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军中多是近期张尔忠才收编起来的残兵败将,而且还有一大批人是刚刚招募起来的民军,武器装备到了这时候,也已经非常差了,缺粮缺饷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什么有效的训练,只能凭着他们一腔热血去抵挡建奴大军的进攻。
虽然张尔忠想尽办法调动士气,可是打仗是玩儿命的买卖,虽然在张尔忠的极力调动之下,不少兵勇凭着一腔之勇冲上去,但是许多没见过血的军民一看到袍泽倒在血泊之中,这一腔血勇当即也就如同一江春水向东而去,所以虽然他们挡住了建奴两天进攻,但是士气也极为低落,唐通这一次表现的倒是不错,领兵在北门和西门两地死战不退,接连打退了建奴数次进攻,他来回在北门和西门两地奔走,指挥兵将作战,可是两天下来,唐通的这股劲头便也泄了下来,看着兵精马壮的建奴大军如同蝗虫一般在城外人头攒动,他的这点忠诚很快也就用光了,眼看着守军士气越来越低落,一个个兵将麻手麻爪,不知所措,唐通便知道通州恐怕是坚持不住了。
于是唐通便又开始琢磨起来下一步该怎么保命,因为他知道通州此时已经成为了孤城,别看距离京师这么近,但是京师是不可能发兵来救援通州的,京师的那点兵力守城还不够用,指望那些京营的大佬们会冒死出城来跟建奴大军野战,想都不用想,他们留在京师之中估摸着还能坚持几天,一旦军将领兵出城,估摸着不用看到建奴大军,就直接会在城门外面来个就地卷堂大散,京师的援军是指望不上了。
而通州之外各县此时官军早就逃的逃降的降,更是不可能指望了,京师周边兵力最多的也就算是天津卫一带了,天津卫作为军事重地,历来留镇有一万多官军,可是现在天津卫据说已经是自身难保了,有一路大中军这个时候正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的率领下,已经兵抵天津卫,正在攻打天津卫,试图夺占天津卫,作为他们在打通运河最后一站,将天津卫作为他们储运南方运上来的粮秣物资之地,所以天津卫估摸着这会儿能不能还保住,已经没人知道了。
所以留在通州就是一个死,唐通开始的时候,还被张尔忠激得是热血,打算干脆就在通州尽忠拉倒,死战一场多杀一些鞑子,也算是全了他一个忠名,但是尽忠这种事情,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视死如归,这一点上有时候武将反倒不见得比起一些文人要强到哪儿去,文人还有些操守气节,可是武将多为粗人,更多的是看中眼前的利益,唐通很显然不是那种可以视死如归之人,勇气经过两天时间,很快便被消耗光了,到了建奴围城第二天晚上,唐通便已经开始琢磨,再一次逃跑的事情了。
可是这个时候,有人找到唐通,告诉唐通了一个消息,让唐通登时打消了连夜出逃的想法,转而立即又振作了起来,决定第三天继续留在城中死守通州城。
原来找唐通的人也正是通州城之中大中军的细作,隶属于冯卫汉的手下,他们找到唐通,告知唐通大中军正在星夜驰援通州,只要通州再坚持一两天时间,大中军兵马便会抵达通州,为通州解围。
而且细作还告知唐通,大中朝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天津卫,很乐意请唐通归于他的麾下,可保唐通今后的荣华富贵,但是前提也是让唐通必须要帮着张尔忠守住通州城,否则的话,唐通便是他第一个要杀的对象,不管他逃到什么地方,都要将他追杀到底,灭他满门。
唐通听罢之后,又是惊又是喜另外还怕的要死,因为他也早已看出大明的覆灭已经是不可逆转了,这天下今后很可能就是他肖天健的,他这会儿要是逃走的话,能逃到哪儿去?今后天下都是他姓肖的了,如果他现在跑的话,今后恐怕在这世上便再无他唐通和他家人立锥之地了,所以他很乐意今后跟着大中朝干,但是前提就是要先守住通州。
于是唐通赶紧便满口答应了下来,拍胸脯保证他绝不会辜负大中圣上肖天健对他的期望,哪怕是死在通州,也绝不将通州丢给建奴(貌似这句话他两天之前刚对张尔忠也说过!)。
同时唐通别看是个胆小怕死之辈,但是毕竟他能做到总兵官之职,这军事上还是有点经验的,从这个大中军细作口中,他得到的消息,很快他便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一次大中皇帝肖天健令他死守通州,恐怕不单单只是想要得到通州这么简单,这背后恐怕是肖天健有着更大的打算,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他能管的,现如今大中皇帝肖天健只令他死守通州城,他便是一个棋子,除了按照肖天健的吩咐做之外,更多的事情他是管不了了。
肖天健骑在马背上,身体缓缓的随着战马的行动起伏着,在他的身边是一批铁头手下的羽林卫随行保护着他的周全。
从北伐开始到现在已经是满了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间,他虽然已经是贵为大中皇帝,但是却跟一个普通兵卒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每天都在日夜兼程,朝着北方攻进,这一路上,他既不乘船,享受在船上舒适的赶路,更不坐什么龙辇,而是一路上跟武将们一样,骑在马背上行军,指挥着麾下的兵将攻城拔寨,朝着北方攻进。
这一路上他贵为一个皇帝,可是却依旧是风餐露宿,尽可能不享受太多特权,每日甚至于比一般的兵将还要辛苦,晚上时不时的会以皇帝的身份,到营中四下巡视,对麾下的兵将们嘘寒问暖,这一点更是让兵将们对他是忠心耿耿,无不暗中下决心,要为他效死。
而且每晚肖天健还要跟部将们在帐中商议第二天的行动,制定各种作战方案,虽然眼下作战方案的制定多由参谋人员和部将们制定,可是他作为一军之主,却也时常要参与其中,最起码也要对各种作战方案进行决断,选择他认为可行的方案下达命令。
北方的战事情况,他在路上是最担心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通讯不便,他不可能每每都了解到北方的战事情况进行的如何了,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建奴先于他们攻破山海关,先一步攻占了燕云之地,那样的话虽然不能说他前功尽弃,但是想要再从建奴手中夺回这些地盘,不知道又要消耗多少力量,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所以他这一路上虽然对手下部将们是谈笑风生,可是内心之中却总有一种不安,因为走到这一步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了,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在这个时候建奴却先于他开始挥师南下,想要入关夺占燕云之地,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他不想步历史上李自成的后尘,成为这个全新的历史上的罪人,他覆灭大明,是为了重振大汉民族,而不是要引建奴入关,最终将偌大的大好江山送给建奴,所以他这次北上,可以说是终极之战,务求要将建奴挡在关外,进而下一步灭亡了大明之后,再将建奴从辽东这块土地上抹去,收复辽东之地。
不过他的担心这段时间随着各路军报来的消息,也渐渐的让他放心了下来,由于阎重喜、卢象升的能干,他们先于建奴大军抵达了山海关一带,并且和冯卫汉的特情处通力合作,逼降了山海关守将吴襄,最终先于建奴控制住了山海关防线,如此一来,山海关防线虽然不敢说无忧了,但是起码在得到了阎重喜左路军的强援之下,山海关防线还是能坚持一段时间的。
而且李信、刁正的中路军在会和了罗立所部之后,也先行驰往山海关一带,只需阎重喜、吴襄在山海关支撑到他们的抵达,将建奴大军挡在山海关之外,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对于自己麾下的那些兵将,肖天健还是有充分的信心的,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些军队,非普通的军队可比,即便是建奴凶悍,但是他对自己的兵将也有信心,他的手下只强于建奴军,绝不会比建奴军弱,所以虽然即便加上中路军的兵力,山海关一线的兵力依旧弱于建奴许多,他也相信有这帮手下的大将在,建奴即便是把吃奶的力气用出来,也打不下山海关。
所以他在打下沧州之后,心情便变得开始轻松了许多,更加稳扎稳打的沿着运河,率领剩下的右路军一路朝着天津卫攻去。
沿途整体上他们没有遭受到什么明军的强有力的抵抗,虽然有些城池的明军守军以及官吏并没有望风而降,但是最多在他的兵锋之下,能坚持两三天的城池几乎没有,许多沿途的州县往往是在他的大军兵锋之下,连一天时间也坚持不住,便宣告城破,所以右路军这一路上损失并不算大,相反还收降了不少明军降兵。
(目前对于新书俺有两个不太成熟的构思,很是纠结,想跟大家商量商量,第一个构思是很早便产生出来的,那就是写一本有关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杀鬼子的小说,第二个想法是再写一本古代大海战方面的小说!真是非常纠结,所以想干脆还是问计于弟兄们好了,我在投票区设定两个选项,大家选择一下吧!帮我拿个主意如何?)
第六十七章 纷杂局势
这些降兵前面说过,其中一部分人就地整编,留下成了大中军留守兵马,负责保护运河一线的安全,保护大批北上的船队的安全,随着他们越来越朝北行进,他们的补给线也越拉越长,等他五月中旬抵达天津卫外的时候,整条大运河补给线已经绵延出了数千里之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支持这么多兵马的军事行动,每天消耗掉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而这些物资除了山西、河南部分走旱路向北运送之外,其中绝大部分都要走水路北运,每天从扬州发出的漕船,几乎都有几百条之多,才能保障前面的军队衣食无忧。
这样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即便是让后世的人想想都会觉得有点头大,更何况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呢?所以虽然肖天健这些年来积攒了点私房钱,可是也有点架不住这样折腾。
而肖天健当初也低估了维护运河沿线的难度,所以前期有点准备不足,以至于四月间运河上的漕船时常遭到溃兵抑或是大股匪盗的洗劫,除了损失不少物资之外,还影响到了一些船民,使得不少船民不敢再驾船北上替大中军运送物资。
后来肖天健不得不在路上拖延了一些时日,从各地抽调了一批兵马,沿途加强对运河两岸的防御,另外边走边打,还改编了不少明军降兵,令其分块分区清剿辖区内的溃兵流匪,这才使得运河上的行船安全开始得到了保障,减少了被袭击的次数,另外他还调派水师部分兵将,随船队一起行动,护送船队北上,每支船队里面安排一些武装人员押运,另外每条船队里面编入一两条装载了不少轻型火炮的战船,护送船队,这才遏制住了一些湖匪水盗猖獗的劫掠大中军的物资船队。
可是换来的则是运输成本的剧烈增加,改编的这些降兵,无疑也要消耗相当多的粮食,既然他们已经摇身变成了大中军的一员,肖天健自然是不会再让他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所以从南方运送上来的粮食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这些新编的兵马给消耗掉了。
所以对于肖天健的大中朝来说,刚刚立国,便立即发动一次这样大规模的战事,对于他们君臣来说,压力之大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肖天健集结兵力北上,无疑也造成了后方的空虚,一些明朝的地方官员和军将,也在肖天健挥师北上之后,开始在南方蠢蠢欲动,试图利用这个天赐之机,重新夺回一些地盘,在四月中旬,肖天健得到留镇南京的石冉的报告,说逃到赣州的方国安,在赣州集结起来了近四万明军,号称十万大军,又开始北上,试图恢复江西失地,兵锋指向了时下已经被大中朝控制的南昌府,石冉已经调集南部留守兵力,南下抚州府一带,去对付方国安这路人马了。
肖天健得知之后,下旨令兵部发令,令留镇湖广的罗汝才也调集湖广境内第三镇留守兵将,进击江西吉安府,从侧面牵制方国安所部,为石冉分担一下方国安所部此次北上的压力,总之北方此刻正是关键时刻,南方作为大后方,这个时候不能出什么大问题。
这也是肖天健这段时间没有能快速进兵到山海关的主要原因,太多事情牵扯到要让肖天健分心,使得他不得不一边领兵作战,还要分心关注着后方的大事。
除了方国安率兵北上试图恢复明朝的地盘之外,李自成那边也不消停,肖天健处理李自成称帝之事,不太明智,导致了李自成彻底和他们大中朝反目成仇,先是试图进攻河南,但是却在潼关被范胜所败,吃了大亏,接着高杰投降大中朝,更是让李自成愤怒不已。
虽说李自成失去理智,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手下群臣劝服,考虑到他的实力和肖天健的实力相差太远,而大中军又太过凶悍,以他的实力,真的跟大中军彻底撕破脸,别看现在大中军主力北上,但是留守的那些兵将也不是吃素的,仅仅是潼关的那个范胜所领的几千大中军人马,就足够他喝一壶了。
所以李自成在潼关惨败之后,暂时缩回了西安,掉头开始朝西活动,率领麾下兵将也效仿肖天健来了个所谓的御驾亲征,四月之后,利用陕西群龙无首以及官军主力尽数崩溃的时机,一路上顺利的攻下了平凉府、巩昌府等地,将陕西西部的大块区域给控制到了他的手中,于是李自成便又有点飘飘然了起来。
在五月之后,他又想起肖天健对他的侮辱,居然派出了手下留守汉中的大将高一功,想要趁着大中军已经北上的机会,还是想从大中军身上捞一把,这一次他没有敢再选潼关对大中朝的地盘下手,而是把目光放在了郧阳方向,派人打听说大中军在郧阳一带兵力不多,于是便想令高一功率兵突袭郧阳,自郧阳一带进入湖广,打通通道,使得他可以挥师进入湖广,夺占这块中国时下的鱼米之乡。
高一功奉命领了两三万大顺军出发,气势汹汹的便扑向了郧阳府,打算将郧阳府一鼓而破,便挥师襄阳城下。
可惜的是他李自成想到的,大中军这边的人也都想到了,更何况郧阳作为湖广和四川、陕西的咽喉之地,又岂能不重视呢?所以别看郧阳因为人口少,留镇的大中军兵力不多,这段时间尚在逐步的朝着郧阳府一带移民填充,但是这里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当然不会让无名之辈来负责镇守。
负责镇守襄阳府和郧阳府的不是旁人,正是肖天健麾下的大将赵卫华也就是之前的那个赵二驴。
赵二驴因为和李栓柱素有间隙,在肖天健拿下湖广之后,逐步的便将赵二驴和李栓柱调配开,虽然赵二驴还是李栓柱的副手,但是却不怎么再在李栓柱手下做事了,而是受肖天健所托,以第三镇副总都统的身份,常驻襄阳,负责镇守襄阳、郧阳等地,肖天健给赵二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在这里盯住被他放养在陕西的李自成,防止李自成有朝一日跟他们反目之后,自郧阳入湖广。
所以在很早的时候,肖天健便已经卡死了潼关和郧阳这两个和陕西连通的重要的关口,早在北面有陕州,南面有郧阳,都留守有相当的兵力,始终防备着李自成这支恶狼。
现如今李自成也终于和肖天健反目,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肖天健北上,又岂能不先安排好对付这只饿狼的事情呢?
于是高一功很不幸,等他领兵进抵郧阳的时候,赵二驴也早已得知消息,提调了襄阳、承天府的兵马,包括地方预备营在内的一万余兵将,赶在高一功进抵郧阳府城下的时候,赵二驴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武当山埋伏了起来。
虽然赵二驴手中仅有四个战兵营的兵力,但是他却控制了六个预备营,和半个重炮营(两个连的兵力),按照赵二驴的部署,郧阳府城中留守了一个战兵营两个预备营的兵力,死守郧阳府城,先是吸引了高一功以重兵攻打郧阳府城,而他则率领主力,在武当山一带陈驻,远远的看着高一功率部攻打郧阳府城。
高一功领兵猛攻郧阳城三天不克,士气也就自然而然的衰落了下去,赵二驴趁着这个时候,才突然率领主力杀出了武当山,直扑高一功所部的后背,高一功这才知道上当了,被赵二驴领兵一股击破,打的高一功是落荒而逃,领残兵败将逃回了汉中。
可是等高一功逃回汉中的时候,才发现汉中他们的老巢也被一路大中军的人马抄了,原来入川之后的李栓柱先是拿下了重庆府和成都府两地之后,这段时间逐步的扫荡了四川北部的保宁府,现在李自成跟他们大中朝反目成仇了,李栓柱岂能还跟他客气,这边高一功率兵一出汉中府,他便获得了消息,派出了三千精锐人马,日夜兼程出了保宁府趁着汉中大顺军兵力空虚,杀入到了汉中府境内,在汉中府大肆搞了一通破坏,连毁李自成在汉中的两场粮仓,还放火烧毁了李自成的不少后勤物资,几乎把李自成这两年来在汉中一带经营起来的老本给抄了个底掉。
等高一功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汉中府的时候,这三千大中军的兵将也已经搞足了破坏,裹挟了大量的物资细软,撤回到了保宁府。
高一功闻听之后气的是火冒三丈,领残兵败将又追入到了保宁府,结果在保宁府境内,被他所追击的大中军利用地形优势,又给使劲的阴了一把,用埋设的地雷,炸翻了不少大顺军兵将,连高一功手下的一个重要的将官都被当场炸死,高一功慌忙后撤,结果又被大中军撵着屁股好一通追杀,等高一功跑回汉中的时候,几乎都快成了光杆司令。
高一功见势不好,觉得汉中恐怕是守不住了,正打算收拾一下家当,朝西安府跑,但是这个时候大中军却主动后撤,收缩了兵力,并没有趁势攻下汉中府。
其实这个时候肖天健已经意识到了他对于李自成的事情处置有所不当,眼下北方建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他便自大的去惹怒了李自成,虽然他有信心收拾李自成,但是他要同时跟明朝、建奴、李自成三股势力为敌,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在北上的途中,便开始检讨他这段时间决断中的失误,决定暂时不跟李自成大打出手为好。
于是他便着令兵部发令,暂时各地守将对于李自成采取守势,不主动跟李自成争抢地盘,要是李自成的人主动挑衅的话,便狠狠的将他们打回去,但是暂时仅限于击退他们,不许各地主将主动去抢李自成的地盘,以免逼得李自成狗急跳墙,这个时候集中所有的大顺军,和大中军决战,毕竟李自成手下好歹也有十来万兵马,虽然这十来万人马在大中军眼中多是乌合之众,但是如果李自成现在豁出去拼老命的话,收拾他还是要牵扯到不少的大中朝的兵力和精力,眼下肖天健并不愿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这才有李栓柱和赵二驴两败高一功,但是却并没有趁机攻占汉中的原因,使得高一功提心吊胆的在汉中府一带观望了几天,得知了大中军已经退去的消息,这才打消了高一功逃往西安府的念头。
高一功一场大败下来,让李自成彻底看清楚,他根本不是肖天健的对手,虽然肖天健现在正忙于北上将大明掀翻,并且抵御建奴入关,但是留下的实力,也不是他李自成可以撼动的,非但如此,这些留守的大中军,甚至有能力将他的老巢给抄了,所以李自成得知高一功兵败的消息之后,也冷静了下来,和宋献策等谋臣商议之后,宋献策等人也认为,眼下他们最重要的是扩大地盘,而不是去跟大中军争个胜负,在他们看来,中国很大,虽然大中军占领了河南、山西、四川、湖广等地,但是西面却还辽阔得很,他们大可不必跟大中军争,先赶紧朝西去抢地盘,今后一旦大中军要跟他们算总账,西安府一带肯定是保不住的,所以他们提前要争取占据更西一些的地盘,实在不行,就跑的远一点!
于是李自成在高一功郧阳兵败之后,暂时也彻底打消了继续趁大中军北上从肖天健手中捞便宜的想法。
第六十八章 布置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牵扯了肖天健不少的精力,使得肖天健虽然领兵一路北上,但是心思也不得不经常性的去考虑更多杂事,使得他几乎北上之后,连一个好觉都没能睡过,等前几天他迫降了天津卫的几千明军之后,肖天健发现他比起从南京出发的时候,又瘦了不少,眼窝都要陷下去了。
看着肖天健这么辛苦,铁头这些羽林卫们心疼的要死,天天偷偷的嘱咐厨子,尽可能给肖天健调剂一些好吃的东西,想办法让肖天健多吃一些,以免肖天健累垮了身子,肖天健每每看到给他端上来的饭菜,都少不了会训斥铁头一番,有时候直接命人便把给他加的肉食,拿下去分给了兵卒们。
肖天健身为大中皇帝,如此爱兵并且自律,让麾下兵将如何不肯为他效死,所以这一路上行来,他麾下的这些兵将们攻城拔地几乎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无坚不克!这跟肖天健个人魅力恐怕也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随着他们的脚步距离京畿越来越近,肖天健接到的来自山海关一带的消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了起来,从眼下看来,他们终于赶在了建奴之前,将建奴大军堵在了山海关之外,这一点令肖天健非常欣慰。
但是接下来在他攻打天津卫的时候,却突然间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另一路建奴大军在阿巴泰和豪格的率领下,已经从密云一带的黄崖口关破关而入,三万多建奴大军入关,势如破竹一般的取下了密云、怀柔等县,已经直逼通州城下。
肖天健闻讯之后先是大吃一惊,接着转念一想,这件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一边继续督军攻打天津卫,一边立即召集诸将商议起了这件事该如何应对。
天津卫对于右路军来说,实在算不上是太大的阻力,虽然这里的守将对大明确实比较忠心,但是忠心不能当战斗力使用,他一个人的忠诚不代表众多人的忠诚,而他手下却有很多人不想跟着他死在大中军的手中,于是乎看起来很坚固的天津卫,在大中军的猛攻之下,仅仅两天时间便被肖天健拿下,城中大部明军投降,守将也被手下叛卒给刺死,至此肖天健率军北上,也终于彻底打通了京杭大运河,使得南方的物资,可以从大运河上源源不断的向北运送,使得大中军在北方和建奴乃至大明朝会战得到了坚实的物资保证。
当肖天健将得到的消息告知刘耀本等将官们之后,诸将们都有点惊诧,前几日他们还听闻建奴大军尚被阎重喜和王承平挡在山海关不得入关,今天便得知消息,说建奴一路人马已经破关而入,连下北京外围数城,这个变化也太大了,故此诸将都有点震惊,但是却并未觉得惊慌,眼下跟着肖天健的都是大中军的精锐中的精锐,除了刘耀本的第二近卫师之外,还有一批隶属于石冉麾下第四镇军的兵将以及直隶于兵部后勤总部的几个辎兵营,可以说是兵精马壮,兵力在三万人左右,所以这些军官们听闻消息之后,并没有惊慌,反倒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起来。
“我刚刚收到王承平送来的消息,现如今建奴的右翼军在奴酋阿巴泰和豪格的率领下,已经从顺义直冲到了通州,阿巴泰和豪格的目的很显然,是想要打下通州,利用通州城来获取一批粮秣物资,支撑他们这批建奴兵马的用度!
他们这批建奴军从喜峰口入关,肯定不可能携带大批粮秣物资,所以他们唯有依靠沿途行掠来满足他们的所需,通州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这也就给了咱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本来我还想带你们去山海关,跟建奴大军来一场大会战,跟建奴大军一分高下,但是眼下既然他们送上门来了,这么大的一盘大餐,我们岂有不笑纳之理?“肖天健召集了诸将之后,便在他的大帐之中对诸将说道,不过到现在为止,肖天健还是喜欢以我自称,没有习惯用朕字来自称。
刘耀本和彦书亭等将官们听到肖天健的话之后,都立即明白了肖天健想要做什么了!
于是刘耀本立即接口说道:“圣上的意思微臣明白,圣上可否是想要利用建奴围攻通州这次的机会,一举将这伙建奴的右路军给吃掉?只要圣上下旨,我等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定要将这伙建奴给彻底解决!”
“不用像你说的那么严重,更用不着什么粉身碎骨!解决阿巴泰这伙建奴大军,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眼下他们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乃至是兵力,都并不见得是我们的对手,眼下我们吃掉他们,还不算是什么难事!只是建奴也不是傻子,他们见势不好是不会这么轻易的便愿意被咱们吃掉!所以这件事我们还是要谋划谋划才行……”肖天健现如今对自己麾下的这些兵将们可以说是充满了自信,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眼下的情况他们击垮掉阿巴泰这伙建奴,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真正困难的事情是怎么才能完全吃掉他们,这才是他这次召集部将们商量的原因。
不过肖天健胃口这么大,其实也并不是狂妄所致,而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这次建奴右翼军入关,因为有大中军的威胁存在,从各地反馈过来的消息上来看,阿巴泰所率这路建奴大军并没有敢向以往入关之后那样嚣张的兵分数路四处行掠,而是将兵马抱成一团行动,沿途是沿着密云、怀柔、顺义等县一路攻击下来直抵通州城下的,他们怕的就是分兵之后,一旦遇上战斗力强悍的大中军人马,将他们一口口的吃掉!所以在阿巴泰和豪格看来,他们抱成团行动,会要安全许多。
但是这也为他们的就粮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众所周知京畿之地在肖天健拿下南直隶之后,便失去了南方的物资支持,仅凭着残破不堪的北方,想要维持北方的用度,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像京师这样的城市,城中人口众多,基本上完全属于是消费型的城市,而城外百姓在建奴屡次入寇和明军自身的祸害之下,死的死,逃的逃,还有大批百姓被建奴掳去,更是使得北方粮食生产更是一日不如一日,乡间虽然不能说十室九空,但是十室空个六七个也差不多,建奴如果四出行掠的话,会对他们抢掠来说会方便一些,收获也会大一点,但是他们眼下不敢分兵,只能裹成一团行动,所以沿途劫掠的粮食就很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所以肖天健和手下诸将以及参谋们分析认为,他们想要在通州城外,歼灭阿巴泰所率这路建奴大军,并非是什么妄想,而是有相当的把握的,前提就是他们要先布置一个相对万全之策,在建奴方面没有发现的情况下,一举将他们先打垮,然后再收拾掉他们。
于是众将们在肖天健的大帐之中,便开始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各自都提出了他们的想法,最终肖天健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计划。
肖天健拿定主意之后,马上便开始着手布置了起来,一批批传令兵随即便持着肖天健的令箭,策马冲出了天津卫的大中军大营,朝着京畿各地飞马驰去。
第六十九章 磨刀霍霍
王承平本来是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对阿巴泰所部建奴军发动一次强袭,打乱阿巴泰对通州的攻势,迫使阿巴泰放弃攻打通州城,但是就在他率部接近到通州东北部三十多里,正待稍作休整,便要一鼓作气率部攻击建奴军的时候,却收到了肖天健的诏令。
王承平接旨之后,稍作思量,便马上理解了肖天健的用意,就着地图看了一番之后,立即呲牙便笑了起来,对传令兵笑道:“末将谨遵圣谕,兄弟回去告诉圣上,请圣上放心,末将定不会把事情搞砸的!只要圣上打垮他们,末将便保证让他们出不了关!”
送走了肖天健派来的传令兵之后,王承平便开始布置了起来,他先是放弃了集结兵力强袭建奴军的想法,然后开始将手下的骑兵分兵,一支支的派出去,朝着通州一带进发,他给这些手下骑兵的命令是不得与建奴硬拼,令他们要抓住机会,不停的对建奴大军进行袭扰,以游猎的方式,将建奴散布开的那些游骑清理掉,并且抓住机会,能咬一口便在建奴身上咬一口,而且命令这些骑兵不展开旗幡,暴露他们的番号,以此迷惑建奴方面,使之搞不清楚到底来了多少大中军的人马,为下一步肖天健领兵来此和建奴会战打下基础。
而他本人则率领四千主力骑兵人马,就地选择了一处地方屯扎了下来,放出了多批斥候,在他们周边形成了一道警戒幕,将他们的行踪给屏蔽了起来,并且令斥候随时保持对通州方向建奴大军的监视,以备他们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就在王承平调整布置的时候,通州城之中的细作也收到了飞鸽传书,得知了肖天健给他们的指令,于是立即便行动了起来,开始联络城中守军诸将,最先便找到了城中的唐通,于是才打消了唐通再一次弃城而逃的念头。
肖天健在拿下了天津卫之后,没做任何休整,留下了辎兵营接防了天津卫城,然后他便率领剩下的两万五千兵将,立即朝着通州城方向行去。
这一次肖天健除了调动了自己所率的人马之外,还调用了王承平所部,以及刁正所部,但是刁正眼下肯定是来不及赶上这一场通州之战了,这个时候的刁正还远在遵化和蓟州之间,正在朝着密云方向行进,即便是他现在接到命令,也已经来不及赶至通州参战了,于是肖天健干脆便命刁正,将他麾下的兵力一分为二,一批立即掉头回山海关,而他本人则领剩下的一半人马,轻装以急行军的速度赶赴密云,重新夺回密云县城和封堵住黄崖口关。
这个时候整个京畿之内的大中军都行动了起来,就连现如今临时坐镇宣大的李凌风,也很快得知了建奴自密云黄崖口关破关而入的消息,于是赶紧便开始在宣府境内集结兵力,增援向了眼下已经被他们接防的居庸关等地,加强了对宣大一带的防御,以防建奴军自这些关口,突然间攻入到宣大境内,那样的话宣大恐怕也就又要生灵涂炭了!
阿巴泰突破黄崖口关,对于大中军来说影响也很大,他们长驱直入之后,也切断了山海关一带和宣大之间的联系,迫使已经准备好的一批物资,暂时无法再从居庸关再次发运向山海关方向。
不过这种影响,对于山海关守军来说,眼下已经不算是太大的问题了,肖天健这个时候已经打通了整条运河沿线,使得大中军的物资已经可以在大运河上一路上基本上畅通无阻的运抵到天津卫,而且李信和罗立、刁正等人赶赴山海关之时,也已打通了天津卫到山海关沿线,控制了这里的道路,所以即便是失去了山西方面的物资支持,随后从天津卫起运的物资,将会完全取代山西方面的物资供应,并且大大超出山西方面可持续提供的物资数量,这也是说肖天健执意要沿着运河北上,打通大运河的主要原因。
就在肖天健忙着调动人马的时候,阿巴泰和豪格对于大中军的情况却基本上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他们要加快动作,赶紧将通州城攻克,获取足够支撑他们短期内所需的粮秣,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在关内生存下去。
但是阿巴泰和豪格也都不是那种脑残,他们这次虽然破关而入,但是却也都明白,此次他们入关,恐怕比起前些年他们建奴历次入关都要凶险许多,现在他们入关要对付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被他们骑着欺负了几十年的明军了,而是换做了跟他们一样凶狠甚至于还超出他们的大中军,所以他们此次入关,少了几分嚣张,却多了几分小心。
在一路杀到通州之后,他们生怕附近会出现大批的大中军,所以阿巴泰和豪格一边围攻通州城,一边却将大批游骑放出了不少,令其在通州周边巡弋,一边顺手抢一些粮食女人,供他们使用,一边在附近探查大中军的消息,在通州外围拉开了一道警戒幕,严防被大中军突袭。
不过虽然阿巴泰和豪格这次都比较小心,但是阿巴泰却对大中军的厉害并无直观上的感受,不像豪格那样,亲眼见识过大中军的骁勇善战,上一次崇祯十一年末,多尔衮率兵入关的时候,阿巴泰被留在了关外,所以阿巴泰仅仅是听说刑天军很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