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坚定的朝学校的方向走去。
身后,依然是白雪满天。雪确实有种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哈尔滨这座城市依然如同以往样,时而喧嚣,时而安详。
回到学校后我又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但是唯一一点让我欣慰的是,我没有再继续消极下去了,因为至少我还活着。只要是活着,就总会有希望的。
一个月后的十五晚上,我在卫生间里又用井水涂镜连上了通往冥界的通道,看着这个小老头儿,我还是觉得是那样的亲切。
九叔见到我后,确定了我没什么事儿后也很高兴,它问我那个女鬼怎么样了。
我没有对九叔说实话,只是对它讲,那个女鬼执迷不悟,我就将它收拾了。
九叔听到后竟然破例了的夸了我一次。说想不到我还有些慧根,只要努力修行他日必有大成。
但这都不是我关心的,我问九叔:“如果,那个女鬼没有变成极阴极煞,那么她还有什么危害么?”
九叔回答我说:“如果没有变成极阴极煞的话,它也只不过是一介游魂。但是如果人被它缠身,那此人一生都会多病多灾。直到那个被附身的人死亡后,此游魂也就会随着死去的人一起进入阴市,前往半步多。”
我明白了,那就让女鬼一直陪着董思哲吧。两人不能一起死,但是却可以一起投胎,这不是很不错么?
又和九叔请教了一些必要的《三清书》上的常识后,九叔说那边有事,就先走了。我收起镜子,回到寝室躺在床上。心里暗暗的想着,想着董珊珊,想着女鬼,想着那些所谓天命,想着那些那时的我不可能想通的事情。
我觉得有时候,人心反而比鬼怪还要丑恶,于是我暗下决心。以后要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定善恶。这就是我的阴阳先生之道!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刘家近况
寒假到了,我买了张火车票搭上了回家的火车,你说春季一临近,坐火车的人怎么这么多。不夸张的说,要是没点儿武功的话,空有一张车票也不一定能挤上车。
本来票就不好买,我弄到一张无座的站票就已经阿弥陀佛了。我坐车有个经验,那就是如果没买到票的话,上了车就往餐车走,花十五块钱就能买到个坐,还外搭一顿晚饭。好歹咱也年轻力壮,往上挤吧,可是等挤上了车以后就发现恶心了。他姥姥的,人多的根本动都动不了。就连厕所里都站了三个人,更别说是想往餐车挪了。根本没戏。没办法,忍着吧。反正我从哈尔滨回龙江也就五六个小时。
火车开了,咣当咣当的,我站在吸烟区倒不怕摔倒,因为根本就是人挤人。此时的火车像极了一个铁皮罐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成了罐头里左三层右三层紧紧挤在一起的沙丁鱼。
不过,苦中作乐,我之后似乎总结出了这种状态下的两个有优点。
a:比较容易逃票。而且机会十分之大,我记得有一次坐火车也是这么多人,我没有买到票。但是还着急回家,于是恶向胆边生,就买了一张站台票后顺着人流就上了火车,由于人太多的关系,导致了车上查票的工作人员都无法移动。结果我就花了一块钱站台票的钱回到了龙江。
b:比较容易邂逅美女,想想,人挤人的车上无法移动,真是跟罚站一样无法移动,如果你身边恰好站在一位美女的话那你可就有福了。猥琐一些的讲,火车每当转弯时,美女的身体都会紧紧的往你身上靠。清纯一些的讲,如果你身边站着一位美女,你如果想找她搭讪的话,大可以这么开口:这么巧,你也挤这儿啦?
可是我那天上火车后就被一帮回家过年的民工兄弟给围起来了,连美女边儿都没沾上,这让我很无奈。好在这帮民工兄弟还很豪爽,正所谓挤人不挤嘴。没过一会儿的功夫,我就开始和他们闲侃上了。用以打发这段无聊的时间。
原来这帮大爷们儿是龙江下一站的碾子山出来打工的,事情就是这么巧,偏偏还是救过我爷爷奶奶的刘先生的那个村子里的人。
于是我就问他们,现在村子里的老刘家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
有一个民工见我也去过碾子山,于是他告诉我:“老刘家?是村西头开卫生所的老刘家么?他家还行,挺好的,就是今年年初我准备出来打工的时候,他家的刘老大好像走丢了。”
刘老大走丢了?怎么回事?我忙问他。这位民工兄弟想了想后,告诉我,老刘家这代一共是兄弟俩,但是俩兄弟中,老大的脑子有点儿不好使,说难听点儿,就是跟精神病差不多。总是在村口的大石头上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就好像正在和人聊天一样。弄的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媳妇。
好在他家老二比较正常,他在村里开了一个卫生所,还代卖着寿衣花圈什么的。所以他养着自己的傻哥哥和一家老小,一家钱也不缺。
只不过今年年初的时候,好像他家的老二和老大吵了一架,然后刘老大就失踪了,我们出来打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还好他家老太太不知道,如果让老太太知道的话,还不得急的成天哭天抹泪的啊?
在经历过这么多以后,我在听到刘家的近况不免心中不是个滋味。要知道,那可是救了我们崔家一家三代的刘先生的后代啊。
在我印象中,最后一次去碾子山走亲戚的时候还是我爷爷死后的第一年,也就是我初四的时候。那时候看见了他家我刘大爷真的就跟看见疯子似的,他好像永远在自言自语。但是我现在想起来就发现了事情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毕竟以前的刘家世代都是干阴阳先生的。而且家传《三清卜算》之术,恐怕那个有些神智不清醒的刘大爷正是现在世间少有的能过阴之人。
至于刘二叔,在我的音响中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庄稼人。四方大脸,总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他学过医术,但是好像不精通那些外道,就是他一个人撑起了一家老小。他有一个女儿,比我要小两岁,叫刘婷婷,小时候到碾子山就是她总带着我上山玩儿。但是长大以后我们就很少联系了。现在算算她也快上大学了吧。
那时我心中暗暗的想着,今年年底的时候等我爸爸他们再去碾子山走亲戚的话,我也一定得跟着。在怎么说我现在也长大了懂事了不少,刘家有了变动。老刘先生对我有救命之恩,要没有那道符,恐怕我早就挂了,所以再怎么说我也要去看看。
火车晚点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龙江,我走下车时已经是晚上快十二点了,我呼吸着久违了的故乡气息,心中百感交集,这一个学期。我经历了太多的事了。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我自己都能感觉的到,我成熟了不少。
走出了出票口,远远的就看见我的父亲正在等我。我连忙上前抱住了他,老爹还是那样子,见到我以后喜于言表。问我这小半年过的咋样。我掏出烟递给了他,跟他嬉皮笑脸的说:凑活过吧,就那样儿。
回到家中,已经十二点了,发现奶奶竟然还没有睡,正在等着我。不由得我心中有时一阵温暖。奶奶看着我,含着眼泪的说:“小非瘦了。”
我心中真不是滋味。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在担心我。
和奶奶聊了一会儿后,我让老太太先睡了,然后来到了我父亲的房间,他早已经支上了小桌,上面两个盘子,一盘是鸡翅,一盘是猪爪。还是我老爹了解我,这么晚了弄了点熟食。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了四瓶啤酒。
我俩就这么吃喝上了。老爹还是那么的直爽,他第一句话就是:“看你造的,明天赶紧把头发给染回来去。”
我嘿嘿的笑着,然后应付了他一句,然后我俩就继续闲谈,他问了我学校方面的事,我一一回答。
忽然我想起了车上听那些民工兄弟讲的刘家的事,于是我就原原本本的把这些事告诉了我父亲。
我父亲听到后叹了口气,对我说:“要说老刘家,对咱们家那可真是有莫大的恩情,但是刘大哥走丢了这件事儿我们哥几个还真没听说,好吧。明天我跟你大爷说说,反正这也是要过年了,明后天就去看看。顺便给你太爷爷扫墓。”
一夜无话,第三天我大爷,我二大爷,我老姑,我父亲,还有我,就带着年货之类前往了碾子山。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了那个小村子。因为事先给刘家打过电话,所以知道我们来了,刘二叔和他媳妇老早就站在村口接我们了。
要说比起大城市,我还是相对喜欢农村的,因为农村人都很朴实,不像在这个大城市里的人那样尔虞我诈。
因为老刘家有祖产,所以家里现在还是四间大瓦房,院子更是大的不像话。简直像是一个小操场。院子里的鸡鸭鹅吃饱了正悠闲的溜达,两头大奶牛正在悠闲的晒着太阳。
进了屋后,我们先去看了老刘太太,也就是刘树清刘先生的媳妇儿,老太太身体还不错,只是耳朵有些背了。见到我们来,很亲热的招呼我们快坐炕上,然后叫刘二叔拿烟沏茶。老太太问我大爷,我奶奶咋样了,身体好不好。我大爷回答她,我奶奶身体也挺好,就是一直惦记你。
聊了一会儿后,刘二叔的媳妇儿做得了饭,就招呼我们吃饭。这时刘婷婷也放学了,我一见她,嘿,这要丫头几年不见个子真见长。得比我高出半头了。小姑娘长的结结实实的。一头爽朗的短发显的很精神。
我和她打了个招呼,她认出了我,冲我笑了一下。也没多说话,围在饭桌坐下,今天算是又尝到了地道的东北农村菜,真香。热腾腾的酸菜炖血肠,油汪汪的笨猪五花肉旁早已放了一碟准备好的蒜泥。小笨鸡是和野生蘑菇干儿炖的。别有一番风味。我们这些总吃化肥加人工饲养食材的人自然吃的心花怒放。当然了,我是不吃鸡肉的。
酒喝到一半儿的时候,老刘太太先吃饱了,毕竟老人上了岁数。身子骨不行了,就先回卧室躺着去了。
这时,我爸爸也就开口向刘二叔问起了刘大叔的事情。
(ps:兄弟是新人,需要大家的鼓励,如果大家看兄弟写的还算凑活的话,就给兄弟点鼓励投兄弟一票吧,感谢大家。)
第一卷 第三十章 命中注定
刘二叔见此事已经瞒不了我们了,于是叫他媳妇儿把门先关好后,对我们讲出了这几年刘家的变故。
原来他的那个傻子哥哥本来还好好的,但是有一天忽然和家里大吵了一架后就跑出了家门。本来哥哥也经常和家里吵架。但是家里人都看在他脑袋不好使的份上不和他一般见识。
但是那次他哥哥走了以后竟然一直没有回来。刘二叔找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报警了以后得到唯一的线索就是有人看见他哥哥好像搭上了北上的火车,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已经快一年了,刘二叔也没敢告诉老太太,只是骗老太太,他大儿子上外面打工了。好在老太太岁数大了,也相信了。
说完后刘二叔叹了口气,自责的说:“我大哥命苦,我这个做兄弟的应该有责任把他照顾好,过完年后我打算继续找,一定要找到我大哥。”
我的爸爸和大爷们忙劝他,先别着急。等过完年有时间也陪他一起找。要说这事儿可真有些作孽了。刘老先生一生做了无数好事,为何自己的子孙要受此等分离之苦?
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却没有这么想。要知道刘二叔他再怎么说也应该是《三清卜算》的传人,不论他再怎么愚蠢,也应该能具体的算出自己哥哥的方向啊。这事儿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但是饭桌之上我也不好开口,毕竟《三清书》之事是不能随便泄露的,好在我知道还有机会。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刘二叔便开着四轮子拉着我们去为祖先上坟。
我家的祖坟正是刘先生给定的,选在群山之中,虽然不算是上好的风水地,但也是藏风得水,是这附近最好的埋骨之所了。
一路颠簸,要说坐四轮子可真是受罪,颠的我屁股疼,还死拉冷的。好在不算太远,半个小时也就到了。
我和长辈们把坟前的枯草之类拔了拔后,烧纸磕头。我趁长辈们拜祭祖先的时候悄悄的溜到了刘二叔的身边,轻声的对他说道:
祖师灵宝所在宫,六丁六甲对其冲。
勒令之符紫云蔽,吾不遇时龙不惊。
要说我所讲之诗乃是《三清书》正文的第一行所记之诗,九叔曾经跟我讲过,三本三清书中都记载有三首诗,如果他日《三清书》的传人相见,这诗便是见面的口信。我讲的正是描述《三清符咒》的诗。
果然,刘二叔听到此诗时脸色大变,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我。的确,这首诗从我这个后生晚辈口中说出的确很不可思议。这时我那些长辈们拜祭完毕,正在收拾东西。刘二叔只好上前去帮忙收拾,他走了两步后,背对着我轻声说:
须知道德化太清,认取九宫为九星。
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是正宗。
果然!刘二叔果然修炼过《三清书》!这下我就不用再担心了,在回去的路上我想着,因为我知道,现在就算我不找刘二叔说,他也会主动找我谈的。
回到刘家以后,我的长辈们又带着钱去附近的远房亲戚家走动了,然而我没去,因为我正等刘二叔和我谈话。
果然,刘二叔把我父亲他们送出门了以后,就马上打发刘婷婷上学,然后把我叫到里屋,把门关上了。他问我,从哪儿知道这首诗,我就简单的把我怎么得到《三清书》的经历简单的说给了他听,只是把九叔的名号给隐去了。
听完我的讲述以后,刘二叔惊叹道:“老侄子,你这真可谓是奇遇啊。”我心想,当然是奇遇,想这个世上也只有你才能相信我说的话。
我开口问他:“二叔,你也是《三清书》的传人,精通卜算之术,但是为何还不知道我大爷现在的下落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吧。”
刘二叔见瞒不了我了,他拿出两只烟,给我一颗后,自己点着了一只,深吸了一口后,对我讲出了现在的老刘家和刘大爷失踪的真实情况。
原来,当年刘先生在救完我爷爷奶奶后,回到了碾子山后过了一年,刘妻刚生下了刘大爷,起名为‘刘喜’。由于刘先生泄露天机太多,正所谓因果循环,泄露天机的报应就出在了刘大爷刘喜身上了。刘大爷天生三魂七魄缺一魄,所以导致了智商很低,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低能儿童。
刘先生见自己种下的苦果在儿子身上灵验了,不禁仰天长叹报应不爽,并且暗下决心,决定说什么也不能再让下一辈继续学《三清卜算》之中的秘术了。要让自己的下一辈踏踏实实的做人。于是他就此金盆洗手,卸下了‘阴阳先生’这一头衔,从此不在帮人卜卦选地。并且将《三清书》就此埋在了自家存放家谱的祖先供桌下。并且告诉刘妻,以后刘家世世代代不许再动此书。
从此刘先生开始吃斋念佛,并且隔三差五的就为村子的各家派米,好事做了不少。要说老天爷还算长眼睛的,在刘先生不再做阴阳先生后的第三年,刘妻又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就是刘二爷。刘二爷天生白白胖胖,刚出生时就有六斤多,而且十分健康。
刘先生大喜,为了能让这个小孩儿健健康康无病无灾的,刘先生就给他起了一个‘全’字,刘全也果然很健康的长大了。
又过了两年,刘先生便仙逝而去,在他死之前已经有预感,他早在一个月前就嘱咐好家中的一切事物,再为自己选好坟地后,他告诉刘妻,不要悲伤,这一切皆是命运。那天,他让刘妻准备了一桌酒菜,自己穿好寿衣后,便让刘妻陪着他喝了最后一顿酒。刘妻含着眼泪陪着刘先生喝完最后一顿酒后,刘先生便双眼一闭,仙逝而去了。
想醉鬼刘的一生,也真算得上一号人物,一生光明磊落。到最后喝酒醉死也符合了刘先生的一贯的做风。
附近的村民因为平时都受过刘先生的恩惠,所以刘先生出殡的时候基本上家家都来相送。
又过了十几年,刘喜和刘全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刘喜因为天生智力有缺陷所以念不了书,只能呆在家中四处闲逛。可是上天有时候总是爱戏弄人,别看刘喜智商有问题,但是却天生一副异于常人的体质。他的右眼瞳孔是白色的,打远一看就跟白内障一样,可谁又能知道,就是这样一只眼睛却是世间少有的‘阴眼’。民间又称为‘晦气眼’。
据说此眼在白天时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就如同瞎子无疑,但是一到了太阳落山后,便可看清万物,方圆三里三的神仙鬼怪都逃不过他的视线。正是这样一颗很多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眼睛,如今却投生到一个智障的身上。所以刘喜从小就开始和鬼怪们打交道,由于他智力低下,别人见他有时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也就以为这孩子又犯傻了。
刘妻遵守了对丈夫的承诺,关于祖传的《三清书》之事一直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们透露过半句,但是直到刘喜十四岁那年,有一天晚上他忽然看见了一个带着黄帽子的男人从窗户中飘了进来,傻乎乎的刘喜就上前跟他搭话,问他是谁。
那个男人对刘喜说:“我是谁不重要,但是我知道你家有宝贝。你咋不拿出来?”刘喜傻乎乎的问他:“啥宝贝,我咋不知道?”
那男人指了指他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屋子对刘喜说:“那个宝贝就埋在那屋供牌位的里,明天你去看看吧。”说完后他就不见了。
刘喜第二天真的去那屋找宝贝,果然让他从香案的底下挖到了一本用油布抱着的书。但是刘喜从来没上过学,智商低下的他也不知道这书有什么用。他只好等自己的弟弟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兄弟两人出去玩耍时,他把书给刘全看,问他这是啥玩意。
刘全一看那本破破烂烂的书,封面上用纂体字写了六个大字。由于刘全天生聪慧,加上家中刘先生留下的古书很多,所以自小他便认识很多生字。他告诉刘喜,这本书叫《三清布衣天书》。
刘喜傻乎乎的把昨天晚上见到的事情跟刘全说了,并且说这是个宝贝。让他念给他听。刘全也十分好奇,于是他便翻开了第一页,对自己的傻兄长念道:卜算篇。
要说《三清书》何等玄妙,岂是这两个半大小子所能懂的,但是此书好像有某种魔力一般,刘全虽然有些读不明白,但却也深深的被此书的内容给吸引了,他大概懂了这是本算卦的书,觉得很有意思。
而刘喜听着从自己兄弟口中念的那些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文字时,脑子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仿佛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图案,似太极八卦,又似芸芸众生。他不禁大呼好玩儿。
于是兄弟二人决定,不让任何人知道,以后每天晚上都来看这书。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勺绞入宫
这正是冥冥之中自由主宰,刘先生生前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人再涉及此行,但是没有想到他死了十几年后,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又涉入了阴阳先生这一行。
又是十年过去了,兄弟二人早已把那本《三清书》看了个遍,刘全仗着天生聪慧,却也只是从《三清书》中学了些粗浅的卜卦之术。而傻子刘喜却不同了,可能是因为先天的关系,他的头脑里完全没有杂念,每一次听弟弟讲书都能全身心的进入《三清书》中的境界。十年下来,一本书的全部内容都让他学了个滚瓜烂熟。
那是刘喜二十四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从东头的宋寡妇家丢了一头老黄牛,要知道以前农村。牛羊马之类的大牲口那可是庄稼人的命啊,可是宋大嫂一个女人,寡妇失业的,只能东家走西家串,求大家一起给帮忙找找。
东北人普遍心地朴实,见她一个人确实不容易,没事干的就都帮着找去了。偏偏也赶巧,那天刘妻刚做好的饭想上村头叫刘喜回家吃饭,正好遇到了宋寡妇。听着送寡妇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说这牛丢了的事儿,心地善良的刘妻也跟着着急,心想如果要是刘先生还活着该多好,他一定能算出来牛丢哪儿了。
正在刘妻安慰送寡妇时,忽然刘喜傻乎乎的笑了,他用袖子擦了擦大鼻涕以后,笑着说:“宋家寡妇丢老牛,老牛丢东山头儿。嘿嘿嘿。”
本来一个傻子嘴里说出来的话也没人相信,刘妻就领着刘喜回家吃饭去了,可是令她最想不到的是,村子里出去找牛的人下午真的在东山的山顶上发现了那头老黄牛。
这事儿传到刘妻耳朵里后,刘妻怎么想怎么不对劲儿,这也太巧合了。自己这傻儿子哪有这么大的本事?想着想着,刘妻心中暗道声不好,于是她赶忙跑到供奉祖先牌位的香案下查看。果然,《三清书》不翼而飞。
刘妻心里顿时像坠入了冰窖样,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傻儿子大字都不识一个,怎么会看懂这本书的。最主要的是,他是怎么找到的?
她不动声色的吃完晚饭后,并没有先上炕睡觉。她知道,自己的俩儿子吃完饭后都会出去溜达一圈去。她等两个儿子出去以后,便悄悄的跟了出去。
她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的两个儿子正津津有味的看着《三清书》!刘全边看边念,而刘喜则在一旁傻乎乎的笑着。
她顿时觉得眼前一黑,好似天塌了一般,本来她只是希望两个儿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健健康康的度过一生。不想他俩也步刘先生的后尘,不想他俩也命带残缺。她忙上前一把抢下了《三清书》。
本来刘喜和刘全正按惯例看的不亦乐乎,但是自己的母亲忽然出现后抢走了书,而且还打了他俩一人一个耳光。刘全被打蒙了,不知所措。而刘喜傻乎乎的,挨了打后竟然哇哇的哭了起来。
见到自己的儿子哭,刘妻心里一酸,眼泪也掉了起来。她把两个儿子带回家,他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找到这本书的。
傻子刘喜只好把十年前的那个晚上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刘妻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傻儿子有一只异于常人的眼睛,她心中叹道,想当年刘先生帮人除妖无数,这个带黄帽子的东西八成就是来报仇的。如今自己两个儿子都已经熟读了《三清书》,日后五弊三缺之说必定会灵验。可怜我一个妇道人家,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日后不幸,真是造物弄人。
她擦掉眼泪后,抱着两个儿子。对他俩讲,这本书不是什么好书,以后不要再练了。刘喜和刘全向来听自己母亲的话,就都点了点头。
后来刘妻就又将《三清书》包好后放到到了神案下,尽管她千叮咛万嘱咐,可是她并不知道,刘全还好说,因为毕竟入道未深。可是刘喜却不同了,十年来一直听弟弟讲书。这些书的字句已经深刻在他的脑子里面了。每到夜晚睡觉的时候,他就会不知不觉的进入《三清书》中的境界。
又过了几十年后,刘妻已经一把岁数了,刘全也娶了媳妇儿,到了今年年初,谁也不会知道,因为年长日久,傻子刘喜的道行竟然已经比当年的醉鬼刘还要高了。
说的是有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中午饭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的刘喜忽然对刘老太太说:“妈,有人要杀我,我好像要死了。”
刘老太太听到自己儿子说胡话,忙骂到:“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瞎说啥呢,快吃饭。”
傻子刘喜看母亲骂自己,也就不再言语了,但是刘喜刘二叔却看在眼里。经过了这么多年,他知道自己的兄长已经把《三清书》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未卜先知的程度。哥哥虽然脑袋不怎么灵光,但是也不算太傻,不会平白无故的说这话的。
饭后,刘喜和往常一样去村头的大石头上晒太阳。刘二叔也就跟着去了,坐在大石头上,他问自己的哥哥,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刘喜见弟弟问自己,便口舌不清的说:“勺绞入宫,有人·····要杀我。老弟,我···没活够。不想死·········我想······躲灾。”
说完,刘喜就咣当咣当的四处溜达去了。刘全因为也略懂卜算之术,他听到‘勺绞入宫’后,大吃一惊。如果哥哥没有说傻话的话,那可真是大事不妙了。
所谓勺绞,乃是属五神之一,五神分别有:喜神、凶神、动神、孤神、阴神。而勺绞便是和浮沉、剑锋、陌越、劫杀、贯索、吞陷、晦气、天空、急脚杀、指背、天难、埋儿杀并称为‘十三阴神’。
按《十二太岁宫星论》里面的解释来说,勺绞交运,事生烦恼,莫道一勺水,能起百丈风波。男多犯人害,受暗中剑。
刘全刘二叔知道自己哥哥的本事,他如果算出自己的命运,那么多半八九不离十。自己从小和哥哥玩到大,哥哥除了脑子不灵光外,心地还是十分善良的。想到哥哥现在还没有娶妻,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不是让他断了香火?
于是刘全马上跑回家,想从《三清书》中找寻有无破解之法。可是他到了方牌位那屋便傻眼了,《三清书》竟然不翼而飞了。
这多半是刘喜拿走的,可是他拿《三清书》又是做什么呢?刘全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他忙满村的找刘喜,可是愣是没有找到。
他此时心中还有一丝希望,以为刘喜只是出去瞎逛了,晚饭的时候刘喜还没有回来,刘全心中就暗道不好,自己的这个傻哥哥这一定是出去躲灾了。可是老太太岁数大了,这事儿不能让她知道啊,他只能搪塞老太太,说大哥身体不得劲儿,就先不吃晚饭了,一会让我媳妇给他做点面条吃。
直到饭后,刘全他媳妇告诉刘全,自己家少了三百块钱时,刘全就完全相信哥哥这真是出去躲灾了。
钱是不值一提,刘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傻哥哥一个人跑到外边,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点什么差错,那可怎么办。而且他只拿了三百块钱,这又怎么够一个人的生活呢?
于是他赶忙瞒着老太太,连夜的沿着公路去找哥哥。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刘全最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知道自己的哥哥能掐会算,一定能算出自己要走那条路才不会被找到。
他知道,自己现在会的这点卜算之术实在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刘喜一定能算的出自己算的是什么,所以刘全只能报警了。
虽然自己也找了一年,虽然报了警,但是这一年之中还是没有哥哥的下落。这让刘全感叹这正是命运注定。只希望自己的哥哥能平安无事便好了。
我听完刘二叔讲的他们兄弟的事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在别人眼中曾经风光一时的刘家,也有如此坎坷的命运。纵使拥有能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无法挽回骨肉分离的痛苦。由此看来拥有异术还真不算什么好事。
可是《三清书》不是属于正道之书么?为什么本来是用于帮助别人的东西,但是自己却会受五弊三缺的报应?难道是老天的作弄?难道真的是因为凡人不配也不能拥有此等本事?
这又使我第一次对《三清书》产生了怀疑。但是当时的我由于太年轻,也没有深想,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才又使我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动,但这都是后话,容我以后再细细道来。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 镜泊湖七日
其实我最纳闷的还是那个带黄帽子的男人,因为我不止一次听过这样打扮的家伙,我听过的很多故事里都有他的出现,包括小白坟的传说中那个给村民们支招葬龙的人。想不到长有阴眼的刘大爷小时候也见过带黄帽子的人。并且还是他指引刘大爷找到的《三清书》,而且竟然能穿墙入屋,就证明了他一定不是什么善类。
他到底是谁呢?
我的长辈们这时回来了,我对刘二叔说,二叔你别着急,我回哈尔滨一定也帮你找我刘大爷。
刘二叔点了点头,对我说:“老侄子,二叔跟你说句话,《三清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属于老天爷的,咱们凡人还是少练为妙。踏踏实实学习,以后有个好出路才是正道儿。”
我点了点头,可是心里想着,晚啦,这书已经深深的印在我脑子里了,想忘都忘不掉。现在的我已经和我那傻子刘大叔一样能进入《三清书》中的境界了。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我想着,回到了龙江以后,啥事儿没有,终日傻吃捏睡。过完年后便又回到了哈尔滨等开学。
相对来说,大一的下学期过的还是比较安逸的,虽然哥们儿现在不在颓废了,但是依然整日在寝室和大伙喝酒打屁,上网通宵倒是很少了。
要说时间就像是打kof时嘴里叼着的香烟,一不留神就抽完了。大一就这么过去了,没钱没妞闲的蛋疼。唯一得到的就是现在画符的功力明显猛了许多,因为自从上次黄衣女鬼事件以后,我基本上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复习一遍《三清书》。
七月初,正是热的时候,本来这个季节是我们这些滛荡小青年最喜欢的。放眼望去大街上各种丝。嘿嘿嘿。
大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系组织了一次自费外出写生,去牡丹江镜泊湖七日游。说是写生,但是谁都知道,其实就是去玩儿。天蓝水蓝的,有对象的去谈情说爱,没对象的去发展对象。
本来我就闲的蛋疼,所以也就报名跟着去了,李小强和鲍金龙因为不乐意动弹,与其花那冤枉钱还不如留在寝室上网泡妞来的销魂,所以就没去。
七月中旬,我和寝室的那位大爷们儿王城俩人跟着学校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搭上了前往牡丹江的火车。
牡丹江市是中国黑龙江省政府直属的一个地级市,是北方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吉林省交界地区,与俄罗斯接壤。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
我们系来的人加在一起大概能有个五十来人,下了火车后又转搭大客,前往镜泊湖。说到镜泊湖,在这里也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堰塞湖。在黑龙江省宁安西南5o公里的牡丹江上游。由玄武岩溢流堰塞而成。湖面海拔351公尺,面积95平方公里。围绕着湖的是一大片自然风景区。基本上与世隔绝。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
要说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强大而又丰富的,这点确实没错,车到了镜泊湖入口处停下了,因为里面不允许车辆通过。而我们事先定好的旅馆是在山上,于是乎我们这些人只好背着行李之类的东西步行上山。
绕过入口的几栋楼。便正是踏入了这片风景保护区,果然是原生态。给我的感觉就跟深山老林一般,由于七月份空气潮湿,林子里的温度更别提了,弄的我们都是满头大汗。
四周树木的气味有些偏重,而且我们这五十多人大多都是在城市长大的,哪儿受得了这爬山钻林子的苦?不多时,就有很多女生开始抱怨了,特别是在听到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我们定的旅馆时。一个个的小嘴儿掘的都老高老高,这个说后悔了,那个说不情愿的。
我和王城一直跟着我们导员刘明明的身边,好在我从小在小县城长大,从小野习惯了。而且小的时候还总到碾子山爬山玩儿,这点儿累对我来说不算啥。我在心里鄙视着那些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后悔了你他妈现在回去啊?唧唧歪歪的这个闹挺。
你们要是长的好看一点儿也就算了,要是长得美的撒撒娇,抱怨抱怨没准儿还有几个老爷们儿帮你们拿拿行李之类的,可是你们一个个长得就跟车祸现场似的。我们男生基本上都把你们隔离了,还臭得瑟啥啊?
更可气的是你们就这样的还老装嫩呢,你们这岁数的放我们县,孩子都出去打工了。
要说吃不到葡萄,就必须上去踩一脚。这句话形容我真对,不要说我说话不留口德,说实在的,我自己都发现自己有点儿不要脸。老哥一个,没钱,没脸,没女朋友。典型的三无产品。这样的我怎么能够心平气和的看待身边的这一切?
而身边?br />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