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 63 部分阅读

了。

美国有许多人,其中还包括身份很高的人[他继续说,暗指上边谈到的那些集团的人士],已经看出并完全认识到这个事实了。罗斯福已有渐成众矢之的之势。他设想解救的办法唯有条,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对外政策方面在这点上,他周围的犹太人支持了他犹太人的切穷凶极恶的卑鄙手段都汇集到此人周围,他则伸出手来。

于是美国总统越来越致力于制造冲突多少年来这个人只有个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爆发场冲突。

希特勒接着又历数了罗斯福在这方面的活动。他从1937年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隔离演说” 说起。“现在他[罗斯福 害怕,”希特勒大声叫道,“如果欧洲实现和平,他在扩军方面浪费的千百万美元就要被看作是明显的欺骗,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人想进攻美国因此他定要挑惹别人进攻他的国家。”

这个纳粹独裁者由于德美关系终于破裂似乎感到欣慰,他还要让德国人民也同他样感到欣慰。

我认为大家定感到欣慰,现在总算有个国家,为真理和正义遭到史900 无前例的无耻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议日本政府在与这个人进行了多年的谈判以后,也终于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无耻欺骗了。这个事实使我们全体德国人民,我想还有全世界切正直的人民,都深深感到满意美国总统最后总该懂得我这样说只是因为他智力有限我们已看透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个接个地摧毁别的国家

至于德国,它不需要罗斯福先生或丘吉尔先生,更不用说艾登先生,大发慈悲。它只要求它自己的权利它将为自己赢得这种生存的权利,哪怕有1 千个,1 万个丘吉尔和罗斯福合谋反对它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护照发给美国代办,以及下列讲到这里,国会议员们跃而起,大声欢呼,元首的话淹没在片疯狂的喧闹声中。

没有多久,下午两点半,里宾特洛甫以极其冷淡的态度接见了美国驻柏林代办利兰毛里斯。他让毛里斯站着,听他宣读德国的宣战声明,随后给他份抄件,就打发他走了。

[声明说 尽管从这次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方面在与美国的来往中直严格遵守国际法的规定,美国政府对德国终于采取了明显的战争行为。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战争状态。

为此,德国政府决定与美国断绝切外交关系,并且宣布,在罗斯福总统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德国也同样认为自即日起已与美国处在战争状态。这天上演的这出戏的最后幕是签订德意日三国协定,协定宣布三国“在对美英联合作战取得胜利以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单独媾和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仅仅6 个月以前,阿道夫希特勒在场在他看来胜利已经在握的战争中,面对的只是个在围困之中的英国。可是现在,他出于有意的选择,使自己处于与世界上3 个最大工业强国相对抗的斗争中。在这场斗争中,归根到底,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力量。这3 个敌国的人力合在起,也大大超过了3 个轴心国家。在1941年岁末12月这多事的天,希特勒和他的陆海军将领们看来都没有头脑清醒地好好权衡下这些事实。[901聪明的德国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12月11日的日记中,竟没有把德国已对美国宣战的事情记载下来。他只提到那天晚上他听了个海军上校所作的关于“日美海战的背景”的讲演。日记其余部分写的全是从俄国前线许多情况紧急的地方陆续传来的坏消息。这些消息,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已无暇设想将来会有这么天,他的力量日衰的部队可能还得和来自新世界的生力军交手的问题。

雷德尔海军元帅对希特勒的这行动确实是欢迎的。第二天,12月12日,他和元首谈话,宽慰后者说,“由于日本的有效干预,大西洋的局势将会有所缓和”。他谈到兴高采烈时说道:已经得到情报:有些 美国 军舰正从大西洋调往太平洋。太平洋方面肯定需要更多的轻型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运输船只会有大量需要,因此可以预料美国会从大西洋撤出商船。英国的航运任务将趋紧张。

希特勒在这样不顾前后作出孤注掷的决定以后,现在却突然满腹狐疑起来,他有几个问题要向海军元帅提出。元帅“是否认为敌人在最近将来会采取步骤,占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进攻达喀尔,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丧失的威信”雷德尔认为不会。

[他回答道 在未来几个月中,美国将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到太平洋。英国由于巨型军舰已遭到惨重损失,也不愿再作任何冒险。 他们看来也没有运输能力执行这种占领任务或提供补给。

希特勒要问的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和英国有无可能暂时放弃东亚,以便首先击败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元帅也请他不必担心。

[他回答道 敌人不可能放弃东亚,即使是暂时放弃也不可能;英国如果这样做,将严重危及印度,同时,只要日本舰队占上风,美国也不可能从太平洋撤出舰队。

雷德尔为了鼓舞元首情绪起见,又报告说:6 艘“巨大的”潜902 水艇将“尽速”开往美国东海岸。

德国侵俄的战局既已弄到那种地步,隆美尔的部队又在北非后撤,德国最高统帅和他的军事首脑的注意力很快便从新的敌人方面移开。他们肯定地认为,这个新的敌人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已忙得无暇西顾了。直到过了年之后,他们才回过来再去考虑这个新敌人的问题。而这年,将是战争期间最关紧要的年,是出现伟大的转折点的年,它不仅将无可更改地决定这场冲突的结局在整个1941年中,德国人都认为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德国差不多已经胜利了,而且要决定第三帝国的命运。第三帝国由于初期获得了惊人胜利,地位扶摇直上,迅速地升到今人头晕目眩的高度,希特勒当真相信,而且宣称,他的这个帝国将会昌盛千秋。

随着1942年新年的临近,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也越来越有不祥的兆头了。

“又个黑暗的日子”他在1941年12月30日用这句话开始他的日记,这年除夕那天的日记也以此开头。这位德国参谋总长对就要发生的可怕的事情有了预感。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 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

希特勒的侵俄大军在1941年冬天受到严重的挫折,批陆军元帅和高级将领的受到撤职处分,这两件事重新燃起反纳粹密谋分子心头的希望。

只要军队以破竹之势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只要德军和德国的荣耀直上云霄的时候,密谋分子是无法使高级将领们对反叛发生兴趣的。但是现在,至今天下无敌不可世的德**队碰上了堪与匹敌的强手,在风雪严寒中败退;半年以来死伤兵员已过百万大关;大批最著名的将领被不容分说地撤职,其中有些人,例如霍普纳和斯波纳克,当众受到凌辱,而大多数人也受到了侮辱并成为这个残暴独裁者的替罪羔羊。 “时机看来差不多成熟了”,哈塞尔在1941年12月21日的日记中满怀希望地说。他和他的同谋分子确信,普鲁士军官团不仅904 由于他们身受不体面的待遇,而且由于最高统帅在俄国严寒时节疯狂地把他们和他们的军队带到灾难边缘,定会感到不满。前面已经谈过,密谋分子直相信只有兵权在握的将军们才有推翻纳粹暴君的实际力量。现在正是他们还来得及动手的最后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抓紧时机。他们看到,在进攻俄国遭到失利美国又已参战以后,战争已不再有胜利的希望了。但是也还不能说战争已经失败。他们认为,如果在柏林建立起个反纳粹的政府并且讲和的话,还有可能得到有利的和平条款,使德国仍然成为个主要强国,也许至少还可以保全希特勒获得的若干利益,例如奥地利苏台德和波兰西部。

即使在1941年夏未击败苏联仍然大有希望的时候,他们就在反复盘算着这些念头。8 月19日,丘吉尔和罗斯福起草了大西洋宪章,这个宪章的内容给他们当头狠狠棒,特别是其中第八条规定:在战后普遍裁军协定签订以前,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对哈塞尔。戈台勒贝克等反对派成员来说,这意味着盟国并不想将德国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区别对待,并且,如哈塞尔所说,“证实了英美两国不仅是在对希特勒作战,而且要摧毁德国,使它失去防卫能力”,的确,对于这位现在正专心致力于反叛希特勒,却决心要为个没有希特勒的德国获得尽量多的东西的贵族出身的前任大使来说,大西洋宪章的第八条,“破坏了取得和平的切合理的机会”。他在日记中就是这么说的。

尽管大西洋宪章的条文使密谋分子大失所望,但是大西洋宪章的公布,看来又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哪怕只是因为它使他们感到,必须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干掉希特勒,以便使反纳粹的政权能为仍然占有大半个欧洲的德国在讲和中有利地进行讨价还价。他们并不反对利用希特勒的战果来为德国争取最为有利的条款,8 月底,哈塞尔波比茨奥斯特杜那尼和国内驻防军参谋长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在柏林举行了系列会谈。用哈塞尔的话来说,会谈的结果是,“德国爱国者”他们这么自称要向盟国提出“十分温和的要求”,但是“有些权益则不能放弃”。这些要求和权益是什么,哈塞尔没有说;但我们从他的日记中其他部分可以看出:这等于是坚持德国1914年的东部边界,加上奥地利和苏台德区。

但是时间日益紧迫了。8 月底,哈塞尔在与其同党开完最后次会议之后在日记中写道:“他们致认为,再拖下去就太晚了。等到我们获胜的机会显然已不复存在,或者说微不足道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他们曾经做过些努力,劝诱东线战场上的重要将领,在进攻俄国的夏季战役中把希特勒逮捕起来。这种做法肯定是得不到905 什么效果的。因为这些将领们在战争初期获得惊人胜利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想到要推翻这个使他们能获得这样胜利的机会的人。不过这些努力在军方人士的心中也确实播下了些种子,它们以后会萌芽成长起来。

这年夏天在陆军中策划密谋的核心是在冯包克陆军元帅的司令部里,他的中央集团军正向莫斯科挺进。包克参谋部中的海宁冯特莱斯科夫少将是密谋集团的首脑人物,他早年对国家社会主义的股热情己完全消失,使他终于成为密谋者队伍中的员。协助他的有他的副官费边冯施拉勃伦道夫,还有他们安置在包克那里当副官的两个同党汉斯冯哈尔登堡伯爵和海因里希冯莱恩道夫伯爵,这两人都是德国著名世家的子弟。 他们为自己规定的任务之是对陆军元帅包克进行工作,劝他在希特勒访问集团军司令部时把他逮捕起来。但是对包克做工作可不是桩容易的事情。包克虽然口口声声说厌恶纳粹主义,但是他依靠它的庇荫,官运亨通,而且他为人爱好虚荣,野心勃勃,根本不会在这场赌局的这个阶段干冒险事情。有次恃莱斯科夫试图向他指出,元首正在把国家引向灾难,包克听了大声说道:“我不许攻击元首”特莱斯科夫和他的年轻副官给浇了盆冷水,但是并没有气馁,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干。1941年8 月4 日,元首巡视设在包里索夫的集团军司令部。

他们计划当他从飞机场驱车到包克的住处时,把他逮捕起来。但是这些策划反叛的人这时还不是行家,他们没有考虑到元首的保安措施。希特勒左右前后密布着党卫队的警卫,而且他拒绝乘坐集团军方面派来的汽车,他预先调来了自己的车队,供从机场到市区之用。这就使那两个军官根本无法接近他。

这次失败类似这样的失败显然还有过几次给陆军中那些密谋分子不少教训。第点教训是,要想抓到希特勒并不容易;他总是戒备森严的。另点是,即使抓住他或逮捕了他也并不解决问题,因为重要将领个个不是胆小怕事,就是由于作过忠诚宣誓,麻醉过深,不会帮助反对分子接着干下去。大概到了这个时候,即1941年秋天,陆军中有些年轻军官,其中大部分如施拉勃伦道夫等都是部队的文职人员,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杀死希特勒是最干脆的,也许是唯的解决办法。因为这样来,那些胆小怕事的将军们就可以从他们对领袖的忠诚宣誓中解放出来,拥护新政权并使陆军支持它。

但是在柏林的策划反叛的头目仍然不打算把事情闹大到这样地步。他们正在策划个叫做“隔离行动”的愚蠢计划。由于某种理由,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方面可以使那些将军们不至于背弃自己效忠元首的誓言而在良心上得到安慰,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906 为德国除掉希特勒。他们的想法直到今天还令人难以理解。不过他们的计划是这样:东线和西线的高级司令官按照预先约好的暗号,齐拒绝服从作为总司令的希特勒的命令。这当然会使将领们破坏服从希特勒的誓言,但是柏林的诡辩家们却装作看不到这点。他们解释说,不管怎么样,这个计划的真正目的在于制造混乱局势,这种局势出现,贝克依靠国内驻防军在柏林的部队的帮助,就夺取政权,解除希特勒的职务,并宣布国家社会主义为非法。

但是国内驻防军并不成其为支军事力量。它只不过是批乌合之众的新兵,在作为补充兵员调往前线之前受点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次冒险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必须把在俄国前线或占领区统率着老兵的若干高级将领争取过来才成。其中位似乎是当然人选,他就是曾参加过哈尔德想在慕尼黑时代逮捕希特勒的密谋现任西线总司令的冯维茨勒本陆军元帅。1942年1 月中,密谋分子派遣哈塞尔去与维茨勒本和驻比利时军事司令官亚历山大冯福肯豪森将军会谈,策动他们参加新的密谋计划。曾任大使的哈塞尔因已受秘密警察的监视,只得打着巡回讲学的幌子到处向德**官和占领区的文官讲演,题目是生存空间和帝国主义。讲演期间,他先后在布鲁塞尔与福肯豪森在巴黎与维茨勒本进行过秘密会谈。他对这两个人,特别是后者,获得良好的印象。

当许多其他的陆军元帅在俄国大显身手的时候,维茨勒本被搁在法国这条次要的战线上,感到手痒难耐。他对哈塞尔说,“隔离行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采取直接行动推翻希特勒才是唯的解决办法,他愿意担当领导的任务。他认为,1942年夏季德**队重新在俄国发动进攻的时候,也许是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为了准备这天,他希望动点小手术,先把身体弄好。不幸得很,这项决定却给这位陆军元帅和那些同谋者带来了严重后果。

维茨勒本和腓德烈大王等人样患有痔疮。 为了解除痔疮的病痛,动手术本来是平常的事。但是当这年春天维茨勒本请短期病假去动手术时,希特勒却乘机免去了他的现役职务,派伦斯德接替他的工作。而伦斯德尽管最近还遭到过领袖的不客气的对待,并不想参加反对希特勒的密谋。这么来,密谋分子发现他们在陆军中寄予最大希望的人,成了个没有兵卒的陆军元帅。没有兵力,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了新政权的。

密谋的领导人大失所望。他们接连举行秘密会议,筹划对策,907 但不能克服他们的沮丧情绪。哈塞尔于1942年2 月底的次会议之后写道:“看来目前对希特勒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但是在下列两个方面要做的事情并不少:是解决关于他们在废黜希特勒之后究竟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德国政府的问题;是加强他们的临时拼凑至今效率极低的组织,以便旦时机到来时能够接管政府。

在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保守分子,他们的要求之是恢复霍亨佐伦皇朝的君主政体。但是在霍亨佐伦皇室中由哪个亲王登上宝座,却直未能取得致意见。密谋分子中的名文职领导人员波比茨希望由皇太子登位,但在其他人中,大多数都对皇太子深恶痛绝。沙赫特赞成皇太子的长子威廉亲王,戈台勒赞成威廉二世的幼子普鲁士的奥斯卡亲王。大家致的是:都不考虑德皇的四子绰号叫做“奥咸”的奥古斯特威廉亲王,因为他是狂热的纳粹分子,党卫队的分队长。

到了1941年夏天,大家大致同意帝位的最适当人选是皇太子的次子,也是当时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儿子路易斐迪南亲王。 当时他正33岁,在迪尔伯恩的福特汽车工厂工作过5 年,现在在汉莎航空公司当雇员,接近并同情密谋分子。这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终于成了霍亨佐伦皇室中最孚众望的人选。他跟得上20世纪的潮流,是个讲民主有脑筋的人。而且他有个美丽聪慧而勇敢的夫人,即以前的俄国女大公寇拉公主。还有,对密谋分子来说当时是最为重要的点,他还是罗斯福总统的私人朋友。1938年他们夫妇在美国度蜜月时,罗斯福曾邀请他们到白宫作过客。

哈塞尔和他的几个朋友并不完全认为路易斐迪南是理想的人选。1941年圣诞节前后,哈塞尔在日记中无可奈何地写道:“他缺少许多非有不可的品质。”但是他还是同意了别人的意见。

哈塞尔最感兴趣的是德国政府未来的政体和性质。早在上年年初,他在与贝克将军戈台勒和波比茨商量以后,制定了个过渡时期纲领,1941年末又作了进步修改。这个纲领规定:恢复个人自由;在正式宪法通过以前,由位摄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这个摄政作为国家元首,可以任命政府和国务委员会。戈台勒和密谋分子中的几个工会方面的代表不赞成这样使权力过于908 集中在个人身上的做法,建议立即举行公民投票,使临时政权得到群众支持,而表明其民主性质。但是由于缺少更好的办法,大家这才把哈塞尔的方案作为个原则性的声明接受下来。后来这个方案为1943年制定的个自由而开明的纲领所代替,后者是在赫尔莫特冯毛奇伯爵所领导的克莱马蚤集团的压力下制定出来的。

1942年春,密谋分子终于正式选定了个领袖。他们致承认贝克将军为领导,不仅因为他的才智和品德,而且因为他在将领中的威信和在国内外的声望。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加紧组织起来,因此实际上也就没有让他担当起领导的责任。哈塞尔等少数人尽管对这位前参谋总长十分敬佩,却并不完全信任。

1941年圣诞节前不久,哈塞尔在日记中写道:“贝克的最大缺点在于空论太多,正如波比茨所说,他是个战术家,却缺少意志力。”后来事实证明,这个评价并非毫无根据,将军的这种优柔寡断性格和严重缺乏采取行动的意志,日后证明是极其不幸的。

虽然如此,到了1942年3 月,密谋分子经过多次秘密会议以后还是决定“必须由贝克主持切”哈塞尔语。到了月底,这位大使又写道,“贝克已正式被接受为我们集团的领袖”。但是人们从他们遗留下来的记载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他们的密谋活动仍然茫无头绪。在他们的无休无止的会议上,甚至最积极的成员也直笼罩在种很不现实的气氛之中。到这年春天,他们知道希特勒正在计划,等俄国的地面干燥以后,立即重新发动进攻。他们认为,这只会使德国在无底洞中越陷越深。但是,尽管他们谈得很多,却未见有所动作。1942年3 月28日,哈塞尔坐在他的埃本豪森乡村别墅中写下这样的日记:临离开柏林的前几天,与那森贝克和戈台勒作了详谈。前景不甚美妙。

前景怎能美妙得起来呢连个行动计划都没有。得马上行动起来,趁现在还有时间。

在战争的第三个春天到来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却有他的计划而且他有实现这些计划的坚强意志。

德军在战争中的最后次大攻势

由于希特勒愚蠢地不让德军在俄国及时撤退,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武器损失,使得许多指挥人员锐气大伤,也使1942年1 月2 月间几个星期中的局面有几乎无法收拾的危险。尽管如此,希特勒死守活拼的疯狂决心无疑也有助于抵挡来势汹涌的苏军。德**人的勇敢和坚韧的传统精神也起了作用。

俄**队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战线上发动的进攻,到了2 月20日劲头已经过去了。3 月底,又到了泥泞季节,血流成河的漫长战线相对地沉寂下来。双方都已精疲力尽了。1942年3 月30日德国陆军的份报告透露了这回冬季战役中遭到了多么惨重的损失,东线全部162 个作战师中,只有8 个师还有进攻的能力。16个装甲师中,只剩下140 辆坦克可供使用比1 个师的正常数字还要少。

当部队休整时,现在身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就己在忙于制定夏季攻势的计划了。其实还要早得多,早在隆冬时期部队仍在冒着风雪后撤时,他就在这么做了。这些计划不如去年那样野心勃勃。现在他才开始明白,要经过次战役就摧毁红军的全部力量是不可能的。这年夏天,他将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南线,证服高加索油田顿尼茨盆地工业区库班的小麦产区,并拿下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拿下这些地方,可以达到几个重要目标:使苏联失去为继续进行战争所迫切需要的石油大量粮食和工业,另方面却可使德国得到几乎同样急需的石油和粮食的来源。

希特勒在即将发动夏季攻势时,对倒霉的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斯大林很可能也说过差不多同样的话,为了把战争坚持下去,他也必须保持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德国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封锁住通过黑海和伏尔加河向俄国中部运送石油的最后的主要路线,如果高加索油田还保持在俄国人手中的话。

希特勒不仅需要石油发动飞机坦克卡车,还需要人来补充他的兵员日减的部队。冬季作战结束时伤亡总数是1167835 人,病员还不包括在内,后备兵员不足弥补这样的损失。最高统帅部向德国的盟国还不如说是仆从国家要求提供更多的部队。早在冬天,凯特尔元帅匆忙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为夏季攻势征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整师整师地征募。

戈林,最后甚至希特勒也亲自出马,请求墨索里尼提供意大利军队。

1942年1 月底,戈林到达罗马,点收意大利向俄国战线增援910 的部队。他向墨索里尼保证1942年可以打败苏联,1943年可以使英国放下武器。

齐亚诺发现这位脑满肠肥胸前挂满勋章的帝国元帅简直不堪忍受。

他在2 月2 日的日记上写道:“此人还是那样趾高气扬,架子十足。”

两天以后又写道:戈林今天离开罗马。我们在艾克赛尔西奥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戈林别话不说,只谈他的珠宝。

他手上真的戴着几只漂亮戒指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穿着件宽大的黑貂皮大衣,既像1906年汽车夫的穿着,又像个高等妓女去看歌剧时的打扮。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的腐化堕落已日甚日了。

墨索里尼向戈林表示,只要德国给大炮,就在3 月份派两师意大利部队到俄国去。但是他对他的盟邦在东线的失败是如此忧心忡忡,以致于使希特勒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举行次会谈,以便说明德国仍然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次会谈于4 月29日和30日在萨尔斯堡举行。墨索里尼齐亚诺和随从人员被安顿在座巴罗克式的克莱斯汉姆宫里,这座宫殿曾经是历代王公主教的故宫,现在又经过番装饰,布置了从法国运来的帷帘家具和地毯。

意大利外交大臣猜想德国人得到这些东西大概“所费无几”。齐亚诺看到元首倦容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去年冬天那几个月在俄国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我第次发现他添了许多白发”。 会谈中,德国方面照例说了通对总的形势的估计。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请两位意大利客人放心:在俄国北非西线和公海上,切都很顺利。

他们透露,东线即将发动的攻势,矛头是指向高加索油田。

旦俄国石油来源告罄 里宾特洛甫说 ,俄国便要屈膝投降了。然后英国也将屈服,以求保全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英帝国的剩水残山

美国完全是吹牛

齐亚诺带着几分耐心听着他的对手的话。但他得到的印象是:911 不论美国最后采取什么行动,真正吹牛的却是德国。实际上,只要他们想到这里,“他们就觉得凉了半截身子”。

像往常样,话说得最多的是德国元首。

希特勒没完没了的说呀,说呀,说呀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在受罪他也是惯于只管自己发言的,现在却不得不憋着不说话。第二天吃过午饭,在切都谈过以后,希特勒又不住嘴他讲了1 小时又40分钟。战争与和平,宗教和哲学,以至艺术和历史,什么问题都淡了,真是项不漏。

墨索里尼不由得看看手表德国人,可怜的德国人,天天得耐着性子听希特勒讲话。我敢担保,他讲话时的每种姿势,每个字眼,每处停顿,他们莫不记得烂熟,约德尔将军经过番了不起的克制,最后在张长沙发上睡着了。凯特尔也直打瞌睡,但他总算没让脑袋搭拉下来。他离希特勒太近,不能由着自己虽然希特勒费了很多口舌,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费了这些口舌,总算使墨索里尼答应向俄国前线提供更多的意大利炮灰。希特勒和凯特尔从各个仆从国家得到了很大收获,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统计,“盟邦”将有52个师可供夏季作战之用罗马尼亚27个师,匈牙利13个师,意大利9 个师,斯洛伐克2 个师,还有西班牙1 个师。这52个师约占东线的轴心国家全部兵力的14.在德军进攻重点所在的战线南部,将要增援41个师的生力军。其中半,即21个师是匈牙利部队10个师意大利部队6 个师和罗马尼亚部队5 个师。哈尔德等绝大多数将领并不赞成把大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么多的“外国”师上。他们认为,这些部队的作战素质往轻里说也是靠不住的。但是由于他们自己人力不足,也只得接受这些援兵。这决定很快就对即将到来的灾难起了促成作用。

最初,在1942年夏天,轴心方面还大走红运。在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开始以前,北非战场上便已取得了轰动时的胜利。

1942年5 月27日,隆美尔将军在沙漠地区重新展开攻势。“他率领有名的非洲军有2 个装甲师和1 个摩托化步兵师和8 个意大利师其中1 个师是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把英国沙漠部队打得狼狈逃回离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6 月21日,他攻陷英军防线上的重镇托卜鲁克,1941年英军曾在这里坚守9 个月,直到德国撤围。两天以后,他进入埃及。6 月底,到达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65英里的阿拉曼。盟国许多政界人士大为震惊,他们反复端详着地图,认为现在几乎已无法阻挡隆912 美尔给予英国次致命打击:征服埃及,然后在得到增援的条件下,向东北推进,席卷中东的大油田,再与俄国境内的德军会师于高加索。俄国境内的德军这时已经开始从北面向高加索前进了。

这是盟国在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之,相对说来,是轴心方面最光明的时刻之。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希特勒对全球战略是窍不通的。他不知道如何利用隆美尔在非洲获得的惊人成就。他奖给这位非洲军的英勇领导人根陆军元帅的节杖,却没有给他送去供应和援兵。”由于雷德尔海军元帅和隆美尔的再催促,希1941年11月和12月,在与英**队经过系列恶战之后,隆美尔的部队被完全逐出昔兰尼加省,直退到该省西部边境的阿格拉线。但是到了1942年1 月,隆美尔以其惯有的弹性,卷土重来,经过17天的快速战斗,收复了半失地,回到加柴拉,并于1942年5 月末从加柴拉发动了场新的攻势。

特勒才勉强同意首先派非洲军和小批空军到利比亚。他这样做只是为了防止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溃散,而不是由于预见到征服埃及的重要性。

德国要征服埃及,关键实际上在于马耳他岛。这个小岛位于地中海中间,在西西里和利比亚的轴心基地之间。英国的轰炸机潜水艇和海面舰只就是从这个英**事要塞出发,袭击德国和意大利向北非运送给养和兵员的船只的。1941年8 月,准备运给隆美尔的给养和增援部队,大约有35葬于海底;10月,这个数字达到63。11月9 日,齐亚诺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从9 月19日以来,我们已放弃了向利比亚运送物资和人员的打算;每次尝试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今晚我们再作尝试,7 艘轮船出发了,护航的有两艘万吨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我们的船只全部我说的是全部被击沉了英国人在葬送我们的船只之后,返回他们 在马耳他 的港口。

德国人过迟地从大西洋战场腾出几艘潜水艇到地中海来,并给凯塞林元帅增加了若干中队的飞机,供西西里基地使用。德国决定要使马耳他岛失去作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摧毁英国在地中海东部的舰队。这个决定立即收到了效果。1941年底,英国损失了3 艘战舰1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以及几艘驱逐舰和潜水艇,余下的舰只被逐回埃及基地。几个星期之中,马耳他日夜遭913 到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这就使轴心的供应顺利运出1 月间没有损失任何船只使隆美尔得以重整旗鼓,大举进军埃及。

3 月间,雷德尔海军元帅说服希特勒批准了隆美尔进攻尼罗河的计划“阿伊达计划”,同时批准了用伞兵占领马耳他的计划“大力神计划”。

从利比亚发动的进攻将于5 月底开始,袭击马耳他预定在7 月中。但是到了6 月15日,正当隆美尔得到初步成功时,希特勒却推迟了进攻马耳他的计划。

他向雷德尔解释说,这是因为无法从俄国前线抽调出部队和飞机。两个星期以后,他又次推迟“大力神计划”,说不妨等到东线夏季攻势结束隆美尔征服埃及之后。他指示在这个时期中可用继续轰炸的办法使马耳他不能动弹。

但是马耳他并没有被制伏得不能动弹。由于没有能使马耳他失去作用,也没有能把它拿下来,德国即将付出昂贵的代价。6 月16日,英国的个大护航舰队开到这个被围困的海岛。尽管损失了几艘军舰和运输船,这次行动使马耳他又恢复了基地的作用。美国航空母舰“黄蜂”号上的喷火式战斗机飞到马耳他,不久以后就使德国轰炸机再也不能轰炸这个岛屿了。隆美尔尝到了苦头。他的供应船只被击沉了34.隆美尔进驻阿拉曼时,只有13辆作战坦克。 他在7 月3 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军力量已日渐衰竭。”而这时金字塔已几乎在望,再往远处看,便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大战利品希特勒又失去了个大好机会,又失去了个由战运给他带来的最后的天赐良机。

德军在俄国的夏季攻势:1942年

到了1942年夏末,阿道夫希特勒似乎又显得不可世。每个月德国潜水艇在大西洋击沉70万吨英美船只。美国加拿大和苏格兰的造船厂虽在热火朝天地加紧生产,但也补不上这个损失。尽管元首为了早日结束俄国的战事,大大削减了西线的兵力,调出了大部分部队坦克和飞机,但是这年夏天丝毫没有迹象表明,英美部队已强大得足以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进行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英美部队甚至也不敢冒险占领法属西北非,其实它们如果登陆的话,软弱的法国由于派别分歧,即使企图抵抗,也是难以阻挡的,而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有很少几艘潜水艇和几架914 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

英国海空军也未能阻止从法国西部港口布列斯特开出的德国两艘巡洋战舰“夏恩霍尔斯特”号“格奈斯瑶”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地驶回德国。 希特勒曾经担心英美定会占领挪威北部,因此他坚决主张这3 艘重型军舰从布列斯特闯过英吉利海峡,以便到那里去防卫挪威海面。他在1942年1 月底对雷德尔说:“挪威是决定胜负的地区。”他认为必须不借切代价守住挪威。但是事实表明这样做是多余的。英美在西线兵力有限,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兵力另有它们的计划。

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1942年9 月所占领的地区,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上已成为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和意大利拥有北岸从西班牙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60英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国部队现在守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自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细亚边缘的伏尔加河南岸这片广大地区。

8 月23月,德国第六军团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带。两天以前,叄遄制煲巡迳隙蚨悸乘股剑馐歉呒铀魃铰鲎罡叩囊蛔椒澹8481英尺。8 月8 日,占领了年产石油250 万吨的迈科普油田,虽然德国人发现油田已几乎全部遭到破坏。8 月25日,克莱施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 英里。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能够拿到油田”。同天,隆美尔也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突破。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7 月13日撤去了指挥整个南线攻势的冯包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又据哈尔德的日记透露,他还不断责骂大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展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在握。他命令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形成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倒序 正序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