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见了施努尔,在讨论过有关贸易的问题以后,就把话题又转到了更大的问题上。
阿斯塔霍夫宣称 施努尔报告说 德国和苏联之间在外交政策上并没有冲突,因此在两国之间并没有抱敌意的理由。确实,在苏联有种受德国威胁的感觉。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受威胁的感觉和在莫斯科的不信任心理是有可能消除的在回答我偶然问到的个问题时,他谈到了英苏谈判,大意是说,照目前的情况看来,英国所希望的结果很难成为现实。
3 天以后,到5 月20日,冯德舒伦堡大使同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作了次长谈。新上任的外交人民委员态度“至为友好”,并且告诉德国大使,如果能建立必要的政治基础的话,两国之间的经济谈判是可以恢复的。这是莫斯科的种新的试探,然而老巨猾的莫洛托夫做的却非常审慎。当舒伦堡问他所谓“政治基础”是什么意思时,这位俄国人回答说,这是两国政府都该考虑482 的东西。大使用尽切办法想从这位足智多谋的人民委员嘴里套出点东西来,结果都是枉然。“他是”,舒伦堡告诉柏林说,“以态度有点顽强著称的。”大使在离开俄国外交部的时候,乘便去看了下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弗拉季米尔波将金,告诉后者,他没有能搞清楚莫洛托夫要的政治性质的东西是什么。舒伦堡报告说,“我请波将金先生帮我搞清楚”。
柏林和莫斯科之间重新恢复接触事,并没有逃过法国驻德大使的警惕的眼睛。早在5 月7 日,在李维诺夫免职以后4 天,考仑德雷先生就报告法国外交部长,根据元首的个亲信告诉他的消息,德国正在设法与俄国取得谅解,其结果,除了别的不谈,将意味着波兰的第四次瓜分。两天以后,法国大使又给巴黎发出了个电报,谈到柏林新近谣传“德国已经或者即将向俄国提出瓜分波兰的建议”。
钢铁盟约
虽然德国武装部队的高级将领对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评价很低,希特勒现在却急于要同意大利成立军事同盟,而墨索里尼却直不忙于缔结。两国最高统帅部参谋人员之间的谈判从4 月份起就已经开始了,凯特尔向最高统帅部报告他的“印象”是,无论是意大利的部队还是它的军备,情况都不佳。他认为,要打仗就得当机立断,要不然意大利人就不会参加了。到4 月中旬,齐亚诺在日记里说,他觉察到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德国随时都可能进攻波兰,从而掀起场意大利思想上并无准备的欧洲大战。他对此颇为震惊。4 月20日,在柏林的阿托利科大使打电报告诉齐亚诺说,德国对波兰的行动已“迫在眉睫”以后,齐亚诺就催大使赶快安排他同里宾特洛甫的会谈,好让意大利不致弄得措手不及。
5 月6 日,两位外交部长在米兰会面了。齐亚诺带来了墨索里尼的书面指示,向德国人强调指出意大利至少在3 年之内希望避免战争,大出意大利人意外的是,里宾特洛甫同意德国也希望能维持这么久的和平。说真的,齐亚诺觉得那位德国外交部长还是“第次”那样“心平气和,轻松愉快”。他们研究了欧洲的形势,同意改进轴心国同苏联的关系,然后休会进晚餐,庆祝会谈成功。
晚餐以后,墨索里尼来了电话,要了解会谈进行得怎么样。齐亚诺告诉他进行得很顺利,这时,意大利领袖突然心血来潮,要他的女婿向报界发表项公报,宣布德国和意大利已决定缔结军事同盟。里宾特洛甫开头有些犹豫,最后同意把这件事情向希特勒请示,而德国元首接到电话以后,马上就同意了墨索里尼的483 建议。
这样,墨索里尼在经过年多的徘徊犹豫以后,就在这时冲动之下,把自己同希特勒的命运无可改变地结合到起了。这件事情也是个最早的迹象,表明这位意大利的独裁者,同德国的那位样,已开始丧失那种铁般的自制力。而直到1939年这年为止,他们两个人都直是靠这种自制能力来冷静清醒地谋求自己的民族利益的。对墨索里尼说来,后果很快就证明是场灾难。
这个条约后来被称为“钢铁盟约”。它是5 月22日在柏林总理府以相当盛大的排场签订的。齐亚诺赠给里宾特洛甫枚阿农齐亚塔颈章。它不但使得戈林妒火中烧,而且,据意大利外长的观察,还使得他差点眼泪都流了出来。事实上,这位肥头胖耳的元帅硬是闹了场,大发牢马蚤说这个颈章实际上应当赠给他,因为真正促成了这同盟的是他。
“我答应 德国驻罗马大使 马肯森,”齐亚诺报告说,“我会设法给戈林弄到枚颈章。”
齐亚诺发现希特勒看起来“身体甚好,举止安详,不那么咄咄逼人”。虽然他看起来似乎老了些,眼角周围的皱纹也似乎更深了些,这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睡眠的缘故。当元首看着两位外交部长在文件上签字的时候,他的精神极好。
这是个措辞直率的军事同盟条约。它的侵略性质突出地表现在希特勒定要放在序言里的句话上。这句话说:两国“为它们的主义的内在的血缘关系团结在起决心并肩协力行动以取得它们的生存空间”。条约的核心是第三条。
如果违反缔约双方的愿望而发生其中有方陷入与另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军事纠纷之中的情况,则另个缔约国应立即以盟国的身份以其全部军事力量在地面海上和空中予以援助和支持。
第五条规定在旦发生战争时,两国中的任何国都不得单独停战或媾和。
后来的事实证明,墨索里尼打开头就没有遵守前条,而到结局的时候也没有遵守后条。
希特勒破釜沉舟:1939年5月23日
在钢铁盟约签字的次日,5 月23日,希特勒就把他的军事首脑召到了柏林总理府的书房里,直率地告诉他们,若不流血就不可能再取得什么胜利,因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次会议比1937年11月5 日同样的次会议要大些,那次元首首次把他要进行战争的决定告诉了三军首长。这次在场的军官有14人,其中包括陆军元帅戈林,海军元帅雷德尔 现在他已晋级元帅 ,勃劳希契将军,哈尔德将军,凯特尔将军,空军总监埃哈德米尔契将军,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尼温海军上将等。元首的副官鲁道夫施蒙特中校也在场;而且从历史的观点来说,值得庆幸的是,他作了记录。在缴获的德国文件中就有他的这项记录。十分明显,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讲的话是当作头等机密的,因此没有誊录任何副本;我们所引用的是施蒙特手写的原稿。
在说明希特勒如何走向战争的秘密文件中,这是最能说明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文件之。在小撮将在场武装冲突中指挥武装部队的军官面前,希特勒抛开了他自己那套宣传和外交上的欺骗,老实说明了他为什么定要进攻波兰,而且在必要时还要对英国和法国作战。他以令人咋舌的精确性,对战争的进程,至少是头年的战争进程作了预言。但是尽管他讲得十分干脆率直,他的演说这次会上只有这位独裁者个人说话仍然透露出他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的心里的惶惑和混乱。尤其是,英国和英国人总是使他感到摸不透,这种情况直要继续到他生命的最后天。但是关于战争在什么情况下到来以及他在发动战争时的目标,他是说得十分清楚十分确切的,没有哪个陆海军将领在5 月23日离开总理府的时候心里还不明白到夏天完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开头就说,德国的经济问题只有在欧洲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后才能解决,而“如果不侵略或者不进攻其他国家人民的领土,这是办不到的”。
不流血已再也不能取得新的胜利了
但泽根本不是争执的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是要把我们的生存空间向东方扩张,是要得到我们的粮食供应,是要解决波罗的海国家的问题在欧洲已没有别的出路如果命运强迫我们同西方摊牌的话,能在东方拥有大片地区就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在战时要比在平时更难依靠丰收。
除此而外,希特勒还说,还可以从东方非日耳曼国家的领土485 上的居民那里得到劳动力这里已经露出了他后来实施的奴隶劳动制度的端倪。以谁为第个对象是十分明显的。
根本不存在放过波兰的问题,我们只有个决定要做:有合适的时机就进攻波兰。
我们不能期望重演捷克事件。这次得打仗了。我们的任务是孤立波兰。能否把它孤立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这样,这次是得打仗了。是不是同“被孤立了的”波兰国打呢元首在这点上并没有说清楚。事实上,他显得思想有点混乱,而且自相矛盾。他说,最后发动攻击的命令必须由他来下。
决不能同时同西方法国和英国摊牌。
如果不能肯定德波冲突不致导向同西方作战的话,那末,战斗主要应当针对英国和法国。
因此根本问题是: 以进攻波兰开始的 同波兰的冲突只有在西方国家置身事外的条件下才能取胜。
要是不能办到这点的话,最好面同西方干起来,面把波兰结束掉。在听到这种连珠炮式的前后矛盾的话的时候,那些将军们想必曾感到犹豫畏缩,也许松了松他们的单镜片,虽然在施蒙特的记录里并没有说到发生过这种事情,也没有说到在这批经过挑选的听众中有人胆敢提出问题,要求把事情说得明白些。
希特勒接着把话题转到了俄国。他说,“俄国也许不想过问消灭波兰的事情,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另方面,如果苏联同英国和法国结盟的话,“那就将使我给英国和法国来几下破坏性的打击”。这将是重犯威廉二世在1914年所犯的错误,但是,虽然在这次演说中,希特勒从第次世界大战得出了若干条教训,他却并没有得出这条。他的思路现在转到了英国身上。元首怀疑有同英国实行和平解决的可能。必须对摊牌有思想准备。英国把我国的发展看成将形成种称霸的局面而削弱英国的地位。因此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同英国的冲突是生死斗争。
这种冲突究竟将是什么样的种局面呢
英国不可能用几次有力的打击就把德国结束掉,把我们打倒。对英国来486 说,把战争尽可能推进到鲁尔区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们将不惜流法国人的血。西壁呢我们能存在多久,决定于我们能否保有鲁尔。
在下定决心蹈德皇之覆辙如果英法同俄国结盟就向它们进攻以后,希特勒现在宣布,他还将在另点上步德皇之后尘,这点最后证明给德国带来了大祸。
必须对荷兰和比利时的空军基地实行军事占领。中立的宣告可以置之不顾。如果英国想干涉波兰战争的话,我们就必须对荷兰进行闪电式的进攻。我们的目标是必须在荷兰境年建立条新的防线,直推到须德海。对英法的战争是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认为我们可以侥幸取胜的想法是危险的;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我们必须破釜沉舟,有进无退,而且它将不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8000万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虽然他刚刚宣布德国将“有合适的时机”就进攻波兰,虽然他的听众知道几乎德国的全部军事力量都已集中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希特勒边唠唠叨叨,边还是忘怀不了英国。
“英国,”他强调说,“是反对德国的主力。”从此开始,他就讨论起英国的长处和短处来了。
英国人的本性是骄傲勇敢顽强坚忍的,而且是天生的组织家。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每种新形势。他们爱好冒险,而且有着北欧人种固有的胆略英国本身就是个世界大国:300 年来直如此,它的力量由于有盟国而更加强大。这种力量不但表现在具体的东西上,而且还必须看到是种心理上的力量,它遍布整个世界。
除此而外,还有无可估量的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偿付能力。
还有地缘政治上的安全地位,而且受到强大的海军和英勇的空军的保护。但是,希特勒告诉他的听众说,英国也有它的弱点,接着他就列举如下:要是我们在上次大战中再多两艘战斗舰和两艘巡洋舰,而且从早晨就开始日德兰战役的话,英国舰队早就被歼灭,英国早就屈服了。世界大战就会那样结束。在从前要征服英国就必须派兵入侵。因为当时英国可以自给粮食,今天它再也办不到了。旦英国的供应被切断,它就将被迫投降。因为粮食和石油的进口完全要靠海军保护。
德国空军袭击英国不会迫使它投降。但是如果英国舰队被歼灭的话,它487 就会立即投降。没有疑问,突然袭击可以迅速决定大局。
拿什么来进行突然袭击呢雷德尔海军元帅肯定会认为希特勒是在吹牛。按照1938年年底制定的所谓字计划,德国的海军力量要到1945年才能开始赶上英国。而当时在1939年的春天,德国还没有足以击沉英国海军的重型军舰,即使突然袭击也不行。
也许英国还可以用别种办法来加以打垮。这里希特勒倒又是实事求是的,他提出了项战略计划,年之后,这项计划居然实现,而且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必须要做到在开始就猛击敌人或者给以最后的决定性的打击。关于谁是谁非,条约义务之类的考虑可以根本不去管它。这只有当我们在波兰问题上没有“滑入”对英作战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必须既为长期战争也为突然袭击进行准备,英国在大陆上可能进行的任何干涉都必须予以击溃。
陆军必须占领对海军和空军有重要意义的基地。如果我们能占领并且保住荷兰和比利时同时打败法国的话,就创造了能够战胜英国的基础。
这样,空军就能从法国西部就近封锁英国,而海军就能以潜艇作范围更广的封锁。年多以后发生的情况竟然同他所说的完全样。元首在5 月23日还着重提出另个决定性的战略计划也要付诸实行。他说,如果德军在上次大战开始的时候不向巴黎进攻而向英吉利海峡各港口迂回包抄的话,战争的结局就会不同。也许是那样。无论如何他要在1940年这样试试。
希特勒在结束的时候说:“目标永远是要逼得英国屈膝投降。”他显然已经暂时完全把波兰抛到脑后了。
还有个最后的考虑。保密是成功的决定性前提。我们的目标必须对意大利和日本保守秘密。就是希特勒自己的陆军参谋总部,虽然它的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也坐在那里静听,都没有受到完全的信任。元首宣布,“我们的计划工作决不能交给参谋总部,那样秘密就无法保证了”。他下令最高统帅部成立个计划小组来制定各项军事计划。
这样,希特勒就在1939年5 月23日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下488 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仗是打定了。德国要在东方取得生存空间。为此,在有机会的时候就要进攻波兰。但泽算不了回事。那不过是个借口。英国是主要的障碍,它是反对德国的主力。好,连它起搞掉拉倒,法国也样。这是场生死斗争。
当1937年11月5 日元首第次对他的三军首脑讲起他的侵略计划的时候,冯勃洛姆堡元帅和冯弗立契将军曾提出过抗议至少是认为德国没有力量打场欧洲大战。第二年夏天,贝克将军为了同样的理由辞去了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但是在1939年5 月23日,至少从记录上看,竟没有任何个陆海军将领敢吭声,对希特勒的方针是否明智提出任何疑问。他们看到,他们的工作不是提出疑问,而是盲目服从。他们早已运用他们的大才制定军事侵略的计划了。早在5 月7 日,同冯伦斯德将军和冯曼施坦因将军起组成个“工作小组”的陆军参谋总部的古恩特勃鲁门特里特上校,就已经就实行白色方案可能遭遇的形势提出项估计。事实上它就是征服波兰的计划。这是个设想大胆的计划,后来在实际执行中只作了很少的改动。
雷德尔海军元帅在5 月16日签发的项绝密命令中提出了白色方案的海军作战计划。因为波兰只在但泽以西沿波罗的海有几英里的海岸线,而且只有支极小的海军,因此并没有估计会遭到什么困难。元帅所主要担心的是法国和英国。波罗的海的门户将由潜艇布防。两艘袖珍战斗舰和两艘战斗舰准备同“其余的”潜艇起在“大西洋作战”。根据元首的指示,海军应当准备好在9 月1 日执行“白色方案”所规定给它的任务。但是雷德尔催他属下的司令官赶紧把计划定好,因为“由于最近的政局发展”,行动可能来得更快。
在1939年5 月完了的时候,德国预定在夏末开始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在全力进行了。巨大的军火工厂日夜开工,紧张地生产着枪炮坦克飞机和军舰。陆军海军空军的能干的参谋人员拟订计划的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个阶段。部队也因为征召新人进行“夏季训练”而扩大了。希特勒看到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可心满意足了。
在希特勒向他的军事首脑讲话的第二天,5 月24日,最高统帅部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格奥尔格托马斯将军在对外交部工作人员所作的次内部报告中就曾列举了这些成就。托马斯告诉他的489 听众,从前的帝国陆军花了16年的时间从1898年到1914年才把兵力从43个师增加到50个师,而第三帝国的陆军在4 年之内就从7 个师跃增加到51个师。其中有5 个重装甲师,4 个轻装甲师,支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现代化骑兵”。海军在几乎是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支有两艘26000 吨的战斗舰,两艘重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47艘潜水艇的舰队。它已经有两艘35000 吨的战斗舰,1 艘航空母舰,4 艘重巡洋舰,5 艘驱逐舰,7 艘潜艇下了水,而且还在计划造多得多的舰艇。空军从完全无所有开始,白手成家建立了支有飞机21个中队人员26万人的力量。至于军火工业,托马斯将军说,已经在生产比它在上次大战产量最高的时期还要多的军火,而且在大部分部门内,产量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这位将军宣布,事实上,德国重整军备的总成绩“在世界上很可能是独无二的”。
尽管德国的军事力量在1939年夏初已经十分强大,希特勒计划在秋初进行的战争能否取胜还要看这是场什么样的战争。德国仍然还没有也许永远不会强大到能打败法国英国和俄国再加上波兰的联合力量。在这个决定命运的夏天开始的时候,切都决定于元首有没有能力限制战争的范围首先是,使俄国不致同西方结成军事同盟。这种军事同盟是李维诺夫刚在他下台以前还曾建议过的,而且是张伯伦虽然在最初似乎已予以拒绝但到5 月底的时候又在重新考虑的。
俄国的插手:二
在下院5 月19日的辩论中,英国首相继续对苏联建议采取了被丘吉尔认为是冷淡甚至不屑的态度。他有点懒洋洋地向下院解释说,“在两国政府之间有道幕,或者说道墙,极难穿过”。另方面,丘吉尔在劳合乔治的支持下争论说,莫斯科提出了个“公平的建议”比张伯伦自己的建议要“更简单,更直接,更有效”。他请英王政府“给脑袋里装上点儿残酷的现实。如果没有条有效的东方战线,就不可能在西方有令人满意的防务,而490 如果没有俄国,就不可能有条有效的东方战线”。
张伯伦在四面八方暴风雨般的批评之下只得屈服,最后在5 月27日指示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表示同意开始谈判互助条约军事条约和对受希特勒威胁的国家作出担保。冯狄克森大使从伦敦通知德国外交部,英国政府虽然采在谈到德国战斗舰的吨位的时候,托马斯将军甚至是在欺骗德国外交部。有份日期标明为1938年2 月18日的德国海军文件很有意思地提到,曾根据英德海军协定把假的战斗舰吨位数字提供给英国政府。它说,号称26000 吨的舰只,实际吨位是31300 吨;号称35000 吨的战斗舰 这是英国和美国海军舰只的最高吨位 ,实际吨位是41700 吨。这是纳粹骗术的个绝妙的典型。取这步骤,心里是“老大不愿意的”。不但如此,狄克森还看穿了很可能是张伯伦所以采取这行动的主要理由。他在发给柏林的急电中报告说,英国外交部已经得到“德国在莫斯科伸出触角”的风声,并且害怕德国可能会做到使苏俄保持中立甚至诱使它保持同情的中立。那样就将是包围政策的彻底瓦解。
5 月份的最后天,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以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作他上任以后的第次演说,他痛斥西方国家犹豫不前,并且宣告,它们要是认真想同俄国起制止侵略的话,就必须抛开枝节问题,在3 个主要点上达成协议:1.缔结项纯属防御性质的3 边互助条约。
2.对中欧和东欧的国家,包括所有与苏联接壤的欧洲国家在内,作出担保。
3.缔结项明确的协定,规定3 国彼此间提供并且向受到侵略威胁的小国提供的即时而有效的援助的形式和范围。
莫洛托夫还宣布,同西方谈判并不意味着俄国将放弃同德国和意大利“从实际出发建立商务联系”。他说,事实上,可能同德国恢复商务谈判的问题“并非不在考虑之中”。冯德舒伦堡大使在向柏林报告这篇演说内容的时候指出,莫洛托夫表示俄国仍然准备同英国和法国缔结条约,“条件是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要求”,但是从这篇演说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还得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他指出莫洛托夫曾“避免刺激德国并且表示愿意继续进行已在柏林和莫斯科开始的谈判”
希特勒在柏林现在也突然表示出愿意继续谈判了。
5 月份最后的10天,希特勒和他的顾问们想尽了千方百计,要解决如何向莫斯科提出建议来阻挠英俄谈判的棘手问题。莫洛托夫在5 月20日同冯德舒伦堡大使的谈话给柏林的感觉491 是给德国泼了冷水。第二天5月21日 ,威兹萨克就打电报给大使说,鉴于外交人民委员说的话“我们必须静坐等待,看俄国人是否会说得更明白点”。
但是希特勒已经把9 月1 日规定为进攻波兰的日子,因而无法静坐等待了。在5月25 日或者这天前后,里宾特洛甫把威兹萨克和德国外交部法律司司长弗雷德里希高斯召到了他在佐内堡的乡间别墅, 据高斯在纽伦堡提出的口供说 告诉他们,元首想“在德国和苏联之间建立比较过得去的关系”。里宾特洛甫写好了个给舒伦堡的指示草稿,相当详细地说明了他应当对莫洛托夫采取的新路线,并且要他立即去见莫洛托夫,“越快越好”。这份草稿现在也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文件中。
根据文件上面的个批注来看,这项文件是5 月26日交给希特勒的。它是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它表明,到这天,德国外交部还深信,英俄谈判可以成功,除非德国进行决定性的干涉。里宾特洛甫因此建议舒伦堡告诉莫洛托夫:德国和苏俄之间在外交事务方面并不存在着实际的利害对立现在是考虑使德苏关系和平化和正常化的时间了意德同盟并不是针对苏联的,它完全是针对英法联盟的如果事与愿违,我们竟致同波兰发生冲突的话,我们坚定地相信,就是这样的事情也完全毋需引起对苏饿的利害冲突我们甚至可以说到这样的地步,在解决波德问题的时候,不论解决的方式如何,我们将尽可能考虑到俄国的利益。
下面接着就要指出俄国同英国结盟的危险。
我们还看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诱使苏联积极参加英国的包围政策这意味着俄国要承担单方面的义务而得不到英国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报492 酬不论条约怎么订法,英国都无法给予俄国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报酬。由于西壁的存在,切西欧的援助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因此深信,英国将再次遵行它的传统政策,让其他国家为它火中取栗。
舒伦堡还得强调说明德国“对俄国没有任何侵略意图”。最后,他还奉命告诉莫洛托夫,德国不但准备同苏联讨论经济问题,而且还准备同它讨论“在政治关系方面恢复正常”的问题。
希特勒认为这份草稿说过了头,因此下今留下不发。据高斯说,元首对两天以前张伯伦在5 月24日的乐观声明印象甚深。首相当时告诉下院说,由于英国提出新建议的结果,他希望“不久”就可以同俄国达成全面的协议。希特勒害怕的是碰钉子。他并没有放弃同莫斯科修好的想法,但是决定暂时还是以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为好。
5 月份最后周之内,元首心中的逡巡犹豫,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文件中也有记载。5 月25日或者这天前后确切的日期无法确定他突然主张立即同苏联谈判来阻挠英俄谈判。舒伦堡为此要立刻去见莫洛托夫。但是里宾特洛甫给他的指示在5 月26日给希特勒看了以后根本没有发出去。元首把它取消了。那天晚上,威兹萨克打电报给舒伦堡,要他保持“完全保留的态度你个人在得到进步的指示以前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给驻莫斯科大使的这份电报和封信都是5 月27日写好的,然而直到5 月30日加上段重要的附言以后才发出去。这很足以说明柏林的犹豫。威兹萨克在5 月27日给舒伦堡写信的时候告诉他,柏林的看法是英俄协议“很不容易防止”,因此德国徘徊犹豫,不想对之进行决定性的干涉,因为害怕那样会在莫斯科引起“阵鞑靼人的大笑”。此外,国务秘书还透露,日本和意大利对德国打算在莫斯科采取的行动反应冷淡,盟国的这种保留态度也对柏林产生了影响,使它决定静观待变。他最后说,“因此,我们现在还想观望下莫斯科和巴黎伦敦相互间的关系到底搞到多深”。
由于某种理由,威兹萨克并没有把他的信立即发出;也许他觉得希特勒还没有完全打定主意。当他到5 月30日发出这封信的时候,他加了个附言。附言:除以上所写的而外,我还必须再说几句。元首已经批准,即令如上所述,现在还得同俄国人进行次联系,虽然是次十分有限的联系。这件事将通过我今天同俄国代办谈话来进行。493 这次同格奥尔基阿斯塔霍夫的谈话并没有太多的收获,但是它表明德国人作了番新的尝试,威兹萨克召见俄国代办的借口是讨论苏联驻布拉格贸易代表团的前途。俄国人渴望继续保持这个代表团。两位外交家围绕这个题目兜来兜去,想摸对方的底。威兹萨克说,他同意莫洛托夫所说,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不能截然分开,并且表示对“苏德关系正常化”感兴趣。阿斯塔霍夫说,莫洛托夫并不打算“把今后的苏德谈判关上大门”。
虽然两个人都小心翼翼,德国人还是感到受了鼓励。在5 月30日晚上10点40分,威兹萨克给在莫斯科的舒伦堡发出了份“特急”电报:同迄今为止所采取的策略相反,我们现在已最后决定同苏联进行某种程度的接触。也许是墨索里尼在5 月30日给希特勒的份长长的秘密备忘录加强了元首转向苏联的决心,虽然这种转向是十分谨慎的。在夏季开始的时候,意大利领袖对于很快就开战的主意是否明智越来越感到怀疑。他对希特勒说,轴心国家“同富豪统治的自私自利的。保守主义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他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意大利需要有个准备的时期,时间可能要延长到1942年年底只有从1943年开始,进行战争的努力才能有最大的成功希望”。在列举了为什么“意大利需要有段和平时期”的些理由以后,意大利领袖的结论是:“由于所有这些理由,意大利不希望匆促进行欧洲大战,虽然它深信这样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希特勒还没有把他已经决定在9 月1 日进攻波兰的秘密告诉他这位好友与盟友。他回答说,他以“最大的兴趣”读了墨索里尼的秘密备忘录,并且建议两位领袖在将来会面时进行讨论。同时,元首决定试试能不能在克里姆林宫墙上撬开条缝。6月份494整整个月,德国大使馆和俄国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阿那斯塔斯米高扬之间直在莫斯科进行关于签订新贸易协定的预备性谈判。
苏联政府对柏林仍然是十分猜疑的。据舒伦堡在6 月27日给柏林的报告,克里姆林宫认为德国人之所以迫切要谈判贸易协定,是想破坏俄国同英法的谈判。他告诉柏林说:“他们害怕等到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我们就会让谈判慢慢不了了之。”
6 月28日,舒伦堡同莫洛托夫作了长谈。据他在给柏林的份“急密”电里说,这次谈话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虽然如此,当德国大使以种向对方提保证的口吻谈到德国刚刚同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缔结的互不侵犯条约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尖刻地回答说:“鉴于波兰的经验,他必须怀疑这种条约的持久性。”舒伦堡对这次谈话的结论是:我的印象是,苏联政府对了解我们的政治观点和同我们保持接触感到很大的兴趣。虽然莫洛托夫所说的话,毫无问题地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他还是说同德国关系的正常化是值得欢迎的,也是可能的。
大使要求用电报指示他下步该怎么办。舒伦堡是西克特马尔赞勃洛克道夫伦佐派硕果仅存的人物。这派在1919年以后直主张德国同苏俄修好,并且在拉巴洛条约中实现了这种修好。他在1939年整整年中所发的电报表明,他真诚地想恢复魏玛共和国时期同俄国的密切关系。但是,也像所有老派的德国职业外交家样,他不了解希特勒。
突然在6 月29日,希特勒从伯希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中下令中断同俄国人的谈判。
伯希特斯加登,1939年6 月29日元首决定如下:告诉俄国人,我们从他们的态度中看出,他们要把我们是否接受他们在1 月份给两国经济谈判所确定的原则,作为今后的谈判能否继续的条件。因495 为这些原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我们目前没有兴趣同俄国恢复经济谈判。
元首已同意上项答复可以稍稍推迟几天。
事实上,这项命令的内容在第二天就用电报告诉了莫斯科德国大使馆。外交部长 威兹萨克在电报中说 的意见是,在有新的指示以前,在政治方面说的话已经够了,在目前来说,我们不要再提出谈判。
关于可能同俄国政府举行的经济谈判,此间的考虑还没有结论。在这方面,你暂时也不要采取进步的行动,听候指示,在德国秘密文件中找不到任何迹象能解释希特勒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俄国人本来已经开始对他们在1 2 月份提出的建议表示让步了。而施努尔早在6 月15日就曾警告过,经济谈判的破裂,对德国说来,不但是经济上的挫折,而且是政治上的挫折。
英法苏谈判当时进展迟缓,因此也不可能使希特勒丧气到要采取这样的决定。他从莫斯科德国大使馆的报告中知道,俄国同西方国家在对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提供担保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波兰和罗马尼亚很乐意得到英国和法国的担保,但是在旦德国对之侵略的时候,英法两国除了采取建立西方战线的间接办法而外,很难对它们有什么帮助。可是它们又拒绝接受俄国的担保,甚至不许苏联军队通过它们的国境去抗击德国的进攻。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也坚决不愿接受俄国的任何担保。这种态度,照德国外交部文件后来的透露,是由于德国悍然威胁要是它们的决心动摇的话,就要对它们采取报复。
在这种僵局之下,莫洛托夫在6 月初建议英国派外交大臣到莫斯科来参加谈判。显然,在俄国人看来,这样不但有助于打破僵局,而且将表明英国是有诚意要同俄国达成协议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不愿意去。安东尼艾登 他至少是前任外交大臣表示愿意代他前去,可是张伯伦拒绝了他的建议。后来决定派外交部位能干的职业外交官威廉斯特兰去。斯特兰曾在莫斯科英国大使馆任职而且能讲俄语,但是在国内外都并不知名。派这样496 个低级的人物去领导这样重要的个代表团,而且是去同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直接谈判,这对俄国人说来是个信号他们后来这么说表明张伯伦仍然没有严肃认真地看待同苏联建立同盟来制止希特勒这样件事情。斯特兰在6 月14日到达莫斯科。但是,虽然他和法国代表起同莫洛托夫会谈了11次,他的出场对英苏谈判的进展并没有多大影响。半个月以后,俄国的猜疑和愤懑公开在真理报的篇文章上表现了出来。那是安德烈日丹诺夫写的,题目叫做英国和法国政府不想在平等的基础上同苏联缔结条约。虽然日丹诺大自称是“作为私人而不是代表苏联政府”写的,但是他不但是政治局委员和最高苏维埃外交委员会主席,而且,如舒伦堡在就此事向柏林所作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还是“斯大林的心腹之, 他的 文章无疑是奉上面的命令写的”。
在我看来 日丹诺夫写道 ,英国和法国政府似乎并不想努力达成项苏联能接受的真正的协议,而只是想谈论谈论项协议,以便向他们本国的舆论表明所谓苏联的不妥协态度,从而好同侵略者缔结协定。今后几天之内就将表明事实是不是如此。
斯大林对英国和法国的不信任以及他对西方盟国可能到最后像年以前在慕尼黑那样同希特勒作成笔交易的猜疑,就这样公诸于世而让大家都来考虑。冯德舒伦堡大使在考虑了它以后,告诉柏林,这篇文章的目的之是“把谈判可能的破裂归咎于英国和法国”。
计划进行总体战
阿道夫希特勒仍然还不肯来吞俄国的钓饵。也许这是因为整个6 月份他都在伯希特斯加登忙着监督项工作:把夏末进攻波兰的军事计划准备完毕。
到6 月15日,他就收到了冯勃劳希契将军关于陆军对波兰进行军事行动的绝密计划。这位陆军总司令学着他主子的话说:“进行这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摧毁波兰的武装力量。政治领导上要求战争应当以沉重的突然打击开始,而且迅速取得胜利。陆军总司令部的打算是要用突然攻入波兰领土的方法不让波兰军队进行通常的动员与集中,同时以西里西亚为翼,以波麦腊尼亚东497 普鲁士为另翼向同中心发动进攻,歼灭大概集中在维斯杜拉br >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