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不动围住敌人。结果是,不论空军或包克的集团军都没有达到他们的目标。5 月26日早晨,哈尔德在日记中愤怒地说:“从最高统帅部发来的这些命令真是莫名其妙坦克都像瘫痪似地停在那里不动。”
最后,5 月26日夜间,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并同意这样的意见:由于包克的部队在比利时进展迟缓和海岸附近运输舰活动频繁,装甲部队可以继续向敦刻尔克前进。但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太迟了;被围的敌人已经得到加强自己的防务的时间,边抵御,边开始偷偷地逃到海里去了。现在我们知道希特勒所以发出这个命运攸关的命令,也是有734 其政治原因的。5 月25日,据哈尔德说,这天开始,“勃劳希契和元首之间在包围战中下步行动的问题上就发生了次令人痛心的争吵”,他在这天日记中写道:现在政治当局已经形成了种固定的观念,认为决战要在法国北部而不应在佛兰德斯带进行。
这则日记曾使我感到大惑不解。因此我写信给这位前参谋总长,问他是否能够回忆下希特勒要求在法国北部而不在比利时结束这战役的政治原因是什么。哈尔德记得很清楚。“根据我现在还是栩栩如生的记忆,”他回答道,“在当时我们的谈话中,希特勒用两个主要考虑来支持他的停止前进的命令。第个考虑是军事上的理由:地形不适干坦克的活动,由此而造成很大的损失,将会削弱即将对法国其他地方进行的进攻,等等。”然后,哈尔德写道,元首举出了第二个理由,他知道,我们作为军人是不能反驳这个理由的,因为这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理由。
这第二个理由是,为了政治的理由,他不希望这个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居民重大损失的最后决战,发生在佛兰德斯人居住的地方。他说,他想把这个日耳曼后代佛兰德斯人居住的地方变成个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区域,从而使他们和德国紧紧地结合在起。他在佛兰德斯地区的支持者,为此已经作了长期的活动。他已经答应他们,使他们的国土不致遭到战争的破坏。如果他现在不实践诺言,那就会严重损害他们对他的信任。这对于德国将是件政治上的损失,这是他作为政治上负责的领袖所必须尽力避免的。
荒唐吗如果说这看来好像是希特勒又次突然发生神经错乱 哈尔德写道,他和勃劳希契“没有被这种理由说服” ,那么,他对另些将领透露的另个政治上的考虑,却是比较合理而且重要的。伦斯德的作战处长古恩特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在战后对英**事作家利德尔哈特追述希特勒5 月24日和伦斯德的会晤时说:希特勒当时的心情很好并且告诉我们,他认为战争在6 个星期之后就可以结束。他希望战事结束后,能和法国缔结个合理的和约,这样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道路就打开了后来,使我们觉得惊异的是,他竟用钦佩的口吻谈到大英帝国,谈到它的存在的必要,谈到英国给世界带来的文明他说,他所要求于英国的,不过是它应当承认德国在大陆的地位。德国如果能够重新获得它的殖民地,那735 当然最好,但也并不是非如此不可他最后说,他的目的是能和英国在个英国认为可以接受而并不有损自己的尊严的基础上媾和。希特勒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常常向他的将领们向齐亚诺和墨索里尼表示这种想法,并且最后公开地作了表示。齐亚诺在1 个月以后发现,这个纳粹独裁者当时正处在成功的顶点,竟反反复复地提到保持大英帝国作为“世界均势的个因素”的重要意义,他不禁感到惊异。7 月13日,哈尔德在日记中谈到元首对于英国没有接受和平感到非常迷惑不解。那天,他对他的将领说,用武力迫使英国投降,“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只对日本美国和别的国家有好处”。
因此,可能是 虽然还有人怀疑 希特勒把他的装甲部队遏止在敦刻尔克的前面,目的在于想使英国避免场奇耻大辱,从而促进和平解决。而这个和平解决,照他的说法,必须是这样的:英国让德国放心地重新掉头东向,这次是进攻俄国。他还说,伦敦必须承认第三帝国独霸大陆的地位。在以后两个月之中,希特勒深信,这种和平已在他的股掌之中了。他现在和过去几年样不了解英国民族的特性,不了解它的领袖和它的人民要不惜牺性作战到底加以保卫的是哪种世界。
过去和现在对于海洋都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做梦也想不到熟习海洋的英国人竟能够从个设备已荡然无存的小小港口和暴露在他们鼻尖下面的沙滩上撤退了30多万人。
5 月26日晚上7 时差3 分,在希特勒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以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发出通知,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代号。那天晚上,德国装甲部队恢复了从西面和南面对这个海港的进攻,但现在装甲部队发现进攻很困难。哥特勋爵已经有时间部署了3 个步兵师,在重炮的配合下,抵抗他们的进攻。坦克的进展迟缓。就在这个时候,撤退工作开始了。由850 艘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大小船只编成的舰队,从巡洋舰驱逐舰到小帆船和荷兰小船 其中有许多都是由英国滨海城市的人民志愿驾驶的 集中在敦刻尔克。第天,5 月27日,他们撤走了7669人,第二天17804 人,第三天47310 人;5 月30日53823 人,头4 天总共撤退了126606人。这大大超过了海军部原来希望撤出的人数。当撤退开始的时候,海军部以为只能有两天的时间,只指望能撤退45000 人。
直到“发电机计划”执行到第四天即5 月30日的时候,德军最高统帅部才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4 天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直在重申,被围敌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我的日记中记录的5 月29日的份公报断然说道:“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736 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的集中进攻之下也在走向毁灭。”
但英**队并没有走向毁灭,他们是在走向海上去。当然,他们没有带走重武器和装备,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人将会活下来,有朝日再投入战斗。直到5 月30日早晨,哈尔德还在日记中满有信心地写道,“我们所包围的敌人正在继续崩溃”。他承认,有的英国人“打得很猛”。其他的人则“逃至海滨,想用不管是什么漂浮在海上的东西渡过英吉利海峡。b 崩溃 ,他最后这么说,指的显然是左拉描写普法战争中法国崩溃的著名小说。
下午,在与勃劳希契会议以后,参谋总长终于发觉这许多运载英军逃跑的小得可怜的船只的意义。
勃劳希契很为恼火要是我们的装甲部队没有被阻止的话,早已在海岸边把袋形阵地的口封上了。恶劣的天气使空军无法出动,现在我们只有站在旁,眼看成千上万的敌人在我们鼻尖底下逃到英国去。
事实上,这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不管德国人在袋形阵地各边立即增加多么大的压力,英国的防线还是屹然不动,撤退的部队更多了。第二天,5 月31日,是撤退人数最多的天,有68000 人上了船到英国去,其中13 是从海摊撤退的,23是从敦刻尔克港撤退的。现在总共已经撤退了194620人,较原来估计能撤出的人数多出3 倍多。
著名的德国空军到哪里去了呢据哈尔德记述,它有部分时间是由于恶劣的天气不能出动。其余的时间则是遭到英国皇家空军意外的抗击,后者从海峡对面的基地起飞,第次成功地向德国空军挑战。英国新式的喷火式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居于劣势,但证明胜过麦塞施米特式,他们击落了笨重的德国轰炸机。有少数几次,戈林的飞机乘英机未来的间隙时间飞到敦刻尔克上空,使这个港口受到很大的损失,时无法使用,部队不得不完全依靠从海滩上船。德国空军对船只也进行了几次强袭,在861 艘中有237243艘沉没,其中大部分是德国空军炸沉的。但戈林向希特勒许下的歼灭英国远征军的诺言,却没有实现。6 月1 日,德国空军进行最大的次攻击 也受到最沉重的次损失双方都损失飞机30架 ,炸沉了英国驱逐舰3艘和些小型运输舰,但这天撤退人数仅次于最高的那天,共撤退了64429人。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只有4000名英国部队还留在包围圈中,由当时守住防线的10万名法国部队保护着他们。
这时德军中程炮已到达射程以内,白天不得不停止撤退工作。当时德国空军在天黑之后并不进行活动,6 月2 日3 日夜间,余下的英国远征军和60000 名法军成功地撤出来了。直到6 月4 日早晨,敦刻尔克仍在40000 名法军的固守之中。到那天为止,共有338226名英法士兵逃出了德军的虎口。他们已经溃不成军。绝大部分部队当时的狼狈情况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他们都经历了战斗的考验;他们知道,他们如果得到适当的装备和充分的空军掩护,是能够抵抗德国人的。他们大多数人,当装备方面能与德军并驾齐驱的时候,终于证明能够做到这点而且就是在离他们被救出来的沙滩上不远的英吉利海峡海岸上。
敦刻尔克救了英国部队。但是丘吉尔6 月4 日在下院提醒他们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英国的处境的确是严重的,比较近1000年前诺曼人登陆以来任何时候都要危险。它没有陆军保卫岛屿,空军力量在法国已受到很大的削弱。剩下的只有海军。挪威战役已经表明,大型战舰是很容易遭到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的攻击的。现在德国轰炸机从基地飞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只需5 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当然,法国还坚守在松姆河和安纳河以南的地方,但是,它的最精锐的部队和最精良的装备已经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损失殆尽,它的数量不多陈旧过时的空军也已大部分被毁了。它的两个最著名的将军现在开始领导那个摇摇欲坠的政府的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已经不再想和这样个优势的敌人打下去了。
当1940年6 月4 日,温斯顿丘吉尔在下院起立发言的时候,这些渗淡的事实,使他的心头十分沉重。当时,从敦刻尔克开回来的最后批运输舰正在把人员卸下来。正如同他后来所写的那样,这时他已下定决心不仅向本国人民,而且也向全世界尤其是美国表明,“我们决定继续战斗是有重要理由的”。正是在这个时刻,他发表了他那著名的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演说,这篇演说必然可以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说相媲美:欧洲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虽然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738 秘密警察和纳粹政体所有凶恶的统治工具的魔掌之中,但是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么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征服,或者挨冻受饿我点也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援救和解放出来为止。
法兰西的崩溃
英国继续战斗的决心,似乎并没有使希特勒感到不安。他确信在他把法国干掉以后,他们就会改变主意的,而他现在就要干掉法国了。6 月5 日,在敦刻尔克陷落后的第二天早晨,他们在松姆河上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随即以压倒的力量从阿布维尔到莱因河上游这整个400 英里宽的横贯法国的战线上采取攻势。法国的命运已注定了。他们只能用65个师 其中大部分还是第二流的 ,去抵抗包括10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143 个师的兵力,因为最优秀的部队和大部分装甲部队都在比利时消耗掉了。力量薄弱的法国空军也所剩无几。英国能够派出来的只有驻在萨尔的1 个步兵师,另外还有1 个装甲师的部分人员。英国皇家空军除非把不列颠群岛置于不顾,否则它能为这场战斗提供的飞机极为有限。再说,现在在贝当和魏刚的控制下,法军最高统帅部已经浸透了失败主义情绪。虽然如此,有些法国部队还是极为勇敢和顽强地战斗着,在些地方甚至暂时阻止住了德军装甲部队,并且坚决地不向德国空军的不断轰炸屈服。
但这是众寡悬殊的战斗。特尔福德泰勒描写得很恰当,德军在“胜利的混乱”
中,像潮水般地涌过法国。混乱的发生是因为他们的人数那么多,行动那么迅速,路线又常常互相冲突。
6 月10日,法国政府匆忙地离开巴黎。6 月14日,这个未设防的伟大城市,法兰西的光荣,被冯库希勒将军的第十八军团占领了。巴黎铁塔上立即高悬起叄遄制臁月16日,雷诺辞职,他的政府已经逃到波尔多,贝当接任总理,贝当在任职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希特勒于同天答复说,他首先要和他的盟友墨索里尼商量。墨索里尼这个趾高气扬的斗士,在弄清楚法**队已经受到绝望的打击以后,就像鹰犬样在6 月10日投入战争,企图分得战利品。
墨索里尼在法国背上扎进小刀
希特勒尽管正在为西线战事的开展忙得不可开交,但仍接二连三地抽暇写信给墨索里尼,把德国连连取得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5 月7 日第封信通知意大利领袖,他正在进攻比利时和荷兰,以“保证它们的中立”,并说他将使他的朋友知道他的进展,以便他的朋友得以及时做出决定。后来,在5 月13日18日和25日,又接连写了几封信,这些信写得封比封详细热情。虽然正如哈尔德日记所证实的,将领们对意大利的动向参战或者不参战毫不关心,但是,元首为了某种原因,很重视意大利的参战。等到荷兰。比利时已经投降,北路的英法军队败涂地,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决定参加战争。他在5 月30日写信给希特勒说,参战的日期将是6 月5 日。希特勒立即回答说,他“深受感动”。
希特勒在5 月31日的信里写道 在这次战争的胜利结局方面,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加强我的不可动摇的信心的话,那就是你的声明了仅仅你参战这事实本身,就是足以使我们敌人的战线受到沉重打击的个因素。
但是元首要求自己的盟友把日期推迟3 天,他说,他要先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而墨索里尼却好意推迟了5 天,到6 月10日。墨索里尼说,战斗将在第二天开始。
这些战斗简直算不了什么。到6 月18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740 小伙伴到慕尼黑来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32个师已进行了周的“战斗”。但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带,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6 师法**队后退步,虽然守方此时正遭受到沿尼罗河流域扫荡的德军队背后攻击的威胁。齐亚诺在6 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国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墨索里尼曾大吹大擂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开始就暴露出是虚张声势。因此,当这位泄了气的意大利独裁者和齐亚诺在6 月17日晚上乘火车去同希特勒会商对法停战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沉郁的。
齐亚诺在日记里写道 墨索里尼颇为不满。突如其来的和谈,使他感到不安。在旅途中,我们作了详细的谈话,以便弄清与法停战要提出哪些条件。领袖想占领整个法国领土,要求法国舰队投降。但他知道,他的意见只能有参考的价值。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意大利并没有参加任何积极的军事行动。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个人。这当然会使墨索里尼感到忧郁不安。当他门在慕尼黑元首府里与希特勒进行会谈的时候,元首的“最后决定”相当温和,使意大利人感到特别惊讶。这个官邸正是不到两年以前张伯伦和达拉第就捷克问题对这两个独裁者妥协的地方。德国方面关于这次会谈的秘密备忘录清楚表明:希待勒认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的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最后的和平条件,也许又当别论定得温和点,要能保持“个在法国本上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他断然拒绝了墨索里尼关于由意大利占领包括上伦 法国在地中海的个重要海军基地,绝大多数舰只都集中在那里 和马赛在内的罗尼河流域并使科西嘉突尼斯和吉布提解除武装的要求。上述最后个城市,是通往意大利侵占的埃塞俄比亚的门户,据德741 国方面的文件透露,这是齐亚诺“低声”提出来的。
齐亚诺发现,甚至好斗成性的里宾侍洛甫,也“异常温和而沉静,并且主张和平”。这位女婿写道,墨索里尼“感到非常难为情”。
他觉得自己扮演的是二等角色领袖实在担心和平时刻的日益迫近,并且担心他再度失去他平生未能实现的美梦:战场上的光荣。
墨索里尼甚至没有能使希特勒同意他参加与法国进行的停战谈判。元首并不想在个历史上富有盛名的地点 他不把地名告知他的朋友 ,与这个迟到的伙伴分享他的胜利。但他答应墨索里尼,在法国和意大利也签订个停战条约以前,他和法国之间的停战条约将不生效。
墨索里尼灰心丧气地离开了慕尼黑,但齐亚诺对于希特勒的个方面,却得到非常好的印象。他在日记中清楚指出,这个方面是他从来没有看到或想到的。
他们回到罗马以后,他在日记里写道 从他 希特勒 所说的切看来,他显然要想早日结束战争。希特勒现在是个赢得了大笔钱的赌徒,他想从桌边站起来,不再冒险了。今天他的话说得谨慎而聪明,在获得这样大的胜利以后能够这样,这实在是令人惊异的。我这个人是不能说对他有特别好感的,但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贡比臬的第二次停战
那年6 月,我随德**队进入巴黎。在这个富丽堂皇的首都,6 月总是最可爱的个月份,但如今却是片惊慌。6 月19日,我获悉希特勒将在什么地方提出停战条件。停战是贝当在两天以前提出要求的。这个地方就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投降的地方;贡比臬森林中的块小小的空地。希特勒将在这儿报仇雪耻,因为这个地方本身会增加他报仇雪耻的甜美滋味。他想出这个主意是在5 月20日,即在西线发动总攻势仅仅10天以后,也就是德国坦克打到阿布维尔的那天。约德尔在那天的日记上写道:“元首正在草拟和约初步谈判将在贡比臬森林中进行。”6 月19日傍晚,我驱车到贡比臬,看见德国工兵正在拆毁还保存着福煦元帅的旧卧车的博物馆的墙壁,1918年的停战742 条约就是在那个车厢里签订的。我离开的时候,德国工兵已经用风镐把墙壁推倒,把车子推到空地中间的轨道上。他们说,这就是1918年11月上午5 时德国的使节遵照福煦的命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车子停放的确实地点。
6 月21日下午,我站在贡比臬森林的边上,观看了希特勒的最新的和最大的胜利的场面。这种场面,我由于工作关系,在最近几年扰攘的岁月里已经见过多次了。这是我所能记得的法国的最美丽的个夏日。6 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壮丽的树木榆树橡树丝柏和松树把片令人神爽的阴影投在通往小小的圆形空地的林荫道上。下午3 时15分工,希特勒乘着他的曼赛德斯牌汽车来了。同行的有戈林勃劳希契凯特尔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他们都身穿各种各样的制服。独无二的帝国元帅戈林,手里还拿着他的陆军元帅节杖。他们在离空地大约200 码的阿尔萨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车。雕像用德**旗覆盖着,为的是不让元首看到那把大剑 不过我因以前来参观过,所以还记得.那是把1918年获得胜利的盟国的大剑,插在只有气无力的鹰身上,这鹰代表霍亨佐仑王朝的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向纪念碑投了瞥,继续大踏步地走去。
我在日记中写道 我观察了他的脸,他的脸严肃庄重而充满了复仇的神情。从他的脸上,正如从他的轻快的步伐里样,可以看出副胜利的征服者世界的挑战者的神气。还有种傲然的内心快乐,这是因为他目睹命运起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他亲刍创造出来的。他走到这块小小的林间空地以后,空地中央升起了他的最高统帅旗。他的注意力给离地约3 英尺高的大块花岗石吸引住了。
我引用我的日记 希特勒后面跟着些人,慢步走上前去,读着石头上刻着的大字碑文 法文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希特勒读着,戈林也读着。大家站在6 月的阳光中和片沉静中读完了它。我观察着希特勒脸部的表情。我离他只有50码,从我的望远镜里看他,好像他正站在我面前样。我曾经在也生命的伟大时刻里多次看见过那张脸孔。但是今天啊他的脸上燃烧的是蔑视愤怒伊恨报复和胜利。他离开了纪念碑,极力使他的姿态能表示出他的蔑视。他回头看了下,743 表情轻蔑而愤怒人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这种愤怒,因为他不能用他的普鲁士高统靴脚踏去这些可恶的挑衅的字句。他慢慢地向空地四周扫了眼,这时,当他的目光和我们的目光相遇的时候,谁都可以体会到他的仇恨的深度。这种仇恨是和胜利混在起的种报复的胜利的仇恨。突然,他好像感到自己的脸部表情还没有完全表达出他的感情似的,他把整个身子摆出副与他的心情相协调的姿态。他迅速地用两手搭在臀部,两肩耸起,两脚分得很开。这是种不可世的挑战姿态。这种姿态是对现在这个地方的极端蔑视,以及对这个地方在目击德意志帝国受辱以来的22年中所代表的切的极端蔑视。
然后,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走进停战谈判的车厢,元首坐在1918年福煦坐过的那把椅子上。5 分钟以后,法国代表团来了。这个代表团以色当的第二军团司令查理亨茨格将军为首,成员有1 个海军将领1 个空军将领和1 个文职官员利昂诺尔。利昂诺尔曾任驻波兰大使,他现在正亲身经历着德军造成的第二次崩溃。他们看起来都精神颓丧,但还保持着种悲惨的尊严。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把他们带到法国人引为骄做的这个圣地来受这样种屈辱。他们的这种震惊,无疑正是希特勒所期望的。哈尔德在听了勃劳希契对他讲述了当场看到的情况以后,那天晚上在日记里写道:法国人事先没有得到通知,要他们在1918年谈判的地方接受条件。这种安排显然使他们大为惊讶,在开始的时候并且有点不高兴。
甚至像哈尔德或勃劳希契这样有教养的德国人,也把法国人的尊严神情误认为不高兴,这是不足为怪的。我们立即看到,法国人确实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是,与当时报道的情况相反,他们曾经企图使元首所提条件中比较苛刻的部分放宽些,并且取消那些他们认为屈辱的条件。他们的企图失败了。这是我们现在才从缴获的纳粹秘密文件中的德国官方会议记录中得知的。
在凯特尔将军对法国人宣读了停战条款的序文以后,希特勒和他的随行人员马上离开了车厢。谈判工作交由最高统帅部长官继续进行,但对于他亲手所拟订的条件没有留出丝毫的回旋余地。
凯特尔把这些条款读完以后,亨茨格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年法国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边的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 亨茨格很看不起意大利,甚至不愿提它的名字 ,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将战斗到底因此,他不能在德国停744 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临时主持会议的最高统帅部第二号人物约德尔将军,没有料到个被打得走投无路的敌人,竟会说出这样倔强的话。他回答说,他虽然不免要表示他“理解”亨茨格所说的关于意大利人的话,但他无权改变元首提出的条款。他说。他所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些说明和对不清楚的地方作些解释”而已。法国人要么原封不动地接受停战条款,要么就全部不接受。德国人感到着恼的是:法国代表团除非得到在波尔多的政府的明确同意,无权签订停战协定。靠了技术上的奇迹,也许是运气好,他们从这辆旧卧车上居然通过战斗还在继续的战线,与波尔多直接建立了电话联系,法国代表团被允许用电话将停战条款的全文发回去,并和他们的政府进行磋商。担任翻译的施密特博士,被指派在树林后面几码远的地方,在军用通讯车里偷听谈话内容。第二天,我自己设法听到了德国人记录的亨茨格和魏刚将军谈话的部分录音。
魏刚对于法国的失败主义情绪最后投降和与英国决裂都负有重大责任,但是他至少在抗拒德国的许多要求这点上,曾作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这是应该记载下来的。在德国人提出的条件中,最恶毒的条就是强迫法国把法国本土和海外属地上的反纳粹的德国流亡人士全部交给希特勒帝国。魏刚认为,从法国尊重避难权的传统来看,这样做是可耻的。但是当第二天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傲慢自大的凯特尔点也不肯取消这个要求。他大声说道,“德国的流亡者是最大的战争贩子”,他们已经“背叛了自己的人民”,必须“不惜任何牺牲”把他们移交出来。法国对于这样条也没有提出抗议:凡是与别国联合对德国作战的法国人,被捕以后将按法国义勇军处理就是说,立即枪决。这其实是指戴高乐说的,他已经开始在英国组织支自由法**队了。魏刚和凯特尔都知道,这条条款是对于战争基本法规的粗暴违反。条款中还有这样条:所有战俘都将被拘留到签订和约为止,对于这样段文字,法国方面也没有提出异议。魏刚肯定地认为,英国在3 个星期之内将被战败,到那个时候,法国战俘即可释放了。这样来,他就使15万法国人在战俘营中呆了5 年。
停战条约中最难处理的是法国海军问题。在法国将要崩溃的时候,丘吉尔曾经表示,法国如果把海军开到英国来,过去不单独媾和的诺言就可取消。希特勒决心不让这件事情实现。他在6 月74518 日对墨索里尼说,他充分认识到,这将大大加强英国的力量。由于此事关系重大,他不得不对这个被打败了的敌人作些让步,或者至少给点保证。停战协定规定,法国舰队必须复员解除武装并把舰只停泊在本国港口废置不用。对这个行动的报酬是:德国政府对法国政府庄严地宣布,它无意使用在德国监督下的港口所停泊的法国舰队来为自己作战。而且,德国政府还庄严而明确地宣布,在签订和约的时候,他们无意对法国舰队提出任何要求。正如希特勒的几乎全部诺言样,这个诺言也是要违背的。
最后,希特勒给法国政府块未占领区,它在法国的南部和东南部,表面上可以自由治理,这是种狡猾的手段。这不仅可以从地理上和行政上分裂法国,还可以使法国流亡政府难以成立,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并且可以打消在波尔多的政治家们想把政府迁往北非的任何计划这个计划几乎得到成功,结果却失败了,破坏它的不是德国人,而是法国失败主义者:贝当魏刚赖伐尔及其支持者。还有,希待勒明白,目前在波尔多控制法国政府的这批人是法兰西民主的敌人,可以期望这些人与他合作,帮助他在欧洲建立纳粹新秩序。
但是,在贡比臬举行停战会谈的第二天,法国代表还在继续拖延和争论。拖延的原因之是,亨茨格坚持说,魏刚并没有给他签字的权力,而只是给他项命令在法国,谁也不肯负这个责任。最后,下午6 时半,凯特尔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国必须在1 小时之内接受或者拒绝德国的停战条件。在这1 小时之内,法国政府屈服了。
1940年6 月22日下午6 时50分,亨茨格和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我曾从卧车上秘密的麦克风里听到这最后幕的情况。这位法国将军在签字以前,以颤抖的声调说,他想发表项个人声明。在他说话的时候,我曾用法文记下他的话。
我宣布,法国政府已经命令我在这些停战条款上签字法国由于武力所迫,不得不停止与盟国并肩作战。它认为,加在自己身上的条件是苛刻的。法国有权希望在未来的谈判中,德国能表现出容许两个相邻的大国在和平**同生活和工作的精神。
746 签订和约的那些谈判,永远也不会举行。但是不久,随着对法国统治的日渐残酷,随着对卑躬屈膝的贝当政府的压力日益增加,纳粹第三帝国表现的是怎样的精神已很清楚了。法国现在已经注定要成为德国的属国,贝当魏刚赖伐尔显然已看到这点并且也己接受了这点。当代表们从停战谈判的车厢里出来乘车离开的时候,开始下起靠靠的细雨。在森林里的条路上,人们可以看见有成群结队的难民。他们拖着疲惫的步伐,在回家的路途上走着。还有骑着自行车的,有坐在大车上的,有几个运气好的坐在旧卡车上。我走到空场上。群德军工兵正起劲地叫着,开始移动那辆老卧车。
“到哪里去”我问。
“到柏林去。”他们说。
两天以后,法国意大利停战协定在罗马签字。墨索里尼只能占领他的部队攻克了的地方,这就是说,占领法国几百码的领土,另外在法意边境和突尼斯设置50英里长的非军事区。这个停战协定在6 月24日下午7 时35分签了字,6 小时以后,法国全境的炮声停止了。
在上次战争中,曾经有4 年之久坚持不败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6 周以后就退出了战争。德**队驻守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部的布格河。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到达了顶峰,这个第次把德国人统在个真正的民族国家中的前奥地利流浪汉,这个第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现在已经成了德国征服者中最伟大的人物了。阻挠他在欧洲建立德国霸权的,现在只有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和在他领导下的意志坚决的人民。他们拒不承认面临失败,他们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地孤军作战,他们的岛国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围攻。
希特勒玩弄和平
当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10天以后,德国的坦克到达了阿布维尔的那个晚上,约德尔将军在日记里对元首怎样“欣喜若狂”作了番描述,之后他又写道,元首“正在草拟和约英国在把殖民地归还德国以后,随时都可以单独媾和”。这是5 月20日的事。在随后的几周之中,看来希特勒已肯定地认为,由于法国747的屈服,英国定会急于求和。从德国的观点看来,由于英国在挪威和法国受到严重打击,他所提出的条件似乎很宽大了。他在5 月24日对冯伦斯德将军详细他说明这些条件。他表示,他对英帝国是钦佩的,并且强调指出英帝国有它存在的“必要”。他说他只希望伦敦让他在大陆有行动的自由。
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英国定会同意这点,甚而至于在法国战败以后,仍然没有订出继续对英国作战的计划。而骄矜自负的参谋总部向来被认为具有普鲁士人的缜密作风,对各种可能情况都是事先有周密的筹划,但这次也没有为他提供出什么计划。在这期间,参谋总长哈尔德在他的成本成本的日记里,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他对于俄国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的威胁,比对英国的威胁更感到不安。
可不是吗,为什么英国要在这毫无希望的劣势中单独打下去呢特别是当它看到自己同法国波兰以及其他切战败国家的处境不同,可以在不受损伤完整无缺和保持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和平摆脱战祸的时候为什么偏要打下去呢除了唐宁街以外,到处都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据丘吉尔后来透露,唐宁街从来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答案是可想而知的。但德国独裁者并不懂得这点,而当丘吉尔开始公开宣布英国不放弃作战的时候,希特勒显然不相信真的会如此。甚至在6 月4 日英**队已从敦刻尔克撤退,首相作了关于在山上在滩头继续作战的有名演说以后,他还是不相信;在贝当已经要求签订停战条约以后,丘吉尔在6 月18日在下院重申英国“继续作战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并在他的另篇动人的令人难忘的演说中说了如下的话以后,他还是不相信:因此,让我们振起精神,负起我们的责任来,让我们这样要求自己,如果大英帝国及英联邦能延续千年之久,人们将要这样说:“现在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刻。”自己是个夸夸其谈的演说家的希特勒,想必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天才演说家的打气话而已。他现在定还从中立国家的首都的试探和从那里传出来的结束战争的要求中得到了鼓励。6 月28日,希特勒收到教皇发给他的封密电墨索里尼和丘吉尔也收到类似的电报。电报说,他愿意为“公平而体面的和平”进行调解,并宣布在着手这步骤以前,他希望私下了解下这个建议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瑞典国王也积极地向伦敦和柏林双方建议举行和谈。
在美国,德国大使馆在代办汉斯托姆森的领导下,正在把他们得到的每块钱都花在支持孤立主义者身上,使美国能够继续不参加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继续作战的信心。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文件中,有很多是托姆森报告大使馆在如何致力于操纵美748 国舆论使其对希特勒有利的函电。那年夏天,美国政党举行代表大会,托姆森集中切力量影响各党的外交政策纲领,特别是共和党的外交政策纲领。
例如,在6 月12日,他向柏林发出了“特急绝密”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