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伊格法本公司这家德国最大的化学托拉斯的董事们也发现,兴建新的工厂来从煤中炼油并制造合成橡胶,奥斯威辛是个“合适的”厂址,在这里,无论是修建新厂房还是新工厂的生产都能得到廉价的奴隶劳动。
为了管理这座新集中营,并为了向伊格法本公司提供奴隶劳动,1940年春天,伙经过精选的党卫队的恶棍来到了奥斯威辛。其中有后来为英国公众所熟知的“贝尔森的野兽”约瑟夫。克拉麦。另外还有个叫鲁道夫弗朗兹霍斯的,这个家伙曾因杀人服过5 年徒刑,以后就直当监狱看守,他成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1946年,也就是他46岁的那年,他在纽伦堡法庭上扬扬得意他说,在奥斯威辛由他监督消灭的就有250 万人,还不算另外“听任饿死”的50万人。
奥斯威辛注定不久即将成为最有名的灭绝营 rr.我们必须把灭绝营同集中营区别开来,因为集中营里到底还有少数些人活了下来。像伊格法本公司这样个具有665 国际声誉的企业,其中的董事全都被推崇为德国第流的企业家,他们都是敬畏上帝的基督徒,居然会有意识地把这个死亡营选作它进行谋利活动的合适场所,这对于我们借此来了解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人,甚至最有体面的德国人,是不无意义的。
极权主义者之间的摩擦
大战开始后的第个秋天,罗马柏林轴心就发生了龃龉。
在些分歧问题上,双方各级官员互相指责。方指责德国人没有履行前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国人没有按月供应意大利100 万吨煤。另方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大做其买卖,趁机发财,包括把战争物资出售给他们;齐亚诺的反德情绪愈来愈浓厚。
墨索里尼像往常样,忽冷忽热,齐亚诺在日记里记下了他摇摆不定的情形。11月9 日,这位领袖在草拟祝贺希特勒遇刺脱险的电报时颇费踌躇。他打算写得热情些,但又不想过于热情,因为据他看来,意大利人对希特勒的幸免于难并不感到十分高兴领袖尤其如此。
11月20日墨索里尼想到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尤其是当他想到希特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感到简直不可忍受。
圣诞节的后天,意大利领袖表示了“希望德国战败”的情绪,他指示齐亚诺把比利时和荷兰即将受到攻击的情报秘密地通知这两个国家。但是到了除夕之夜,他又谈起要站在希特勒边投入战争了。
两个轴心国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亲俄政策。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进攻芬兰,使希特勒处于非常屈辱的境地。为了与斯大林签订条约,他已经被赶出波罗的海地区,匆匆忙忙地迁走几百年来定居在那里的日耳曼人家庭,现在他还得正式同意俄国对个小国的无端进攻。而这个同德国关系密切的小国,主要靠了1918年德国正规军的干涉,才向苏联争得了作为个非**国666 家的独立。这是叫希特勒哑叭吃黄连,可是他硬着头皮吞了下去。德国驻外使团和德国的报刊电台都奉到严格训令,要支持俄国的侵略行动,不得对芬兰人表示丝毫同情。
大概就是这件事使得墨索里尼感到忍不住了,因为意大利各地所爆发的反德示威使他穷于应付。总而言之,1940年1 月3 日,新年刚过,他就给希特勒写了封长信,倾吐了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次也是最后次对希特勒这样坦白这样直率地提出了尖锐逆耳的忠告。
他说,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败英法“而去孤注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墨索里尼说,如果德国允许“个纯粹由波兰人构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装的波兰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说:“除非你已经下了无可更改的决心,非把战争进行到底不可,否则我认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将是解决战争的个因素,并且是奠定和平的个充分条件。”
“但是这位意大利独裁者最关切的还是德国同俄国的交易。
俄国不费枪弹就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坐收战争之利。但是我,作为个天生的革命家要告诉你,你不能为了某个政治策略上的时需要而长久地牺牲你的革命原则我也有责任通知你,你同莫斯科的关系再进步,就将在意大利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响墨索里尼的这封信不仅警告希特勒,意德关系已经恶化,并且还击中了个要害:元首同苏俄的蜜月已经开始使双方都感到不安了。希特勒同苏俄的勾搭,使他得以发动战争,灭亡了波兰。此外他还得到了些别的好处。例如,缴获的瘟国文件暴露了项封锁得极严的战时秘密:苏联在北冰洋黑海和太平洋等地提供港口,让德国进口迫切需要的原料,这些原料不通过这些港口667就会因英国的封锁而无法进口。
莫洛托夫在1939年11月10日甚至答应,所有这些货物在俄国铁路上的过境运费概由苏联政府负担。苏联政府允许德国船舰 包括潜水艇在内 在摩尔曼斯克东边的北冰洋港口帖里别尔卡进行修理和添加燃料莫洛托夫认为摩尔曼斯克“还不够偏僻”,帖里别尔卡则“较为妥当,因为它更偏远,没有外国船只进出”。
1939年整个秋天和初冬,莫斯科和柏林双方直在谈判增加两国贸易事宜,到10月底,苏联日经向德国提供了为数可观的原料,特别是谷物和石油,但是德国方面还要更多的原料。不过德国人渐渐发现,苏联不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经济方面,讨价还价起来也是个精明厉害的对手。11月1 日,戈林元帅雷德尔海军元帅和凯特尔上将“分别” 威兹萨克语 向德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说俄国对德国战争物资要求得大多了。个月后,凯特尔又向威兹萨克抱怨说,俄国对德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制造军火的机器设备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讲理了”。
但是,如果德国想从俄国那里得到粮食和石油,他们就得用莫斯科所需要的东西来偿付。被封锁的德国极其迫切的需要俄国供给这些必需品,1940年3 月30日最严重的时候,希特勒甚至下令,向俄国送交战争物资应当先于德国武装部队。”德国甚至度把尚未竣工的重巡洋舰卢佐夫号也贴进去给莫斯科方面抵付部分现款。在这以前,12月15日,雷德尔海军元帅曾经建议把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战舰俾斯麦号4.5万吨 的蓝图和图纸售给俄国,只要他们肯出“笔很高的代价”。
1939年底,斯大林在莫斯科亲自参加了同德国贸易代表团举行的谈判。德国的经济专家们发现他是个门槛很精的生意人。缴获的威廉街档案中,有好几份很长的备忘录详细地记述了同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苏联独裁者三次难忘的会谈。他事无巨细无不熟悉,使德国代表们为之吃惊。他们发现斯大林是吓不倒哄不过的,相反,他有时要求极苛,而且,正如纳粹谈判代表之施努尔博士在给柏林的报告中所说的,他时常会“激动起来”。斯大林提请德国代表注意,苏联“已经帮了德国个大忙, 并且 由于向德国提供了这种援助而树敌”。因此,苏联希望柏林方面能够给668 予某些补偿。1939年除夕,在克里姆林宫的次会议上,斯大林指出,飞机的总价格是无法接受的,因为那比实际价格高出了好多倍。如果德国不愿意交付这些飞机,不妨把话说清楚。
2 月8 日午夜,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斯大林要德国代表提出个合适的价格,不要像以前那样索价太高。他还举出实例说,飞机的总价是3 亿马克,而且德国把巡洋舰卢佐夫号作价1 5 亿马克。不要认为苏联老实可欺。1940年2 月11日,项复杂的贸易协定终于在莫斯科签字了。协定规定未来18个月内的最低限度换货额为6.4 亿马克。这是对前年8 月间达成协议的1.5 亿左右的年度贸易额的补充。俄国除了卢佐夫号巡洋舰和惮斯麦号的蓝图以外,还将得到海军重炮和其他装备,约30来架最新式的德国作战飞机,包括麦塞施米特109 型和110 型战斗机和容88型俯冲轰炸机。此外苏联还将获得石油和电力工业方面的机器火车头涡轮机发电机柴油机船只工作母机,还有德国的大炮坦克炸药化学战装备等等的样品。
德国方面在第年中得到的物资,在最高统帅部也有记录100 万吨谷物,50万吨小麦,90万吨石油,10万吨棉花,50万吨磷酸盐,还有相当数量的各种其他重要原料和从苏联过境的100 万吨满洲大豆。
外交部经济专家施努尔博士代表德国方面在莫斯科进行贸易谈判,他回到柏林之后写了篇很长的备忘录,报告他为德国争得了些什么利益。他说,斯大林除了向德国提供德国所亟需的原料以外,他还答应“大力协助”,“在第三国代购金属和原料”。
施努尔最后说道 这项协定为我国打开了通向东方的广阔门路英国封锁的效果肯定将大大削弱。
希特勒当时之所以不得不忍气吞声,采取在德国极不得人心的政策,支持俄国侵略芬兰,并且听任苏联在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建立陆空军基地 归根到底这还不是为了对付德国吗 ,原因之就在这里。斯大林帮助他克服了英国的封锁。但更重要的是,斯669 大林使他有了单线作战的可能,使他能够在西线集中全部军事力量给法国和英国以致命的打击,征服比利时和荷兰,至于在这以后怎么办,希特勒已经把他的打算告诉他手下的将领了。早在1939年10月17日,波兰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就提醒凯特尔,波兰领土从军事观点看来对我国甚为重要,它可作为我们前沿出击点和军队战略集中点。为此必须妥善保护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
1939年这个重要的年头临近结束之时,希特勒认识到,正如他在10月9 日的备忘录中告诉将领们的那样,德国不能永远指望苏联保持中立。他说过,8 个月或1 年以后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在11月23日对各将领的长篇谈话中,他强调指出,“我们只有在西线毫无后顾之忧的时候才可能对俄国发动攻击”。这是他那忙碌的头脑所念念不忘的事。
这个决定命运的年头就在种奇怪的,乃至可以说是怪诞悲惨的气氛中,逐渐变为历史的陈迹了。虽然世界大战已经爆发,陆地上并没有战斗,在天空,巨型轰炸机所投掷的只是些宣传小册子,而且是写得异常拙劣的宣传小册子。惟有在海上才有真正的交战。潜水艇继续在荒凉寒冷惊涛骇浪的北大西洋上击沉英国船只,有时中立国船只也有遭殃的。
在南大西洋,德国3 艘袖珍战舰有艘斯比伯爵号已经从待命地区钻出来,在3个月内击沉了总吨位达5万吨的9 艘英国货轮。接着,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个圣诞节的前两个星期左右,也就是1939年12月14日,德国报纸上印着狂热的大标题,无线电广播中飞也似地传出公报,到处传布海上大捷的消息,德国公众欢欣若狂。消息说,前天“斯比伯爵”号在距蒙得维的亚400 英里处同3 艘英国巡洋舰遭遇,把它们打得不能作战了。但是狂喜很快就变成了困惑。3 天以后报纸宣布,这艘袖珍战舰已在上述乌拉圭首都港面的帕拉他河口自行凿沉。这算是什么大捷呢12月21日,海军总司令部宣告“斯比伯爵”号舰长汉斯兰格斯道夫海军上校已“随舰殉职”,“他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无愧于元首德国人民和德国海军对他的期望”。他们始终没有告诉可怜的德国人民:“斯比伯爵”号为三艘火力不及它的英国巡洋舰所重创,不得不驶入蒙得维的亚港修理,670 乌拉圭政府按照国际法只让它停留72小时,这当然是不够的,可是那位“英雄”兰格斯道夫舰长又不敢开着他那艘遍体鳞伤的战舰出来同英舰继续作战,于是只得自行凿沉。他自己并未随舰殉职,而是两天以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间孤寂的旅馆房间里悄悄开枪自杀的。德国人民当然也无从得知12月18日约德尔将军在日记中记下的那件事:元首“对“斯比伯爵号未经战就自行凿沉事极为震怒”,于是把雷德尔海军元帅召来臭骂了顿。
12月12日希特勒颁发了另项绝密指令,推迟了对西线的进攻,指令上注明新的决定要到12月27日才能作出,而“日”最早也只能是1940年1 月1 日。他说,这样来圣诞节就可照常给假。对德国人来说,圣诞节是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据我的日记所载,那年冬天柏林的圣诞节是冷冷清清的,很少人家互赠礼物;食物限制很严;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大街上由于灯火管制片漆黑;百叶窗紧闭着,全拉上了窗帘。人人抱怨战争。恶劣的饮食和寒冷的天气。
希特勒和斯大林相互电贺圣诞节。希特勒的贺电是:祝您个人幸福,祝友好的苏联各族人民繁荣富强。
斯大林的复电是:德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有切理由万古长青。
在柏林,冯哈塞尔大使利用假期同他的密谋伙伴波比茨戈台勒和贝克将军进行了商议策划。他在12月30日的日记里记载着他们最后商得的方案:让几个师在“从西线调往东线的途中”留在柏林。这时,维茨勒本突然在柏林出现,解散党卫队。以这个行动为基础,贝克将军将前往佐森从勃劳希契年里把最高司令权接过来。由名医生宣布希特勒因病不能继续任职,然后将他监禁起来。随即向全国人民呼吁:防止党卫队的暴行,恢复法治和基督教道德,继续作战,但准备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接受和平但是这完全是幻想,完全是空话。这些“密谋者”的思想甚至糊涂到这种程度:哈塞尔在日记中竟有大段写的是考虑要不要留用戈林671 戈林这时候却正同希特勒希姆莱戈培尔莱伊以及其他国社党的头子们利用新年发布冠冕堂皇的文告。莱伊说:“元首永远是正确的服从元首”那位元首本人则宣称,发动战争的不是他而是“犹太人和资本主义战争贩子”。他接着又说:我们举国团结致,在经济上彻底做好了准备,军事上全副武装,跨入德国历史上这个最有决定意义的年愿1940年带来结果。不论发生什么情形,这个结果必将是我们的胜利。12月27日,希特勒把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日期又推延了“至少两个星期”。1 月10日他下令最后决定进攻日期为1 月17日“日出前15分钟即上午8点16 分”。空军须在3 天以前 即1 月14日 就开始出击,它的任务是炸毁法国境内的敌方机场,但比利时和荷兰的机场不包括在内。这两个中立小国的命运要让它们捉摸不定,直到最后刻。
但是,1 月13日这位纳粹统帅突然又“鉴于气象状况”再次下令延期。此后直到5 月7 日,缴获的最高统帅部的档案再没有提到西线的进攻日期。1 月13日下令取消原定的进攻,气候可能是个原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主要原因是另外两件事。件事是1 月10日有架极为特殊的德**用机不幸被迫在比利时境内降落;另件事是这时北方出现了新的机会。
1 月10日,希特勒下令定于17日假道比利时与荷兰发动进攻的当天,架从缪恩施特飞往科隆的德**用机在比利时上空云层中迷失方向,被迫在缪斯河畔梅克林附近降落。机上的德国空军重要参谋军官赫尔莫特莱因柏格少校公文皮包里装着附有地图的西线德军进攻计划。当比利时士兵逼近时,这位少校慌忙钻入邻近的树丛,点起火来打算烧毁公文皮包中的文件。比利时士兵注意到这桩离奇的行动以后,扑灭了火焰,抢救了残余的文件。莱因柏格被押到附近的驻军司令部。位比利时军官把未焚毁的部分文件刚放在桌上,这位少校便不顾死活地扑过去,抓起文件就朝火炉里扔。那个比利时军官连忙将文件从火炉里抢了出来。
莱因柏格立刻通过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馆报告柏林空军总部,他已将文件焚毁,“剩下的只是块巴掌大的小残片”,但是柏林的高级人员中间已为这事惊慌失措。约德尔立刻就“敌人可能知道那些情况和可能不知道那些情况”向希特勒作了报告。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如果全部文件落入敌人手中,”他于1 月12日晋见元首以后在日记里写道,“情况就非常糟糕了”。当晚,里672 宾特洛甫给布鲁塞尔德国大使馆拍去份“特急”电,要他们立刻报告“公文皮包焚毁的情况”。约德尔的日记透露,1 月13日上午,戈林同匆忙飞返柏林的驻布鲁塞尔空军武官以及空军高级军官开了个会。约德尔记道:“结论是:公文皮包确已焚毁。”
但是约德尔的日记里说得很清楚,这不过是黑暗里走路吹口哨,给自己壮壮胆子罢了。根据他的日记,那天下午1 时,最高统帅部“用电话命令哈尔德将军:切行动停止”。
同天,1 月13日,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紧急通知柏林,“由于比利时参谋总部接到了告警的报告”,比利时军队有大规模的调动。第二天德国大使又向柏林发去份“特急”电:比利时政府下令进入“级阶段”,这离总动员的最后阶段只差步了;同时还新召两级适龄壮丁入伍。他认为原因在于比利时得到了“德军在比利时和荷兰边境上调动的报告,并且知道了德国空军军官身上找到的那块没有烧完的文件的内容”。
1 月15日晚,柏林高级将领们开始发生了怀疑,不知道莱因柏格少校是否真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把那份惹出麻烦的文件烧掉了。于是为这件事又开了次会,会后约德尔在日记上说,大家认为文件“大概是焚毁了”。但是1 月17日,比利时外交大臣保罗亨利斯巴克约见德国大使,直截了当地通知他 德国大使随即转告了柏林 :由于1 月10日紧急着陆的架飞机,份性质严重非比寻常的文件落入比利时手中。这份文件中有企图进攻的明白证据。这不是份简单的普通作战计划,而是份除了时间有待填入以外每个细节都作了规定的进攻命令。
德国方面始终未能完全肯定斯巴克是不是在蒙德国人。至于盟国方面,英法参谋总部已经获得了这份德国进攻计划的抄本,他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德国文件是个“圈套”。丘吉尔说他当时曾坚决反对这种看法,他悲叹对于这么严重的警告竟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是有点是肯定的,1 月13日,也就是希特勒获悉这事的第二天,他就下令推迟了进攻的日期,而且,等到春天再作决定的时候,整个战略计划都根本改变了。
但是,德国飞机在比利时境内被迫降落和气候恶劣并不是延期进攻的唯原因。这时德国悍然袭击更靠北方的另外两个中立小国的计划在柏林渐趋成熟,而且当时准备先予执行。随着春天的到来,至少在德国方面,假战争快要结束了。
“雅典娜”号的沉没
希特勒同雷德尔在9 月7 日的会上还作出了另项决定。那位海军元帅在日记里写道:“等到所有潜艇返航后再着手解决雅典娜号事件。”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海上的战争是在英国宣战10小时以后开始的,当时,9 月3 日晚上9 点,满载1400名乘客的英国邮船“雅典娜”号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约200 英里处未获警告就被鱼雷击沉了,当时造成112 人死亡,其中有28名美国人。德国宣传部接到伦敦发出的第批消息之后就到海军总司令部去查对,海军总司令部的回答说,出事地点附近并没有德国潜艇,于是宣传部当即否认那艘船是德国人击沉的。这不幸事件弄得希特勒和海军司令部非常尴尬。起初他们还不相信英国方面的报道,因为他们曾经下令所有潜艇舰长遵守海牙公约,不得不予警告就攻击船只。但是由于所有潜艇的无线电台为了保密的缘故全都保持沉默,无637 法立刻查明事情真相。“虽然如此,不到两天,纳粹的御用报纸就叫嚷说,这艘客船是英国人为了激怒美国使其参战而自行炸沉的。
威廉街的确非常关心美国方面对这次造成28名美国公民死亡的惨祸的反应。炸沉船只后的第二天,国务秘书威兹萨克约见了美国代办亚历山大寇克,向他否认这是德国潜艇干的事。他强调说,在出事地点附近没有艘德国舰艇。据他后来在纽伦堡供认,当天晚上他找到了雷德尔,提醒他在第次世界大战中就是因为德国击沉了“卢西坦尼亚”号后美国才参战的,劝他“尽切努力”避免激怒美国。那位海军元帅向他保证,“不可能有任何艘德国潜艇牵涉在内”。
雷德尔海军元帅在里宾特洛甫的催促下,于9 月16日把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请到他那里,告诉他说他现在已经收到了所有潜艇的报告,“结果肯定证实“雅典娜”号绝不是德国潜艇击沉的”。他要求这位武官将这情况转告他的政府,这位武官即刻就照办了。这位海军元帅说的并不完全是实话。9 月3 日出海活动的潜艇还没有全部返航回港,没有返航的潜艇里就包括兰普少校指挥的30号在内,这艘潜艇直到9 月27日才进入本国领海停泊。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亲自在码头上等着这艘潜艇人港。几年以后他在纽伦堡法庭上叙述了这件事情,这才使击沉“雅典娜”号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当那艘潜艇入港时,我在威廉港的水闸边上见到了舰长兰普少校,他要求和我个别谈话。我立刻注意到他那副郁郁不乐的神情,他马上告诉我说,在北部海峡海面击沉了“雅典娜”号的大概是他。按照我原先的指示,他当时在对不列颠群岛的航线入口上可能出现的武装商船进行严密警戒,他用鱼雷击沉了条船,事后从无线电广播中才知道这条船就是“雅典娜”号,当时他还当它是条正在巡逻的武装商船
我立刻派兰普坐飞机到柏林去向海军作战参谋部面陈切。同时,我采取临时措施,命令严守秘密。当天深夜,也就是第二天清早,我接到海军上校弗立克转来的个命令:1.这事件应子彻底保密2.海军总司令部认为并无召开军事法庭的必要,因为司令部已经查明,该舰长的这行动并非有意。
3.政治上的解释将由海总处理。”
至于元首否认德国潜艇击沉“雅典娜”号的政治宣传活动,我完全没有参预。邓尼茨必定打开始就猜到了事情真相,否则他不会到码头上去迎候返航的30 号。他说没有参预,实际上却参预了消灭切可能泄露秘密的证据的活动,篡改了该潜艇的航海日志和他自己的日记。正如他在纽伦堡供认的,他本人曾命令把30号的航海日志上任何提到“雅典娜”号的话都涂掉,同时也把自己的日记里与此有关的话删去。他还要艇上全体人员立誓绝对保密。
毫无疑问,所有国家的最高统帅部在战争进行期间都有不可告人的事。所以,如果希特勒像雷德尔海军元帅在纽伦堡所供认的那样,命令对“雅典娜”号事件严守秘密,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值得称赞的话,尤其是海军司令部开始时由于确实相信这事不是德国潜水艇干出的,已经正式否认了,如果后来又迫不得已而加以承认,就会处于非常难堪的境地。但是希特勒却不以此为满足。10月22日星期日晚上,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在电台上指控丘吉尔自己炸沉了“雅典娜”号。戈培尔当时那篇广播演说,作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第二天,纳粹官方报纸人民观察家报,在第版上以丘吉尔自己炸沉了“雅典娜”号为标题发表了篇报道,声称英国海军大臣在那艘船的船舱里安放了颗定时炸弹,在纽伦堡的审讯中证实,这篇广播和文章是直接出自希特勒的命令;同时也证实了,尽管雷德尔。邓尼茨和威兹萨克对于这种厚颜无耻的弥天大谎感到非常不满,却不敢表示什么意见。外交部里这位自命反纳粹的领导人和这两位海军将领,只要那位恶魔般的纳粹统帅声令下就会立刻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其他将领们也完全样。这种态度注定要在德国的历史上造成最黑暗的页。
希特勒的和平建议
“今晚的报纸公开地大谈其和平”,我在9 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和些德国人交谈,他们全都满怀信心,不出个月我们就会得到和平。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头天下午,我在富丽堂皇的但泽市政厅里听了希特勒的演:639 =说。这还是他自从9 月:日在国会宣告战争开始以来的第次公开讲演。尽管他因为保卫华沙的波军还在英勇抵抗,使他不能在华沙发表这篇演说而感到恼火,尽管他每次在演说中提到大不列颠时都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仍然作出了点点和平姿态。“我无意同英国和法国作战。”他说,“我同情那些在前线上的法国士兵,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最后他祷求“保佑我们取得胜利的万能的上帝让别国人民认清这场战争将是多么的无谓让他们想想和平的幸福”。
9 月26日,华沙陷落的前天,德国的报纸和电台发动了次大规模的和平攻势。根据我当时的日记,其要点是:“为什么英法现在要打仗呢没有理由要打仗。德国对西方并无野心。”
两天以后,俄国边狼吞虎咽地并吞划归它名下的那块波兰土地,边也加入了这场和平攻势。随同德苏边界友好条约及其瓜分东欧的秘密条款的签定,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于9 月28日又在莫斯科合伙拟制并签定了个冠冕堂皇的和平宣言。
宣言说,德苏两国政府在最终解决了由于波兰国家瓦解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东欧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共同表示确信,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终止战争状态将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真正利益。两国政府将为此目的共同努力务求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但是,如果两国政府的努力竟然归于无效,这就表明英法两国应对战争的延续负责希特勒是真要和平呢,还是想继续打下去,借苏联的帮助把延续战争的责任推到西方同盟国家身上呢他嘴上虽然说得很肯定,但是大概连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
9 月26日他同仍然没有放弃和平努力的达勒鲁斯作了次长谈,两天以前,这位不知疲倦的瑞典人在奥斯陆会见了老朋友奥吉尔维福比斯。福比斯是前英国驻柏林大使馆的参赞,现任挪威首都英国公使馆参赞。据施密特博士的份秘密备忘录说,达勒鲁斯报告希特勒,福比斯曾经对他说,英国政府在寻求和平。唯的问题只是:怎样才能保全英国人的面子”假使英国人果真希望和平”,希特勒回答道,“他们能在两星期内得到和平而又不会丧失面于。”
元首说,他们必须承认个事实:“波兰已经不可能重新站起640 来了。”他说除了这点必须承认之外,他准备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包括保证英国法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安全”。接着就讨论到如何提出和谈的问题。希特勒主张由墨索里尼出面。达勒鲁斯以为荷兰女王可能更为“中立”些。当时也在场的戈林建议,英德两国代表先在荷兰秘密会见,如果他们取得了进展,然后再由女工正式邀请两国参加停战谈判。希特勒曾经好几次表示他怀疑“英国是否有意于和平”,但最后还是同意了那位瑞典人的办法,由后者“在第二天就到英国去按指定的方向进行试探”。“英国人可以得到和平,如果他们想要的话,”希特勒在达勒鲁斯临走的时候对他说,“不过,他们得要赶快。”
这只是元首的种想法。他还对他的将领们谈出来了另外种想法。前天,9月25 日,哈尔德在日记里提到,他得到“元首计划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消息”。9 月27日,也就是希特勒刚向达勒鲁斯保证他准备同英国讲和的第二天,他就在总理府召集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开会,告诉他们说他已经决定“尽快地在西线发动进攻,因为法英联军现在还没有作好准备”。据勃劳希契说,他甚至规定了进攻的日期11月12日。毫无疑问,那天希特勒被华沙终于投降的消息冲昏了头脑。他大概以为,至少法国会和波兰样容易屈服,虽然两天以后,哈尔德在日记中提到要向元首“解释”,“波兰战役的战术不能依样画葫芦地适用于西线。对支组织严密的军队不能这样打”。
10月1 日齐亚诺在柏林同希特勒作过次长谈,对这位总理的心理了解得最透彻的,也许就要算他了。这位年轻的意大利外交大臣现在虽然已经对德国人厌恶透顶,但是还是不得不维持着表面关系,他发现这位元首充满了自信。齐亚诺说,他讲述自己的计划时,“只要提到他作战的手段和方法,两眼就闪射着凶狠的光芒”。这位意大利贵宾在总结他对希特勒的印象时写道:今天,在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使他的人民得到巩固的和平,也许仍然是希特勒所向往的个目的。但是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他牺牲自己认为理所应得的胜利果实,哪怕是牺牲点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宁愿再打仗的。
641 当我坐在10月6 日中午开幕的国会中聆听希特勒发表他那和平的呼吁时,心里感到好像是在听张已经放了五六遍的老唱片。我已经三番四次地听到他每逢凯旋归来以后就在这同个讲坛上,用同种表面上听来非常诚恳真挚的调子提出和平建议;这些话如果你没有想到当时那次的受害者,听起来的确是合情合理的。在这个天高气爽阳光灿烂的秋日,他又像往常那样鼓起如簧之舌,摆出伪善的面孔,重弹老调。那是篇冗长的演说,是他生平最为冗长的公开演说之。他先用了个多小时对历史作了典型的歪曲,并且把德国在波兰 “这个不成体统的国家”的赫赫武功大大吹嘘了番,然后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提出了他的和平建议及其理由:我的努力主要是使我们同法国的关系摆脱切恶意的痕迹,使这种关系能为两国所接受德国对于法国不再有进步的要求我甚至已经不愿再提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我直向法国表示愿意永远埋葬彼此之间的旧仇宿怨,并使这两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国家互相接近对英国呢
我也作了同样多的努力来争取英德之间的谅解以至友谊。我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作过任何违反英国利益的事情我在今天仍然相信,只有德国同英国达成谅解,欧洲和全世界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关于和平呢
为什么要在西方打这场战争呢是为了恢复波兰这个国家吗凡尔赛和约的波兰是不会再出现了重建波兰国家的问题不能通过西方的战争来解决,而只能由俄国和德国来解决波兰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就被切非波兰血统的人称为先天不足的流产儿,为了重建这样个国家而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和破坏价值亿万的财富,是种愚蠢的行为。
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要打仗吗
如果这场战争的真正日的仅仅是为了更换德国的政权的话那么,这将不过是白臼地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罢了的确,西线的这场战争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的,希特勒开了大张清单:“建立个波兰国家” 事实上他已经和俄国人商量好不许这样个国家存在了 :“解决和了结犹太人问题”;德国的殖民地问题;恢复国际贸642 易的问题:“无条件地保证和平”;裁减军备:“对于空战毒气潜艇等等的限制”;解决欧洲少数民族的问题。
他建议欧洲几个大国举行次“经过最充分的准备的”会议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这样个会议行将决定本大陆今后许多年的命运 他继续说道 ,在大炮轰鸣下,在军队被动员起来对它施加压力时,是决不可能深思熟虑地审议问题的。
可是,如果这些问题迟早定要解决,那么,在千百万人被送去作无谓的牺牲和数以亿计的财富化为灰烬之前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明智的。让西方目前的事态发展下去,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不久,每天的牺牲将不断增长欧洲的国民财富将为炮弹浪费殆尽,各国的元气将在战场上耗竭有点可以肯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同时出现过两个胜利者,而两败俱伤的例子倒是屡见不鲜,但愿那些恃有相同见解的人民及其领袖现在就作出他们的回答。让那些认为战争是更好的解决办法的人拒绝我伸出的手吧。
这里,他指的是丘吉尔。
但是,如果丘吉尔先生及其追随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这番话将是我最后的次声明。这样来,我们就将打下去在德国的历史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1918年11月。我从国会回来以后就在日记上写道,据我看来英国人和法国人会不会“花5 分钟的时间”来考虑这个笼统而含糊的建议,是很值得怀疑的。但是德国人却很乐观。那天晚上我去作广播时,在路上买了份旱出版的人民观察家报。花体字的标题是:德国希望和平德国对英法没有战争意图除殖民地以外,德国再无英他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要求裁减军备同欧洲所有国家合作建议举行谈判。
现在我们从德国的秘密档案中知道,当时威廉街陆续通过西班牙和意大利驻巴黎的大使得到那方面传来的报告,因而满心相信法国人没有胃口把这场战争打下去。早在9 月8 日,西班牙大使就暗中通知德国人说,庞纳“鉴于法国人普遍厌战,打算俟643 波兰战事结束就设法达成项谅解。有可信的迹象表明,他正在为此目的同墨索里尼保持接触”。
10月2 日,阿托利科把意大利驻巴黎大使最近打来的份电报的抄件交给了威兹萨克,内中说,法国内阁大多数阁员赞成和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使法国和英国能够保全面子”。不过,达拉第总理显然不在这个大多数之列。
这是个很可靠的情报。
10月7 日,达拉第答复了希特勒。他宣布,法国在没有得到关于“真正的和平与普遍的安全”的确实保证以前,将不放下武器。不过,希特勒更关心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