名额在江州市非常吃香,不少人走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地成为一机厂的合同工。

只要成为了合同工,那么就有机会成为正式工,享受正式工的福利待遇。

赵东升对华威集团的编制有着严格的要求,华威集团下属各单位的人员编制都是总部设定好的,如果想扩编的话,必须要向总部打报告。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总部人事部会对扩编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只有通过人事部的审核后那么人事部才会向赵东升汇报,必须赵东升最终点头,那么扩编才算成功,否则的话谁也不能额外增加编制人员。

即使是合同工,总部也根据各单位的汇报进行了人数的设定,只不过下属单位的负责人有调节名额的权力,可以决定一定数量的合同工。

之所以有着如此严格的编制制度,是因为赵东升要尽量避免华威集团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

可以想像的到,伴随着华威集团的发展,华威集团的企业与各自所在地方上的利益联系也会日益紧密,届时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希望把他们的家人或者亲属塞进那些下属企业里工作。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那些下属部门将承受很大的压力,赵东升把正式工扩编的权力收到手里,那么就可以替下属解决这个问题,进而让那些关系户成为合同工,把这些关系户对华威集团的影响降到最小。

只要赵东升对所有的关系户都一视同仁的话,那么地方上的那些关系也就无话可说了,毕竟这是华威集团的制度,而他们与赵东升也没有那种可以让赵东升同意他们往华威集团塞人的交情,因此只有接受这种安排。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大家的待遇都一样,那么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

目睹了一机厂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最为懊悔的恐怕要数那些从一机厂调离的职工,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全国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得受到了冲击,他们离开一机厂后进的也不是太好的单位,自然过得并不如意。

由于离开了一机厂,他们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以前的那些老同事又是分房子又是拿高薪,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福利。

不少调离的职工曾经去求老厂长,希望能重新回到一机厂工作,毕竟他们以前也是一机厂的职工,即使当不成正式工,当合同工也可以。

只不过很遗憾,老厂长虽然也很想帮助那些人,可惜无能为力,一机厂现在是华威集团的下属企业,人事权力在赵东升和杜锋的手里,他根本就帮不上忙,而且也无法开这个口。

面对着那些神情落寞的调职了的同事,留在一机厂的老职工们无不唏嘘不已,所谓沧海桑田,谁能想到曾经破败至极的一机厂有一天会忽然发达了呢?

赵东升在一机厂视察的时候兴致很高,不仅参观了生产车间,而且还试开了几种工程机械,对一机厂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要杜锋等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将一机厂打造成为亚洲甚至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公司。

按照惯例,赵东升的午饭和晚饭是在一机厂的食堂吃的,只要华威集团的下属企业以及他在市里分管领域内的单位,那么他都会在食堂里吃饭。

而对于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赵东升通常会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做,并不刻意去食堂吃饭,而且提前都会跟对方打招呼,这是一种礼节,毕竟这些企业不是华威集团的企业,他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一机厂的伙食相当不错,荤素搭配,有鱼有肉,虽然比不上华威集团总部的水平,但在江州市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了。

伙食待遇是华威集团的基本福利之一,华威集团对此施行伙食补助措施,承担了伙食的大部分开销,所以职工们只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就能吃到那些丰盛的食物,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了。

第二天,赵东升去江州市市政府拜访了6大元,在上次的换届中,他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晋升为了分管经济的常务副市长,仕途上更进了一步。

6大元对赵东升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隆重接待了赵东升,他觉得赵东升的成长简直是个奇迹:

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赵东升完全凭借着一己之力,一刀一枪地打下了现在的江山,从一名正科级的技术员成为了一个地级市分管工业的副厅级的副市长,而且还是河东省省委的候补委员,这表明赵东升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党委的地位,都已经得到了认同,这太过匪夷所思了,以前从来也没有发生过这种离奇的事情。

要知道,官场上有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赵东升目前的高度,赵东升现在只有二十五、六岁,前途无法限量,就连6大元也不知道赵东升以后能走到哪一步。

最然赵东升这次是以华威集团总经理的身份来拜访6大元的,不过6大元可不会忘记了赵东升黄州市副市长的身份,现在赵东升在黄州市推动的工业现代化改革可是全国瞩目,这次趁着赵东升来江州,6大元当然要和赵东升好好沟通一下。

另外,赵东升从俄罗斯请来的那一批专家也是6大元的目标,江州市和江南省有一些重点的国企,这些企业如果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必然需要得到那些俄罗斯专家的支持,所以6大元也要跟赵东升谈谈那些专家的事情。

原本,江南省的那些省级国企按理说应该由省政府的人出面与赵东升谈,可是赵东升只是一个副市长,难道要一个副省长来跟赵东升接洽?那样的话就违反了对等原则。

而与其让省政府的厅级干部去与赵东升接触,不如让6大元出面来谈,6大元与赵东升有交情,以前也因为一机厂的事情合作过,他出面的话效果最好,所以省政府就委托6大元与赵东升交涉。

对于那些俄罗斯专家的问题,赵东升采取了积极得回应,他和6大元本着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经过协商后草签了几个协议,华威集团打算输送一批专家到江南省的几个省级和市级大型企业里,当然了,那些企业也要付出足够的诚意给华威集团。

能草签下这几个协议,6大元非常满意,要知道那些俄罗斯专家现在是奇货可居,虽然国内的兄弟省份和各大部委都在密切与河东省、黄州市和华威集团对此进行接触,但赵东升却没有与任何一家签约,江南省可是头一个。

赵东升从俄罗斯回来后之所以没有就那些俄罗斯专家的事情与任何一个省份和部委的人签订合约,是因为这次被他请来的俄罗斯专家的数量超过了他的想像,他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些专家的去向,要对全国省份和部委中可能合作的国有企业做一番调查,以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企业。

另外,如果不能处理好江南造船厂的事情,那么可能带来一连串恶劣的连锁反应,导致华威集团的那些俄罗斯遭到哄抢,毕竟在国家大局为重,在这种无可辩驳的理由面前即使是赵东升也没有反击的余地,届时他将面临各个省份和部委的联合夹击,肯定会败得一塌糊涂。

所以,赵东升这次无论如何一定都要将江南造船厂的事情给漂漂亮亮地解决了,向外界表明他捍卫华威集团利益的决心,同时他需要一些盟友来支持他,例如机工部和江南省。

就在赵东升来江南省的同时,赵东升已经派吴雯和周军分别去了与华威集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省份和部委,洽谈那些俄罗斯专家的问题。

赵东升非常清楚以华威集团目前的现状无法消化那么多的俄罗斯专家,资源共享是唯一一个正确的路径。

6大元对赵东升的目光非常钦佩,赵东升所挑选合作的那几家江南省的省、市重点国企是江南省最好的企业,在他看来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强强联合将给双方带来最大的效益。

其实,相对于那些俄罗斯的专家,6大元对赵东升实行的黄州市工业现代化改革更感兴趣,毕竟这也是江州市所面临的问题,对他更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赵东升详细向6大元介绍了黄州市工业现代化改革的规划和进程,听得6大元时不时地点着头,他不得不承认,赵东升的规划非常周详,手笔非常大,眼界也放得很开,如果能成功的话黄州市将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重镇。

与此同时,6大元也意识到赵东升的这个现代化工业规划的难度非常大,堪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其中关键性的一点很难解决,那就是工业现代化改革所需要的资金,这可是一笔数额高达数十亿的投资,别说河东省这种中游省份,就是经济水平在全国排名三甲的江南省也很难筹集到,更何况黄州市了。

所以,6大元对赵东升改革资金的来源非常感兴趣,可惜的是赵东升并没有谈到这方面的话题,而他也不好问如此隐私的问题,只好将心中的疑惑压在了心底。

不要说6大元,就是何伟和马天益都不清楚赵东升如何搞到这笔钱,赵东升只是告诉何伟和马天益他正在努力筹钱,等有了结果立刻向两人汇报,何伟和马天益感觉赵东升有苦衷,自然也就不好追问了,只是表示有困难的话可以找市里,市里会想办法帮他解决。

至于赵东升的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恐怕只有赵东升和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超级工业强国 倒序 正序

《超级工业强国》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