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第219部分阅读

重喜在六月底之前,便已经完成了他赋予的任务,彻底的将晋南整个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这么一来,他便有能力抽调出更多的人马来做更多的事情了。

更何况晋南对于刑天军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刑天军身处大6内部,长久以来,辖地内军民吃盐都是一个问题,要暗中通过盐枭们贩运私盐,来解决辖地内军民吃盐的问题,所以对于刑天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而解州拿下之后,刑天军便解决了吃盐的问题,同时也控制了内地一个重要的食盐产地,使得刑天军又拥有了稳定的财源,更不用说平阳府还产铁,是当下大明非常重要的产铁之地,现如今不管是打仗还是恢复农业,铁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控制整个晋南,对于刑天军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他们以后打天下的基础。

而且据付德明送来的报告,肖天健得知单是在平阳府一带,就找到了两千余名铁匠,和数千采铁矿的矿工,这对刑天军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短时间之内,刑天军的武器生产,又可以上一个台阶,满足他扩充兵力的需求。

所以在阎重喜攻下解州之后,肖天健一方面传令给付德明,令其尽快在平阳府以原有的那些铁场为基础,扩大生产,一是要最大力度的扩大炼铁业的生产,二是要大力加大对于火铳的生产数量,支援军队使用,同时着令阎重喜立即休整之后,调派刁正率领一部人马,出晋南,到怀庆府和卫辉府,协助刘宝守御黄河以南刑天军的控制区,抵御京辅和山东官军对刑天军控制区的进犯,缓解一下刘宝眼下的压力。

再说在晋北一带活动的王承平李凌风所部,他们在这两个多月以来,在晋北的活动也颇有成效,先是攻下了朔州,进而又攻下了岢岚州,然后以武力威胁忻州,大大的牵制住了山西的官兵以及宣大官军南下救援晋南诸州县,控制了很大一块地面。

不过和其它刑天军行动有所不同的是王承平和李凌风他们的兵马以骑兵为主,步军数量并不是很多,机动能力强,但是攻坚能力却相对较弱,毕竟火炮这玩意儿他们装备少,虽然有范家暗中给他们输送晋南所产的自生火铳,但是大炮这东西,却无法给他们偷运,所以他们的部下装备的火炮,多是从晋北各州县掠夺来的旧式火炮,由工匠们加以对火炮的炮架进行改造随军使用,所以火力不强,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攻坚战,这也是他们这几个月来,仅仅是攻下了几座州县,而没有能去攻打太原的北大门忻州的原因。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没多少功劳,相反他们二人做的甚至可以说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好得多,他们为刑天军打造出了一支兵力已经超过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兵团,并且通过时不时的入寇蒙古诸部,抢掠回来了不少的战马、牛羊,储备下了大批的战马,这些骑兵之中不但有晋北一带的汉人,而且还有大批因为部族争纷而失去部落的蒙古人,更有相当多当地的党项人,甚至有从辽东跑到晋北的渤海人和朝鲜人。

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没什么信仰,多是和后金鞑子有着血海深仇之人,在辽东乃至草原无法生存,最终选择了投靠王承平和李凌风他们,成了刑天军的一员,对于这些人,肖天健告诉过王承平和李凌风他们,要尽量争取,只要他们认同刑天军,便对其一视同仁,干的好的该升迁就升迁,该重用就重用,而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以前都是游牧出身,各个都有一身的好骑术,编练骑兵是最合适的,而且成军速度飞快,短时间便能用来上阵杀敌。

再加上刑天军推行的军事训练方式和纪律,刑天军的骑兵在这几年来,王李二人的率领下,已经锤炼成了一支纪律性很强,战斗力也非常强悍的骑兵队伍,上阵的时候更多的倚重于纪律和相互的配合,别说他们本来就骑术精湛,即便是军中一些骑术稍差的骑兵,在有效的纪律约束之下,和相互配合下,在骑兵对战之中,也都能发挥极强的战斗力。

毕竟骑兵不见得就非要个人骑术以及技战能力超强,历史上拿破仑的骑兵个人技能并不很强,但是在完善的军事组织之下,他们的战斗力却十分强悍,往往能打得对手无法招架,而他们的战斗力来源,则是依靠完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

换而言之,现在大明的骑兵和蒙古骑兵乃至是后金鞑子的骑兵,在上阵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讲求个人技战能力,虽然鞑子骑兵号称天下最强,其实在单兵技战能力上,并没有强过蒙古骑兵什么,反倒是一对一的时候,蒙古骑兵还要厉害一些,只不过蒙古人现在已经是一盘散沙,不是凝聚力比较强的鞑子军的对手罢了,不得不听从鞑子的吩咐,去充当后金鞑子的炮灰。

而刑天军自建军之始,肖天健便在对部下灌输组织纪律性,要求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兵种,都要讲求相互间的配合,所以王承平和李凌风也接受了他的观念,在组建他们的骑兵兵团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将肖天健的治军理念灌输给了部下们,再加上不断补充给他们的那些新的低级军官,都接受过相对比较严格的培养,所以他们二人麾下的骑兵队伍,便拥有了更强的纪律性,所以即便是没有吸纳这些少数民族的骑兵,他们的骑兵队的战斗力也绝不容小视。

这一点在他们这几年屡次深入关外草原,洗掠草原中蒙古部落,和蒙古骑兵交手,却罕有败绩的情况上,已经检验了他们的治军理念,使得王李二人麾下的骑兵队伍很是强悍。

虽然这一次他们打出刑天军大旗,正式宣告了他们的身份,并且地处宣大周边,朝廷的宣大骑兵对付他们,却只有吃亏的份,几次交手之后,宣大兵对他们都退避三舍,不敢跟他们作对了。

而他们眼下不但攻下了朔州和岢岚州,而且分出了部分人马,出长城渡过黄河,进入到了陕西北部地区,在神木、榆林一带开始活动,并且在那里也开始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势力圈,当地边军虽然对他们多次围剿,但是他们多采用游击战的办法,一触即走,打了就跑,官军也奈何不了他们,反倒是不少官军倒戈,投靠了他们,使之开始有迹象表明,将会逐渐的控制住陕北地区。

这一点对于肖天健以后北上,是至关重要的,虽说眼下在北方用兵还不是他的重点,但是未雨绸缪,先在那边建立起一支属于刑天军的强悍骑兵队伍,对于以后刑天军北上和鞑子为敌,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第一百零九章 天不作美

左良玉和麾下的部将们紧张万分,依靠着背后的荆州城,还有密集的水网,将战船都集中在了荆州一带,同时还在荆州城东北的长湖布置了不少战船,以期依靠水上的优势,能克制住刑天军对荆州的进攻。

同时他还派出手下大将,沿着从承天府和荆门县通往荆州的高阳镇、十里堡等地,层层设防,试图牵制刑天军的进兵速度,总之数万人马,都集中到了荆州四边,并且将精锐的骑兵放置在了城西一带,作为机动突击力量,做好了侧击刑天军的准备。

除了作出了死战的态势之外,左良玉还暗中留了一手,以造战船抵御刑天军的名义,催逼着当地的民众,在长江和长湖上为他加紧打造各种船只,停靠在荆州的码头边上,做好了逃走的准备,一旦荆州不保的话,他起码还能从长江上乘船顺流而下,逃往岳阳洞庭湖一带继续盘踞。

可是左良玉对于荆州当地百姓的残暴,早就引起了百姓的仇视,每天都有大批的兵卒趁夜逃离兵营,去投奔刑天军,左良玉为此派亲信不断的追捕这些逃卒,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将其处死,可是依旧还是无法阻止这样的情况,整个左良玉麾下的兵卒,士气都十分低落,只有他早年纠集起来的那些旧部,感念左良玉对他们不错,铁了心要跟左良玉誓保荆州。

整个荆州之战是在七月间开始的,肖天健在打下了承天府和荆门县之后,本想是一鼓作气的南下将荆州拿下,可惜的是天不作美,在他们打下荆门的时候,突降大雨,这一场雨下的非常大,到处的水都沟满河平,道路也变得十分泥泞难行,就连汉江也发了大水,使得江面舟船难行,稍有不慎,便船翻人亡。

而刑天军眼下对于火器的依靠比较大,而且随军的重炮、辎重也相当多,在这样的天气里南下攻打荆州,显然会付出相当的代价,于是肖天健也只能望天兴叹,不得不下令在承天府和荆门一带歇兵,等待天气好转,道路干燥之后,再开始南下,否则的话,这么多人马挤在道路上,将会是一场灾难。

即便是如此,这场大雨也让刑天军的部众们有点苦不堪言,因为雨势太大,他们连做饭的柴禾都无法收集到,以至于吃饭都成了问题,将士们有两天只能生吞一些米粮来果腹。

看着天上的大雨如同瓢泼一般,肖天健也很是有点烦心,这么多人马挤在这一带,每天人吃马嚼的要消耗非常多的粮食,而他们虽然不算是太缺乏粮食,但是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所以每日间他都冒雨在各营之间巡视,一边给将士们打气,一边巡视各种武器的保养情况,特别是对于军中使用的火药的储存非常重视,一旦火药受潮的话,那么就要很长时间得不到补充,这南方的天气,还真是雨水够大的。

这场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七八天时间,道路始终都泥泞不堪,直到七月初十天气才开始放晴,又过了三天时间,道路才算是干燥了下来,肖天健这才下令开始朝荆州进兵。

在斥候侦知左良玉沿江布置了不少的水军,以图在水上利用他们的优势阻截刑天军南下之后,肖天健毅然下令放弃了走水路朝荆州攻进,全军改走6路进兵荆州,继续以司徒亮的骑兵部队为先导,在前面打通前往荆州的通道。

而肖天健则率领大队人马在后,拖着众多火炮以及辎重,随后挺进,左良玉在路上派兵沿途不断的对刑天军进行堵截,但是面对着精锐的刑天军人马,往往都是一战而败,基本上没有再拖住刑天军进兵的步伐,使得肖天健领兵在七月中旬抵达了邢州城西北一带。

左良玉好歹还是有点勇气的,在刑天军刚刚抵达荆州城北纪山镇的时候,居然令麾下吴敏师率部对刑天军发动了一次逆袭,想要趁着刑天军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先给刑天军来个下马威,而他自己也亲自领两万大军,出荆州准备吴敏师一得手,他便挥兵掩杀,将刑天军打回襄阳去。

但是很不幸,吴敏师没有能完成他赋予的神圣任务,到纪山镇之后,仅仅是一交手,便当场被刘耀本麾下的铁骨营拦住了去路,一通排枪过去,吴敏师当即被打下了战马,其麾下兵马一哄而散,结果吴敏师也被刑天军给抓了去,当场削掉了脑袋挂在了高杆之上。

左良玉闻讯二话不说,掉头便回了荆州城,下令依城死守,而肖天健也不客气,利用这少有的几天好天气,继续兵发荆州城。

在大军途径长湖边的时候,左良玉麾下的水军突然登岸,想侧袭刑天军侧翼,可是因为组织不够得力,兵卒不太愿意打仗,登岸之后还没有杀到刑天军跟前,兵卒们便先行自己溃散了,仅剩下了不到三百多左良玉的铁杆旧部,结果是被刑天军一个预备营一个冲锋,便全部干掉在了长湖岸边。

而且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派重炮营拉到长湖岸边,架炮朝着湖面上的左良玉的战船猛轰了一通,打得左良玉布置在长湖的水军立即在湖上作鸟兽散。

但是肖天健进兵还是很不顺利,毕竟荆州乃是四面环水的城池,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河道,左良玉利用这里的地形,不断的派兵袭扰刑天军,刑天军不得不小心应付,既便如此,后面的一支辎兵队还是被左良玉的一支人马偷袭成功,烧毁了刑天军的一批粮秣,幸好肖天健派人救援及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否则的话,这一战还没开打,自己就断了粮秣了。

除此之外,左良玉麾下的一支骑兵,还是试图截断刑天军的粮道,趁着刑天军南下,他们绕道北上,杀奔了荆门县的刑天军储粮的营地,不过好在肖天健在南下的时候,李信提前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这里留守了五百战兵和三百辎兵,另外留下了一个预备营保护这个储粮之地,左良玉的骑兵几次发动突击,都被这些人马击退,丢下了百多具尸体之后,只得无奈的掉头奔回了荆州。

在路上结果又被司徒亮截住厮杀了一番,歼灭了左良玉起码千人左右的精锐骑兵,使得左良玉偷鸡不成有蚀了把米。

左良玉可以说是为了保住荆州城,什么办法都用了,夜袭、偷袭、伏击、掘路、挖壕,但是肖天健这边也见招拆招,步步稳扎稳打,在司徒亮的骑兵和刘耀本的各战兵营的努力之下,一一化解掉了左良玉的这些招数,两方也各有胜负,不过左良玉始终还是没有能阻止刑天军靠近荆州城。

而工兵营在这次南下攻打荆州的行动之中,也居功至伟,他们沿途架桥铺路,为刑天军大队人马打通道路,最终使得刑天军终于抵达荆州城下。

荆州之战至此也拉开了序幕,这一次肖天健可谓是捏紧了拳头,调集了一万多精兵,加上预备营的兵力,使得兵力超过两万余人,还有近两万反水投靠刑天军的左良玉的旧部和当地的百姓助战,整整拉到了荆州城四万多人马。

七月十七,肖天健在布置好了攻打荆州的任务之后,一声令下开始动手,七个战兵营各自率领预备营和助战辅兵,开始对荆州城外发动了进攻。

大战开始之后,整个战场上的炮声、铳声便如同滚雷一般,四面轰鸣了起来,一排排的刑天军火铳手如墙一般在刀牌手的掩护下抵近到荆州城外的左良玉所部的阵线前面,对着左良玉的人马开火,打得左良玉麾下的人马抬不起头,不得不一再后退,放弃他们防守的阵地,而战兵们只要攻下一处防线,大批助战民壮便立即扛着土包掂着工具蜂拥而上,将左良玉部下们垒砌的隘墙扒掉,将挖出的壕沟填埋起来,铺平通往荆州城的道路,使得刑天军的人马可以继续朝前推进。

大批橹车被赶造出来,一批批的投入到战场之中,为进攻的兵马提供掩护,而左良玉也拼了老命的不断的派人反扑,试图阻止刑天军靠近荆州城。

两方从十七日开始,连续在城外激战了三天时间,刑天军各部歼灭了左良玉留在城外的近两万大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场倒戈,开始帮着刑天军掉头对付左良玉的官军,而左良玉最后在刑天军犀利的攻势之下,不得不下令将城外残兵撤入到城中,作出了最后死守荆州城的架势,而城外他设置的各种防御设施,也就此彻底被刑天军清除掉了。

就连他在城西方向留下的三千多骑兵,最后也未能撤入城中,眼看刑天军势大,而且封住了他们撤入城中的去路,贼军的骑兵也相当厉害,留在这里,不但已经帮不上忙了,一不小心便可能会被刑天军给干掉,于是这帮人当即便朝着松滋败逃而去。

第一百一十章 降将

左良玉手扶着城墙垛口,低头朝着城外远眺而去,看着绵延的刑天军大营,和如林一般的刑天军各色战旗,心中惶恐不已,本来左良玉自认为他乃是当世之枭雄,从小小一个辽东兵卒,现如今混到了朝廷的平贼将军的位置上,麾下拉起来十几万人马,今后肯定能大有作为,虽说他没有问鼎天下的想法,但是割据一方当个大军阀的想法还是有的。

可是他倒霉的却是遇上了这支刑天军,这么几年下来,他和刑天军屡屡交手,却败多胜少,以前是他找刑天军的麻烦去,现如今却被刑天军打得不得不退到了荆州,可是刑天军还如跗骨之蛆一般的追了过来。

现在他真是有点后悔了年初去南阳了,如果他当时不听朝廷的蛊惑的话,不去南阳,搞不好也惹不恼这肖刑天,估摸着肖刑天也不会这么恨他,一直逼到他的家门口非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

看着城下立起的如林的高杆,上面悬挂的都是他旧部的人头,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他半年多前带着杀到南阳府的手下,现如今虽然有不少人投降了刑天军,可是照样还是被推出来砍掉了脑袋,他便知道肖刑天对他恨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他知道只要他落在肖刑天手中,绝对是没有幸免的道理。

眼看着刑天军开始在城外布置攻城,左良玉也咬了咬牙,下令部下们死守荆州城,他就不信,挡不住刑天军攻城,在他看来,通过这段时间他在荆州周边一带的洗掠,现如今城中储粮非常多,而且军饷也相当充足,只要撑住一个月的时间,刑天军肯定会撑不下去,自己退兵撤回襄阳的。

所以他的目标也不算太大,只要撑过这一个月时间,他便可以渡过这场危机。

为此左良玉亲自坐镇城头,对部下说:“只要有任何人胆敢后退一步,本将便立杀无赦!”同时派出刀斧手就堵在城墙脚下,拉出了雪亮的大刀片子,准备好了大批弓箭督战。

守军看到左良玉发了狠,也都无奈的只得登城死守,可是刑天军的重炮却立即便给他们了个下马威,数门二十四磅炮架在城外二里远的地方,瞄准了城头一通猛轰,左良玉还没在城头坐上片刻,一颗炮弹便轰在了他身后的城门楼上,把城门楼轰的摇摇晃晃,砖石乱飞,险一些就把左良玉当场轰死在城门楼上了,吓得左良玉立即在亲兵的护随下,逃下了城墙,呆在城墙脚下继续督战。

但是接下来荆州城便陷入了地狱一般的噩梦之中,大批刑天军的重炮也开始发火,就连一些三磅轻炮,也开始抵近到了城北对着城墙开了火,几乎每一刻都有炮弹落在城墙上面,打得城墙上砖石乱飞,荆州城虽然也是一座坚城,但是毕竟还是夯土包砖的城墙,怎么也架不住刑天军这样猛烈的炮火轰击,更何况城上的守军也都是血肉之躯,更不可能架得住这样的轰击,许多官兵当即便被轰得四分五裂,内脏和残肢断臂飞的到处都是,更多的官兵则是被崩碎的砖石所伤,躺在城墙上面呜呼哀号着。

城上本来左良玉也准备了不少的弗朗机炮和各种碗口铳、虎蹲炮,甚至还有几门稍轻一些的红夷炮,可是除了那几门红夷炮之外,其余的各种火炮,基本上都够不着刑天军的重炮炮阵,刑天军的大炮打的是又远有准,他们只能眼睁睁的躺着挨揍。

刑天军到这个时候,火力的优势已经完全展现了出来,长时间以来肖天健对于炮兵的建设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眼下军中各种大炮品种齐全,除了自产的三磅、六磅、八磅野战炮之外,现如今河南和晋南的炮作都已经开始铸造大口径的十二磅重炮,虽然产量不高,一年下来铸造不了多少门,但是这些炮都被肖天健集中使用,仅作为攻坚之用,再加上从河北还缴获了几门关宁军的二十四磅重型红夷大炮,这些重炮这一次南下,肖天健基本上都带了过来,虽然这些重炮每一门都有几千斤重,给刑天军运输它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是也绝不可否认它们的威力之大,给敌军造成的震慑之大,打襄阳的时候,它们便发挥了重要作用,打承天府的时候,它们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如今打荆州,更是显现出了它们的威力。

城墙上那几门左良玉的红夷炮开始的时候,还发炮还击了几次,但是这几门红夷炮马上便成了被刑天军炮手们重点关照的对象,集中火力朝着它们打了过去,没多长时间,这几门红夷炮便被轰成了渣,炮手也被轰得死伤殆尽。

至于那些轻一些的弗朗机炮、将军炮、缨子炮、碗口铳以及虎蹲炮之类的轻炮,虽然发炮还击,但是要么就够不着刑天军的重炮阵地,要么就没有准头,在刑天军的炮火压制之下,这些火炮纷纷被摧毁,抑或是炮手被打得抱头鼠窜,没法和刑天军对射。

肖天健驻足于一辆元戍车上面,远远的用望远镜观察着城墙上的战况,当看到满城墙的官兵都在抱头鼠窜的时候,肖天健笑了起来,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终于算是见到了成果,现在刑天军的炮兵,可以说放眼中原大地,还真是没有什么对手,特别是八磅炮以上的重炮攻城,可以说是犀利无比,抵近射击的时候,精度很高,配合上他亲自设计的操作系统,瞄准操作都很简单,再加上刑天军炮兵之中推行的瞄准方式,即便是远距离射击,精度也相当令人满意,看着城墙上一个垛口接着一个城垛被炮弹击中轰塌下去,一门门城墙上左良玉官兵的火炮被掀翻,肖天健心里面可以说是颇有成就感。

这个时候李信爬上了元戍车,对肖天健说道:“启禀主公!派往左良玉水营的细作已经回来了!您是不是见一下?”

肖天健一听立即放下了望远镜,笑道:“你看看,咱们的炮兵厉害呀!打得左良玉的手下是抱头鼠窜,根本就抬不起头!看来攻下荆州城,仅是时间的问题,估摸着到明天,城上基本上就没人敢上了!到时候发动攻城,定能一战破之!呵呵!走吧,下去再说!”

当肖天健回到中军大帐之后,一个身穿一件破烂百姓服装的中年汉子站在大帐之中,一看到肖天健便立即跪下道:“启禀大帅,小的幸不辱命,已经办好了大帅交给小的的事情!”

肖天健摆摆手道:“刘江,起来说话吧!咱们刑天军不兴你这种礼节!以后你也是刑天军的人了,以军礼参见就可以了!说说吧!情况如何?”

这个中年汉子赶紧称谢站了起来,此人名叫刘江,本来是荆州一带的渔夫,但是此人生性豪爽,乐善好施,平时喜欢结交朋友,在荆州一带的江面上是颇有名气的一个豪杰,而且他的家族世代都是长江上的渔民,各个都有一副好身手,同时水性也不必说了,据说在水中可以闭气小半天时间,当然肖天健不相信这个,最多在他看来,他们能在水中闭气超出五分钟就算是超强了,至于传言是不可信的。

这个刘江这些年来,虽然是个渔民,但是有时候也时常会打抱不平,甚至暗中拉起了一班手下,在江面上专门干一些杀人越货之事,他们主要下手的目标,多为当官的以及一些无良商贾以及豪绅的商船,抢来的钱物粮食也经常接济江两岸的穷人,在荆州一带多有善名。

而左良玉霸占了荆州之后,在荆州一带大索地方,大批渔民被抓入军中,当了他的水军,这个刘江也自然难以幸免,被抓入左良玉军中做事,因为他的名气大,而且水上的功夫极好,颇受左良玉的喜欢,让他当了水营的一个把总,统带一帮手下,前段时间派他到了刘国能手下驻守承天府,但是刘江痛恨左良玉的做派,觉得左良玉就是一个祸害,留着他的话这周边的百姓难活,于是趁人不备,便带着几十个手下投了刑天军,暂时在杨昆山手下做事,肖天健得知此人乃是一个豪杰之后,立即将他擢升为水营副营将,而刘江看罢了刑天军的做派之后,觉得肖天健是个好主公,知道体恤百姓,和传言中的一点不假,于是便死心塌地的跟着肖天健干了起来。

这次兵发荆州,刘江自告奋勇的说在左良玉的水军之中,有不少人是他以前的朋友,甚至有不少人是他的以前的手下,现如今他的几个堂兄弟也在左良玉的水军之中,有当把总的,也有当总旗的,都领了一些兵,管着一些船,所以他有把握去游说他们,让他们暗中转投刑天军,肖天健听罢之后立即大喜,给他了些金子带上,让他去办这件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算

而刘江这会儿便是刚刚从左良玉水营之中潜回军中的,当听到肖天健问他此行办的事情如何,于是立即便眉飞色舞的答道:“启禀大帅,这件事办成了,小的这些天藏在左军水营之中,一共联络上了三十几个老弟兄,他们一听说小的已经投了大帅,于是二话不说都愿意跟着小的投靠大帅,今后为大帅效命,帮着大帅除了左良玉这个王八蛋!而且这些弟兄眼下有人是小旗官,也有弟兄已经是把总了,都管了些人还有船,加起来的话,他们手下就有千多人,而且他们还说会联络更多可靠的弟兄,一起投效大帅!只要大帅一声令下,他们马上就在江上举事,只待大帅一句话了!”

肖天健听罢之后问道:“那么左良玉在长江上准备了多少船只?你可已经查清楚了吗?”

“查问清楚了,左良玉这厮在长江上准备了恐怕有七百多条船,其中百人战船有百余条,三十人的快船有二百多条,剩下的多是一些在江上掳的货船和渔船,小的的那些弟兄们眼下可以控制的有百人战船十几条,快船二十多条,剩下的还有不少人在货船上和渔船上做事,估摸着能控制住两三成的船只!现在他们还在联络朋友,估摸着这几天下来,起码还能再联络不少人举事!只要大帅一句话,他们马上便将船只连夜驶往下游!这左王八父子都不是东西,现如今好多人都恨不得扒了他们父子的皮!”

肖天健听罢之后心中狂喜,他这次来打荆州,其实并不担心打不下荆州,在6地上作战,他放眼现在湖广一带的官军,他这支人马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敌手,但是他担心的是一旦打下荆州,左良玉却坐船朝下游逃往武昌抑或是岳阳,而眼下他刚刚南下,还没有能在长江上有自己的船队,杨昆山调到了这里,在汉江上控制了一支船队,但是那些船多为一些渔船抑或是货船,不足以使用,而且从汉江到荆州,水路也不通,干瞪眼也没法子左良玉,一旦左良玉要乘船逃窜,他也只有站在岸上目送他的份。

所以为了这件事肖天健和李信都颇为头疼,而且他们的计划是在打下荆州之后,不能再做休整,立即要顺长江南下,攻打岳阳和武昌,这样才能尽快的控制住湖广,一旦左良玉带领大批船只顺流逃走的话,他基本上没有机会夺取太多的船只,这样以来,他即便是打下荆州,可能也无力顺江而下,去攻取岳阳这个重镇了,只能掉头率军返回襄阳,走随州6路前往武昌,这样的话单是打湖广,恐怕就要拖延个一年半载的时间。

想来想去,肖天健和李信都没有太好的办法,现在有了刘江这个人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一是可以趁机夺取左良玉陈驻在长江上的部分船队,另外可以趁机阻止左良玉坐船逃窜,如果干好的话,他便马上可以拥有一支长江上的船队,下一步攻打岳阳和武昌就简单多了!

肖天健乐了一阵之后,让人赐座给刘江,又和李信商议了一阵之后,对刘江说道:“你先不要急着让你们那些弟兄们起事,这件事恐怕要从长计议才行,我们的目的不单单只是要船,而是要干掉左良玉父子,彻底将左良玉这个祸害给除掉,一旦起事太早的话,左良玉还能坐船逃走,甚至于可能会派兵追杀你们,反倒是坏了大事!

这样吧!你这就回去,告诉你们那些弟兄们,我肖某对于他们投效,倒履相迎,而且肖某可以确保,绝不会亏待他们,今后刑天军也要在长江上建立自己的水营,以后少不了重用他们,但是请他们稍安勿躁,不要急着举事,待到我率部攻克这荆州城的时候,左良玉要坐船逃走,你们再动手发难不迟!

具体该怎么做才万无一失,更稳妥一些,咱们来仔细商议商议吧……“

李定国驻足于炮阵之后,一直在仔细的观察着刑天军的一举一动,自从他被肖天健招降之后,本来对肖天健是很有点不满的,而且认为肖天健这么处置张献忠有点不公,毕竟他的义父张献忠是义军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虽然做事有点欠妥,但是身份在这儿放着,肖天健却将其弃之不用,发配到了晋南编管安置,为此李定国对此颇有点腹诽。

而且肖天健安排人偷袭他义父,这件事上也显得有点卑鄙,以张献忠为质,逼迫他们投顺刑天军,虽然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事情,可是心里面总是如同有一根刺一般,有点让他不太服气。

虽说肖天健对他不错,也很器重,令他在近卫师之中当了一个营将,可以以其旧部为主,独领一营,暂居与刘耀本之下听令,可是李定国和艾能奇他们几个人,总是觉得胸中憋着一口气,想要跟刘耀本他们这些肖天健的旧部比试比试。

这段时间以来,他也率部好好的打了几场,还阵斩了刘国能,为此受到了肖天健的通令嘉奖,可是随着他们在刑天军的时间渐渐的长了之后,李定国、艾能奇他们这些人的傲气也渐渐的开始消散。

说实在的,他们这几个张献忠的义子,在打仗上面,各个都是好手,长时间以来,跟着张献忠南征北战,也算是什么世面都见识过了,血泊里面打过不知道多少滚了,跟官军交手的次数已经是数不胜数了,可是直至入了刑天军之后,李定国心中的战争观才彻底的被颠覆了。

在他以前看来,打仗就是要靠着精锐,敢拼敢杀而且武技高强才能打胜仗,在他投入刑天军之后,他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刑天军其实将士的个人武技水平很是一般,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武技高强之人,可是这些人却并没有被单独编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营之中,多充当一些刀牌手的角色,真正武技很不错的人,反倒官职并不是很高。

他也曾经没事的时候找刘耀本练过手,刘耀本和他交手,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这一点让他和手下人开始的时候,颇有点瞧不起刘耀本他们这些人,觉得刑天军也不过尔尔。

但是当他们在刑天军之中时间稍长一些之后,才发现刑天军其实并不怎么讲求个人武技的修养,但是却十分重视练兵,每天一大早,李定国他们刚刚闻号起床,一个个的伸胳膊踢腿的出营找块空地,领着部下们捉对厮杀练武,却发现大批刑天军旧部,却在排着整齐的队列,在绕着营地负重跑步,完了还在营地之中,做那种让人感到有点可笑的队列操练,反反复复枯燥的让人感到无聊,仅仅也就是向前走,原地转向,分列等等看上去根本不想是要训练他们打仗,而是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的队列显得工整一些罢了,为此还着实的让李定国他们这些张献忠的旧部们鄙视了一把,觉得刑天军这样的练兵简直就是吃饱了撑得,有吃的没地方消化了,干这么无聊的事情,官军和他们败在刑天军手中,根本就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忍不住指指点点的对刑天军的旧部冷嘲热讽一番。

为此刑天军的旧部和李定国他们这些张献忠的旧部还在营中发生过冲突,暗地里打了一场群架,当然结果是李定国他们在打群架之中大获全胜,把找他们麻烦的刑天军旧部的一些兵将打的跟猪头一般,为此刘耀本还被肖天健痛斥过一次,被拖出去打了二十军棍。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李定国他们便吃了一惊,肖天健在处理过刘耀本之后,笑着问李定国他们有没有兴趣结阵和刑天军队阵演练一番。

在刑天军之中专门备有许多专供演练使用的长枪和木刀之类的东西,李定国听罢之后当即便大营了下来,但是提出刑天军旧部的火铳太过厉害,双方不能使用火铳和弓箭,就用刀枪来一场对战,肖天健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李定国于是立即便带着他手下的人马出营,另外肖天健随意的从刑天军旧部之中点出了一营出战,规定双方不使用火铳和弓箭的情况下,来一场较量。

火铳手被勒令退出,以另外一营的长枪手和刀牌手补上,而这边的率队者仅是一个刘耀本的手下,两营就在大营之外拉开架势,展开了一场“厮杀”

李定国本来是很瞧不起刑天军兵将们的战斗力的,肖天健号令一下,他便立即分派手下开始冲向了刑天军的方阵,按理说刑天军最强悍的就是他们的火铳兵数量很多,远距离输出火力的能力非常强,可是现在不让他们用火铳,自然最大的优势就被限制住了,李定国和手下们认为这根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可以当着肖天健的面,好好的折辱一下肖天健的这些旧部们,让他们见识见识他们八大王带出的兵将也不是吃素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震服

可是让李定国和艾能奇、刘文秀?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葬明 倒序 正序

《葬明》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