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攻南直隶做准备,另外还要夺占湖广全境,到了这会儿,就不得不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一方面对新军诸营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再武装,为其补充武器,使之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肖天健也很想尽快的夺取天下,可是这些基础事情,却是要必须先做的。
现下湖广战事基本上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扫尾的工作了,肖天健便下定了决心,要先把这些事情给一一落实才行。
于是他一方面令罗立和刘耀本率领各自部下的主力战兵营继续朝四周攻击扩展,另一方面着令所有这段时间新组建起来的诸营以武昌为中心,分头停驻下来,令各营的军将们就地对部下的新兵进行整训,将其中的不合格兵将裁撤淘汰掉,另外利用湖广当地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择优录选一批合格的新兵入军,再有就是将几个讲武堂之中的学兵抽检出来一批,令其赶赴武昌,编入到各新军诸营之中,充当骨干力量,并且再从原来各部的主力战兵营的兵将之中,抽调拔擢起一批兵将补充到新营之中充当军官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在较短时间之内,使得新营可以更好的控制使用,并以刑天军所特有的练兵方式对其进行操练,使之尽可能在短期之内,战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这些新军的装备问题,长枪手和刀牌手的装备都容易就地解决,利用缴获官军之手的武器,甚至不用修改便直接可以使用,但是火铳手的装备,就只能依靠河南和晋南的匠作营来为其补充了。
这半年来,刑天军各路人马都扩充的速度很快,而且几乎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事,所以对武器的需求数量也大增许多,同时消耗也非常巨大,虽然后勤部提前储备了一批自生火铳和火炮,但是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刑天军现下扩张的需要,只能令各地匠作营加紧打造,来补充诸军使用。
可是即便是目前的各个匠作营即便是加班加点日夜不停的赶造,也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刑天军的需求,所以当肖天健打下武昌府之后,刑天军之前的战争物资储备也基本上已经告罄,已经不足以支撑刑天军紧接着便挥师东进攻打南直隶了。于是肖天健只能在打下武昌府之后,下令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稍微喘口气,重新积蓄一下力量。
由于近期扩兵速度太快,以至于刑天军诸军之中的装备质量都开始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新编的营队,情况更是严峻,甲胄暂且不说,单是被刑天军视作法宝和依仗的火铳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要,所以肖天健便让新营先少装备一些火枪,减少他们的火铳手的配置,可是如此一来,带来的问题便是许多新营的战斗力,就比老的战兵营差了一截。
对于这个出现的问题,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下令军中再一次进行改制,对军中每个营进行考评,将诸营依据他们战斗力的强弱,区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营基本上都是原来的战兵营,其中火铳手的配置基本上可以达到五成左右甚至更多,披甲兵的比例也超出六七成,这样的甲种营的战斗力便相当强悍了,而乙种营则是以组建较早的新营抑或是此次随军南下的部分预备营为主,火铳手配备比例有三成左右,披甲兵也在三成左右,这样的乙种营也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起码对上官军,一比一的情况下只强不弱,甚至可以说要远超过普通官军的战斗力!至于丙种营则以最新组建起来的一些新营为主,火铳手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兵卒基本上不披甲,只有队将以上的军官才可以披甲,但是为了保证他们也能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不得不将一些弓弩这样的武器,补充到他们之中使用,甚至于还为其配备上大量的标枪,使之起码可以充当甲乙两营的辅助兵力使用。
如此区分之后,甲种营便是绝对的主力,乙种营也拥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作战能力,而丙种营则属于辅助作战的辅兵,必要的时候,丙种营的兵将,将会作为甲乙两种战兵营的人员储备,随时抽选补充到甲乙两营之中,一定程度上丙种营可以充当辅兵和新兵营的作用。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取士
虽然肖天健对战兵营进行了整编,将眼下的营队分做了三等,但是这样的编制也只是暂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甲种营永远便是甲种营,丙种营便永远只能是丙种营,这要看以后他们各营的表现来定,如果甲种营抑或是乙种营在以后作战之中,表现不好的话,便可以将其降级,变成乙种营或者丙种营,而丙种营一旦在作战之中表现出色,也完全可以将其提升为甲乙两种营,如此一来,便又等于在刑天军部伍之间,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使诸营军将兵卒暗中会相互较劲,以后在战场之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总之只要是刑天军的军队,肖天健就绝不允许他们之中出现类似其它义军之中的那种乱糟糟的情况,最最不济也就是装备差一点,但是建制上,都必须按照刑天军的正规建制来进行构建,使得每个兵都有人管,而不会让他们成为一窝蜂一般的乌合之众。
至于水营那边,肖天健也没忘了,在杨昆山目前还在湘江一带,跟着李信支援李信和高建所部经略湖广南部的时候,肖天健启用杨昆山的一个外号水鸭子大名叫张弛的副手,令其和刘江二人对眼下集结在武昌和汉阳以及楚州的水营重新进行一次整编,裁撤掉水军之中大部分不适合使用的渔船,遣散一批不合格的水卒,仅保留下合用的战船和货船,重新进行编制,将其分做三个水营,其中两个为战船营,主要负责今后在长江上与官军水师作战,另一个则基本上装备货船,作为专门运送兵马物资使用,主要装备各式战船三百余条,各式大型的货船三百余条,虽然裁撤了不少船只,但是却更加精干了许多。
同时肖天健令张弛、刘江等水营诸将,利用这段时间在江面上大规模的进行练兵,使之在年底之前,可以拥有相当的战力,对于两个战船营,肖天健尽可能的搜罗了一些各式弗朗机炮,将这些战船武装起来,虽说弗朗机炮威力有限,可是在面对装备低劣的官军水师的时候,这些弗朗机炮发射速率快的有点便彰显了出来,在江面上近战起来,即便是比起刑天军步军使用的各型火炮,也并不吃亏,同时为了加强这些战船的火力,一些虎蹲炮、碗口铳也被武装到了船只上面,就连货船上,也配备了一部分,充当武装货船使用。
就在肖天健在武昌府忙的跟车轴一般的时候,罗立派人送回来消息,他率领部下已经将鄂州南部的大冶县给打了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肖天健顿时便大喜了起来,他当初跑到晋南控制阳城,为的就是阳城产铁,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为刑天军提供比较充裕的兵器,现如今整个晋南都已经被刑天军控制,眼下刑天军控制的铁矿和铁炉所产的钢铁,虽然已经基本上够刑天军使用,但是这些所产出来的铁却要通过黄河转运到河南,交付给在河南各地的匠作营使用,在这个时代,仅凭6路运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大批的骡马,单是运输问题,就是刑天军很大的一个负担。
现在湖广基本上已经拿下了,可是武器特别是火器方面,却要靠着河南和晋南来解决,单是运输这些物资就要耗费巨大,现如今罗立打下大冶县,无疑便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众所周知大冶自古便是冶炼铜铁的地方,有大型的铜铁矿,而且在这里具有几千年的冶炼史,是中华青铜文化发祥地,也是后世武昌现代工业的基础所在,武钢筹建之初,便依托的是大冶的铁矿石来炼钢,便可以看出大冶的重要性。
现如今大冶拿下了,刑天军在这里便拥有了一处资源,再加上自古以来大冶就具有历史悠久的冶铁和炼铜的经验,即便是在大明朝时代,这里也是大明的冶铁中心之一,那里有大批的靠着采矿为生的矿工,也有大批的冶炉,如此一来,只要抽调北部一批技术好的铁匠南下过来,便立即可以就地利用这里的资源优势,为刑天军在湖广一带打造各种武器。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对罗立所部进行嘉奖,同时着令他们立即就地寻找铁匠,安抚当地的矿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而当地的产铁的炼炉,也基本上都是权贵们的家族产业,不要跟他们客气,没收充公,暂时改为刑天军公有,另外他也立即亲笔拟了一份命令,派人送到河南的嵩县总后勤部,着令他们立即在河南和晋南,再抽调一批工匠南下,赶赴大冶,在大冶就地筹建一个大型的匠作营,下一步就在大冶,为刑天军打造兵器。
大明朝对于工业很不重视,虽说民间矿冶业也发展的不错,但是朝廷对于这方面却并不怎么关注,这也可能跟朱元璋出身是个农民有关系,貌似在这个时代,中国的铁产量还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如果照此下去,技术上仅凭着民间的作坊式的经营,是很难有突破的,所以肖天健以为,如果有朝一日他夺取天下的话,那么工业就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要摒弃以前中国那种小作坊式的工业,兴办大型的工矿产业,整合资源发展技术,使得今后的中国,将永远控制着世界各种科技的前沿,再也不能缩着脖子自傲自大,以至于当国门被人家用炮舰轰开的时候,才知到自己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自他控制阳城之后,便非常重视矿冶业的发展,眼下为刑天军做工的矿工和各种工匠,已经有数万人之多了,除了钢铁之外,还有各地因为遭受战祸而被摧残的各种手工业,他也都很是关注,凡是攻占一个地方,便着令地方民务官吏要想办法扶植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其中包括各地的纺织、陶瓷、造纸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希望他们之中今后也能产生出世界知名的品牌。
眼下禹州的钧瓷便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产,以前钧瓷仅仅是皇宫大内之中可以拥有的东西,禹州钧瓷也是官窑负责管理,现在开始恢复生产之后,可以准许民间购买,于是先期产出的一批,很快便被范耀山尽数包圆,转手卖到了江南,两方获利都相当不错,而这不过只是一个其中的例子罢了。
在肖天健率兵南下之后,这才知道湖广果真是富庶之地,起码这里受到的小冰川时期的影响要远比北方轻得多,说这里是鱼米之乡一点不假,这里的稻谷一年两熟,而且产量要比北方旱田的粮食作物产量要高,不是说湖广熟天下足,仅仅是湖广一带产出的粮食,便基本上供得上河南那边的粮食缺口了。
这才不到十月,肖天健便亲眼看到了湖广一些地方已经收了两季粮食了,仅仅是从沿途各个抄没的官绅的家田之中收割上来的粮食,除去留给当地百姓所用之外,刑天军便获取到了大批的粮食,这一下肖天健总算是不用再为兵粮供应的问题发愁了,这也是他南下攻打湖广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湖广之地,他便不愁兵粮无处筹措,虽然不敢说让麾下兵将们保证吃好,但是最起码以后也可以让当兵的敞开肚子吃饱了,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今后朝廷再想扼杀刑天军,估摸着是不太可能了。
十月间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下来,但是比起北方的天气,这边虽然冷下来,但是却远没有北方那种彻骨冰寒的感觉,稍微穿的厚一点,便可以御寒了,而这个时候奉调前来的李进德也终于从河南赶到了武昌,并且在武昌府的肖天健的临时帅府之中,见到了肖天健。
见到李进德前来,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眼下这段时间,他身边缺了李信之后,不少事情便要他亲自处理,忙的他是脚不沾地,军务民务方面,他都要管,现如今李进德到了武昌府,他便可以将民务这方面的挑子撂给李进德来扛了!于是他哈哈大笑着将李进德迎入到了大堂之中,赐座给他,让他坐下说话。
李进德是从怀庆府直接走汝宁府和光州进入的湖广,然后在汉阳渡江到的武昌府之中,见到肖天健之后,见到肖天健又瘦了一圈,眼睛都带着血丝,颇为感慨,连忙参见肖天健,说主公辛苦了。
“不苦不苦!呵呵!就是稍微累了点!眼下李信我派他在长沙坐镇对湖广南部进行经略,这边的能干之人又少,所以……呵呵!不说这个了,现在你来了就好了,这边民务上一大摊子事情,你接过去我就轻松多了!
另外找你过来,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眼下咱们的辖地越来越大,仅凭以前那样安排官员管理民务,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所以我招你来,便想要和你商量一下有关开科取士的事情……“
“开科取士?”李进德听罢之后一下便惊得站了起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一脸惊喜的表情。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选
“对!就是开科取士!眼下我们辖地之中的读书人也有不少,而我们眼下也需要招募官员为我所用!这些读书人,经年累月的挑灯夜读,谋的岂不是有朝一日能做官吗?如果我们弃之不用的话,岂不浪费了吗?
而眼下仅凭我们四处查访贤能之人,择优录用,总是要有疏漏,很可能会埋没不少人才,所以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了!我看就先从湖广这边开始试行好了!今年年前便在武昌府先举行一次,招录一批贤能之士,授之以官,为我所用!如果效果不错的话,那么今后再在其它地方推行!“肖天健说出了他的打算。
李进德激动的手都有点哆嗦,连忙起身跪下,对肖天健磕头道:“卑职代天下士子,叩谢主公!多谢主公的恩典!这可是件大好事呀!”
其实别看李进德他们这些人投效肖天健,但是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肖天健能给天下士人开一条门路的,哪怕是他们自己当初并不得志,但是也知道读书不容易,好多士子好不容易苦读寒窗十余载甚至几十年,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可是其中不少人都并没有机会能当上官,但是好歹朝廷隔几年还是要招录一批人为官的,这总是让读书人有个奔头,现如今肖天健造朝廷的反,眼下看来,肖天健问鼎天下基本上已经是朝夕可待了,而今后肖天健如何对待这些天下的士子读书人,显然在此之前,还是一个迷,一方面他们也看出来,肖天健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一批人才,来替他治理地方,一方面他们也看到肖天健刻意的在各地寻访一些名士抑或是贤能之士出来为官,甚至于不惜屈尊去劝说一些被俘的官员投效于他,这次他途径汝宁府的时候,便在汝宁府见到了刚刚在汝宁府走马上任的当朝旧吏高斗枢,便知道肖天健眼下可以说是求贤若渴。
但是这次过来,他没有想到肖天健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科取士的事情,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便不用担心今后在肖天健夺取天下之后,士子们的出路问题了,这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谁执掌天下,都还是离不开读书人的!所以李进德听罢之后,颇为高兴。
同时让他更高兴的是肖天健现在虽然尚未称王称帝,但是从眼下肖天健打算开科取士,来满足对于官员的需求来看,起码肖天健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一旦肖天健有朝一日登临天下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也都功成名就,揭去了身上的这个贼名,堂而皇之的可以笑对先祖了!这可以说才是李进德最高兴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肖天健又说道:“但是咱们开科取士,不效仿当今朝廷的试题,当今科考太重视四书五经的内容,这么考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才干,但是却多为读死书之人,看看眼下朝廷里面那些当官的吧!多为一帮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人,有真本事的没有多少!
如果让我开科取士的话,最重的便是要看应试之人的能力如何!所以要考,四书五经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那种要靠着死记硬背的东西,考了又有何用?只会掉书袋罢了!所以要考就重视策问,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也不能说就彻底不要,毕竟这也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修养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但是不妨加入一些有关数算、农经之类的东西,看看应试之人如何作答,看看他们胸中到底装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学问!
总之这件事就由你先来主持办理,该考什么不该考什么,第一次可以摸索着来,以后逐步完善,让应试之人都知道,我肖某取士,要的是胸有经世之学的人才,让那些只知道读死书的人还回去读他们的死书吧!最起码,也要通过这次开科取士,让士子们知道,以后他们该多学一些什么!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去重视学务实的学问!“
李进德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其实他这样的人也是朝廷科举的受害者,李进德也觉得当下朝廷的科举考试内容太过死板迂腐,现在肖天健说出这么多具有新意的东西,让他听得很是激动,顺着肖天健的思路去想一下,如果这样开科招录出来的官员,还真的就比较能看得出应试之人是否有真本事了!
于是李进德赶忙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肖天健让他来主持此次考试,李进德却连说不敢,毕竟他年纪轻轻,虽然在刑天军之中,颇受肖天健器重,但是却毕竟没有多少名气,在这方面他显然资历太轻,可能会招人笑话。
肖天健听听也是,毕竟是他第一次开科取士,李进德虽然能干,但是毕竟年纪太轻,便主持这样的大事,不免会让人有点小看他,这方面还真是有必要请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坐镇,这样的话将会起到一定的名人效应,使得他这次开科取士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士子应试,也不至于被其它地方的士子看笑话。
于是他点点头道:“你考虑的倒是也不错,确实如此!不过这件事你先办,我再考虑一下人选问题,不过不管是谁,这试题方面都由你先来开列!暗中还是以你为主导!”
李进德这才连声答应了下来,对于由谁来主持此次开科取士的事情,肖天健还真是有点一筹莫展,本来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卢象升,如果此次由卢象升出面的话,定会引起轰动效应,但是卢象升和他有约,在他北上对付鞑子之前,卢象升只答应暗中充当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但是不得公开他的身份,以免祸及其家人,虽说现在肖天健已经暗中派人,暗中和卢象升的家人联络,并且说服了他们将他们暗中迁入到了河南安置,可是卢象升脾气倔,肯定是不肯干这件事的。
于是他第二个便想到了这次在武昌府抓住的贺逢圣,以贺逢圣的身份,如果出面主持此事的话,也应该是不错,毕竟此人有才有学,为人又刚正不阿,可是这老头也是个倔脾气,肯定也不会出面干这件事的。
想来想去肖天健突然间想到了一个人,于是心中便有了主意,暂时放下了这件事,接着和李进德商议起其它的一些事务。
李进德虽然年轻一些,但是却精力旺盛,脑子又比较活,这两年多在肖天健手下做事,成绩不错,通过在河南各地的历练,现在处理地方民务已经很有经验了,许多事情他都能接受肖天健的观点,肖天健一说他便明白该怎么做。
两个人谈了一天的时间,肖天健基本上便将湖广这边的有关民务的事情给他交代清楚了,李进德一一记下了肖天健的吩咐之后,都点头答应了下来。
虽说事情多的吓人,可是对于李进德来说,他还是尽力的承担了下来,毕竟现在还没有天下太平,肖天健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军事方面,民事的事情,只能由他们这些亲信之人先努力承担下来,人手不够就找一些人先帮忙,地方的事务不能拖着不办,必须要先运作起来,这样方能给军方提供足够的支持,肖天健历来将军民两方面的事情分的很清楚,武将不干地方民务,主要只负责军务,打下一个地方便立即移交一个地方的民政事务,决不许他们插手民务的处理,更不许他们私自安排地方官员,所以他们这些主掌民事的官员们,就要跟上脚步,不断的接收新的地盘的民务管理。
至于军务方面,民务官也不许插手对武将们指手画脚,在刑天军之中,军将和民政官员的地位相对于是平等的,各管各自的事情,谁出问题就找谁说事,相互之间更多的是配合,这也摒弃了大明朝以文抑武的作风。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多喜临门
随着李进德的到来,肖天健也终于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之中抽出一些空闲的时间了,这个时候他掐指算了一下,发现自己这次离开洛阳已经是快有十个月时间了,如此算来,范灵儿也快要或者是已经产下一个孩子了。
想想他常年累月的率部在外征战,却将范雨彤和范灵儿她们放在洛阳,长时间的不管不问,还真是觉得有点亏欠她们,特别是这一次他率兵出征之后,范灵儿怀上了他的孩子,可是他却一天也没有留在她们身边,便更是觉得有点惭愧。
这要是换作是后世的女人的话,老公敢这么做,非要闹翻天不可!幸好现在的女人自小就要学三从四德,不会给他脸色看。
而刑天军自在阳城打下根据地之后,肖天健便下令凡是行军打仗期间,军中将帅任何人不得在军中携带家眷抑或是私藏女人,而且这条规矩从他开始执行,所以军中上下也就都渐渐的习惯了这条规矩。
就连后来投靠他们的一些义军,整顿之后,军将们也都开始执行这条军规,将他们的家眷择地安置,如此一来,军中的军纪也就整肃了许多。
不过他们这些人也都是一个个血气旺盛的大老爷们,军中不许携带女眷,再加上他们这帮人要长时间的外出征战,很少有机会回家探视,想想这一点,肖天健又觉得对手下们有点亏欠。
一想到这件事,肖天健便觉得立即对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念感,好在这次李进德来的时候,给肖天健带来了洛阳他家中的消息,范雨彤和范灵儿都写了信给肖天健,托李进德这次捎了过来,信中告诉肖天健,范灵儿身体不错,经常会请名医入府为范灵儿诊脉,她肚子里面的孩子也很是不错,而且范雨彤在信中还透露给肖天健一个消息,说个别名医在诊脉之后,判断范灵儿肚子里面的孩子,很可能会是一个女孩儿,这一点让范雨彤有些失望,她说很想这一次范灵儿能为肖天健诞下一个男孩儿,如此一来肖天健便后继有人了!就连范灵儿也对此在信中表现出了颇为失望。
对于这一点,肖天健倒是没有太多的失望,毕竟他觉得只要范灵儿能怀上孩子,那么他的身体便没有问题,今后便还能有更多的孩子,于是他便立即提笔给她们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告知她们,对于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没有问题,他都喜欢,同时也在信中倾诉了一番对她们的思念之情,让她们好生保重身体,一旦生产,便赶紧送信过来。
他眼下军务在身,下一步很可能要整军攻打南直隶,所以短时间之内估摸着还是无法回洛阳探望她们,信中连说抱歉。
可是没成想这封信刚刚派人送出不久,洛阳便来了消息,说范灵儿果真为肖天健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下可把肖天健给乐坏了,两三天的时间里,一想到这件事,就乐得合不拢嘴。
而手下们则觉得肖天健的表现有点过头,不就是个丫头片子嘛!犯得着这么高兴吗?而且不少人还有点失望,觉得如果是个男孩儿的话,就好了,起码肖天健打下的这份基业,以后便有传承之人了!而他们的这个利益集团,今后也会更加安定一些。
肖天健当然也清楚手下人想的什么,不过他才不会太在乎这件事,儿子迟早肯定是会有的,现如今他也不是当初动不动就要亲自轮刀片子上阵的那个土匪头了,眼下他麾下可以说拥兵十多万,而且不少还是精兵,他的敌人想要取他的脑袋,现如今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所以他在得知范灵儿生下女儿之后,便在武昌府之中置了一桌酒宴,将可以招到的手下召集在了一起,痛饮了一番,好是放松一下,乐呵了乐呵!
而就在这个时候,肖天健同时又接到了几个大好的消息,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各地的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先说一下阎重喜在山西那边,在他率部攻占了整个平阳府以南的晋南地区之后,阎重喜将刁正派往了卫辉府,帮助刘宝防守卫辉府和怀庆府,抵御保定总督孙传庭所部对刑天军辖地的进攻,而刁正眼下可算是凶名在外了,他在漳河对高起潜一战之中,以两千对两万大败高起潜,可谓是一战成名,此事传的可谓是天下尽知,也使得刁正的名气甚至超过了阎重喜、罗立、刘宝等人。
刁正率部入了卫辉府接替了刘宝麾下的人马之后,和孙传庭交了两次手,孙传庭皆被击败,不得不退往了广平府,而刁正则立即趁势集结兵力率部追击,不但将孙传庭所部赶到了广平府北部,而且派人伪装成官军的信使,冒充孙传庭的部下,诈开了彰德府的城门,入城的二十多人突然发难,和城中的内应联手控制住了彰德府的北门,仅仅坚持了片刻,刁正便派出一支轻骑冲至城中,随即大军随后杀到,一举攻克了彰德府,把彰德府给打了下来。
紧接着刁正挟大胜之威,几天的功夫便又拿下了彰德府东部的大名府,这一下连孙传庭也被吓住了,孙传庭要说也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善于统军练兵,而且熟知兵法,更会调动士气,在陕西的时候,他配合着洪承畴剿灭了不少路义军,而且打得李自成满地找牙,最终如果不是肖天健施以援手的话,他和洪承畴差一点就成功的将李自成给围歼在商洛一带了。
孙传庭本来是一个十分心高气傲之人,很有想法也很有主见,甚至于连当初深受朱由检器重的杨嗣昌他也敢顶撞,如果不是因为刑天军累得杨嗣昌提前被赶出京师的话,估摸着他入京肯定会被杨嗣昌阴的丢官罢职被逮问,现如今他的命运虽然改变了,却掉头碰上了刑天军这个难啃的骨头。
在对上了刑天军之后,他才发现,以前他所有的经验了什么的,到了刑天军面前,都失去了作用,他这半年来,也没少使计策,想要战败刑天军,可是每每碰上刑天军,什么招都不灵了,刑天军愣是一力降十会,不管他怎么用计,何乃麾下的官兵不给力,碰上刑天军,什么招都使不出来,只有被按着揍的份,以至于打得后来孙传庭都没了脾气,有心效仿刑天军,也拉一支以火铳手为主力的人马出来,配合上红夷大炮,可是眼下朝廷财政困难的厉害,兵饷都发不下来了,更加上京辅之地刚刚被鞑子给祸害了一遍,老百姓不是南下逃入刑天军控制区了,就是被鞑子掳走了,剩下的老百姓也少的可怜,孙传庭连招兵买马都没地方去弄,想要一下装备起来一支可以和刑天军相抗的精锐兵马,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不管孙传庭多么有能耐,只要他还在朝廷的这个体制之中混,就没可能解决掉刑天军这样的精锐兵马,这次奉旨南下之后,孙传庭可以说被刘宝和刁正修理的非常惨,手下官军是越打越少,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能采取攻势,到了刁正来之后,几仗下来,便只能采取守势了,后来甚至被打得连守都没法守了,反过来被刁正率部撵着跑,所以卫辉府和怀庆府他没有能收回来不说,这一下连彰德府、大名府也丢给了刑天军,惊得孙传庭赶紧领兵缩入到了广平府,试图在广平府截住刑天军北上的势头。
因为彰德府和大名府被刑天军所破,朝廷那边陈新甲还狠狠的给孙传庭垫了一砖,崇祯听闻之后,也亲自下旨狠狠的斥责了孙传庭一顿,要不是现在念在手头没有可用之人的话,估摸着这一次孙传庭就有可能被罢免了保定总督之职,抓到京师问罪了。
而阎重喜在晋南那边,也没有消停,平定了晋南,安抚住了晋南的局面之后,他便集结兵力开始北上平阳府,从平阳府开始继续朝被进攻,九月间打下了霍州,十月间便攻下了汾州,与此同时晋北的王承平则在攻下了朔州之后,九、十月间和李凌风分兵扫平了忻州周边的各县,虽然有几个县城他们并没有攻取,但是地方上却基本上被他们控制住了,兵力也扩大不少,兵锋直指忻州。
如此一来,整个山西基本上也只剩下太原府这个省府和周边很小一块地方还在朝廷的治下了,至于什么时候失陷,那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如果朝廷不调派更多的兵力入山西的话,估摸着连年都不一定能过去了。
再说一下河南这边,刘宝在阎重喜分兵派刁正接替了他镇守卫辉府之后,便率部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归德府一带,先是在八月间在考城大败刘泽清一仗,打得刘泽清领兵一直逃回了济宁州,再也不敢按照孙传庭的指令,进犯归德府和开封府一带了。
而刘宝也腾出了手,在解决掉了刘泽清这个麻烦之后,打得他不敢继续觊觎河南刑天军的地盘,于是便率兵开始反击。
九月中旬,刘宝取下了亳州,十月间杀至了宿州,扫平了宿州一带的官军,包围了宿州城,并且在十月底的时候,先是击败了救援宿州的几支官军,进而在十一月初的时候,拿下了宿州城,开始从河南方向,先肖天健一步,对南直隶开始展开了攻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
到了这会儿,因为刑天军彻底展现出了强大实力,相比之下朝廷方面却表现的令所有人颇感失望,使得许多人已经感觉到,刑天军走到这一步,已经成为了一支庞大的让朝廷无法再加以控制的力量了!加上刑天军散布到各地的细作的鼓动,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出现了最底层的民众自发响应刑天军的情况,不少百姓对刑天军可以说是翘首以盼,巴望着刑天军赶紧到他们的地方去,免除掉他们身上背负的沉重的苛捐杂税,可以活的更好一些,这种势头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刑天军几乎没到一处,都能受到大批民众的夹道欢迎,从者众多,每每攻城,便会有大批当地百姓前去助战,为刑天军搬运物资,打造器械,甚至于直接参与到攻城之中,为刑天军填埋守军挖出的壕沟,清除各种守御的障碍,不少民众为此死在了战场上,可是依旧还有更多的民众加入进来。
以至于现在使得刑天军每攻一地,都比以前轻松了许多,甚至于出现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诱发出不少地方的守军守将干脆倒戈投降刑天军,使得刑天军的地盘几乎每天都在不断的扩大,一个个的州县接二连三的被刑天军所破,使得肖天健都为此有点自顾不暇,甚至于不清楚自己眼下到底都新控制住了多少地盘,反正几乎隔三岔五各处部下便会派人送信,告知他又取下了什么地方,后来肖天健干脆便令参谋部的人员,绘制出了一副巨大的大明地图,凡是收到消息,便立即将新占领的地界给涂红,同时将各部用兵马主力也标注在地图上,如此一来局势便一目了然了起来。
而这段时间李栓柱所部相对来说轻松许多,在打下郧阳之后,因为肖天健暂无计划攻打陕西,所以李栓柱所部便稍微轻松了一些,主要精力便放在了巩固湖广北部方面上,接防了荆州、承天府等地的防务,原来近卫师留下的人马则赶赴武昌和肖天健汇合,使得肖天健的近卫集团的兵力更加雄厚了一些,也免去了肖天健对西部四川官军的后顾之忧,而且李栓柱受肖天健之命,率部攻占了当阳,进而对夷陵州一带进军,开始为以后强行入川做好准备,只是眼下肖天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直隶方面,故此入川之事暂不着急,只要他能控制住湖广和江西,今后腾出手,入川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整体上刑天军在肖天健控制了武昌府之后,作战重心便开始偏向了南直隶一带,从他先期设定的计划之中,取下湖广之后,下一步便是攻打南直隶,只要攻下南京,那么孤悬于北方的京师就被断掉了一切物质上的支援,这大明也就算是彻底完了,至于他如何攻取京师,那就由着他来定了。
而十月之后湖广基本上已经被刑天军控制,而李信还在湖广南部率部进攻,到了十一月间?br />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