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 64 部分阅读

完了;据哈尔德说,他当时曾谈915 到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的问题。他眼看便可以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了。

德国情报部门9 月9 日的份报告说:俄国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都已消耗殆尽。希特勒对这份报告的正确性竟深信不疑。他在8 月底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谈时,他的心思已从俄国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俄国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个“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可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了”。但是当年情况正如库特蔡茨勒将军后来卧区时听悦,尽管大可乐观,却如镜中幻影。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都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样,看出了这幅美丽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说来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当隆美尔试图就埃及情况向希特勒指出这点时,希特勒命令他到赛麦林山中去养病。

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也想就俄国前线情况指出这点时,他们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就连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队在俄国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六军团的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350 英里,毫无掩护,希特勒在这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3 个军团:匈牙利的第二军团在沃罗涅什的南面;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在东南面更远些位置;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河曲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得用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四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这些军团的战斗力都不可靠自不用说,他们的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只有69个营,却守卫着条105 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于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漫长战线过分操心了。

但是这条战线却正是掩护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以及高加索战线上的集团军的关键。如果顿河侧翼垮下来,不仅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要受到被包围的危险,而且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也将被切断。这个纳粹统帅又进行了次赌博。他在这年夏季战役中进行这样的赌博已不是第次了。

7 月23日,正当攻势进入高嘲时,希特勒又在进行另次赌916 博。

当时俄**队正在顿尼茨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后撤,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俄国的石油。早在月初,希特勒便已反复考虑了这个决定大局的问题,但他拿不定主意。最初,石油气味的引诱力很大。b集团军所属的第四装甲军团本来已经推进到顿河河曲带,离斯大林格勒已经不远,但是希特勒却于7 月13日把它从b集团军中抽调出来,派到南方去帮助克莱施特的第装甲军团越过罗斯托夫附近的顿河下游,继续向高加索油田推进。这时,第四装甲军团本来也许可以奔袭轻取几乎没有防卫的斯大林格勒。但是等到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为时已经太晚了。接着他错再错。两个星期以后,当第四装甲军团回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时,俄国人已经充分恢复过来,足以抵挡德军了;第四装甲军团的撤离高加索前线,又使克莱施特的力量大受削弱,无法完成向格罗兹尼油田进军的任务。 这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回师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是希特勒在7 月23日所作的致命决定的结果之,他不顾哈尔德和前线指挥官的劝告而作出的要求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具体规定在德国陆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十五号指示中。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最有决定命运意义的项决定。因为不上几天,这项决定便得到了两头落空的结果,从而导致德**队有史以来最为丢脸的失败,它确定了希特勒永远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哈尔德将军惊惶之至。在乌克兰维尼察附近的“狼人”大本营7 月16日,希特勒搬到这里,为的是离前线更近些出现了场激烈的争吵。参谋总长哈尔德极力主张集中主要力量打下斯大林格勒,并试图解释,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力量能在两个不同方向同时进行两场强大的攻势。希特勒反驳说,俄国人已经“完了”。哈尔德便竭力使他相信:根据陆军的情报,情况远非如此。

这天晚上哈尔德在日记上忧郁地写道 对敌人的力量直作过低的估917 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并且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在这里要想认真地进行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凭着浮光掠影的印象作出病态的反应,对形势及其发展前景毫无估计的能力这些使这个所谓“领导”具有种极其特别的性质。

哈尔德担任参谋总长职务的日子也已屈指可数了。后来他在回想当年的情况时写道:希特勒的决定与自古以来公认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再有共同之处。他的决定是种狂暴的天性在时冲动下的产物,这种天性不承认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只凭愿望和梦想行事关于哈尔德所说的最高统帅“对自己力量病态地估计过高,对敌人力量有害地估计过低”的情况,他后来谈过这样桩事情:有次,有人把份非常客观的报告念给他听。报告上说,斯大林于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以西地区仍能集结100 万到125 万生力军,在高加索的50万人还不包括在内。这份报告并证实了俄国为前线生产的坦克每月至少达1200辆。希特勒未等听完,便攥着拳头嘴角挂着白沫,把念报告的人大骂了顿,不许他今后再念这种愚蠢的废话。哈尔德说:“用不着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预见到旦斯大林把这150 万大军用于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侧翼,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我十分清楚地向希特勒指出这点。但是结果却是解除了我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

这事发生于9 月24日,早在9 月9 日,哈尔德听凯特尔说,握有高加索方面军队最高指挥权的李斯特陆军元帅已被革职,他便料到下个该轮到他下台了。凯特尔还告诉他,元首认为他“在精神上已不能胜任他所担任职务的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在哈尔德24日向他辞行时向他作了详细的解释。

“你我的神经都太紧张了。我有半是为了你的缘故。我看不值得再这样拖下去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不是专业的能力,在你这样的旧式军官身上,我是得不到这种热918 情的。”

哈尔德事后评论道:“这种话简直不像是个负责的统帅说的,而像是个政治狂人说的。”弗朗兹哈尔德就这样下了台。他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和前任参谋总长贝克将军样,他的思想常常混乱,缺乏行动的毅力。虽然他有时也反对希特勒的做法,尽管不起作用,但是仍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其他的陆军高级将领样,还是同希特勒合作,并且在个长时期内助长了他的疯狂侵略和征服。不过他总算还保持着某些文明时代的德性。他是第三帝国陆军的最后个旧派的参谋总长。 继他之后任参谋总长的是库特。蔡茨勒将军。他比哈尔德年轻,是属于另类的军官,曾在西线的伦斯德手下当过参谋长。

陆军参谋总长职曾有度,特别在第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陆军中职位最高权力最大。现在库特。蔡茨勒在任这个职务时,却比元首的个听差好不了多少。他直做到1944年7 月发生谋刺希特勒的事件为止。调换个参谋总长并不能改变德国陆军的处境。这时分兵两路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军,受到苏军的顽强抵抗,阻滞不前。10月份个月中,斯大林格勒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逐屋战斗,虽获得些进展,但损失十分惊人。因为正如经历过现代战争的人都知道的,大城市中的断垣残壁,十分有利于顽强而持久的防守。俄国人充分利用这些障碍物,拼命争夺每寸焦土废墟。尽管哈尔德及其继任者对希特勒作过警告: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已疲惫不堪,但是最高统帅仍然硬要他们继续前进。批又批新的师投入战斗,但转眼间就在这人间地狱中化为齑粉。

进攻斯大林格勒本来只是达到目的的个手段,但是现在却成为目的本身了。当德国部队已到达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南北两面的伏尔加河西岸,切断了伏尔加河的交通时,这个目的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但现在对希特勒来说,能否占领斯大林格勒已成了个关系到个人威信的问题。有次,蔡茨勒居然鼓足勇气向元首919 提出个建议:由于沿顿河带漫长的北翼战线情况危险,应将第六军团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到顿河河曲带。希特勒听了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在哪里”

虽然情况困难,损失惨重,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却于10月25日打电报向希特勒报告:他估计至迟可于11月10日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听到这项保证兴奋极了,第二天便发下命令:第六军团和正在斯大林格勒南面作战的第四装甲军团应准备于斯大林格勒攻陷之后,立即沿伏尔加河向南北两面继续向前挺进。

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顿河侧翼战线所受到的威胁。最高统帅部大事日记的记载表明,这种威胁曾引起过希特勒的相当不安。但是问题在于: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威胁的严重性,结果是没有设法去应付这种威胁。他深信局势已在他掌握之中,于是在10月的最后天,他和最高统帅部人员及陆军参谋总部撤出了在乌克兰维尼察的大本营,回到腊斯登堡的“狼岤”。他确实相信,如果苏联果真会发动什么冬季攻势的话,也只能在中路和北路战线发动。那样他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可以更好地进行指挥。

他回到腊斯登堡,坏消息便从另条战线也是更遥远的战线传来了。

隆美尔陆军元帅的非洲军遇到了困难。

第个打击:阿拉曼之役和英美军队的登陆

8 月31日,在交战双方都称之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在阿拉曼重新发动进攻,企图包围英国第八军团,进逼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从地中海边到盖塔拉低地之间约40英里长的沙漠战线上,在酷热天气中进行了场恶战。但是隆美尔没有达到目的,9 月3 日,他中止战斗,转攻为守。在埃及的英军好不容易得到了人员枪炮坦克飞机的有力增援坦克和飞机主要来自美国。8 月15日,还调来了两个新司令官:位是脾气古怪却颇有天才的将军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爵士,接任了第八军团司令;另位将军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后来证明是位出色的战略家和有才干的行政官,他担任了中东总司令的职务。

隆美尔在这次挫折后不久,请病假到维也纳南面山区的赛麦林医治鼻疾和肝肿病。10月24日下午,他在那里接到希特勒打来920 的电话。“隆美尔,非洲的消息很不妙。情况时好像还弄不清。

看来没有人知道施登姆将军的下落。 你觉得能回到非洲,重新接管那边的工作吗”隆美尔病虽未好,同意立即回到非洲。

蒙哥马利于10月23日下午9 点40分发动进攻。10月25日晚,隆美尔回到阿拉曼西面的司令部时,德军已给打败了。第八军团的大炮坦克和飞机太多了,尽管意德军战线仍在固守,尽管隆美尔仍在拼命调动他那些备受打击的各师,以抵挡来自各方的进攻,或甚至还展开反攻,但是他已意识到形势毫无希望了。他没有人员坦克汽油的后备力量。英国皇家空军这时终于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对德军的人负装甲车辆和剩下来的军需物资进行了无情的轰炸。

11月2 日,蒙哥马利的步兵和装甲部队突破了战线的南部,开始压倒守卫这防线的意大利师。这天晚上,隆美尔向设在2000英里以外的东普鲁士的希特勒大本营发去封无线电报,报告说他再也守不住了,打算乘目前为时尚不算晚,向西撤退到40英里之外的富卡阵地。

第二天,当他已开始这样行动时,最高统帅打来了份很长的无线电报。

致隆美尔陆军元帅:我与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能力和在你领导之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忠实信心,注视着在埃及进行的英勇防御战。在你现在所处的形势下,只有坚宁阵地,绝不后退步,把每条步枪每个士兵投入战斗,舍此别无考虑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是牲利就是死亡,别无其他道路。

阿道夫希特勒如果服从这项愚蠢的命令,意德军队将立即遭到歼灭。拜尔莱因将军说,隆美尔接到这项命令时,头遭在非洲感到不知怎么办才好。经过番内心斗争,他决定服从最高统帅的决定,而不理会实际指挥德国非洲军的里特。冯托马将军的反对。托马将军曾经表示,不管怎么样,他也要撤退。 隆美尔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强迫自己接受这个决定,因为我经常要求部下无条921件服从,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接受这个原则。”后来,他才明白这是不对的。他后来的日记表明了这点。

隆美尔面勉强地下了道停止退却的命令,面派专人乘飞机回国向希特勒说明:除非同意他立即撤退,否则全军将要覆没。但是事态的发展已使得这次旅行成为多余的了。11月4 日晚,隆美尔冒着因违抗命令而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决走保全他的残兵败卒,撤退到富卡。但是能撤出来的,也只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残部。步兵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部队只得抛在后头听任他们投降,事实上多半已经投降了。11月5 日,元首来了份简略的回电:“我同意将部队撤到富卡阵地。”但是富卡阵地早已被蒙哥马利的坦克越过了。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残部在15天中气溃退了700 英里,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是到了那里还是没有驻足喘息的机会。残部中有意大利部队25000 人,德国部队10000 人,60辆坦克。

这是阿道夫希特勒末日的开始,也是他的敌人迄今为止赢得的最有决定性的场战役。虽然,下面还有场比这更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即将在俄国南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开始。但是在它爆发以前,希特勒还将从北非听到更坏的消息,这个消息决定了轴心力量在世界这地区的命运。

早在11月3 日,元首大本营在接到隆美尔惨败的初步报告时,使得悉发现有盟军舰队在直布罗陀集结的消息。最高统帅部中谁也猜不透这批舰队的动向如何。希特勒认为只不过是驶往马耳他的又批由众多舰只护送的船队而已。这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因为半个多月以前,即10月15日,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人员就曾讨论过几份关于“盎格鲁撒克逊”即将在西非登陆的报告。情报显然来自罗马。因为在个星期之前,即10月9 日,齐亚诺在与军事情报机关的领导人会谈以后,在日记中就写道:“盎格鲁撒克逊正准备在北非大举登陆”。这个消息使齐亚诺大为沮丧;他预见到这次登陆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盟军对意大利本土进行直接的进攻。事实证明这个预见是正确的。

希特勒最初听到这个情报,并没有予以十分重视,因为这时他正为俄国人并未停止他们的拼死抵抗而操心,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别的问题。10月15日在最高统帅部的次会议上,约德尔建议准许维希法国增援北非,以便使法国人能够击退英美的登陆部队。据最高统帅部的大事日记所载,元首没有同意这个建议,认为这可能引起意大利人的不满,意大利人对增强法国力量的任何措施都是嫉妒的。直到11月3 日为止,德国最高统帅部中似乎再没有922 人提起这件事。但是在那天,尽管在直布罗陀的西班牙边的德国情报人员已经报告,说有大批英美舰队集结,希特勒由于正在忙着为在阿拉曼的隆美尔打气,对于在他看来只是又批开往马耳他的护航队的小事,并没有关心。

11月5 日,最高统帅部接到报告:支英国海军部队正从直布罗陀向东开出。但是直到11月7 日早晨,美英部队在北非开始登陆的12个小时之前,希特勒才对来自直布罗陀的最新情报稍作考虑。这天上午他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又接到报告:英国驻在直布罗陀的海军部队正与从大西洋调来的大批运输船只和军舰会合,向东驶往地中海。参谋人员和元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这切意味着什么这大批海军舰只的目标何在希特勒说,他现在倾向于这样的看法,即西方盟国可能试图用四五个师的兵力在的黎波里或班加西作大规模登陆,以便从后方打击隆美尔。最高统帅部的海军联络官西奥多克朗克海军上将宣布说,敌军部队最多不过两师人,就算两师人吧,也必须采取行动对付。希特勒要求地中海方面的空军立即加强力量,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目前”不可能办到。根据最高统帅部大事日记来判断,这天早晨希特勒只办了件事情,那就是通知西线总司令伦斯德准备执行“安东计划”。这个计划是占领法国至今尚未被德国控制的地区的代号。

希特勒没有把这个预兆不妙的消息或隆美尔的困难处境放在心上如果英美在他的后方登陆的话,隆美尔将成为瓮中之鳖。希特勒也没有把最近从俄国前线传来的个情报放在心上,这个情报警告说,俄军即将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军团的背后顿河沿岸发动反攻。11月7 日午饭以后,希特勒乘车到慕尼黑去了,因为第二天早晨,国社党的老党员将要在慕尼黑举行年度的庆祝“啤酒馆政变”的纪念集会,希特勒预定要在会上发表演说 正如哈尔德所说,在战争期间这危急的关头,希特勒作为政客的本性压倒了他的作为军人的本性。他把在东普鲁士的最高统帅部临时交由个名叫冯布特拉勃兰登菲尔斯的上校负责,最高统帅部的负责军官凯特尔元帅和约德尔将军与希特勒同去参加啤酒馆庆祝活动了。希特勒曾经坚持要亲自过问在辽阔的战线上的师团以至营的行动,以指挥战事。但正当希特勒的纳粹大厦开始倾陷的关头,他却为了桩并不重要的政治事务,到远离战线数千英里的地方作这次旅行,这种做法实在是奇特和疯狂的行动。希特勒开始变了,他开始腐朽衰退了。正如戈林早923 已如此样。戈林的度强大的空军在日趋衰微,但是他却日益迷恋他的珠宝和玩具火车,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这场旷日持久日趋艰苦的战争的种种不愉快的现实问题。

艾森豪威尔将军统率的英美部队于1942年11月8 日午夜1 点30分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海滩登陆。早晨5 点30分,里宾特洛甫从慕尼黑打长途电话到罗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齐亚诺。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 他颇为紧张不安,问我们准备如何应付。说老实话,我冷不防被他的电话叫醒,困得没法给他个十分满意的回答。

这位意大利外交大臣从德国大使馆打听到,使馆人员都“给这个意外的消息真的吓坏了”。

希特勒从东普鲁士开出的专车直到下午3 点40分才抵达慕尼黑。他接到的关于盟军在西北非洲登陆的最初报告是颇为乐观的。报告说,法军在各地奋勇顽抗,并在阿尔及尔和奥兰击退了试图登陆的敌军。在阿尔及利亚,亲德的达尔朗海军上将得到维希政权的批准,正在组织抵抗。希特勒作出的最初反应是很混乱的。他下令立即加强克里特的守军克里特离开新的战场十分遥远他解释说,采取这项措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向非洲运送增援部队。他命令秘密警察把魏刚将军和季劳德将军 带到维希那里监视起来。他要求冯伦斯德元帅准备执行“安东计划”,但在他给予新的指示之前,不要越过在法国的分界线。他要求齐亚诺和现任维希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第二天来慕尼黑见他。

希特勒在这24小时之中,直沉湎于这种想法:力求与法国结成联盟,使它参加对英美的战争,同时在眼前,尽力加强贝当政府反对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决心。11月8 日星期日早晨,贝当与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这位高龄的法国元帅并对美国代办发表声明,表示法国部队将抵抗英美的入侵。贝当的这些行动,大概助924 长了希特勒的上述想法。最高统帅部在那个星期日的大事日记强调说,希特勒心想达成“与法国的全面合作”。这天晚上,德国驻维希代表克鲁格冯尼达向贝当提出项建议,要求德法结成紧密的联盟。但是第二天,元首在向老党员作了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宣称斯大林格勒“牢牢掌握在德国手中”以后,又改变了主意。他告诉齐亚诺,他毫不幻想法国会有什么作战的愿望,他已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陆科西嘉岛,在突尼斯建立个桥头堡”。这决定在赖伐尔乘汽车于11月10日抵达慕尼黑后就通知了他,虽然没有告诉他执行的时间。这个法国卖国贼连忙答应说服贝当接受元首的要求,但建议德国方面可先按计划行事,无需等待那位衰老昏债的老元帅的同意。这当然正中希特勒的下怀。齐亚诺在日记中对这个在战后以叛国罪被处决的维希总理有段描写。

赖伐尔打着白领结,穿着法国农村中产阶级服装,在大厅中许许多多身着制服的人中间特别显眼。他极力用亲切的语调谈他这次旅行的情况,说他在车上睡得很久。但没有人理睬他这些话。希特勒对他保持了冷淡的有礼态度

这个可怜虫想也没有想到德国人将把怎样的既成事实摆到他的面前。当赖伐尔在隔壁房间里抽着香烟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时,德国方面正在发出占领法国的命令关于即将采取的行动,句话也没有对他讲。冯里宾特洛甫告诉我,要到第二天早晨8 点钟才会这样通知赖伐尔:由于夜间接到的情报,希特勒迫不得已着手全部占领法国。希特勒完全违反停战协定占领法国非占领区的命令,是在11月10日下午8 点半钟发下的,于第二天早晨执行。除了贝当表示无效的抗议以外,未发生任何事件。意大利人占领了科西嘉岛。在艾森豪威尔的部队来得及赶到之前,德国飞机开始空运部队,占领法属突尼斯。

这种希特勒式的欺骗行为还有桩,而且是更典型的桩。11月13日,元首向贝当保证,德国和意大利都不会占领土伦的海军基地。停战以后,法国舰队便被冻结在那里。11月25日,最高统帅部的大事日记记载说,希特勒已经决定尽速执行“利拉计划”, 这是占领土伦并夺取法国舰队的代号。

27日早晨,德军进攻土伦925 军港,但法国水兵进行了抵抗,使得舰上人员能够按照德拉波德海军上将的命令把这些舰只凿沉。法国的舰队因此没有落到在地中海迫切需要它的轴心国手中。但盟国也没有得到这批舰队,它们对盟国来说也是极有价值的。

希特勒赶在艾森豪威尔之前拿下了突尼斯,但这却是个值得怀疑的胜利。在他的坚持之下,为了守住这个桥头堡,共投入了约25万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如果在几个月前,元首把这批部队和坦克的15 用于增援隆美尔,这头“沙漠之狐”现在很可能已越过尼罗河,英美在西北非的登陆就不可能发生,地中海也不会无可挽回地落到盟国手中,从而使轴心国的腹部还能得到保护。但是如今的事实却是:希特勒在这年冬天迫不及待地送到突尼斯来的每个士兵每辆坦克每门大炮以及非洲军的残部,到春末就要完全损失,德国部队被押进战俘营的人数,比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还要多。现在我们必须回过头来谈谈斯大林格勒战役了。

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11月19日黎明,俄**队在大风雪中向顿河展开了猛烈反攻。几小时以后,消息传到伯希特斯加登,这时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主要将领们正在阿尔卑斯山上胜地流连忘返。最高统帅部虽然也曾料到苏军可能在顿河地区发动进攻,但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了不起,非得要希特勒于11月8 日晚在慕尼黑向他的老党员同志发表了他的出名的啤酒馆演说之后,同他的主要军事顾问凯特尔和约德尔赶回东普鲁士大本营不可。因此,他们仍然在上萨尔斯堡享受山间的清新空气。

留在腊斯登堡的新任陆军参谋总长蔡茨勒将军打来的加急电话,突然打断了他们的宁静生活。蔡茨勒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大926 事日记中所称的“紧急消息”。进攻开始的最初几小时中,占压倒优势的支俄国装甲部队,在斯大林格勒西北的顿河沿岸,在谢腊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之间,全面突破罗马尼亚第三军团的阵线。在这个被围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另支强大的苏联部队正在猛攻德国第四装甲军团和罗马尼亚第四军团,眼看就要突破他们的阵线了。

只要看看地图,便可明显看出俄国的目标所在。蔡茨勒对此更是清二楚,因为他从陆军情报部门获悉,敌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斯大林格勒南面集中了13个军团,几千辆坦克。俄国人显然正以大量兵力从南北两面夹击,企图切断斯大林格勒德军的退路,逼迫德国第六军团不是仓皇向西退却,就是束手就擒。蔡茨勒后来争辩说,他看到这种形势,便建议希特勒同意第六军团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到顿河河曲带,恢复被突破了的阵线。这么个建议竟惹得元首大发了顿脾气。

“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后退”他大声叫喊。事情就这样定了。他时发疯作出的这个决定,很快就带来了灾难。他亲自下令第六军团坚守斯大林格勒周围阵地。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于11月22日回到大本营,这天已是苏军发动进攻的第4 天,前方传来的消息很坏。南北两面的苏军已在斯大林格勒西面40英里顿河河曲上的卡拉赫会师。当晚,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发来份无线电报,证实他的部队已被包围。希特勒立即回电,指示保罗斯把他的司令部迁入城内,布置困守,部队解围前的给养将由空运解决。

但是这话等于白说。现在在斯大林格勒被切断了退路的德军共达20个师,还有罗马尼亚两个师。按照保罗斯来电要求,每天空运的军需物资至少须750 吨。德国空军缺少足够的运输机,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即使有足够运输机,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天气中,在苏联战斗机已占空中优势的地区,也并不是全都能完成任务的。虽然如此,戈林仍对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担负这项工作。可是始终没有开始这样做。

为第六军团解围是比空投更为切实可行和有希望的办法。

11月25日,希特勒把最有天才的战地指挥官冯曼施坦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回来,委派他担任新建的顿河集团军司令。他的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南向前推进,为第六军团解围。

但是元首现在对这位新任司令官的要求,简直是办不到的。曼施坦因竭力向他解释,唯的成功的机会在于第六军团从斯大林927 格勒向西突围,另方面曼施坦因自己的部队以第四装甲军团为前锋,向东北进攻,夹击处于这两支德军之间的俄军。但是希特勒仍然不同意从伏尔加河撤退。第六军团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而曼施坦因必须杀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正如曼施坦因跟最高统帅争辩时所说,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俄国人的力量太强了。尽管如此,曼施坦因还是不得不怀着沉重的心情,于12月12日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称作“冬风计划”,倒是名副其实,因为这时俄国的严冬的寒风已猛袭南部草原,积雪成堆,气温降到零下。反攻起初颇为得手。霍特将军所率的第四装甲军团,沿科切耳尼科夫斯基到斯大林格勒的铁路线两旁,向东北推进到离斯大林格勒约有75英里的地方。到12月19日,该军离斯大林格勒南郊已不到40英里。21日,离城已不到30英里。夜晚时分,被围的第六军团部队已能看到在大雪覆盖的草原的那边,来救他们的援兵所发的信号弹了。

据德国将领们后来所作的证词,第六军团这时如果从斯大林格勒向第四装甲军团的前进阵地突围,可以说肯定会获得成功。可是希特勒又次禁止第六军团突围。12月21日,由于蔡茨勒的坚持,领袖总算同意保罗斯的部队突围,但以他们也能同时守住斯大林格勒为条件。参谋总长说,这种愚蠢的想法差不多把他气疯了。

“第二天晚上,”蔡茨勒后来说,“我请求希特勒批准突围。我指出,这肯定是我们解救保罗斯20万大军的最后机会了。”

希特勒点也不肯让步。我把我们这个所谓堡垒的内部情况告诉他。士兵们饥饿沮丧,对最高统帅部失去信心,伤员得不到适当照顾而奄奄息,还有成千人在冻死。但这也没有效果。对我所说的这些活,同对我过去所提的其他论点样,他仍然无动于衷。

霍特将军在正面和两翼遭到俄国人日益坚强的抵抗,再也无力越过这最后30英里,打到斯大林格勒。他认为,如果第六军团突围,他还是能够同它会师,然后两支部队便可以起撤退到科切耳尼科夫斯基。这至少能挽救20万德军的生命。“这在两天内12月21日至23日进行,也许能获得成功,但如果再928 晚的话,便无济于事了。因为红军这时已在更北面的地方开始进攻,威胁着曼施坦因的整个顿河集团军的左翼,这是霍特所不知道的。12月22日夜间,曼施坦因打电话给霍特,要他准备按照即将颁发的完全不同的新命令行事。第二天,新命令发下来了。命令要求霍特应即停止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派遣他所率的3 个装甲师中的个师到北面的顿河前线,他自己则率其余部队就地死守。

为斯大林格勒解围的努力失败了。

曼施坦因之所以给霍特发来这项新命令,是因为他在12月17日得到个紧急的消息。这天早晨,支苏联军队在顿河上游地区的博古查尔突破了意大利第八军团的防线,人晚,已打开道27英里宽的缺口。3 天以后,缺口扩大到90英里,意大利部队仓皇溃逃。南边的罗马尼亚第三军团,在11月19日苏军发动攻势的第天就已挨了严重的打击,现在正在瓦解。因此无怪乎曼施坦因必须调出霍特的部分装甲部队来协助堵住这个缺口。于是连串的连锁反应发生了。

不仅顿河方面的部队向后撤退,已经进到离斯大林格勒这样近的霍特的部队也后撤了。这些撤退又转过来使高加索方面的德军受到威胁。旦俄国人打到亚速夫海附近的罗斯托夫,高加索方面的德军将被切断。圣诞节后两天,蔡茨勒向希特勒指出:“如果你再不下令立即撤出高加索,我们就要碰到第二个斯大林格勒了。”最高统帅这才勉强于12月29日给克莱施特的集团军下了必要的指示。集团军系由第装甲军团和第十七军团组成,它们没有完成夺取盛产石油的格罗兹尼油田的任务。现在这支部队也在目标在望时开始大踏步后撤了。

德军在俄国受到的挫折和德意军队在北非受到的挫折,促使墨索里尼转起念头来。希特勒曾经邀请他于12月中旬到萨尔斯堡会谈。当时墨索里尼正患胃病,饮食受到严格限制。他接受了邀请,但对齐亚诺说,要去的话得有个条件,即让他单独进餐,“因为他不愿意让帮狼吞虎咽的德国人看到他不得不只吃大米和牛奶”。

墨索里尼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候:可以劝说希特勒为了避免在东线继续受到损失,与斯大林达成某种妥协,集中轴心国家的力量用于防卫北非残余地区巴尔干和西欧。他对齐亚诺说,“1943年将是英美作出努力的年”。希特勒由于离不开东线的大本营,不能同墨索里尼会晤,因此齐亚诺便代表墨索里尼经过长途跋涉,于12月18日到达腊斯登堡来,把墨索里尼的建议转达给希特勒。希特勒对这些建议嗤之以鼻。他向意大利外交大臣保证,他可以向北非派出增援部队而毫不削弱俄国前线的力量,他说北非是定要守住的。尽管希特勒作出这些信心十足的929保证,齐亚诸却发现德国大本营中的士气十分低沉。

气氛是沉重的。除了消息不妙,也许还要加上潮湿不堪的森林中的凄凉景象和集体住在兵营中的沉闷生活俄国前线被突破的消息给人们带来满腹优愁,谁也不想对我隐瞒这种情绪。有人公然企图把失败归罪于我们。

这时,顿河带的意大利第八军团残部正在四散逃命。齐亚诺的个随员向最高统帅部名军官问道,意大利部队是否遭到了重大损失,回答是:“根本没有损失,他们都拔腿溜了。”高加索和顿河地区的德国部队,如果不说是在拔腿溜的话,也可说是在尽快脱身以免被切断。1943年新年以后,他们天天后撤,越撤离斯大林格勒越远。现在是俄军消灭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时候了。但是他们首先给第六军团已处绝境的士兵个保全生命的机会。

1943年1 月8 日早晨,3 名红军青年军官带着面白旗,进入斯大林格勒北部的德军防线,把苏军顿河前线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份最后通牒送交保罗斯将军。最后通牒提醒保罗斯,他的部队已被切断,解围无望,空中接济也不能保持了,然后说道:你军已陷入绝境。你们饥寒交迫疾病丛生,俄罗斯的寒冬还只刚刚开始。严霜寒流暴风雪还在后头。你的士兵缺少冬衣,卫生条件又差到极点你们的处境已无希望,继续抵抗下去实在毫无意义。

有鉴于此,并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兹建议你们接受下列投降条件

这些条件是体面的。所有被俘人员概发给“通常标准的口粮”。伤病员和冻伤人员将得到医治。所有被俘人员可以保留他们的军阶领章勋章和个人财物。通碟要求保罗斯于24小时之内答复。

他立即将最后通碟的全文以电报发给希特勒并要求准予便宜行事。最高统帅立即驳回了他的请求。要求投降的期满之后,又过了24小时,即1 月10日早晨,俄国以50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倒序 正序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