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傻了眼,皇太极更是听闻此消息之后,当场吐了一口血,险一些立即便晕了过去。
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派出的这路右翼军,最终没有成为他们获取胜利的砝码,倒成了送给大中军的一桌盛宴,全部被大中军给一口吞了下去。
要知道这次阿巴泰之败,对于他们大清国来说,是何等沉重的打击,这么多年来,他们这帮野猪皮的儿子,还没有人死在明军抑或是敌人的手中,阿巴泰却成了第一个当场阵亡于战场上之人,同时一同损失的还有整个正蓝旗的全部兵马,而作为正蓝旗旗主的豪格此时也生死不明,这会儿尚未有消息说他逃出关外,那么也基本上可以说豪格估摸着也是凶多吉少了。
除了正蓝旗之外,一起完蛋的还有汉军镶红旗全部,正白旗大部以及蒙古旗一部还有部分蒙古外藩的蒙古骑兵以及大批跟役包衣,总之损失之大,让建奴上下无不震动,同时也大惊失色。
多尔衮在山海关虽然败的很惨,但是好歹损失的多为汉军和蒙古人,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的旗兵损失并不算很大,但是豪格的正蓝旗这一次却是全军尽墨于关内,这样的一旗的兵马成建制的被敌军消灭,在建奴成军史上还尚属第一次,这对于人丁不多的鞑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到了极点的打击。
同时对于建奴军上下人等的心理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本来他们此次南下,想要达到的目的,到现在除了拿下了山海关以外孤悬的宁远之外,歼灭了一些明军,除此之外,他们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相反却近期连吃败仗,先是攻打山海关不克,损失众多兵马,现如今一下子整个右翼军三四万兵马被人又一锅端掉,连番败仗死了一个饶余贝勒,丢了一个武亲王,另外还损失了两个汉军旗固山,四个汉军旗梅勒章京……
第九十章 皇太极的恐惧
而且这个时候山海关之内又传来消息,说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在歼灭了阿巴泰所部之后,已经集结了四万大中军精锐兵马,也赶至了山海关一带,使得山海关一带的大中军兵力激增到了十万(消息有很大的水分,实际上即便是加上吴襄麾下的两万明军在内大概也就是七万人还有点不足!)
皇太极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破关进而控制燕云之地的幻想到此也就彻底破灭了,大中军的战斗力之强悍,现在他们都彻底领教了,而且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些奴酋们,都已经彻底看出来,以他们建奴军的战斗力,一比一的情况下,绝对不是大中军的对手,别看他们现在还有十二万兵马,似乎在兵力上占了点优势,但是实质上他们都明白,在大中军主力抵达山海关之后,他们这一次再无机会攻入山海关,将大中军击败并且控制住燕云之地了。
所以现如今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接着在山海关打下去吗?为了什么?目的又是何在?在大中军主力进抵这里之后,想占燕云之地,那是笑话,攻破山海关有可能吗?估摸着没有!所以留在这里继续打山海关,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十几万人马人吃马嚼,天天要消耗多少粮食?留在这里只是空耗他们大清本来就不厚实的底子。
但是现在撤吗?这也不好说,他们建奴自起兵之时,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呀!就这么撤走的话,任皇太极、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多铎……等一众奴酋,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特别是皇太极,他身为大清皇帝这次御驾亲征,屁毛没有捞着,只打下了个宁远城,还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连他儿子武亲王豪格,这会儿都生死不明,不知下落,现在宣布撤兵,对于皇太极在大清的地位来说,无疑将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虽然这些年来,他已经清除掉了对他威胁甚大的莽古尔泰、阿敏等不太听话的兄弟,巩固了他在大清的皇权,可是这一次铩羽而归的话,对他来说同样无法对族内那些臣子们交代。
特别是这次南下以来,仗基本上都是多尔衮他们在打,他皇太极除了在打宁远的时候,坐镇指挥了一下,剩下的基本上他都没有出什么力气,刚刚领兵抵达山海关,这便收到了阿巴泰全军覆没的噩耗,他便马上卷铺盖要回家洗洗睡了,这种事情回去之后,说出来都觉得丢人。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太极非常恐惧的事情,在这次南下之前,蒙古诸部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异心,消耗了他很大的工夫和力气,才算是按住了这些蒙古诸部,另外他又为了对付刑天军,组建了汉八旗,大大的扩张了汉八旗的兵力。
历史上建奴入关的时候,虽然也成立了汉八旗,但是汉八旗每旗兵将也不过只有区区三千人左右,整个汉八旗历史上在入关的时候,也不过两万五千人不到,但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之中,皇太极在从多尔衮哪儿了解到了刑天军火器厉害之后,为了对付刑天军,极力的扩张了汉八旗的实力,现如今汉八旗的兵力直追他们满洲八旗,甚至于还超出他们满洲八旗的兵力一些。
虽然这会儿随军南下的蒙古八旗和汉八旗都损失很大,但是他们满洲八旗也覆没了整整一旗的兵将,皇太极其实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们清军已经不可能再按照原定的计划攻入关内,占领燕云之地了,最佳的选择就是立即壮士断腕,放弃继续攻打山海关,立即收兵回撤到辽东去,休养兵马,重新囤积实力,今后找机会再跟大中军讨还这次的“血债”。
但是皇太极同时也意识到,此战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已经败了,如果就这么撤回辽东的话,那些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的蒙古人还有汉人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听他们建奴主子的话吗?皇太极在内心之中扪心自问了一下,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
蒙古诸部那些旗主们,根本就是首尾两端的小人,他们之所以听从他们建奴的话,除了是因为他们蒙古诸部相互倾扎之下,内部极不团结使得他们建奴才有机会分别击败他们,迫使他们接收他们建奴的指挥,但是他们建奴对于蒙古诸部的控制,始终没有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蒙古八旗的建立,也基于利益上的合作关系。
这些蒙古旗主们其实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前他们发现大明朝其实是一个虚弱的大汉,看上去庞大健壮举世无匹,但是实质上却很虚弱,而建奴一方虽然看似弱小,但是却比起大明这个虚弱的大汉,要强悍许多,他们这些蒙古人既打不过大明,又不是建奴的对手,所以他们便两者相较之下,只能选择听建奴的话,跟大明朝作对,跟着建奴欺负大明,虽然他们很清楚建奴是把他们当枪杆子使,当炮灰用,但是跟着建奴干活,好歹能打胜仗,打了胜仗之后,他们的建奴主子吃肉,而他们这些蒙古诸部,好歹能被主子施舍一点吃剩下的骨头,喝一口肉汤,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两族是利益的关系。
上一次多尔衮领兵入关的时候,这些随征的蒙古旗主们便已经发现,中原大地之中,出现了一支可以和建奴相对抗的力量,那就是当时还没有完全崛起的刑天军,刑天军当时在肖天健的率领之下,仅以弱势兵力,便打的多尔衮他们这么多建奴军不敢与之拼命,所以蒙古八旗的那些旗主们当时便发现,今后搞不好这肖天健和他麾下的刑天军,将会是下一个崛起的巨大势力,完全可能和建奴分庭抗礼,再加上当时刑天军已经有王承平和李凌风在宣大以及晋北靠近蒙古草原的地方出没,时不时的会以马贼的身份突入到草原之中,对他们这些蒙古部落进行抢掠屠杀,某种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他们蒙古人的生存,而且控制住了他们蒙古人和内地通商的渠道,这样一来便威胁到了他们蒙古人今后的生存空间。
一些蒙古旗主便在那一次出关之后,动起了小心思,开始安排人暗中去晋北跟当时的刑天军联络,以骡马牛羊来从晋北的刑天军手中交换一些茶叶、食盐抑或是粮食等物,一方面满足他们族人的需要,一方面也想暗中交好刑天军,给他们留条后路。
可是他们的小动作很快便被奴酋皇太极给发现,立即便以雷霆手段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打击,还派人灭掉了几个不太听话的蒙古部落,让这些蒙古人明白,暂时他们还必须要听建奴的话,必须要臣服于建奴,他们方能生存,所以这些被皇太极收拾了一番的蒙古旗主们,赶紧表示效忠于皇太极他们这些建奴,这才没有被皇太极继续打击。
但是这一次……皇太极想起来就觉得头疼,不光是蒙古八旗的事情,还有汉军旗这边,虽然他没有见到那些汉军旗的兵将们直接表露出什么要造反的意思,但是从那些汉军旗兵将的眼神之中,他还是看出这些人在看他们这些建奴的时候,眼神中已经少了一丝以前的那种驯服,单单是这一点,他就可以联想到这些汉兵们想的什么。
以前这些汉军旗的汉人们怕他们,那是被他们打怕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败仗,使得这些汉人内心之中产生了对他们建奴的恐惧,渐渐的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在他们眼中,建奴是这个世上最厉害的人,所以只要想活,便要听他们的话,所以虽然建奴重新将他们武装了起来,但是内心对建奴的恐惧却让他们在建奴面前,一个个都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建奴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做,不敢说半个不字,哪怕是逼着他们去死,他们也不敢掉头反抗,只能老老实实的去死,因为他们太害怕他们这些建奴了。
但是今天事情已经不同了,这些早已驯服的汉人,突然之间发现了这世上其实建奴并不是最厉害的,他们汉人之中居然也有人比建奴厉害,不是他们汉人打不过建奴,而是当官的不行,换成了大中军之后,其实这些建奴并不可怕,他们同样在大中军面前,也会吃瘪,也会打败仗,甚至于还被人家打的很惨。
所以这些早已驯服的汉兵们,内心之中便有点活泛了起来,虽然明处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皇太极从他们的眼神之中,还是看出了一丝不逊的神色,这令皇太极非常不安。
他们建州兵自从当年他们老爹野猪皮以十三副甲胄起兵以来,几十年征战打出来的威风,在天下人心目中塑造出来的那种刚硬的外壳,今日却在山海关面前撞了个粉碎,甚至于数万建奴军好不容易入关之后,却被人家轻松的一口吃掉,甚至连骨头渣都没给他们留下来。
所以皇太极虽然担心他儿子豪格的安危,但是他最担心的是一旦这个时候他灰溜溜的夹着尾巴率兵回师辽东之后,这些曾经早已被他们建奴的人们,便不再像以前那样驯服了,一旦那样的话,仅凭着他们总人口不到二十万的鞑子,还能震慑住这些异族的人们吗?
所以貌似现在他们撤兵,是保存了实力,但是实质上带着这些人回去之后,却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
所以在得知阿巴泰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建奴军中是一片哀声,就连建奴自己的人,都萌生了退意,更不要说那些蒙古人还有汉人了。
于是清军大营之中立即响起了一片要求撤兵的声音,但是出人预料的是奴酋皇太极这一次居然力排众议,下旨绝不能退兵,必须要接着打下去,甚至于皇太极不惜将他麾下的那些大将们暗中招致他的王帐之中,对这些人说出了他们的担心。
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这些奴酋们听罢了皇太极的担心之后,也都立即改变了主意,不再继续提出撤兵的要求了。
如此一来,皇太极先是统一了内部的意见,有了代善等众将的支持之后,那些蒙古人和汉军旗的兵将的意见便无法撼动他们主子的决心了。
于是皇太极在大帐之中召集起了所有旗主,先是将那些提出撤兵的人怒骂了一阵之后,然后告诉他们,如果谁要是再敢提出这个时候撤兵的要求,那么便立即砍了他们的脑袋,如此一来,虽然那些蒙古旗主和汉军将领还是不服,但是看到这些建州奴酋们一个个都下定了决心,于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闭上了他们的嘴巴。
十余万建奴大军于是便在山海关外又一次拉开了阵势,做出了要继续强攻山海关的架势,一批批各旗兵马,再一次被拉到了战场上,一门门大炮也被奴兵们推出了大营,架设在了大阵之后缓缓的扬起了炮口。
第九十一章 杀奴
肖天健抵达山海关之后,守在这里的将领们当即便立即出营将肖天健迎入到了山海关内的大营之中,包括吴襄在内,全部都聚齐到了肖天健的大帐,齐刷刷的跪下山呼万岁。
他们之中不少人这还是第一次在肖天健登基称皇之后,见到肖天健,以前所用的对肖天健的称呼现如今全部换成了皇上,不敢再以军礼参见肖天健了。
可是肖天健虽然已经贵为皇帝,但是在大帐之中,却并没有真的就端着他皇帝的架子,看到诸将伏地叩头参谒,于是立即挥手道:“免礼!现在是军中,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在这里还以军礼相见即可,你等不用此次都如此大礼参见!”
说罢之后肖天健便起身走了下来,来到了诸将之中,伸手先重重的在罗立胸口上捶了一拳,哈哈笑道:“你这个罗疯子,这次在这儿干的不错!没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很好!你的功劳朕已经记下,此战之后回去自会论功行赏!还有你们这些留在这里的家伙们,是你们的功劳便跑不了,但是现在战事尚未结束,功劳记下,事后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封赏!”
众将听吧之后都很是高兴,但是随着肖天健身份的转换之后,现如今他们都不敢再在肖天健面前跟以前一样随便,也不敢嘻嘻哈哈了。
于是罗立和诸将都连城不敢,纷纷说此乃是他们分内之事不敢居功!倒是肖天健一来到京畿,便一下吃掉了建奴右翼军三万多人马,和肖天健一比,他们这点功劳算不得什么。
肖天健摇头笑道:“你们休要拍朕的马屁!如果不是你们这帮家伙在这里死死的堵住了建奴主力的话,朕又如何能入此轻松便拿下阿巴泰这几万人马?所以即便是有功,也是你等的功劳更大!朕岂能和你等争功?呵呵!
只可惜的是让豪格跑了,这会儿也不知道此獠已经逃到了何处!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大事了,此战你们在这里打的多尔衮屁滚尿流,我那边收拾掉了阿巴泰所部,恐怕建奴这一次要很长时间缓不过来劲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趁他病要他命!建奴皇太极不是也过来了吗?那么咱们都打起精神会会皇太极这个奴酋吧!“
众将听罢之后纷纷笑了起来,这些重将们,都是肖天健一手带出来的人,当见到肖天健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被肖天健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所感动,肖天健这随便几句话,便让他们立即产生出一种哪怕是现在就战死沙场,他们也觉得活的值了!于是众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现如今他们的皇帝亲临了山海关,他们还不趁机好好的在肖天健面前露一鼻子吗?
肖天健和诸将寒暄了一番之后,立即便走到了站在后面的吴襄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吴襄,吴襄赶紧便又一次跪下,连称万岁万岁万万岁,口称罪将来归太迟,望圣上恕罪。
肖天健立即伸臂搀起了吴襄,拉着吴襄的手臂笑道:“不迟不迟!你来的正好!倒是朕来的晚了!直至今日才见到吴将军,先前对你多有怠慢了!对于你的事情,朕早在来的路上便已经听闻,此次守住山海关,吴爱卿居功至伟,对于我们汉人来说,你乃是真正的英雄,朕绝不会忘掉你的功劳的,天下所有汉人,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你能拨乱反正领兵死守山海关,乃是我大中之幸,社稷之幸!我肖某还要大礼谢你才是!而且你今日所为,注定你将名垂青史!”说罢之后肖天健居然抱拳对吴襄躬身施了一礼。
肖天健这一礼吓得吴襄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差点大哭了出来,连说道:“圣上万万不可,小老儿岂能承受圣上如此之礼?这不是折杀了微臣了吗?吴襄三生有幸,今日能归于圣上麾下效命,即便是肝脑涂地,微臣也在所不辞!”说着便趴在地上,使劲的磕头谢恩,这脑袋碰到地面上,是咚咚有声,真让人为他担心,会不会磕出一个脑震荡来。
肖天健的话让他这悬着的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面,他本来还有点担心,肖天健记着他们吴家的仇,先前只是安抚他,等他到了这里之后,便会收拾了他,可是现如今看到肖天健如此褒奖于他,将他说成名垂青史的英雄,这便说明肖天健并未跟他们吴家记仇,今后他吴家总算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看着吴襄激动的难以自己,肖天健又一次亲手将他搀起来,笑着对他说道:“你吴襄不负我大中,不负我大汉民族,那么我肖某便绝不会负你,好好干吧!只要你好好干,我肖某今天当着所有人的面,保你们吴家子孙今后一个大好前程!”
吴襄这个激动呀!差点又跪了下去要磕头谢恩,但是却被肖天健死死拖住,笑道:“别跪了,你们都甲胄在身,这么不停的磕头如何是个头呀!都不要磕头了!说正事吧……”
众将都看着这一幕,不少人心中暗叹,他们圣上这收买人心的手段还真是厉害呀!一张空头支票开出来,几句话一说,这吴襄便被感激的老泪纵横,不用想,这会儿他们都能体会到吴襄的心情,估摸着肖天健即便是这会儿要吴襄掂刀一个人杀出山海关,去找奴酋皇太极玩儿命,吴襄估摸着屁都不会放一个,掂刀就走了!最起码他们可以相信,吴襄经此一事之后,很长时间之内,不可能再有异心了。
寒暄了一番之后,肖天健也不在大帐之中议事,直接带着诸将便登临到了山海关北门城楼之上,当肖天健走上城楼的时候,四下扫视了一番之后,当看到城楼以及城墙上那些遍布的弹坑以及城下那一片暗黑色的土地以及纵横交错的沟壕的时候,肖天健便立即看出了这里曾经发生的巨战,心中颇为感慨万分。
罗立和吴襄他们守在这里,所面对的建奴疯狂的进攻,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却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幕幕激战的场景,在他来到这里之前,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两军将士的血洒在了这一带的城墙上下,不知道多少生命已经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是一场关乎汉人命运之战,让他庆幸的是他们这一战终于将无数建奴大军阻挡在了山海关之外。
历史已经不可能再重演了,到了现在,他已经毫不怀疑,他将成为这一场决战的胜利者,虽然他自己也清楚,这一战还称不上最后的终战,现在虽然他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可以保证,他们将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距离真正将建奴从这个星球上抹去,并且收复关外那辽阔的土地,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但是起码他已经将中国人,从即将可能发生的噩梦之中拉回到了正途之上,就看接下来这一场对决,他能做到哪一步了。
肖天健没有太多时间去感慨,他微微扫视了一番周围的情景之后,便立即一伸手从铁头手中接过了一个精致的大单筒望远镜,凑到了眼前努力的朝着关外望去。
远远的他从目镜之中看到了距离山海关外数里远的建奴军的大营,建奴虽然连遭重创,但是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遭到致命的重创,他们还保存着相当大的实力,在数里之外的开阔地上,建奴的大营还是绵延扎出了很远,几乎一眼望不到边,从各色旗幡上,他可以看出建奴这一次可谓是举国出动,将他们所有的本钱都压在了山海关外面。
于是他在看罢了之后,抬手将望远镜交给了铁头,转身过来脸色变得开始严肃了起来,对跟着他的这些文武官员们说道:“你们也都看到了,建奴虽然连遭败仗,但是他们距离彻底垮掉,还差的很远!
他们是一帮露出了獠牙的野兽,随时都想要在我们汉人身上咬下一口,所以朕今天要奉劝诸位,现在还不是我们可以庆功的时候,我们唯有将他们彻底从这里赶走之后,才能松一口气!而现在我要你们都收起对建奴的轻视之心,把他们当成最强的敌人,不打则已,一旦开战,朕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挥你们善战的本事,彻底将这帮野兽从这里赶走,让他们永远想起这一战,便会不寒而栗,再也没种敢来欺辱我们汉人!……“
不多时山海关北门上几十名大将齐声高叫道:“谨遵圣命!誓杀建奴!”
城上城下的兵卒们听到之后,也都立即跟着高呼了起来:“杀奴……”声音如同滚雷一般,在山海关长城之上绵延传去,响彻了云霄。
少数在关外游弋的建奴哨骑,听到这阵关上传出来的吼声,一个个面露惶恐之色,一个个对视了一眼,纷纷拨马驰离了关城,省的一会儿倒了大霉。
第九十二章 出关决战
虽然皇太极已经下旨号称要继续攻打山海关,与大中军决一死战,但是在战术上的布置却没有选择继续强攻,以他们的兵力和实力,现在皇太极很清楚在大中军占据着山海关地利优势面前,他这么率军撞上去根本就是在自寻死路,现如今山海关一带大中军精兵云集,他如果下令派兵去攻城,逼着那些汉军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将去攻城的话,估计当时就能逼的麾下一些汉军抑或是蒙古兵临阵哗变不可。
所以虽然他下定决心,虽然暂时不撤离山海关,但是也没有傻乎乎的便派兵再去强攻山海关,反倒是在看罢了山海关外的地形之后,下令将清军大营再一次后撤了几里,背靠在山海关东北方向的前屯卫停扎了下来。
肖天健原来和李信等人预计,认为以这个时间,建奴方面皇太极肯定是已经得知了阿巴泰覆灭的消息,再加上前段时间多尔衮在山海关下屡攻受挫,并且被打的损兵折将,以他们双方现在的力量对比,其实建奴方面已经不再占据什么优势了,所以不管是肖天健和李信都猜测,这个时候建奴很有可能放弃这次南下的计划,会选择撤兵。
但是在肖天健到了山海关之后,一天下来,却并未看出建奴有撤兵的打算,虽然六月二十九这日,建奴有了动静,开始在关外拔营起寨,肖天健和诸将本以为建奴可能是要撤兵了,王承平更是要请旨出战,趁着建奴撤兵之际,出关挥师掩杀建奴大军。
肖天健基本上就要同意王承平出战了,可是这个时候斥候传来消息,说建奴并未真的撤兵,而是将兵马逐步后撤了几里便重新停驻了下来,开始新扎营盘。
于是肖天健这就有点看不明白皇太极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于是再一次亲自登临山海关城楼最高处,用望远镜朝远处看了一番。
李信这个总参谋长自然少不了跟着肖天健去观察一下敌情,二人举着望远镜看了好一阵子,几乎同时放下了望远镜,相互对视了一下,都立即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惊讶之色。
“陛下,奴酋这是想要我们主动出战呀!”李信看罢之后主动开口说道。
肖天健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神色有点古怪,憋了一阵之后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这个皇太极果真是个妙人!哈哈!他自知继续攻打山海关肯定已经是在咱们手中讨不了好去了!于是干脆放弃了主动攻城,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给咱们腾出一块可出战之地,想要发挥一下他们建奴野战的优势!在山海关之外痛击我们!
朕现在还真就有点佩服这个皇太极了!他能夺得建奴汗位,还真不是靠的运气!这厮这一招够厉害!
此獠深知,如果他就这么灰溜溜的下令撤兵返回辽东的话,那么从此之后他们便再无南下叩关的勇气了!以建奴的那点人口,想要继续控制关外百万异族,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不敢就这么灰溜溜的撤走。
所以他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对山海关遥遥相望,给我们腾出一块地方,让我们可以出关一战,假如我们不敢出关应战的话,那么他们便可以重振士气,恢复心理上的优越感!然后就此耀武扬威一番,再缓缓退去,可以毫发无损的撤离此地返回辽东!那样的话其控制的蒙古人和汉人,便依旧只能奉他们为主!看他们脸色行事!
但是如果我们出关应战的话,他们便可以不再受制于我们的地利优势,以野战的方式跟我们交手,发挥他们建奴野战的强项,如果能击败我们的话,他们便可以报得一箭之仇!
看来朕倒是以前小看了此獠了!这一招实在是妙哉!妙哉呀!“
跟着肖天健的卢象升、罗立、刘耀本、吴襄等人,听罢之后也都立即恍然大悟,跟着肖天健的话连连点头称是,一个个既鄙视皇太极,又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这一招确实是一个妙招,也是他们建奴时下可以做出的最佳的选择。
应对皇太极这一招,其实他们大中军不见得非要出关和他们决一死战,以建奴时下的情况,即便是不出关和他们一战,仅仅是这么对峙下去,拖也能把建奴大军给彻底拖散架,建奴的老底有多厚,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以关外的粮食产量还有人口,想要维持他们这么多人马,长时间的在山海关外面屯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建奴屡屡叩关南下,基本上都是靠着沿途行掠来满足他们的消耗的,可是这一次建奴南下,可以说屁也没有捞着,净在吃老本了,除了打赢了明军之外,对大中军他们是撞得头破血流,所以非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惨重,所以如果拖的话,恐怕连一个月都不用,便能生生把建奴大军给拖得自己灰溜溜的回家洗洗睡了!
可是问题是拖得下去吗?肖天健和众将心中自有他们的答案,建奴拖不起,可是他们大中军也拖不起,此次北上大中军可以说是动员了整个控制区的所有力量,来保障他们这些兵马的需求,而且现在关内尚未平靖,大明京师他们还未攻占,西面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胡搞,南面还有福建、两广、云贵等省尚未攻占,不管是南方还是西面,眼下大中军兵力都比较空虚,压力颇大,如果他们在这里和建奴对耗的话,拖垮建奴倒是不假,恐怕连带着他们也被拖垮了!
所以说建奴拖不起,大中军同样拖不起,而皇太极这厮,也正是看出了大中军的这个软肋,所以虽然明摆着他们已经无力攻打山海关,却还赖在关下不走,就是要逼大中军放弃地利上的优势,和他们在关外来一场对决!现在这种情况下,肖天健没有其它选择,唯有出关一战,和建奴大军做一次对决,来决定这一仗的胜负。
肖天健一抖大氅,扭头大踏步的走下城楼,一边走一边呵呵笑着说道:“他有他的千条计,但是碰上咱们便都白搭,他既然想要这么一战,那么朕就给他出关一战又有何妨!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他十万建奴厉害,还是朕的五万虎贲更雄!走吧!下去准备,我们出关一战!”
随着建奴军在关外后撤数里拉开了架势之后,山海关之内也立即欢腾了起来,一支支大中军的兵将纷纷在各个关门之内开始集结,所有人都顶盔挂甲罩袍束带,将全身上下收拾了个停当,黑压压的集结了起来。
而肖天健则亲领五百羽林卫,直接在山海关内列队,随着肖天健一声令下,关城之上立即便响起了一连串的号炮之声。
随着号炮声响起之后,山海关一带的各个关门瞬间从内便轰隆隆的打开,然后数万大中军精兵随即便发出震天的一声大吼,一支支如同猛虎出闸一般开始灌出了关门。
而肖天健则一马当先催动坐下的宝马,抖缰便冲出了山海关的关门,来到了并不算太宽阔的山海关城外。
一支支大中军兵将,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如同洪水一般的冲出关城,然后迅速的便开始在关外空地上进行集结组阵,最先冲出关城的乃是各军的骑兵人马,这些骑兵冲出关城之后,飞快的在关城外围形成了一道屏障,拉来了一道警戒线掩护后续兵马出关,以防建奴趁着大中军大批出关之时,派他们的阿里哈超哈营袭扰大中军的出兵行动。
而随后出关的便是大中军的其它兵种,先是步兵紧随骑兵之后出关列阵,在关外结阵稳住了阵脚,随后出关的便是一支支炮队,这些炮兵们驾驭着拖曳炮车的骡马,鱼贯出关,迅速的在步军方阵之间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并且很快便摘下了骡马牵至了兵阵之后,炮车分开,火炮展开,弹药车则迅速的摆放在了大炮后面的安全位置。
除了骑兵步兵炮兵三个兵种之外,这次随军出战的还有工兵和辎兵,不过辎兵这次可不是运送粮秣物资的,所有出战的辎兵推出城外的皆为一辆辆用坚木所造的战车,平时行军则装运物资使用,战时放列便构成了一道坚实的临时城墙,作为野战,他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种,所以他们被带出关城,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至于工兵不用说了,他们自有专门的用途,布阵之际他们可协助主力兵种临时紧急构筑防线,进攻的时候随军冲锋,负责扫清途中的障碍,总之他们虽非主力,但是却作为一个大中军专有的专业兵种,现在是经常性的出现在战场之上。
肖天健出城之后,参谋部的参谋们便紧跟在他的身边,除了作为他皇帝象征的那面大中朝织金大龙大纛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旗幡。
随着传令兵手中的令旗飞舞,一道道指令被迅速的传达了下去,这种布阵之事,肖天健现在早已不用亲力亲为了,自有参谋人员负责按照计划进行安排,而各支出战兵马,只需要他们的传令兵随时盯紧中军令旗,接受指令之后,便可以随着命令调动兵马了。
所以虽然数万大中军潮水一般的从各个关门处涌出,但是在中军官的指令之下,这些出关兵将根本没有出现一般情况下其它军队很容易出现的混乱局面,各支兵马都迅速的按照命令抵达了他们的位置开始列阵,整个数万兵马都在中军官的调度之下如臂使指一般的进入到了他们指定的位置并且完成了集结。
吴襄对于这种出关和建奴交战的事情,是捞不到手的,虽然他和他麾下的那些明军旧部兵将们也都很想趁着这个机会能在他们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可是他们的请战还是被肖天健温言拒绝了,肖天健告诉吴襄,虽然出战有功可捞,但是关城也必须要留人驻守,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让吴襄麾下的这些官兵都留在关内驻防,仅以大中军的旧部出关应战建奴。
所以吴襄只能无奈的率兵留镇山海关一线,作为后应人马,负责驻守山海关,只能带着部下兵将们在关墙之上,眼巴巴的看着肖天健领兵出战。
第九十三章 三顺王
当看着这么多大中军人马潮水一般冲出关城之后,几乎让他们眼花缭乱的便迅速的在关外完成了重新集结,吴襄不由得哀叹,幸好没有让他带兵跟着出战,要是他也领兵跟着出去的话,这次单单是在关外集结,恐怕他和他手下的这些兵将,就丢人丢到家了,他相信以他麾下的这些官兵,根本无法看懂大中军的那种令旗的含义,也肯定无法跟其他大中军兵将一般,迅速的在军令之下完成集结和布阵,所以他们如果出去的话,也只会给大中军添乱,让人鄙视他们,今后成为笑柄罢了。
所以吴襄对肖天健的控兵能力,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仅仅是中军官一个人,便轻轻松松如臂使指一般的对着数万大军完成了调集,于是单凭此种作风,便可以看出来,大中军确确实实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有效的精锐之师,这一点根本不用再怀疑了,如果他们还打不过建奴大军的话,那么这世上还有谁能是建奴的对手呢?不由得吴襄又开始暗自对自己这一次明智的选择庆幸不已,幸好他选择了投靠大中朝,要不然的话,这会儿估摸着即便是他领着建奴入关了,只要碰上大中军,他和麾下的这些兵将们,照样也肯定像前些日子打死的那些建奴的汉军一样下场。
人生男人最怕的是入错行,女人怕的是嫁错郎,但是吴襄觉得他最怕的就是选错路,一旦走错一步的话,便可能会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当这段时间和这些大中军兵将们打交道一来,吴襄现在铁了心认为?br />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