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第253部分阅读

点头同意,但是却召集起来了几十个身手非常好的手下羽林卫,都换上了便服跟在了肖天健周边,每个人身上都暗藏了短刃和手铳,一个个散布在四周,维护肖天健的安全。

肖天健吃一堑不长一智,大大咧咧的便晃着膀子出了南京城,跑到了这个当年建造郑和宝船的地方,还招来了这个姓黄的旧吏随行。

那片窝棚区多居住的是一些身份低位的匠户人家,也有一些流民在这一带居住,前段时间刑天军攻城的时候,将他们都迁离了这里,现在南京城已经底定,于是这些人便又都回到了这一带,收拾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姓黄的果真对这一带熟悉的很,带着肖天健走入了窝棚区之内,随便拉住了一个人打听了一下,于是便笑着对肖天健说道:“启禀大帅,看来咱们运气不错,这个刘二宝正好还在这里没有离开,他家就在前面!”

肖天健也很高兴,于是便跟着这个姓黄的朝着前面走去,而那些羽林卫们,一个个都迅速的跑到了前面,在肖天健途径的道路上形成了严密的警戒。

这个姓黄的走到一处房子前面,说是房子,其实充其量也就能称之为大一点的窝棚,连土墙都没有,基本上都是用破烂的木头东拼西凑的搭建起来的,看上去很不起眼。

肖天健站在这处窝棚前面,看了一下,微微皱了皱眉头,他倒不是嫌这里太脏,毕竟他们这种行伍之人什么地方没呆过呀!所以脏乱一点倒是不影响什么,但是肖天健觉得这个姓黄的话有点不太可信,既然这个刘二宝据说造船本事很大,那么他随便动动手,给自己收拾收拾房子,这房子也不至于这么破烂吧!

那个姓黄的站在门口咳嗽了一声,挺直了腰杆,大声的问道:“刘二宝在家吗?”

这个时候屋子里面传来一声:“在!鬼叫什么?老子的大名是你叫的吗?”不多会儿时间便钻出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

肖天健一看,这个刘二宝居然还是个驼子,腰弯的厉害,满脸都是皱纹,但是两只手却很大,从肖天健行伍多年的经验上来看,此人绝非是常拿刀枪之人,这双手倒是很符合木匠的特征。

此人一看到姓黄的,于是脸上便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换上了一幅卑微的神色,赶紧跪下磕头道:“小的不知是黄大人来了!刚才小的出口多有冒犯,还望黄大人多多海涵!咦?黄大人现如今难道还在南京城吗?”

这个姓黄的颇为尴尬,连忙说道:“罢了!不知不罪,黄某现在已经投了刑天军了,眼下暂在刑天军之中做事,正好今天找你有事,这位是……”

肖天健不等这个姓黄的介绍他的身份,便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主动抱拳道:“在下姓肖,刚刚听闻这位黄大人说你乃是周边这一带最好的造船工匠,于是便慕名前来拜访,多有叨扰了!”

这个刘二宝看了一下肖天健,本来他就不敢对姓黄的无礼,现如今听说姓黄的已经投了刑天军,于是便越发不敢对他无礼了,而姓黄的当官的能带来的人,肯定地位也不低,而且刘二宝看出来,这个姓黄的对肖天健是毕恭毕敬,很显然肖天健的身份要比姓黄的还要高很多,于是赶紧练练说不敢当,腰背也弓的更加厉害了许多,将肖天健和姓黄的朝屋子里面让。

铁头怕这个刘二宝身份不明,肖天健进屋之后会有危险,于是便抢先到屋子里面看了一下,看到屋中没人,但是却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姓黄的显然也很受不了这里的污浊气味,到门口之后掩住了鼻子道:“你拿一张椅子出来,就在外面说话吧!”

肖天健倒是不太介意这么多,但是想到屋中会比较暗,于是便点了点头,刘二宝不敢怠慢,赶紧跑到屋子里面取了两张板凳出来,请肖天健和姓黄的坐下,姓黄的当然不敢坐,于是便站在了肖天健的身边,肖天健大大咧咧的便坐了下来。

这刘二宝便更加确定,这个肖天健肯定身份不一般,于是越发显得紧张了起来,弓着腰低头站在肖天健面前,只想跪下说话。

肖天健淡然一笑道:“刘大匠不必这么紧张,肖某今日来,不过是随便想和刘大匠聊聊罢了!听说刘大匠祖上乃是为三宝太监郑公公建造宝船的大匠,这件事可是真的嘛?”

刘二宝赶紧扑通跪下,点头道:“回大人的话,小的祖上确实是船匠,听祖辈传下来的话说确实是为郑公公造过宝船!”

肖天健一听高兴了,于是便接着问道:“那么你们可是世代还在以造船为生吗?”

刘二宝赶紧接着低头答道:“回大人的话,确实如此,小的祖上就这么点手艺,世代相传,到了小的这一辈儿,一直都在以造船为生!黄大人是知道小的的手艺的,小的不敢夸口,但是在这一带,小的还敢说,凡是小的造出的船,绝对坚实耐用!”

“呵呵!好!那么你平日都造些什么船呢?”肖天健很是高兴,继续问了下去。

“小的会造不少船,小到小渔船,大到几百料的漕船,包括可载百人的战船,小的都能造!”刘二宝倒是不太谦虚。

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

“那么海船呢?如果本……如果我想要造大一点的海船,那么你可能造吗?”肖天健倒也不在乎这个刘二宝的态度,相反却更加高兴,真正有点本事的人,多多少少是都会有点傲气的,刘二宝能口气这么大,也正说明此人应该是有点本事之人,要不然的话,也不敢这么说。

“海船?但不知大人想要造什么海船,是普通的方艄船,还是广船抑或是福船呢?”这个刘二宝倒是还真够不客气的,一下便列举出了这几种船型。

肖天健想了一下之后,立即说道:“广船福船都可以!据我所知,这两种海船都很适合在大海上航行,我只想问你,你可会造当年你祖上为三宝太监郑公公造的那种宝船?”

刘二宝一听,嘴巴便顿时张大了起来,连他那双有点灰暗的眼睛也瞪大了,但是随即他的脸便垮了下来,苦笑着摇头道:“大人说笑了!如果是一般的海船的话,小的虽然不敢说一定造的好,但是起码也敢说能造,可是这位大人要说想造当年郑公公的那种宝船的话,小的却不敢说能造了!且不说现在这地方木料根本不足以造那么大的船,单是早年许多手艺,传到现在也都失传了!想要再造那样的大海船的话,根本就不可能!除非大人能将两广福建一带的高明工匠也招来,否则的话,仅凭眼下这一带的工匠,即便是给足了木料,恐怕也没法造出那样的大船了!”

肖天健一听大为泄气,他之所以这么心切的找这个刘二宝,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能找到一个将当年建造郑和宝船的工艺传承先来的工匠,可是现在看来,他还是太过心切了一些,两百多年过去了,郑和之后大明再一次奉行封海政策,使得许多当年的工匠都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壤,只能转行做其它的事情,以至于当年的那种造船工艺,逐步的便开始失传,到了二百多年之后的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再恢复当年的那种造船水平,没有相当一段时间,重新培养工匠的话,恐怕是不可能了。

大明奉行的封海政策,让中国航海以及造船的水平在这二百多年来,都出现了严重的后退,虽说眼下广东福建一带的郑芝龙还控制着很大一支船队,但是实质上中国在造船和航海上,已经是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西方的一些新崛起的国家了。

肖天健哀叹了一声,站起来缓缓的在刘二宝的小院之中来回走了几圈,又看了看周边这些窝棚区,扭头对刘二宝问道:“现如今像你这样还会造船的工匠,周边一带还有多少人?”

刘二宝想了一下之后摇头道:“不多了!小的不才,像小的这种手艺的工匠,时下南京一带恐怕只剩下十几个人不到了,而且小的不是自夸,也算是其中有点本事的人了,其余的那些所谓工匠们,多是给我们这些人打打下手!能招揽起来的工匠,也不过只有二三百人左右!

前段时间丁大人下令我等为官府建造战船,就是因为工匠人手不足,最终也没造成几条,更多时候,我们只是靠着给人家的船修修补补过日子,不瞒肖大人,小的都想过了,今后让这手艺不要也罢,还不如让儿子们去做点其他事情,总好过在这里跟讨饭的一般!“

肖天健一听马上说道:“不要!你们的手艺传下来可以说是来之不易,岂能如此便将其丢掉,这样吧!我看出来了,你们这些人日子过的很苦,但是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从今以后,肖某要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这造船的手艺说什么不能丢了,你联络一下周边可以找到的工匠,近期便将船场给先恢复起来,工钱可以从优,就先从小一点的海船开始造起,今后逐步的再造大的海船!一个人可能手艺有限,但是肖某相信,人多的话,总是能逐步的再造出可以远帆大洋的大船的!需要的钱,我给你们拨便是了!”

这个刘二宝听罢之后,立即便露出了狂喜的神色,驼背似乎也直了许多,瞪大双眼跪在地上看着肖天健急问道:“大人此话当真?大人做得了住吗?”

肖天健仰天大笑了起来,转身一边走一边笑道:“我肖天健说话历来算数,难不成这样的事情,肖某还做不了主吗?”

丢下那个姓黄的和刘二宝在门口跪着,肖天健带着铁头等羽林卫转身便离开了这一带。

刘二宝傻愣愣的跪在地上,嘴里面念叨着:“肖天健?这名字似乎听过,怎么这么熟呢?”

那个姓黄的拍了他一巴掌,羞恼的骂道:“你这个笨蛋!怎么敢这么叫肖大帅的名号?他就是当今刑天军的肖大帅呀!”

刘二宝一听,吓得差一点就软趴在了地上,目瞪口呆了半晌之后,才砸着嘴说道:“原来这便是肖大帅呀!救命恩人呀!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该死该死!小的给您磕头了!”

说罢之后刘二宝便露出了一脸虔诚的神色,跪在地上连连对肖天健远去的背影磕头,而且是磕的嘣嘣作响,半晌才抬起头,再看他的额头已经是红肿一片,两眼都闪着泪花。

刘二宝说肖天健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其实一点不假,刑天军兵围南京城的时候,他们这些匠户们便没了用,本来他们就穷的要死,官府令他们造船工钱不用想,最多也就是给口吃的,刑天军一到,江面上船跑了个精光,他们也彻底断了粮,倒是刑天军来了之后,将他们临时迁离这一块地方在城西一带安置,给他们施粥,才使得他们这些人没有饿死,城破之后,更是每家给了一些粮食,让他们度日,现如今回到这里之后,可以说还是靠着刑天军不断放赈,他们才得以生存了下来。

现如今肖天健这个神一般的人,突然之间便来到他家,还坐在他面前很和气的跟他说话,并且表示要让他们这些工匠们复工,重新开始建造大船,还说要给他们开工钱,这么一来,他们今后的日子便等于有了着落了,刘二宝感激肖天健,那可是打心眼里面的感激,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很多年之后,刘二宝因为年纪太大,已经以船厂技术厂长的身份从中华南京造船厂退下来回家荣养的时候,还天天坐在家门口,跟人说起当年这件事,自豪的是了不得,同时也羡慕死了许多人。

第二百三十一章 拍卖

而十一月之后,刑天军对浙江的攻势也随即展开,果然如同李信和肖天健等人的所料那样,浙江虽然是个相当富庶之地,但是恰恰因为这一带太过富庶,相反使得这一带的官军战斗力十分虚弱,军将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当兵的却穷的叮当响,这样的军队如果能跟刑天军死拼到底的话,那还真就奇怪了。

所以在刑天军拿下了苏州府之后,刘耀本和罗立便合兵一处,开始朝着浙江境内攻杀了过去,沿途县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当官的和官兵们便纷纷逃走,至于嘉兴府倒是抵抗了四天时间,但是在刑天军重炮轰击之下,城中守军还是崩溃了,嘉兴知府城破的时候在城中投水自尽。

嘉兴府一破,刘耀本和罗立马上又马不停蹄的杀奔了湖州府,湖州知府不等刑天军到,便亲自手捧大印,带着城中官吏出城十里迎接刑天军的到来,二话不说,便投降了刑天军。

湖州府一降,下一个目标便是杭州府,而杭州府的攻城战其实也没有打多久,刘耀本和罗立的四万大军直逼杭州,杭州知府其实早知道嘉兴府和湖州府一旦丢失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他的杭州,于是便找到逃到杭州的韩光美,请韩光美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帮他守住杭州城。

而韩光美这个脓包,早就是刑天军的手下败将了,此时也早已成了惊弓之鸟,表面上是把胸脯拍的当当响,满口答应了下来,趁机以筹措粮饷为由,从杭州府使劲敲了一笔竹杠,结果刘耀本和罗立大军一到杭州城下,这个韩光美便立即再故技重施,来了个脚底抹油,第一个弃了杭州城,带着剩下三千不到的兵将,一溜烟的便朝南方逃去,这一次他可以说是接受了教训,有多远跑多远,连温州府都不敢停留,干脆逃到了福建泉州一带,可谓是绝尘而去,一泻千里,刑天军想追都来不及追他。

结果是本来还打算顽抗一番的杭州府中的官军和官吏们一看韩光美这厮背信弃义先溜之大吉了,士气更是一落千丈,最终在刑天军开始攻城的当天,便在城楼上扯出了白旗,宣布了杭州投降,使得刘耀本和罗立这两个煞神好生没趣,轻而易举的便拿下了杭州府。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十二月中旬,罗立和刘耀本便将整个浙江的靠北一带的大部区域都攻占了下来,这种速度称之为打仗有点过分,倒是有点像是在急行军,这么大一块地方,他们的兵马跑一圈下来,一个月也就差不多了,而这一带的官军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接二连三的倒戈投降了刑天军,几乎没有让刑天军的兵将打一场稍微惨烈一些的大战,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朝廷方面已经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了,全然一副躺着挨揍的架势,所谓的战场上甚至于出现了十几个斥候,打着刑天军的旗号一出现,几百官兵便立即落花流水的开始逃窜,结果十几个斥候干脆就在后面追,最后圈住他们放羊一般的赶回驻地,这一仗就算是结束了,搞得后面的主力常常骂娘,埋怨斥候不给他们留点菜,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官府大多都是人心惶惶的等着刑天军上门,忠心一些的官员打定主意自杀拉倒,心思活泛一些的已经是开始派人主动找刑天军的人联络了。

但是在十二月中旬之后,罗立和刘耀本都停止了继续朝南攻击的行动,石冉派出的新编的兵马开始接替他们的防区,随即罗立和刘耀本所部便开始回师南京。

整个南京城在崇祯十三年年末的时候,都进入到了一片繁忙之中,大批人员都在城中忙碌着,虽然肖天健一再要求节俭,但是毕竟南京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不久,现如今要立国,所以最起码也要将城内外的战争遗迹给清理一下,那些被炮火摧毁的房屋废墟总是要清理掉的,所以还是调动了大批人力,在城内外忙碌着做这些事情。

各种废墟的砖头瓦块被一车车的装运出城,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座新的房屋,一些地方的房屋来不及建起来,于是便干脆清扫干净,形成平地,总之尽可能的将战争遗留下来的东西,给清理掉,而且家家户户只要有条件,便张灯结彩,一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二是为了迎接刑天军建国大典,包括被摧毁的那座定淮门,这个时候也有大批的工匠正在那里抢修,瓮城已经被彻底炸毁,如果再建的话,估计时间来不及了,于是干脆肖天健变令人将瓮城暂时拆除,只留内城门和城门楼加以修复,这样便省工省时了不少,到这个时候,定淮门已经基本上接近完工,新换上的包铁大门已经涂刷一新,恢复了往日不少的气象。

但是毕竟当时这里战况极为激烈,虽然工匠们重点修复了城门和城门楼,清理掉了瓮城的废墟,可是这一带的城墙上却还是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弹坑,本来有人提议要将这些弹坑也进行修复,但是肖天健抽空到实地看了一下之后吩咐,这些弹坑就不必修复了,只要不影响城墙的主体结构,这些弹坑便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仅仅将城墙上面的雉堞给修复起来即可,而这些弹坑则将留下来,供后人瞻仰,作为刑天军攻克南京城的一座超现实的纪念碑。

虽说刑天军攻克南京城付出的代价并不算是太大,但是为了攻入南京内城,刑天军在定淮门还是伤亡了千多人,特别是孙应元率部堵住大门的时候,许多兵将便战死在了城门内,所以肖天健觉得很有必要留下这处遗迹,让后人知道,刑天军建国多少兵将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于是这些弹坑遗迹便最终被保留了下来,城墙用它那斑驳的身躯,向世人展示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一仗的惨烈。

整个南京城随着刑天军的控制时间越来越长,各种经济也都开始恢复了起来,虽然刑天军入城之后,抄没了城中不少勋贵、士绅以及官吏还有一些勾搭官府垄断市场获取暴利的大商贾的家,也使得不少南京城中的商贾关张大吉,大批资产被刑天军给没收,但是天下人也都看出来,南京城今后很可能成为刑天军的正式的都城,不管是住在这里,还是在这里经商,从政从商都有很大的好处。

即便是肖天健今后不正式定都南京城,南京城依旧还会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城池,而且地处经济最繁华的江南,照样这里还会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当得知刑天军控制了南京之后,许多商贾士人便开始朝着南京跑,希望趁着这个机会能在南京城弄一处铺面抑或是宅院也好。

而刑天军入城之后,抄没了大批的私产充公,但是对于城中的中下层人士却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仅仅是根据名单,按图索骥的抄没那些严重敌视刑天军,同时又有大恶之人的家,所以南京城内的高层以及一些勋贵被彻底连根拔起,但是作为基础的平民和中小富户和商贾,却得以平安保留下来。

这些被抄没的资产之中,包含了大量的房产和田产,田产今后会重新进行分配,但是房产方面,肖天健的意见是留下那些南京城内的官署衙门,以供立国之后各部门作为官署之用,留下部分房产,作为犒赏有功之臣使用,其余的那些根本用不了的房产,现如今大中朝新建,处处都是用钱花钱的地方,许多地方的税收还不能正常的收缴,维系这么大的盘子,没钱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既然没用,那么这些房产不如就对外发售,趁此机会,用买房子的钱,来充盈一下国库,为下一步北伐筹措军资。

对于肖天健的这个想法,诸臣自然是纷纷点头称是,毕竟大中朝要新建起来,仅凭着他们以前抄没的那些钱财和靠着征战缴获,显然是不足以应付立国之后各种花销用度的,这些抄没出来多余的宅子和铺面,留着也没多大用,换成钱自然是好事,可以满足对军费支出的需求,也可以用作重新恢复地方繁荣,总之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如何卖掉这些宅子和铺面方面,肖天健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那就是公开采用拍卖的形式,对外进行发售,谁出的价钱高,谁就可以得到。

于是在十二月初的时候,肖天健的老部下老管家靳同在南京城之中主持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拍卖会。

拍卖在这个时代绝对还是新鲜事物,很少有人听说过,但是在拍卖之前,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刑天军便将消息广泛的发布了出去,使得人们都大致了解了所谓的拍卖是什么意思,而拍卖说白了,就是出价高者得,这之中没有人情可言,也杜绝了一些刑天军内部的官吏趁着这个机会中饱私囊,所以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贵在公平。

这一次拍卖会经过梳理之后,刑天军拿出了城中近千处房产铺面进行拍卖,遍布南京城各处,而且提前进行了股价,对每一处房产铺面都进行了估价,提前做好了拍卖的准备。

在捞钱上,肖天健这个后世来的人,可以说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有经验,整个拍卖会可以说都是肖天健暗中一手主持的,虽然让一些想要趁机老便宜的官员不太满意,但是也根本无人敢说什么,而且肖天健说的是冠冕堂皇,这些拍卖得来的钱,要用于军费,为以后刑天军大军一统天下做准备,所以根本没人敢说不好,否则的话立即便会被斥为居心叵测,有想要趁机中饱私囊的嫌疑。

大批商贾抑或是豪绅听闻消息,于是便立即带着钱从四面八方的涌入到了南京城之中,一时间南京城之中的那些客栈之中挤满了跑来想要参加拍卖会的人。

既然敢来这里参加拍卖,那么这些人便基本上都是有钱人,这么多有钱人同时涌入南京城,使得因为战祸变得萧条的南京城,顿时变又恢复了繁华,有人有钱就有消费,一时间南京城之中各行各业便纷纷在此开张,并且变得热闹非凡,连秦淮河畔的那些勾栏妓院,在这个时候也立即又恢复了繁华,开始歌舞升平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服控

在肖天健入主南京城之后,除了整日忙于公务之外,偶尔个别闲暇的时候肖天健也会想起传说中艳绝秦淮河畔的那秦淮八艳,心中稍稍的马蚤动一下,颇有点想见识见识这传说中的秦淮八艳,可是这个念头也不过只是在他脑海之中一闪而过,便立即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现如今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这秦淮八艳的命运就由她们自己去掌管吧!更何况他很清楚,以他目前的名气,如果不小心对任何人提及这秦淮八艳,保不准那些文臣武将之中,便会有人想办法替他弄来这八艳,献给他,到时候恐怕他跳入黄河都洗不清了!还有天知道他的名声在这秦淮八艳眼中,到底是好是坏,保不定这八个女人,还认为他是个叛臣逆贼,不给他好脸看呢,一旦再被她们羞辱一番,那就大煞风景了!

更加上现在他的事业,还仅仅是打下了根基,距离一统天下的时候还早得很,眼下需要他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也没空去搞那样寻花问柳的事情,李自成在历史上的教训他当然是清楚的很,李自成和手下的文武入京之后,马上便变得骄奢滛、逸起来,捞钱的捞钱,玩儿女人的玩儿女人,虽说吴三桂最终的降清可能并不全都是因为刘宗敏强占了陈圆圆,可是也可以看出来,李自成率部入京之后,他手下的义军已经开始严重变质,最终才在一片石大败之后,一溃千里,刚刚建立的大顺朝,也随时在清军的铁蹄之下烟消云散。

现在他还没有入京,岂能跟李自成一样也犯这样的错误?所以长久以来,肖天健一直都在以李自成的教训,不断的提醒自己,不但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之外,还对麾下诸将也经常性的敲打一番,让他们不敢现在就翘尾巴忘乎所以。

至于勾栏妓院这样的生意,对于这种事情,肖天健是不会去干涉的,毕竟这种生意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他才不会去关闭这些勾栏妓院的,这也是一种娱乐业,只要不放任自流,今后加强管理,倒是也是一个巨大的税收来源,只是今后要对这个行业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强迫买卖人口,从业者必须是自愿才行,这个行业保存下去,也是繁荣经济的一个办法。

但是有一点,肖天健却下了死令,凡是在他朝中为官者,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今后都不许狎妓,总之这将是一条红线,谁踩住谁倒霉,省的这些文臣武将没事去勾栏妓院之中一掷千金,以后迅速的腐坏堕落下去。

再说这次拍卖会的事情,按照肖天健的要求,凡是参加这次拍卖会的人员,首先要到指定的地方缴纳一笔保证金,而保证金不收普通的银子和铜钱,只收刑天军眼下也已开始发行的龙币和龙钞,趁着这个机会再一次推广刑天军发行的货币。

对于这一点,一些人心存疑虑,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按照刑天军的要求,去南京新成立的中华银行之中,将他们手头上的银子兑换成刑天军的龙钞,大箱的银子换成一把纸钞,让不少人都觉得很不放心,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携带起这种龙钞,却十分方便。

于是这帮人便拿着这种龙钞,试探性的去南京城中使用,结果发现居然还实打实的管用,基本上商铺都收这种龙钞,而且兑换的货物还很足,于是对于龙钞的发行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肖天健这边却趁机又聚拢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储备。

为了让参与拍卖的人都能清楚的了解拍品的位置和情况,肖天健还令招募的画师将这些拍品绘制出来,并且标注在很多巨幅的南京城区地图上面,提前很多天进行公示,使得参与拍卖之人,可以提前了解到城中拍卖的院落和铺面,满南京城跑着看他们中意的房产,同时也让他们心中有了底,更是加大了拍卖时候的热情。

拍卖会在靳同的主持下,最终还是开张了,但是拍卖会开始的时候准备还是有点不太充足,因为涌入的人太多,想要再南京城之中购置房产铺面的人也太多,使得最初准备的拍卖现场数量不足以容纳下这么多人,而且拍卖现场也太过拥挤,人声嘈杂的厉害,要不是现场刑天军派兵进行看管的话,估摸着第一天就能在现场打死人。

但是也不能说第一天拍卖不成功,凡是在第一天拿出来的拍品,几乎无一流拍,几乎可以说是被一哄而光,第一天拿出来的百余房产,可以说是全部出清,一些房产争夺的非常激烈,结果是在底价基础上几乎是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成交,使得刑天军第一天便收获了几十万两银子,把暗中在后面偷看的肖天健和一帮负责户部的官吏们乐的嘴都要歪了。

这第一天的拍品,其实只是所有拍品之中最普通,地势也最不好的地段,就能拿下这么多拍款,最好的地段的房产肯定是放在最后,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拍出多少银子呢!所以开始时候还觉得肖天健这种办法有点胡闹的人们,现在都彻底服了,突然间发现,他们的主子不单单会带兵打仗,原来搞钱的手段也比起他们要强的太多,使得这些官员们更是对肖天健心服口服了起来。

第一天拍卖刚刚结束,肖天健便赶紧下令临时增加两个场地,分散这些参与拍卖的人,第二天的时候,拍卖现场的秩序便好了许多,但是丝毫不影响到拍卖的热情度,而且拍卖会的竞争相反还更为激烈了一些,其中临近皇宫的一处宅院,更是以底价近三十倍的价格成交,让肖天健捞了个盆满钵满。

这真可谓是无本生意,东西都是抄没来的,本来就抄出了不少的财物,现在转手再拍卖出去,来来回回又是一大笔钱入账,肖天健坐在拍卖会现场的后院之中,乐的是嘴歪眼斜,瞳孔都快变成方的了,整张脸也几乎笑的快要抽风了,嘟囔着难怪有人要造反,这造反成功之后,红利确实是太高了!结果是让铁头等人都大大的鄙视了他们的这个突然变成财迷的主子一下。

整个拍卖会进行了五天时间,才将第一批拍卖的房产给全部拍了出去,最终统计了下来,肖天健得知,整个拍卖会下来,他便又捞到了几百万两银子,起码又够他养活一大批兵将,装备一大批更好的枪炮了,连他正在筹备重建起来的南京造船场的钱,这一次也彻底的给解决了,所以当初对肖天健提出拍卖抱有怀疑态度的人,这会儿也都彻底无话可说,如果这些地产让他们去处理的话,以他们最初的估价,能卖出去个几十万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可是肖天健愣是用这个办法,使之受益超出了他们估价十倍以上,自此之后,也就形成了惯例,凡是处理一些刑天军没收的公产的时候,今后全部采用类似的办法,即保证了公平,又避免了有人在后面暗箱操作。

到了十二月间的时候,各镇奉命抽调前来南京城参加阅兵的兵将们也已从四面八方纷纷赶到了南京城之中,这些兵将们可以说全部都是刑天军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在战场上立过大功,而他们能被选出来赶赴南京参加这次建国大典,对这些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奖赏,使之一个个都感到非常的荣耀。

就连眼下正在朝着四川进兵的罗汝才和李栓柱所部,也抽出了一批兵将来参加这场大典。

为了这一次大阅兵,肖天健着令拨出一批布料和银钱,在南京城之中招募起来了不少的女子,提前为这一次赴南京参加阅兵的兵将们每个人定制两套合体的军服。

刑天军虽然以前也曾经统一制作军服,但是前些年制作军服,很多时候要受到各种限制,只能尽可能利用手中有的布料来为兵将们制作服装,而且随着刑天军地盘的扩大以及兵力的不断扩充,刑天军的军服方面显得比较混乱,最初是以蓝色布料为主,后来因为布料颜色无法统一,出现了黑色的喝灰色甚至于黄铯的军服,集结兵力之后,虽说倒是一眼看得出他们之前隶属于谁的麾下,但是却使得刑天军的军容显得有点混杂。

而军装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其重要性肖天健比谁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军装不单单只是在战场上区分敌我的一种标志,军装还有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它还具有强制、制约、统一的作用,使得穿着者可以极快的融入到这个团体之中,使兵将们自发产生出一种归属感和凝聚力,使之愿意为这个团体效力,同时也会因为这套衣服而进行自我约束。

总之一支有自己统一服装的军队,往往可以比一般服装混杂的军队更有战斗力一些,也更有纪律性一些,军装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所以肖天健很早的时候便开始为刑天军的兵将统一着装,单是服装的开销一项,就非常巨大,这时代还没有工业化制衣厂,制作刑天军的军装,要全靠招募女人手工缝制,眼下十几万人的兵将,单单是穿衣这一项支出,就非常巨大,单是在肖天健看来,花出去的这些钱却是值得的。

凡是刑天军新兵入营第一天,在发给他们刑天军军服的时候,都会有人告诉他们,只要穿上这套衣服,他们便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代表了刑天军这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凡是穿上这身衣服的人,就决不许给刑天军脸上抹黑,否则的话就要受到最严苛的军法处置。

所以刑天军兵将的纪律性也普遍要远超过其它那些义军,这军服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现如今各方面的兵将们纷纷赶至南京城,要参加未来举行的阅兵大典,所以肖天健趁着手头有钱的机会,拨出了不少钱和布匹,为这些前来南京城参加阅兵以及观礼的兵将们统一都制作了两套全新的军服以及靴子。

对于刑天军的军服的式样方面,肖天健虽然也考虑过干脆就采用后世的军服,但是后来转念一想,毕竟那样做有违现在这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所以在军服式样上,他最终还是以这个时代的服装式样为主,少量的融入了一些后世军服的观念,尽可能的在让兵将们穿着舒适保暖的情况下,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同时也尽可能的穿着方便一些,使兵将们穿上之后,显得很是精神。

说起来靴子,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种奢侈品,许多人是穿不起鞋的,而刑天军作为一支新生力量,虽然军服上做到了基本统一,但是在脚上的鞋子方面,却并不容易解决,所以配发统一的靴子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实现,大多数兵将都是靠着自己打草鞋来满足脚的需求。

现如今这些兵将们来到南京城,肖天健也不吝啬,派人为他们每个人又都配发了一双崭新的半高牛皮的快靴,让这帮家伙们好生又是高兴了一下,于是这帮人换了全新的服装之后,顿时风貌便更是显得精神威武了许多,而这些兵将们到达南京城之后,便在南京城外的大营之中,开始了突击训练,随后刘耀本和罗立所部的兵将也返回到了南京城之中,加入到了强化队列训练之中。

第二百三十三章 登基、双喜临门

崇祯十四年元月二十这一天,对于天下人来说,无疑是具有着极为重要意义的一天,?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葬明 倒序 正序

《葬明》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