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强国》 第70部分阅读

第二天上午,陶成和杨毅等人来了华威集团驻海都市办事处,既然赵东升已经答应解决问题,那么他们自然要过来协商。

这一次,大厅里的保安没有阻拦他们,一名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了楼上的一间多功能小会议室里,让他们在此稍作等候,赵东升很快就会来。

“华威集团果然财大气粗呀!”

这间多功能小会议室装修得富丽堂皇,完全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布置,奢华大气,杨毅扫了一眼屋里装饰和摆设,不由得向陶成感慨了一声,光这一间小会议室就要花不少钱,如果这栋办事楼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装修的话,那么这将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华威集团驻海都办事处现在所在的这栋办公大楼是今年五月份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四十九层,在赵东升的规划里它将是华威集团亚洲总部的所在。

陶成感慨的不仅仅是这栋办公大楼,而且还有华威集团在海都市的各种商业项目,例如酒店、商场和写字楼等等,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额。

与别的单位不同,华威集团旗下的所有项目都是用华威集团赚得外汇投资兴建的,没有一分钱是行政拨款,这是其他单位所无法比拟的,谁也没有华威集团这样,拥有着堪称奇迹的财力。

另外,华威集团的所有项目都通过了河东省省政府的批准和审计,谁也找不出任何的毛病,赵东升做起事情向来步步为营,滴水不漏,不给别人任何找麻烦的机会。

“海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华威集团届时要与世界上的那些大企业打交道,硬件设施自然要与国际接轨了。”陶成听出了杨毅话里的酸意,于是笑着说道,双目中却流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

面对着财力雄厚的华威集团,用什么才能打动赵东升呢?很显然金钱对赵东升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而且江南造船厂也拿不出令赵东升感兴趣的数额来。

杨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他感觉与赵东升的这次谈判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赵东升的厉害杨毅已经是深有体会,原本他在这起纠纷中占据了主动的地位,谁想到赵东升出人意料地反戈一击,刹那间就令形势发生了反转,迫使船舶工业总公司都不得不暗中出面帮他,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十分不简单。

“陶主任,让你久等了!”片刻之后,赵东升领着鲁平和韩素素等人走了进来,他扫了一眼坐在陶成身旁的杨毅,笑着向陶成说道。

“哪里,我们也才刚来。”陶成闻言,微笑着站了起身,伸手一直边上的杨毅,“赵总,这位是江南造船厂的杨毅厂长。”

“杨厂长,我们终于见面了。”赵东升笑着望向杨毅,意味深长地说道。

“以前有些误会,还望赵总海涵。”杨毅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笑着向赵东升说道,毕竟他也经历过不少大场面,才不会被赵东升挖苦了一句就着急上火。

小会议室里的桌椅是呈现u字型摆设,赵东升笑了笑,坐在了陶成和杨毅的对面,双方的谈判随即拉开了序幕。

“赵总,那些俄罗斯专家对我们厂真的很重要,只要能将他们留下来,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我们尽量满足。”

由于是江南造船厂和华威集团之间的纠纷,因此谈判的主角是赵东升和杨毅,陶成是来旁听的,等赵东升落座后,杨毅率先开口,一连诚恳地向赵东升说道,想让赵东升提条件。

“既然你们想留下那些专家,那么当然是你们来开条件了。”赵东升闻言,笑着看着杨毅,在谈判中先提条件的一方往往会处于劣势,进而使得对方判断出其底线,赵东升当然不会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了。

“这样,我们打算借用那些专家,每年没人付给你们十万的借用费。”杨毅已经猜到了赵东升不会轻易地暴露出自己的底线,因此沉吟了一下,向赵东升说道。

一名专家一年十万,三十七名专家那就是三百七十万,这个价格在当前的环境下已经非常高了。

“这样吧,看在你们招待了那些专家这么长时间的份上,我们集团以每名专家十万来支付你们的招待费,你看怎么样?”

赵东升笑了起来,杨毅这是打发要饭的呢,华威集团从来不缺钱,根本就没将这三百七十万华币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三十七名专家的价值足抵得上三亿。

“赵总,我们厂的经济状况不比你们厂,不仅有七八千名职工等着吃饭,而且还有两三千退休职工要厂里养活,再加上投入新项目中的资金,每年能拿出这三百七十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杨毅听出了赵东升语气中的不满,于是苦笑着向赵东升解释,开始哭穷。

“杨厂长,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们厂困难,我们集团也不容易,集团下属企业的职工加起来已经有五六十万,如果我们不能找到赚钱项目的话,那么集团就会陷入财政危机,那五六十万职工的饭碗可就没有了。”

赵东升闻言,不动声色地向杨毅说道,哭穷谁不会,他张口就来,你江南造船厂算上退休职工也不过才万把人,可华威集团的在职职工就达到了五六十万,相比之下孰轻孰重?

况且,江南造船厂遇到的困难不能转嫁到华威集团的身上,双方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相互间也没有什么合作,华威集团不能为江南造船厂的困境买单。

“这样吧,赵总,我们厂在海都市市区有两块地皮,占地不小,而且位子不错,我们可以将这两块地皮转给你们集团,让你们进行规划和发展。”

杨毅已经猜到赵东升对自己刚才的提议不满,随后加大了筹码,他很清楚华威集团不缺钱,刚才只不过是试探而已,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双方的合作条件都是慢慢谈出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江南造船厂的那两块地皮位于海都市西关区和东关区,像很多大型国企一样,建国初期,江南造船厂在海都市郊区划了一些地皮备用。

随着海都市的发展,市区不断外扩,到现在那些地皮所在地几乎都成为了市区,潜在的商业价值飙升。

杨毅虽说的那两块地皮是江南造船厂拥有的几块地皮中最好的,海都市是房地产最为发达的地方,如果拍卖的话那两块地皮至少有好几千万的收入,他能将这两块地拿出来,是想向赵东升表达他的诚意。

这也是杨毅能拿得出手,同时又能引起赵东升兴趣的东西了,他可是知道赵东升在海都市买了不少地皮用来商业开发。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九章 漫天要价

更新时间:2o13-o6-28

“杨厂长,我们集团在海都的地皮已经够多的了,你再给我们两块的话,我们只能荒废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那两块地。”

赵东升听了杨毅的话后,笑着向他说道,婉拒了杨毅的这个提议,虽然杨毅的这个提议很有诚意,但是依旧无法与那37名俄罗斯专家的价值相比,赵东升可是从来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况且,事到如今已经不单单是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的纠纷,它涉及到了河东省和船舶工业总公司之间的面子,赵东升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地答应杨毅的条件。

杨毅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他觉得自己的价码已经足够大了,可是没想到赵东升竟然一口就拒绝了,而除了那两块地皮外,他的手里已经没有任何筹码来打动赵东升。

“赵总,你看这样怎么样,你们华威集团与江南造船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如果你们以后需要船只的话,我们船舶工业总公司将以成本价卖给你们。”

眼见小会议室里有些冷场,陶成忽然开口,笑着向赵东升说道,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在陶成看来,赵东升既然想涉足船舶制造业,那么想必也会进军海运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将会飞快增长,而货物的流通离不开海运,这里面将有丰厚的利润。

“陶主任,你可真会做生意,不仅要了我们的那些专家,而且还将船卖了出去。”

赵东升有些意外地看了陶成一眼,没想到陶成竟然能猜到他下一步的规划,他在搞定船厂的事情后接下来就是组建船队了,接着向陶成耸了一下肩头:

“陶主任,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我们集团的船厂计划将无限期搁置,你让我如何向我们集团的职工和上级交待?”

“赵总,你们集团的船厂计划不是搁置,如果你们想建船厂的话,我们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定会鼎立相助的。”

陶成见自己猜中了赵东升的规划,心中也着实感到有些吃惊,华威集团涉及的领域是越来越广泛了,他很难预测华威集团在几年之后会发展到那种规模,微笑着回答。

“我相信你们总公司肯定会派专家来协助我们。”

赵东升点了点头,对陶成的说法表示了赞同,然后微笑着说道,“不过如此一来,我们集团岂不是要欠你们总公司人情了?我们集团岂不是很冤?再者说了,即使你们总公司有这个意思,那么下面的那些船厂会将最好的专家派给我们吗?”

“赵总,我们双方是合同协作,不存在人情不人情的说法。”陶成见赵东升的问题很犀利,于是笑着向赵东升解释,“对于专家你可以放心,届时由我们总公司直接下文件调人,下面的船厂即使不想放人也没办法?”

“虽然咱们知道是合作关系,不过搁给外人眼里,就是你们总公司对我们集团进行支援,原本我们能自己来完成的事情,中间偏偏要生出许多波折出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集团很冤吗?”

赵东升可不是三岁小孩儿,岂会三言两语就被陶成给说服,他笑了笑,望着陶成说道:“陶主任,听说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你们总公司虽然能下发文件,但是下面的船厂也能以各种借口不放人,难道你们总公司还会强迫不成?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我们集团何苦做这个恶人呢?”

不知不觉间,陶成已经代替了杨毅,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代表,与赵东升展开了谈判,这固然与陶成的权限大于杨毅,可以向赵东升做出更多的承诺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陶成的谈判能力远胜杨毅,否则也不可能四十岁不到坐上了船舶工业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的位子。

“赵总,那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听了赵东升的话后,陶成知道自己的条件无法使赵东升满意,先前他提出的条件是总公司给他的最大权限,因此他微微一笑,开始试探赵东升的底线。

“我能有什么好的提议,为了不辜负我们上级领导和集团职工的期望,我只有将那些专家带回去。”赵东升可不会轻易向陶成透露自己的想法,于是冲着他故作无奈地耸了一下肩头。

“赵总,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那么咱们还是应该商量出来一个解决的办法出来。”

陶成见赵东升的口风很紧,于是笑着向他说道,“只要不让那些专家走,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不仅我们船舶方面,其他领域的问题我们总公司也能进行协调。”

赵东升听明白了,陶成是在暗示他可以用别的方面的利益来交换那37名专家,而且不局限于船舶领域,还有其他的行业。

在陶成看来,赵东升说的建船厂很可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因为船厂的建造不仅需要技术成熟的工人,而且还要有合适的码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交换,那么赵东升肯定会妥协的。

陶成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与赵东升讨价还价地谈条件,争取以最低的代价来满足赵东升的要求。

“既然这样,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赵东升故作深沉地想了一会儿,抬头看向了陶成,微微一笑:

“不如我们华威集团把江南造船厂收购了,这样的话不仅那37名专家留在了江南造船厂,而且我也可以向上级和职工交代了,你放心,我绝地会以最优惠的价格来收购,绝对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什么?”听闻此言,不要说杨毅,就是陶成也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赵东升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想要吞了江南造船厂。

“反正我们集团也是国企,都是国家的资产,也不在存在资产流失的问题。”赵东升见两人如此惊讶,于是风清云淡地解释。

“赵总,这不是资产流失不流失的问题,江南造船厂是我们总公司最重要的船厂,我们总公司是不可能卖出去的。”陶成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苦笑着向赵东升解释,华威集团财大气粗,如果收购江南造船厂的话真的能给出赵东升虽说的“最优惠”的价格来,只不过那样一来的话船舶总公司将颜面尽失。

“这可就没办法了,这是我唯一想到的解决我们之间矛盾的办法。”赵东升闻言,不无遗憾地向陶成耸了一下肩头。

“赵总,江南造船厂事关我们总公司的声誉,别说是我,就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也没办法答应你的这个要求,能不能换个条件?”

陶成沉吟了一下,苦笑着望着赵东升,遇上这种心高气傲同时又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他只有陪着说好话。

“我是没有别的办法了,不过陶主任想一个能兼顾我们双方之间利益的主意来?”赵东升闻言有些无奈地往椅背上一靠,看向了陶成。

“既然你们集团也有意进入造船业,那么我看不如这样,你们集团参股江南造船厂,这样一来的话那37名俄罗斯专家就能为我们双方服务了。”

赵东升还真的给陶成出了一个难题,他沉吟了一下,沉声向赵东升说道,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目前分歧的办法,兼顾了双方的利益。

“参股?”赵东升点了点头,笑着问道,“不知道我们以何种方式参股,占多少股权?”

“你们就以那三十七名俄罗斯专家参股,我看可以算你们一成的股份。”陶成想了想,给出了赵东升一个答案。

“一成太少了。”赵东升想也不想,向陶成摇了摇头,一口就拒绝了,然后沉声说道,“我们集团再加一亿华币,要占七成股份,参股后江南造船厂花费的费用由我们两家按照比例来出,当然了,收益也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配!”

“七成?”陶成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一亿华币确实不少了,再加上那三十七名价值无法估量的专家,用来换取七成江南造船厂的股份非常公平。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一笔交易,而且还牵涉到船舶总公司的声誉:如果华威集团占七成股份的话就意味着华威集团将控股江南造船厂,等于华威集团将拥有江南造船厂的所有权,那么总公司的颜面无疑会受损。

杨毅紧张地望着陶成,一旦华威集团控股了江南造船厂,那么将会对江南造船厂的管理层进行调整,换上华威集团的人,那么他可就要被调走了,他的这个级别的职位在船舶工业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一旦失去了江南造船厂厂长的位子,那么将很难获得实权职位,只能担任一个虚职。

“赵总,七成太多了,等于我们把江南造船厂白送给了你们,要知道江南造船厂不仅有着非常优秀的专家和职工,而且有着国内领先的制造车间和环境优越的厂区,发展势头非常好,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纠纷,不可能同意外界的注资。”

陶成沉默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赵东升说道,其实他有一点没有告诉赵东升,那就是让华威集团参股的建议是他临时起意提出来的,并没有经过总公司的同意,目的是解决与华威集团的这场纠纷。

陶成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他知道那三十七名罗斯专家的价值,再加上这件事情是江南造船厂有错在先,因此如果能用一成的股份来解决这件事情,那么在他看来是非常划算的,而且总公司也会支持他这么做。

只是陶成没有想到,赵东升竟然提出了七成股份的要求,想要控股江南造船厂,这就不是他能涉及的内容了,必须要向总公司的领导进行请示。

“陶主任,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知识就是金钱,也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和动力,虽然江南造船厂有着你所说的那些优势,但是如果这37名专家在我手里,五年之内,我会打造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船厂来。”

对于陶成的话,赵东升并没有否认,他微笑着看着陶成,宏声说道,显得胸有成竹。

陶成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有了华威集团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他并不怀疑赵东升的话,因为以华威集团现在的发展速度和赚钱能力来看,赵东升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来支持他关于打造具有世界水平船厂的豪言壮语。

第一卷 第二百三十章 就地还钱

更新时间:2o13-o6-28

“赵总,今天先到这里吧,有太多的细节我们需要回去消化一下,明天咱们再接着谈。”沉默了半晌后,陶成站起身,微笑着赵东升说道。

“好。”赵东升闻言站了起来,他知道参股江南造船厂的事情陶成没有决定权,必须要向船舶工业总公司请示,得到船舶总公司的同意后才能与他交涉。

随后,陶成领着杨毅一行人离开了,赵东升让鲁平送他们下楼,以双方目前的关系还没有到能让他前去相送的地步。

出门的时候,杨毅神情复杂地看了赵东升一眼,显得有些懊悔,如果赵东升真的入主江南造船厂的话,那么他的仕途等于已经提前结束了:他肯定会因为这件事情被总公司的领导打入“冷宫”,这辈子可别想再翻身了。

“赵总,你真的要控股江南造船厂?”等陶成和杨毅等人出了会议室的门,坐在赵东升身旁的韩素素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韩素素的公开身份是赵东升的秘书,平常自然要接触到一些赵东升让人收集来的关于江南造船厂的资料,她很清楚江南造船厂是正厅级的央企,而华威集团还从没有对正厅级的企业下过手,以前兼并过的最高级别的企业就是江州一机厂这种副厅级别的市属单位。

虽说正厅企业与副厅企业只是一字之差,但就像是一个市的市长和副市长们一样,地位和影响相差悬殊。

举个例子,在一个省里,普通的地市就可以有副厅级的国企,但正厅级的国企则只有副省级的省会城市才能拥有,因为国企的级别不能与他所属地市的级别相同,要不然就会引起管理上的混乱。

通常来讲的话,除去副省级的省会城市外,正厅级的企业大多数都是省里和部里的直属企业,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控股和兼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获得目标企业的管理权,这对华威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因为双方的级别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差距,船舶工业总公司不可能忍受一个小小的正处级单位来控股正厅级别的江南造船厂,这简直就是对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侮辱,如果不是因为那37名俄罗斯的船舶专家,连参股都不可能给赵东升机会。

所以说,在韩素素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听说过天道酬勤没,任何事情只要肯下工夫,那么就会有收获的。”赵东升没有回答韩素素的这个问题,只是冲着他微微一笑,然后起身离开,回了他在办公楼上的办公室。

如果是吴雯在的话,那么绝对不会问出像韩素素这样的问题,因为经过四年多的相处,吴雯已经能够理解他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动作或者眼神的含义,与吴雯在一起工作的话他感到非常轻松。

“天道酬勤?”韩素素喃喃自语了一句,她有些弄不明白赵东升话里的意思,即使赵东升再努力,也没办法消除横在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的那些无形的天然障碍,进而控股江南造船厂呀!

其实,赵东升说的天道酬勤指的并不是他,而是指的韩素素,只要韩素素肯努力的话,那么即使不像吴雯那样能精准地领会自己的意思,那么至少不会再问出自己控股不控股江南机械厂这种听起来十分幼稚的话来。

既然连韩素素都知道船舶工业总公司不会同意赵东升控股江南造船厂,那么赵东升自然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难度,而且他可以确信船舶工业总公司是不会让他控股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利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子。

所以,别看赵东升口气决绝地想要控股江南造船厂七成,这只不过是谈判中的基本技巧而已,他开出一个高价位,这样才能在与对方的讨价还价中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来。

赵东升的底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江南造船厂五成的股份,并且获得实际管理权,在他看来这是此次纠纷最完美的结局,兼顾了河东省和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面子。

之所以赵东升要江南造船厂的实际管理区,是因为他不仅要通过与江南造船厂的合作开发新型船舶的建造,还要用江南造船厂来给华威集团培养造船方面的技术人员,为华威集团未来的船厂做准备工作,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可以省去他不少的麻烦。

只不过,这个目标只能装在赵东升的脑子里,对谁也不能说,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韩素素,以免出了什么差错,因为谈判对手会想法设法地从他身边人的那里下手寻找突破口,一旦他的底线被对方知道,那么对方就会采取反制的手段,令他无法达成目的。

第二天上午,华威集团与江南造船厂的谈判继续进行,这一次,江南造船厂的谈判代表换成了陶成。

“赵总,我们回去仔细研究了一下,无法答应你的条件,我们觉得你们集团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那三十七名俄罗斯专家来入股江南造船厂,由于那些专家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算作两成的股份。”

双方在小会议室落座后,陶成率先开口,向赵东升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集团岂不是为你们江南造船厂做了嫁衣,辛辛苦苦忙活了一番,最后却成全了你们江南造船厂,而我们集团的规划却打了水漂。”

赵东升闻言笑了起来,陶成虽然做出了不小的让步,让出来了一成的股份,看起来好像吃亏了,但其实是赚了,他想用这一成股份来堵赵东升的嘴。

不过,这距离赵东升的期望甚远,整个江南造船厂还在船舶工业总公司的手里,华威集团成为了看客,只不过能分两成的红利而已。

“赵总,两成已经不少了,你们完全不用承担任何的风险,到时候等着收钱就可以了。”陶成微微一笑,向赵东升说道,“而且,我们可以帮你们筹建船厂,这样一来你们的规划就能得以实施。”

“陶主任,既然你们愿意用两成的股份来换取那37名专家,那么足以表明他们的重要,他们将是我们集团建造船厂的关键性人物,没了他们的技术支持,我们船厂的竞争力将大减,所造成的隐形损失无法估量。”

虽然陶成说的条件很诱人,不过赵东升却完全不为所动,他笑了笑,一本正经地给陶成算着帐,“表面上看来这好像很公平,可是实际上我们却是吃了大亏,我们得到了两成的分红,但损失掉的却是未来的造船市场,这种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赵总,我们江南造船厂不能与你们华威集团相比,你们华威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而江南造船厂只有造船这一个业务,又不能像你们那样从国外请来专家,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后恐怕就将错失掉进军国际造船业的一个良机。”

陶成好像早就猜到了赵东升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听了赵东升的话后,笑着望着他:“我相信在赵总的领导下,以后还有更多的专家被你们集团请来,现在这些俄罗斯专家不如就支援给我们江南造船厂,我们总公司的领导会向你们省里进行感谢的,并且赵总对江南造船厂的支持我们总公司也不会忘记的。”

“陶主任,将来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呢,所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把握现在,没有现在哪里有未来?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亲兄弟,明算账,咱们之间原本就有一笔糊涂账,总不能越来越糊涂吧。”

赵东升这个时候发现陶成做事真得挺有章法,妄想用人情债来作为交换,不过陶成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赵东升不仅要船舶工业总公司欠他一个人情,而且还想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笑眯眯地看着陶成:

“在造船方面你们江南造船厂是专业的企业,我们华威集团还没有入门,连业余的都算不上,要支援的话也是你们支援我们,我们河东省和我个人,绝对不会忘记你们的帮助的!”

如果船舶工业总公司能就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合作的事情向河东省表示感谢的话,那么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的纠纷就可以落下帷幕了。

虽然江南造船厂抢了华威集团的那37名俄罗斯专家,但华威集团毕竟白白得到了江南造船厂两成的股份,并且船舶工业总公司也向河东省低了头,河东省得了面子,而船舶工业总公司得了实惠,可谓是“皆大欢喜”,足以向外界交待了。

只不过,赵东升可不想吃这么一个哑巴亏,这件事情原本错的就是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在解决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拿出足够的诚意,而不是避重就轻,采取这种投机的手段来敷衍他。

对于那些企图侵犯自己利益的人,赵东升向来都会进行凌厉的反击,只有将对方打疼了,打怕了,那么才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给那些潜在的敌人以警示。

所以,江南造船厂如今光明正大地欺负到了华威集团的头上,要想全身而退可不简单,赵东升绝对会让他们付出最大的代价。

“赵总,你再出三千万,你们集团可以在江南造船厂的股份中占三成,并且可以派财务人员来监督。”陶成见赵东升态度坚决,知道先前的条件无法打动他,沉吟了一下后,沉声向赵东升说道,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我们集团再出一亿两千万,占六成股份。”赵东升闻言想了想,宏声说道。

按照陶成先前的说法,等于用三千万来换江南造船厂一成的股份,那么赵东升用一亿两千万来换四成股份,显得顺理成章。

“赵总,六成太多了,我们不可能让你们控股江南造船厂的。”陶成闻言顿时一声苦笑,与财大气粗的企业谈判就是累呀,对方完全就把钱当成了纸,直接就这么砸了过来,搞得他一点儿脾气也没有。

“不控股也可以,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各占五成的股份,将江南造船厂作为我们河东省与你们船舶工业总公司的共建单位,我觉得这是最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体现出了我们双方的诚意。”

赵东升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随后抬头望向了陶成,沉声说道,他在先前的基础上又让了一步。

“五成股份!”陶成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一丝震惊的神色,不无愕然地望着赵东升,一时间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第一卷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养精蓄锐

更新时间:2o13-o6-29

一直以来,陶成都觉得赵东升在谈判中之所以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是想从江南造船厂乃至船舶工业总公司获取最大的利益,并不是真的想控股江南造船厂,因为以赵东升的智商,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然而让陶成万万想不到的是,赵东升虽然并不是想控股江南造船厂,但是却提出了五成股份的要求,这着实出了他的意料。

不过,陶成不得不承认,赵东升的这个提议确实是最佳的一个方案,非常公平,完全确保了双方的利益,既能使得那37名专家留在江南造船上,又能完成华威集团的船厂规划。

“赵总,你的这个提法实在是令我们太意外了,这已经不是我所能决定了的,我要向我的上级请示。”

很快,陶成就回过神来,他并没有与赵东升再进行争论,而是有些苦笑着向赵东升说道,在他看来华威集团占有江南造船厂五成股份是赵东升的底线,他已经不可能让赵东升在此问题上让步。

尤为关键的是,对于赵东升的这个提议,陶成无法进行反驳,河东省和船舶总公司是关系对等的两个单位,双方各占五成的股份非常公平的,至于主导权等细节,则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期望着这次合作!”赵东升知道自己的提议打乱了陶成事先所做的准备,于是微笑着向陶成点了点头。

赵东升的这个提议不仅令陶成乱了阵脚,也使得韩素素和鲁平大吃了一惊,两人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惊讶,谁也没有想到赵东升竟然会提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要求:

如果华威集团成功占有五成股份的话,那么江南造船厂有一半就属于华威集团的了,华威集团将再一次实现以小搏大的案例。

陶成等人离开后,赵东升在鲁平的陪同下去了华威集团在海都市的酒店和写字楼等项目去视察,有些项目已经建好,有些项目则还在建设中。

赵东升来海都也有一些日子了,由于前一段时间他一直都在忙江南造船厂的事情,所以没有时间去视察那些项目,现在他与陶成掀了底牌,亮了底线,心中无形中轻松了许多,故而抽时间到那些项目去看看。

与赵东升的轻松相比,陶成现在是充满了压力,赵东升各自持有五成股份的建议实在是太有杀伤力了,合情合理,有理有据,让他想不出什么借口来推脱。

如果船舶总公司拒绝了赵东升的这个公平合理的条件,那么外界只会认为是船舶总公司没有解决这件纠纷的诚意,赵东升进而就坐实了“受害者”的身份,也就不用担心别人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了。

接下来,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要回那37名俄罗斯专家,毕竟他不可能牺牲华威集团的利益去成全主动挑衅的江南造船厂,那样的话他这个集团的老总就不称职了,应该争取的东西他必须要争取,否则的话在外界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

所以说在处理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的这起纠纷中,把握尺度相当重要,既然给外界一种积极解决争端的态度,又要坚守底线,寸步不让,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有的风范和气度。

因此,现在赵东升完全将压力推到了船舶工业总公司的身上:

船舶工业总公司如果不答应赵东升各占五成股份的这个条件,那么必将受到外界的非议,认为他们是以大欺小,想要强夺华威集团那37名俄罗斯专家,同时也会使得河东省做出相应的行动来进行反制,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的纠纷将正式上升为河东省和船舶总公司之间的冲突。

一连三天,陶成那边都没有动静,看来船舶工业总公司高层领导对赵东升的这个提议有争议,虽然赵东升的这个提议既给江南造船厂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提供了资金支持,对江南造船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

可是,江南造船厂作为国内造船业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是传报工业总公司的一杆旗帜,承载了不少人船舶人的感情,一旦被华威集团拥有了一半,很多人感情上说不过去。

赵东升也不着急,该视察视察该批阅文件批阅文件,对于他来说,船舶工业总公司那边没有消息那就是最好的消息了,他很清楚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高层会对此事有争议,现在就看看支持他这个提议的一方是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天下午,赵东升带着小范和韩素素去了半年前开业的华威大酒店,那里有一个室内游泳池,条件非常不错,他准备游游泳,好好地放松一下,养足了精力与陶成斗法。

其实,事到如今才是赵东升与陶成刀枪相对的交锋才刚开始,以前的谈判都是试探性质的,没什么实际意义,现在可不同,赵东升已经明确了底线,那么两人就要围绕着底线斗一斗了,尽可能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依照赵东升的推测,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船舶工业总公司高层形成一致意见,而且在目前这个大力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高层十有**会支持他的提议,也就是说他现在等着与陶成交手。

海都市华威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级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超级工业强国 倒序 正序

《超级工业强国》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