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 61 部分阅读

要部队稳住阵脚继续战斗的坚强意志,是他在战争中的最大成就;也许正由于此,部队才没有在冰天雪地中完全土崩瓦解。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对这种见解有过很好的概括:希特勒执意下令部队不论在任何形势下,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都必须坚守阵地,这无疑是正确的。他本能地意识到,在冰天雪地中作任何撤退,必将使前线在几天之内土崩瓦解,他也意识到,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德国部队定要遭到拿破仑大军同样的命运由于冰雪封途,撤退只有通过空旷的田野。这样,用不了几夜,部队就支持不住,他们就会情愿在半道上躺倒等死。而且,后方也没有准备好可供他们撤退到那里的阵地,也没有他们可以守得住的任何防线。

个军长冯提伯尔斯克希将军同意这种看法。

这是希特勒的个巨大成就。在那个危急的关头,部队都在回想拿破仑撤出莫斯科的故事,终日生活在这个阴影的笼罩之下。如果经开始退却,就会仓皇四散,溃不成军。

德国陆军,不论是前线部队还是远在后方的大本营,全都惶惶不可终日。

哈尔德把这种情况生动地记在日记中。“非常困难的天”这是1941年圣诞节日记的开头句话。直到新年以后,他在日记中记述俄**队的历次突破和德军所遇到的严重情况时,都用上了这类词句。

12月29日。又是危急的天元首和克鲁格在长途电话中作了紧张的谈话。元首禁止第四军团北翼继续后撤。第九军团情况岌岌可危,该军团的指挥官们显然已不知所措。中午,克鲁格慌慌张张地打来个电话。第九军团请求撤退到尔热夫后面

1942年1 月2 日。激战的天第四军团和第九军团情况十分危急俄**队已突破马洛亚罗斯拉韦茨北面的阵地,把前线撕开个大缺口,目前还看不出有重建防线的办法由于这种情况,克鲁格要求批准撤出深陷在敌后的阵地。与元首展开激烈争辩,元首仍坚持他的意见:不论后果如何,必须保持现有阵地

1 月3 日。马洛亚罗斯拉韦茨和博罗夫斯克之间的防线已被突破,情况869 越发危险。库勃勒 和包克十分激动,要求批准撤出北路正在崩溃的阵地。元首怀疑手下的将领是否有勇气作出困难的决定,发了顿脾气。但是部队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明明是无法守住阵地的。元首下令:他会亲自来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撤退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种事情的决定权,已不在元首而在俄**队手中了。希特勒能勒令德**队拼死守住阵地,但是他再也阻挡不了苏联军队的前进,正跟克努特王不能阻挡潮水涌来样.有次,在惊慌之中,陆军总司令部有些军官建议,使用毒气也许可能扭转局势。哈尔德在1 月7 日的日记上写道:“奥赫斯纳上校劝我对俄国人开始进行毒气战。”也许由于天气太冷了,总之这项建议没有下文。

1 月8 日是哈尔德在日记上记载的“万分危急的天”。“苏希尼契 在莫斯科西南 的突破,使克鲁格的处境更困难了。因此他坚持要求撤出第四军团。”这位陆军元帅给希特勒和哈尔德打了整天的电话,坚持要求撤退。

到了晚上,元首才勉强同意了。他批准克鲁格“逐步地”后撤,“以便保护部队的联络”。

原定要在莫斯科庆祝圣诞节的德**队,现在在这整个可怕的冬天,却被俄军逐步地有时是迅速地击退,此外,也因为恐怕遭到俄军的包围和突破而退却。到2月底,德军已退到离莫斯科75 英里到200 英里的地方。哈尔德在2 月将尽时,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次冒险进攻俄国失败的兵员损失数字。

他写道,到2 月28日为止,兵员损失共计1005623 人,相当于他的全部兵力的31。其中死亡202251人,受伤725642人,失踪46511 人,冻伤112627人这还不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在俄国的重大损失。

春天到来,冰雪消融,漫长的战线上平静了个短暂时期。希特勒和哈尔德开始忙于筹划向前方调派生力军,调派更多的坦克大炮,以便重新发动攻势至少在前线的部分地区发动攻势。德**队在广大的战线上再也没有发动全面进攻的力量了。严寒的冬天所造成的损失,特别是朱可夫的反攻,使全面进攻的希望破灭了。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希特勒早就意识到,他要想征服俄国的870 这场赌博已经失败了,不仅在6 个月的时间内办不到而且永远办不到。哈尔德在1941年11月19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元首向最高统帅部几个军官所作的次长篇“训活”。希特勒在德**队离莫斯科只有几英里而且正在死命进攻这个城市时,便已经放弃了在年内打败俄国的希望,而在打第二年的主意了。哈尔德记下了元首的打算。

明年的目标。首先拿下高加索。目的,俄国南方边疆。时间:3 4 月。北路方面,今年战事结束以后,伏洛格达或高尔基, 时间只能在5 月底。

明年还有什么目标,尚待决定。切将看铁路运输的能力而定。关于将来要建立堵“东壁”

的问题也待以后决定。

如果苏联要被消灭的话,就用不着建立什么“东壁”。看来,哈尔德在听着最高统帅继续往下谈的时候,对这点是动过脑筋的。

总的说来 他最后写道 ,给人的印象是,希特勒现在已认识到任何方都不能消灭对方,并认识到这种情况将导致和平谈判。

对这位纳粹征服者来说,这点认识定是起了当头棒喝的作用的。6 个星期以前,他还在柏林发表过广播演说,“毫无保留地”宣布俄国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他的计划已经给打得粉碎了,他的希望已经化为泡影了。两个星期以后,12月6 日,当德**队在莫斯科郊外给击退回来的时候,他的计划和希望更进步破碎了。

次日,1941年12月7 日是星期日,在地球的另边,发生了件事件,把希特勒轻率地挑起的欧洲战争变成为场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大战将要决定他和第三帝国的命运,尽管希特勒自己这时还不能意识到这点。原来在这天,日本轰炸机袭击了珍珠港。第二天, 希特勒赶忙从他在“狼岤”的大本营乘火车回到柏林,他曾经对日本庄严地许下秘密的诺言,现在已到了履行这个诺言或者是翻悔的时候了。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阿道夫希特勒对日本的轻率的诺言,是他在柏林与亲轴心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经过系列会谈之后作出的。时间是在1941年春天,正是德国对俄国发动进攻前不久。我们从缴获的德日会谈记录中,可以追溯出希特勒又个重大的估计错误的来龙去脉。这份记录和纳粹在这段时期的其他文件表明,元首是多么无知,戈林是多么狂妄,里宾特洛甫是多么愚蠢,以至于他们不能了解美国的潜在军事力量这是第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廉二世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曾经犯过的错误。

希特勒对美国的政策从开始就存在着个基本的矛盾。虽然他根本瞧不起美国的军事力量,但在战争的头两年中,却仍然尽力使美国不卷入战争。

正如前文所述,使美国不卷入战争,是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主要任务。他们用尽切手段,包括贿赂国会议员试图津贴作家和资助“美国第委员会”,来支持美国孤立主义者,使美国在战争中不参加到德国的敌人方面。

希特勒十分懂得,只要美国由罗斯福总统领导天,希特勒的征服世界与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的狂妄计划就天不得实现。他在私下谈话时把这点说得很清楚。他认为,早晚要对付美国,而且用他的说法,要“狠狠地”对付。但是次只能对付个国家,这是他的战略迄今得到成功的秘诀。

对付美国的时候定会到来,但只有在打败英国和苏联之后才能这么做。到那时候,他将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帮助之下,对付暴发户美国人。胜利了的轴心国家将轻而易举地使孤立无援的美国人屈服在它们的滛威之下。

希特勒尽力想在对美国下手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前,使美国不卷入战争;要做到这点,日本是关键所在。

1940年3 月11日,里宾特洛甫曾对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拥有牵制美国的力量,它可872 以阻止美国像在第次世界大战那样出兵欧洲对德国作战。

在战争期间,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与日本人打交道时,最初特别强调不要惹得美国放弃中立的重要意义。到1941年初,他们特别急切地想把日本拖进战争,不是去打美国,更不是打他们马上就要进攻的俄国,而是去打显然快要打败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国。早在1941年,德国就加紧对日本施加压力了。2 月23日,里宾特洛甫在萨尔斯堡附近的富许尔霸占来的宅邸里,接见了日本大使大岛浩将军。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作者认为他是个比纳粹党人还要地道的纳粹分子。里宾特洛甫对客人说,战争虽已取得胜利,但是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应该“尽快”参战,占领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领土。

他继续说道 日本的突然出兵,定可以阻止美国参战。美国目前还没有武装起来,它不会愿意它的海军在夏威夷以西遭到危险。在日本出兵的情况下,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更小。日本只要在其他方面尊重美国的利益,罗斯福即使拿什么丧失威望的论据来说服美国人打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国在日本进占菲律宾时也不得不袖手旁观,那未它就很不可能宣战。

里宾特洛甫又说,美国即使真的参战,“也绝不会对三国条约的国家的最后胜利产生多大危险”。日本舰队定会轻而易举地打败美国舰队,战争将以英国和美国的垮台而迅速结束。这样的话对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动听的,所以里宾特洛甫大讲特讲。他劝日本在华盛顿正在举行的谈判中,态度要坚决,“说话要干脆”。

美国只有在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后,他们才会后退。美国人民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子弟,因此是反对参战的。美国人民本能地感到,罗斯福和幕后操纵的犹太人是在无缘无故地把他们拉迸战争中去。因此,我们对美国的政策定要干脆坚定

这位纳粹外交部长还提出点警告。这个警告也曾对佛朗哥提过,但是可悲地没有产生作用。

德国旦受到削弱,用不着多久,日本就将发现它自己处于全世界的围攻之中。我们坐的是条船。现在是决定我们两国未来几世纪命运的时刻德国的失败也就是日本帝国的理想的告终。1941年3 月5 日,希特勒发布了项称作“关于与日本合作873 的第二十四号基本命令”的绝密指示,把他的对日新政策通知了军事将领和外交部的高级官员。在三国奈为基础上的合作必须以尽早促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为目标。若能做到这步,英国的强大力量将受到牵制,美国利益的重心将转移到太平洋

作战的共同目标主要在于迫使英国迅速屈服,从而使美国不能参战。

占领新加坡这个英国在远东的战略重镇,肯定地意味着我们3 大强国取得了整个作战中项决定性胜利。 希特勒还敦促日本占领英国的其他海军基地,甚至在“旦不能阻止美国参战时”,占领美国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后部分命令:“千万别让日本得知巴巴罗沙计划的消息。”盟国日本与盟国意大利样,不过是德国实现野心的工具,它们的政府都不能使元首推心置腹地把他的进攻俄国的打算透露给它们。

两个星期以后,即3 月18日,海军元帅雷德尔在同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开会时,强烈地要求迫使日本赶快进攻新加坡。雷德尔解释说,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因为“整个英国舰队已受到牵制,美国对日本进行战争还没有准备好,美国舰队的力量也赶不上日本”,这位海军元帅说,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决涉及英美两国的其他切亚洲问题”,同时,自然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活。这位海军元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个障碍,在他提起这点时,希特勒定是大皱眉头的。雷德尔警告说,根据海军情报,日本只有在“德国开始登陆英国以后”,才肯在东南亚对英国采取行动。在这次会议的海军方面的记录中,没有记载希特勒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雷德尔肯定知道最高统帅既没有在今年登陆英国的计划,也不存这种希望。雷德尔还提了另外件事,元首未置可否。他“建议”“把对俄国的打算告诉”松冈洋右。日本外务相现在正在取道西伯利亚和莫斯科前往柏林途中。路上,如赫尔国务卿所说, 他发表了好战的亲轴心的谈话。3 月26日,他到达德国首都。当时正是希特勒感到十分狼狈的时候,874 因为那天夜间贝尔格莱德发生政变,南斯拉夫的亲德政府被推翻了,元首正忙于制订镇压这个难以驾驭的巴尔干国家的新计划。因此他要等到27日下午才能接见日本客人。

第二天上午,里宾特洛甫与松冈会谈,他的谈话不过像放了阵留声机旧唱片,这种唱片是专门用在这种场合,放给这类客人听的。只不过话说得比往常更愚蠢,而且还不让短小精悍的松冈插嘴。这在施密特博士记录的长篇会谈秘密记录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份记录现在是缴获的外交部文件之。“这场战争,轴心国家是赢定了,”里宾特洛甫宣称,“英国认输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接着他就催促日本“赶快进攻新加坡”,因为这将是“早日打倒英国的个具有极大决定意义的因素”。面对着这样个自相矛盾的说法,这位矮小的日本客人眼睛眨也没有眨下。施密特回忆说:“他不动声色地坐着,对这种奇怪的谈话究竟有什么印象,丝毫也没有透露。”谈到美国的问题,里宾特洛甫说道:毫无疑问,若不是罗斯福总是给丘吉尔打气,英国早就不会打下去了三国条约的个首要目标就是威吓美国阻止它参战我们必须用尽切办法,阻止美国积极参加到战争中来,并且阻止它过于有效地援助英国旦拿下新加坡,阻止美国参战也许就大有希望,因为美国是不能冒险把舰队派到日本海面去的这样来,罗斯福的处境就十分困难了

尽管希特勒有过规定,不要把德国即将进攻俄国的事告诉松冈为了防止泄露消息,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就要看到,这给德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里宾特洛甫还是作了若干泛泛的暗示。他告诉客人,德国和苏联的关系是没有毛病的,但是不大友好。而且,如果俄国威胁德国的话,“元首就要消灭俄国”。他又说,元首深信,如果打起来的话,“几个月之内,俄国就不存在了”。

施密特说,松冈听了这番话,眨眨眼睛,满脸显出惊讶神情。里宾特洛甫这才赶忙叫他放心,说他不相信“斯大林会采取不明智的政策”。施密特说,在这当儿,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叫去讨论南斯拉夫危机问题,按说他应该举行正式午宴招待贵宾的,竟也忙得顾不上了。

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灭另个国家南斯拉夫的决心以后,对日本外务相做工作了。他开始说道,“英国已经输掉了战875 争,问题只在于英国能不能明智地认输”。现在,英国还抓住两根救命草:俄国和美国。希特勒在谈到苏联问题时,比里宾特洛甫谨慎些。他说,他不相信会发生与俄国打仗的危险。归根到底,德国有着大约160 个师到170 个师的兵力“可用于防备俄国”。至于美国,他说:美国的面前摆着三条路:它可以武装自己,它可以支援英国,它也可以在另条战线上作战。

如果它援助英国,就不能武装自己。如果它抛开英国不管,英国就要被打垮,那时美国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单独同三国条约国家作战的境地。但是,美国要想在另条战线上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元首最后说道,“任何人都不能想像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动手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他竭力夸张地说:“这样的时机,去难得再来。这是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松冈表示同意,但是提醒希特勒说,可惜他“做不了主。此刻他不能代表日本帝国作出肯定采取行动的保证”。

但是希特勒这个绝对的独裁者却能够作出保证,并真的在4 月4 日对日本作出了保证,这是在十分随便而且谁也没有要求他这么做的情况下作出的,是在松冈拜访了墨索里尼回到柏林以后。 这第二次会谈,是在纳粹进攻另两个无辜的国家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前夕举行的。这天,元首沉浸在片好战的心情中,他急切地希望取得新的轻易的胜利,急切地希望对贝尔格莱德报仇。他说,虽然他认为与美国开战是“不合宜的”,他已经把“它包括在他的估计之内”。但是他并不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有什么了不起。德国为了阻止美国人在欧洲登陆,已作了种种准备工作。它将用潜艇飞机对美国进行场激战,德国有丰富的战争经验美国绝不是它的对手,876]且完全不说德国士兵显然远远胜过美国人这事实。

这样的吹牛使他无法不作出致命的保证。施密特在会谈记录中记了下来:如果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德国方面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步骤。

从施密特的记录中可以清楚看到,松冈并没有充分体会到元首所作保证的重要意义,因此希特勒又说了遍。

正如他已经说过的,旦日美两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参加。 希特勒不仅对这个随便作出的保证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且,还因为没有把他在占领巴尔干以后立即要进攻俄国的意图告诉日本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松冈在3 月28日的次谈话中,转弯抹角地问里宾特洛甫,在他回国途中,要不要“在莫斯科停留,以便与俄国人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或中立条约的问题进行谈判”。呆头笨脑的纳粹外交部长满不在意地回答说,松冈“在莫斯科如果可能就不必提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许和当前形势不完全适应”。他并没有十分了解未来事件的意义。可是在第二天,他的木头脑袋想明白这点,在这天的谈话中他开头就谈起这个问题。跟希特勒即将于4 月4 日随便地作出保证模样,他在谈话开始时先提出了保证:旦俄国进攻日本,“德国将立即投入战斗”。

他说,他所以作出这项保证,“为的是让日本放心地向南进攻新加坡,而不必担心俄国的牵制”。松冈最后谈到他前来柏林路过莫斯科时,曾向苏联建议签订个互不侵犯条约,并暗示说俄国人颇有赞同的意思。里宾特洛甫听了,又毫不在意,只是劝松冈对这个问题“表面上敷衍下”。

但是日本外务相在返国途中到莫斯科,就和斯大林签订了个中立条约。预见到这个条约后果的德国驻苏大使冯德舒伦堡,曾把条约的内容用电报通知了柏林。它规定如方卷入战争,另方将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是在4 月13日签字的。这是日本直信守到底的唯条约,虽然后来德国方面劝告日本不要遵守这个条约。因为到了1941年夏末,纳粹就要央求日本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而不是进攻新加坡或马尼拉了

尽管如此,希特勒最初并没有了解到俄日中立条约的意义。4877月20日,当雷德尔向希特勒问起这件事时,希特勒说,这项条约是“在德国默许之下”订立的,并说他欢迎这个条约,“因为这么来日本就不能随意对符拉迪沃斯托克采取行动,应该引它去进攻新加坡”。 希特勒这时深信德国能在当年夏天消灭俄国。他不想让日本在这项盖世武功中与他平分秋色,正如他过去不愿意与意大利分享征服法国的果实样。他也有绝对的自信,可以用不着日本的帮助就能打败苏联。里宾特洛甫道出了他的主子的这种思想。他在3 月29日对松冈说,旦俄国逼得德国“动手打起来”,“如果日本军队无法进攻俄国,他认为是对的”。

但是,不到三个月,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极大的转变。1941年6 月28日,即纳粹军队大举进犯俄国之后的第六天,里宾特洛甫打电报给德国驻东京大使欧根奥特将军,要他尽切力量促使日本从背后迅速袭击俄国。电报指示奥特要利用日本人抢夺领土和财富的贪欲,同时力陈这是使美国保持中立的最好办法。

里宾特洛甫解释说 我们可以希望,迅速打败苏俄特别是如果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的话最足以说服美国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的英国站在边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相对抗,是徒劳无益的。松冈是赞成立即进攻俄国的,但是东京政府并不接受他的看法。政府的态度似乎是这样:如果德国果真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能迅速打败俄国,他们就不会需要日本的帮助。可是,东京方面对纳粹能否取得闪电式的胜利尚难肯定,这就是他们所以采取上述态度的真正原因。

但是里宾特洛甫仍不死心。7 月10日,正是德国对俄国的进攻势如破竹的时候我们在前边谈过,甚至连哈尔德也认为胜利878 已经到手了,这位纳粹外交部长在东线所乘的专车上给德国驻东京大使发去份电报,重新提出更强烈的要求。

既然像日本驻莫斯科大使所报告的那样,俄国实际上已处于崩溃边缘日本就决不可能在完成军事准备工作之后不解决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问题

我要求你用切办法继续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俄国的战争日本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目标当然仍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这样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大好前景,并没有能打动军国主义的日本政府。4 天以后,奥特大使回答说,他仍在尽切力量说服日本方面尽早进攻俄国。他说松冈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东京的内阁中“障碍很大”,奥特必须对之进行斗争。事实上,性情暴躁的松冈不久就给排挤出内阁。他的去职,使德国暂时失去了个最好的友人。尽管我们不久将要看到,柏林和东京后来又恢复了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密切到使日本人相信,帮助德国进攻俄国是明智的。希特勒又次在自己擅长的惯技上,输给了个狡猾的盟友。“这年整个秋天以后两年中还有好几次,里宾特洛甫直努力劝诱日本夹攻俄国,但是东京政府都拒绝了,答复很彬彬有礼,实际上就是说,“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这年整个夏天,希特勒直没有死心。8 月26日,他对雷德尔说,他“相信日本在兵力经集中以后,便将立即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人现在所以不动声色,我看是为了便于顺利地集结兵力和突如其来地发起进攻”。日本档案文件透露东京在这个令人为难的问题上是如何对德国虚与委蛇的,例如8 月19日,当奥特大使向日本外务次官问起日本出兵俄国的问题,外务次官回答说:“进攻俄国这类问题对日本来说是个极端严重的问题,得三思而行。”8 月30日,越来越不耐烦的奥特大使向外相丰田海军上将提出个问题:“请问日本有没有参加苏德战争的可能性”丰田回答说,“日本现在正作准备,完成准备工作还需些时间。”

“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

由于日本自己也有烤着的栗子取不出来,它坚决不肯为希特勒从俄国的火中取栗,因此对德国来说,在征服苏联以前,不让美国卷入战争,就成为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在1941年夏天,元首深信德国可以在冬季到来以前把苏联征服。

很久以来,德国海军直不满意希特勒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许他们破坏美国对英国的货运,对抗美国海军舰只在大西洋上对德国潜水艇和海面舰只越来越厉害的敌对行动。纳粹的海军将领,比心思局限在陆地上的希特勒看问题看得远。他们几乎从开始便看到美国参战必不可免,并力劝最高统帅对此要早作准备。1940年6 月法国战败以后,雷德尔在戈林的支持下,便立即敦促希特勒夺取法属西非,更重要的是占领大西洋上的冰岛亚速尔群岛加那里群岛等岛屿,以防止美国占领这些岛屿。希特勒表示颇有兴趣,但是他要先进攻英国和征服俄国,然后再对付已处于绝望境地的暴发户美国人。参谋总部的男爵冯福肯施但因少校,在份绝密的备忘录中透露了希特勒在1940年夏末的观点。

元首现在正在忙于考虑占领大西洋诸岛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日后对美国进行战争,此间也已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问题已不在于希特勒想不想对美国进行战争,而在于选定什么时候发动战争。第二年春天,发动战争的日期在元首心里已经有点谱儿了。

1941年5 月22日,雷德尔海军元帅与最高统帅会商,悲哀地报告说,海军“不得不打消占领亚速尔群岛的计划”,原因很简单:力量不够。但是到了此刻,希特勒对这项计划的兴趣却大起来了。据雷德尔的秘密札记所载,希特勒的回答是这样的:元首仍然赞成占领亚速尔群岛,以便远程轰炸机可以从那里起飞去轰炸美国,可能在秋天就会有这样的需要。

这就是说,在击溃苏联以后。然后就轮到美国了。两个月以后,7 月25日,正当对苏攻势进入高嘲时期,希特勒对晋见他的雷德尔更明确地谈了这个问题。据雷德尔笔记:希特勒对他说,“东方战事结束以后,他将保留对美国采取严厉行动的权利”。希特勒对这位海军首领又强调地说,但是在此以前,他仍然希望“避免美国宣战这是因为考虑到陆军正在进行紧张的战斗”。

雷德尔不满意这种主张,事实上,他的日记中现在可以从缴获的文件中看到关于同希特勒会见的记载,都流露出他对元首抑制德国海军的做法的日益不耐烦的情绪。每次会见时,他880 都想改变希特勒的看法。

这年年初,2 月4 日,雷德尔向希特勒呈送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海军方面表示十分怀疑让美国继续像现在这样中立下去对德国的价值,实际上,海军将领们都认为,美国参战如能促使日本成为轴心方面的员交战国,反而“对于德国的战争努力是有利的”。但是纳粹独裁者并没有为这种论点所打动。

雷德尔泄气极了。这时“大西洋战役”正酣,德国没有占上风。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资源源运到英国。“泛美中立巡逻”使德国潜水艇越来越难以进行有效的活动。雷德尔把这些情况都向希特勒指出,但是没有收到多大效果。3月18 日,他又晋见希特勒,报告说,开向英国的美国货船得到美**舰护航,直到冰岛。他请求授权给他不经警告而攻击美**舰。他要求采取定措施,以防止美国在法属西非获得立足点。他说,美国如果获得立足点,“是十分危险的”。希特勒听了回答说,他将与外交部不是任何其他单位而是外交部磋商这些问题。这不过是搪塞推托海军将领们的个办法。这年整个春天和初夏,他直搪塞推托。4 月20日,雷德尔又向他请求准予“按照海上截夺惯例,对美国商船开火”,希特勒也拒绝了。美德军舰的第次正式有记录的冲突,是在4 月10日发生的。这天美国驱逐舰涅布拉克号对艘有进攻迹象的德国潜水艇发射了深水炸弹。5 月22日,雷德尔带着份长篇备忘录回到了伯格霍夫,他建议对罗斯福总统的不友好行动采取反措施,但是没有能打动他的最高统帅。

元首认为 海军元帅写道 ,美国总统的态度仍在未定之中。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希望发生会导致美国参战的事件。俄国战役爆发以后,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的理由就更多了。6 月21日,对苏发动进攻前夕,希特勒又对雷德尔着重地谈了这个问题。这位海军元帅曾兴高采烈地对他报告,253 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德国宣布的封锁区内发现了美国战斗舰得克萨斯号和随行的艘驱逐舰之后,如何“跟踪前进,准备进攻”。他又说,“凡是涉及美国的事情,坚定的行动往往比明显的让步更为有效”。元首同意他所说的原则,但是不同意这具体行动,并且再次对海军提出告诫。

元首详细说明,他希望在“巴巴罗沙”计划有相当进展之前,避免与美881 国发生任何事件。

几个星期以后,局势就会更加明朗起来,并且可望对美国和日本产生有利于我的影响。到那个时候,美国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的增加,便会不那么想参战。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今后几个星期内,必须停止在封锁区内对海军船只进行任何攻击。

雷德尔试图争辩说,在夜间是很难辨别出是敌舰还是中立国家的舰只的。希特勒没让他把话说完,便责成他发布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的新命令。

于是,这位海军首领当晚便发布命令,停止对“封锁区内外”任何军舰进行攻击,除非确定是英**舰。对空军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7 月9 日,罗斯福总统宣布美**队将接替英国对冰岛的占领。柏林方面迅速作出强烈的反应。里宾特洛甫致电东京指出:“美**队帮助英国,侵入了我们已正式宣布为战区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对德国和欧洲的侵略行为。”雷德尔急忙赶到“狼岤”,元首正在那里指挥着他在俄国的部队。雷德尔要求希特勒对这样个问题做出决定:“应该把美国占领冰岛看作是参战,还是看作是种应该不予理睬的挑衅行为。”在德国海军看来,美国登陆冰岛是种战争行为。海军在份长达两页的备忘录中,请元首注意罗斯福政府对德国犯下的其他各种“侵略”行为。海军还要求有权在必要时可以在护航区内击沉美国货船和进攻美**舰。 希特勒没有同意。

[雷德尔在关于这次会见所写的报告中说道]元首详细解释说,他迫切望美国的参战能再推迟两个月。方面因为东线战事需要投入空军的全部力量他不希望分散空军力量,那怕只是部分;另方面,在东线作战如能获胜,将对整个局势起巨大的影响,说不定还能对美国态度起巨大的影响。因此,他暂时不希望改变现行命令,而是希望切实避免发生事件。

雷德尔又争辩说,他手下的海军指挥官们如果出于,“误会”而袭击美国船只,不能要他们负责。希特勒反驳说,至少在遇到军舰时,海军要先“确实判明”是敌舰以后才能进行攻击。为了使882 海军将领们正确领会他的意思,元首于7 月19日发布了项特别命令,规定“在扩大的作战区域内的美国商船,不论是单独航行或者在英美护航队中航行,如果在使用武力以前即已判明为美国商船者,不得进行攻击”。在美国也已承认是不可入内的封锁区中,可以袭击美国商船。但是希特勒在他的命令中又特别规定:这个作战区“不包括美国到冰岛之间的航路”。“不”字下面有希特勒自己划的着重线。但是正如雷德尔所说,“误会”是不可避免的。5月2日,艘潜水艇击沉了开往南非的美国货船罗宾莫尔号,击沉的地点在德国封锁区外很远的地方。临近夏未时,又有两艘美国商船遭到鱼雷袭击。9 月4 日,艘德国潜水艇向美国驱逐舰格利尔号发射了两个鱼雷,都未命中。个星期以后,9月11 日,罗斯福在次演说中对这次攻击作出反应,他宣布已下令海军,发现就开火”,同时警告说,轴心国家的舰只如进入美国防区,那就是“自冒风险”。

这篇演说把柏林惹火了。纳粹报刊把罗斯福骂作。头号战争贩子”,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回忆说,当时希特勒“非常激动”。但是,等到9 月17日下午,雷德尔海军元帅到达东线大本营“狼岤”,力劝希特勒对“发现就开火”的命令断然采取报复措施时,元首的怒气已经平息了。海军元帅向他请求说,现在应该对德国海军解除不得进攻美国船只这禁令了,但是最高统帅的回答仍然是斩钉截铁的个“不”字。

雷德尔在关于这次谈话的记录中写道 对俄国的战事看来到9 月底可以定局了,因此元首要求谨慎从事,在10月中旬以前,在对商船航运的作战中,避免发生任何事件。

雷德尔忧伤地写道,“因此,海军总司令和潜水艇舰队司令[邓尼茨海军上将撤回了他们的建议。必须把暂时按照原先发布的命令行事的理由通知各潜水艇”。从当时形势看来,希特勒定是用了非凡的克制能力才做到这步的。但是,对于那些年轻的潜水艇舰长来说,他们在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执行任务,不断遭到日益奏效的美国海军舰艇也常常参加的英国反潜艇措施的马蚤扰,要他们这样进行自我克制显然是更加困难了。7 月间,希特勒对雷德尔说,如果有个潜水艇舰长“出于误会”击沉了美国船只的话,他绝不会查究。11月9 日,他在慕尼黑那个人所共知的啤酒馆里,对“纳粹党元老”作每年次的讲话时,对罗斯福的演说作了回答。

罗斯福总统已经下令他的舰只经发现德国舰只立即开火。我已命令德国舰只在遇到美国舰只时不要开火,但在遭到攻击时进行自卫。任何德**883 官如果没有采取自卫行动,我将把他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11月13日,他又发布项新的指令,命令德国潜水艇在尽力避免与美国海军交战的同时,在受到攻击时必须进行自卫。

潜水艇当然早已这样做了。

10月16日夜间,美国驱逐舰克尔纳号在援助遭受德国潜水艇袭击的护航队时,发射了深水炸弹,德国潜水艇对它发射鱼雷,作为报复。船员11名死亡。这是美国在对德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中的第批伤亡。 紧接着就有了更多的伤亡。

10月31日,美国驱逐舰卢本詹姆斯号在执行护航任务中被鱼雷击沉,全舰145名人员中牺牲了100 名,包括全部7 名军官。这样,在最后正式宣战以前很久,场真枪实弹的战争就已开始了。

日本自有打算

前边已经说过,希特勒给日本派定的任务,不是让美国参加到战争中来,而是使它置身于战争之外,至少要暂时做到这点。他知道,如果日本拿下新加坡,威胁印度,这就不仅对英国是个严重打击,而且也会把美国的注意力以及部分力量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去。甚至在他请求日本进攻符拉迪br >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倒序 正序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