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 34 部分阅读

特勒在柏林等着要羞辱哈查的时候,当伦敦下院就德国策划斯洛伐克的“分裂”以及此事对英国保证布拉格不受侵略的担保的影响提出愤怒的质问的时候,张伯伦气冲冲地回答,“根本没有发生451 这样的侵略。”

但是到第二天3月15日 在这样的侵略已经发生以后,首相就又利用斯洛伐克宣告“独立”来作为不履行诺言的借口了。他解释说:“这宣告已使我国承诺担保其国界的国家,因为内部分裂而归于结束。英王政府因此认为自己已不再受到这项义务的任何约束。”

希特勒的战略因此取得了尽善尽美的结果,他给了张伯伦个下台阶的机会,而张伯伦也果然接受了。

有趣的是,首相甚至不愿指责希特勒食言悔约。他说,“我经常听到有人在传播关于背信弃义的指责,这些话在我看来似乎并没有充分的根据,因此我今天并不愿意支持任何这类性质的指责”。他对元首连个字的非难都没有,甚至对他对待哈查的做法,对3 月15日这天清早显然在德国总理府设下的那套卑鄙的骗局即使当时还不能知道细节也个字的非难都没有。

因此,就无怪乎那天英国人提出的抗议如果可以称做抗议的话会那样不痛不痒,也无怪乎德国人对它以及英法两国以后的意见采取那样自大那样藐视的态度了。

英王政府无意不必要地干涉其他政府可能对之有更直接的关系的事情不过,它深为关切切在欧洲恢复信任与缓和紧张的努力能获得成功,这点德国政府想必也能理解。它对任何能在中欧挫伤这种普遍信任的行动都感到遗憾这份照会是作为哈利法克斯勋爵的份正式函件由汉德逊大使在3 月15日交给里宾特洛甫的,其中个字都没有具体提到这天发生的事情。法国人倒至少还具体点。新上任的法国驻柏林大使罗伯特考仑德雷,既没有汉德逊那种对捷克人的轻蔑,也没有他的英国同事那种对纳粹主义的幻想。3 月15日上午,他要求见里宾特洛甫,但是这位爱好虚荣而且报复心重的德国外交部长已经动身到布拉格去了,他想同希特勒起去羞辱个打垮了的民族。那天中午,国务秘书冯威兹萨克接见了考仑德雷。大使上来就说出了张伯伦和汉德逊还没有准备说的话:由于对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进行军事干涉,德国已经违反了慕尼黑协定和12月6 日452 的法德宣言。后来自称直坚决反纳粹的冯威兹萨克男爵,当时态度极为傲慢,足以使里宾特洛甫相形见绌。据他自己在关于这次会见的报告中说:我对大使说得很不客气,并且告诉他不要再提他硬说已被违反的慕尼黑协定,不要再给我们作教训我告诉他,从昨天晚上同捷克政府达成的协议看来,我看不出法国大使有什么理由要采取任何行动我可以肯定,在他回到大使馆的时候,就会看到新的指示,可以让他安心。

3 天以后,到3 月18日,英国和法国政府才在国内愤怒的舆论的压力下最后向德国提出了正式抗议。这次威兹萨克在傲慢狂妄方面又胜过了他的上司里宾特洛甫,而且又是他自己提供了证据。在从德国外交部档案中发现的份报告中,他以显然洋洋自得的口吻谈到他如何拒绝接受法国的正式抗议照会。

我立刻把照会装回到信封中,扔还给大使,并且说,我断然拒绝从他手里接受有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切抗议。我也不愿表示已注意到了这项照会,我愿建议考仑德雷先生请他的政府修改这照会

考仑德雷并不像这时汉德逊那样是个被德国人吓就倒的大使。他回敬说,他的政府的照会是经过适当的考虑以后才写的,他无意请求加以修改。当国务秘书仍然拒绝接受这文件时,大使请他注意通常的外交惯例,并且说,法国完全有权让德国政府知道它的观点。威兹萨克最后 据他自己的说法 就让那份照会放在桌子上,并解释说,他将“认为它是通过邮政局寄给我们的”。但是在他厚着脸皮作出这番表示以前,还曾说出了这样番话:从法律的观点来说,事实上有项由元首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共同发表的宣言。捷克总统自己请求来到了柏林,然后马上宣布他愿意把他的国家的命运置于元首的手中。我不能设想法国政府能比教皇还要管得宽,甚至想干涉柏林和布拉格已经合适地解决了的问题。

453 英国大使在3 月18日傍晚递交了英国政府的抗议书。威兹萨克对这位好好先生的态度大不相同。英国现在说,它“不能不认为过去几天内发生的事情是对慕尼黑协定的彻底否定”,并且认为“德国的军事行动”“缺乏任何法律根据”。威兹萨克在写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指出英国照会在这方面并不如法国的抗议那样严重,因为法国照会曾说,法国“不承认德国占领的合法性”。

汉德逊在3 月17日就曾见过威兹萨克,告诉他自己奉召返国,“以备咨询”。而据这位国务秘书说,汉德逊还向威兹萨克试探些“他可以提供张伯伦能用以对付其政敌的论点汉德逊解释说,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并没有切身利益。他汉德逊所关心的更多的是将来”。甚至希特勒摧毁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都没有使这位英国大使惊醒,使他认清他所奉使的政府的本质,他也似乎丝毫没有觉察到他所代表的政府这天发生了什么。

因为,非常出人意料地,尼维尔张伯伦在3 月17日,也就是希待勒消灭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两天,突然感到大梦初醒。这是受到相当大的外界刺激的结果。对希特勒最近这次侵略,绝大部分英国报纸 甚至包括泰晤士报在内,不过没有每日邮报 和下院反应都极为强烈,这使张伯伦大吃惊。更严重的是,议会里许多支持他的人和内阁里他的半数阁员都起来反对对希特勒作任何进步的姑息。据德国驻英大使给柏林的报告,哈利法克斯勋爵尤其极力主张首相要认清新的形势并且当机立断,改弦更张。张伯伦开始感到他自己作为政府首脑和保守党领袖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他改变主意来得非常突然。直到3 月16日晚间,约翰西蒙爵士代表政府在下院发言时,他对于捷克人的态度还是极其冷酷无情的,整个发言充满了“慕尼黑精神”,因此,据报纸报道,在议会里引起了“罕见的愤慨”。第二天,张伯沦在70寿辰的前夕,原来预定要在他的家乡伯明翰发表篇演说。他已经起草好了篇专谈国内问题而且特别着重谈社会福利的演说。到下午火车开往伯明翰的时候,据法国外交界人士告诉本书作者,张伯伦最后下了决心。他扔掉了准备好的讲稿,很快写下了份完全不同的演说提纲。张伯伦对全英国而且也对世界大部分地区 这篇演说是广播的 道歉,因为两天以前他感到不得不向下院作了篇“极其克制极其谨慎而且有点失之于冷淡和客观的声明”。他说“我希望在今天晚上纠正那个声明”。首相终于看到阿道夫希特勒欺骗了他。他重新举出了希特454 勒的历次保证:希特勒曾经说过,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他“不想要个捷克人”,而现在他却食言背信了“他是个无法无天的人”。现在他们告诉我们并吞这块土地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纷扰的局面逼出来的如果那里有动乱的活,难道不是从外部煽动起来的吗这到底是场老的侵略的结束呢,还是场新的侵略的开始呢这到底是最后次对个小国的进攻呢,还是会有别的进攻继之而来呢是不是这在事实上只是想以武力征服世界的计划中的个步骤呢我虽然并不准备作出什么新的泛泛的保证,说我国在现在不能预见的条件下将如何行动,但是,如果以为我国由于认为战争是件无谓而残酷的事情因而已失尽血性,以至在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不会尽其全力来同其他国家起予以抵抗,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对张伯伦和英国来说,这是个突然的而且决定性的转折。第二天,希特勒就接到机警的德国驻伦敦大使的警告。赫伯特冯狄克森3 月18日发出了份长篇报告,告诉德国外交部,“继续幻想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无根本改变就错了”。

对于任何个读过我的奋斗,看过眼地图并且看到德**队在斯洛伐克的新部署,对慕尼黑会议以后的德国外交行动的风向有些了解的人来说,或者对任何个曾经研究过过去12个月中希特勒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兵不血刃的征服的行动规律的人来说,哪个小国是希特勒的“时间表”上的下个目标,是十分明显的。张伯伦,像几乎任何别人样,也是完全了然的。

3 月31日,在希特勒进入布拉格之后16天,首相告诉下院说:如果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的独立而且波兰政府认为必须尽全力予以抵抗的行动,英王政府将认为自己有责任立即给予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他们已给予了波兰政府大意与此相同的保证。我还可以加句,法国政府也授权我明白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我们持同样的立场。

现在已轮到波兰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1938年10月24日,慕尼黑会议之后不到个月,里宾特洛甫在伯希特斯加登的格兰德饭店请波兰驻柏林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吃饭。波兰,同德国样,而且事实上同德国沆瀣气,夺得了块捷克的土地。这顿饭吃了3 个钟头。据德国外交部的份材料指出,餐桌上的谈话“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虽然如此,那位纳粹外交部长闲话不多就言归正传。他说波兰和德国之间达成全面解决的时机已经来了。他接着说,第件事情就必须“同波兰谈谈但泽的问题”。那块地方应当“归还”德国。德国还想造条超级公路和条双轨铁路经过波兰走廊把德国同但泽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两者都要享有治外法权。最后,希特勒还希望波兰参加**公约对付俄国。为了报答这些让步,德国情愿把波德条约从10年延长到20年并且担保波兰的边界完整。

里宾特洛甫强调说,他是把这些问题作为“极端秘密的事情”提出来的。他建议波兰大使“口头”向贝克外交部长报告“因为要不然的话,就有极大的危险可能走漏风声,特别是可能走漏给报界知道”。利普斯基答应向华沙报告,不过他告诉里宾特洛甫,他个人“看不出有什么可能”会把但泽归还德国。他还进步提醒德国外交部长注意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在1937年11月5 日和1938年1 月14日,希特勒曾两次亲自向波兰人保证他不会主张对但泽法规作任何变更。里宾特洛甫回答说,他并不希望现在就得到答复,不过他建议波兰人“考虑考虑”。

华沙政府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来仔细思量。个星期以后,10月31日,外交部长贝克就给波兰驻柏林大使发来了如何答复德国人的详细指示。但是直到11月19日,后者才有机会见到456 里宾特洛甫,纳粹党人显然要波兰人好好地考虑考虑他们的答复。答复是否定的。不过作为种表示谅解的姿态,波兰愿意签订项关于但泽的地位的德波协定来代替国际联盟对这个自由市的担保。

“任何其他的解决办法,”贝克在他给利普斯基的备忘录中写道,“特别是任何想把这个自由市并入德国的企图,定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他还在这份由利普斯基读给里宾特洛甫听的备忘录中说,已故的波兰独裁者毕苏斯基元帅曾在1934年谈判项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说过:“但泽问题是判断德国对波兰的意图的最可靠的标准。”

这样的答复是不合里宾特洛甫的口味的。“他对贝克所采取的态度感到遗憾”,并且忠告波兰人“值得再费番脑筋来认真地考虑考虑德国的建议”。

对波兰在但泽问题上的拒绝,希特勒的反应要激烈得多。11月24日,在里宾特洛甫利普斯基会晤以后5 天,他对三军司令又发出了个命令。绝密元首下令:除了在1938年10月21日训令中所提及的三项紧急任务而外,还应当作好准备,使德**队能出敌不意占领但泽自由邦。

准备工作应在下面的基础上进行:条件是,利用政治上有利的形势,对但泽实行准革命式的占领,而不是对波兰发动战争

用于这目的的部队决不能同时担任占领默默尔的任务,以便在必要时,两项军事行动得同时进行。海军将从海上进击,以支援陆军的作战各兵种作战计划应在1939年1 月10日以前交上来。

虽然贝克刚刚警告过,德国如企图夺取但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但希特勒现在却深信他可以办到这点而不致引起战争。但泽是在当地的纳粹党人控制之下,而他们是像苏台德人样听命于柏林的。因此不难在那里造成种“准革命式的”形势。

因此,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希特勒在1938年临近岁尾的时候,又已经心在盘算进步征服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默默尔和但泽了。凌辱下许士尼格和贝奈斯并没有费什么力气。现在要轮到约瑟夫贝克了。

可是,刚过了新年不久,1939年1 月5 日,元首在伯希特斯457 加登接见波兰外交部长的时候,他还没有准备给他以他刚给过许士尼格和很快也就要给哈查的那种待遇。先得把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清算掉再说。从波兰人和德国人关于这次会晤的秘密记录看来,希特勒的态度显得比较和解。开头,他就说,他“随时准备为贝克效劳”。然后,他又问,波兰外交部长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心事贝克回答说,但泽是他心上的块疙瘩。显然,这也是希特勒心上的块疙瘩。

“但泽是德国人的”,元首对他的客人说,“它永远是德国人的,而且迟早要成为德国的部分。”不过,他可保证,“不会在但泽制造什么既成事实”。

他要求得到但泽,要修条经过走廊的德国公路和德国铁路。要是他和贝克能够“摆脱老方式而按照全新的方式寻求解决办法的话”,他肯定他们会达成对两国说来都是公平合理的协议。

贝克可不敢这样肯走。虽然,他第二天对里宾特洛甫老实说,他当时并不想对元首过于直率,他还是回答说“但泽问题是极其困难的个问题”。他在总理的建议中看不出能给波兰什么“对等的东西”。希特勒因此指出,“波兰的对德边界包括走廊在内受到条约的担保”对波兰说来是“极大的好处”。这显然并不能打动贝克,不过,最后,他答应继续考虑这问题。在盘算了夜以后,波兰外交部长第二天同里宾特洛甫在慕尼黑作了次谈话,他请后者转告元首,虽然以前同德国人的历次谈话都使他十分乐观,而同希特勒的会面却第次使他今天深为悲观。特别是在总理所提出的但泽问题上,他“看不出有什么可能取得协议”。

贝克上校,像本书所写过的许多其他人样,是经过了段时间才有所觉醒而有这种悲观的看法的。同绝大多数波兰人样,他是激烈反俄的。不但如此,他也不喜欢法国人。他在1923年在巴黎任波兰大使馆武官时,曾经被法国当局以出卖同法国陆军有关的文件的罪名驱逐出境,因此对法国人怀有宿怨。也许对他这样个人来说,在1932年成为波兰外交部长以后,倾向德国是很自然的。他从开头就对纳粹独裁政权抱有热烈的同情。过去6 年之中,他曾尽力使他的国家接近第三帝国而削弱它同法国的传统关系。在所有同德国接壤的国家中,从长期来说,波兰是最应该有所戒惧的。但是在所有这些国家中,它却是最没有看到德国的危险的。凡尔赛和约之中,再没有哪条比建立波兰走廊给波兰458 以出海通道并且把东普鲁士同德国分开的条款更使德国人怨恨的了。把自古以来汉萨同盟的港口但泽从德国分割出去,使它成为处于国际联盟监督下然而在经济上又完全处于波兰支配下的个自由市,这件事情也同样引起德国舆论的愤怒,就是软弱和平的魏玛共和国也把这看成是波兰毁伤了德国的肢体而不肯予以承认。我们上面已经看到,早在1922年,冯西克特将军已经这样说明了德国陆军的态度。波兰的存在对德国生存的基本条件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不能并存的。波兰必须去掉由于它自己内在的屠弱而且由于俄国的行动的结果也定会在我们的协助下去掉消灭波兰必须成为德国政策的个根本目标 这 是可以利用俄国并且在俄国的协助下达到的。

多么像预言啊

德国人忘记了,也许是不愿意记起,凡尔赛和会给予波兰的土地,包括构成了波兰走廊的波森省和波属波麦腊尼亚 波莫瑞 在内几乎全部都是在普鲁士俄罗斯和奥地利3 国瓜分波兰时被普鲁士抢走的。有1000多年,那里住的都是波兰人在很大的程度上,目前也仍然是如此。

凡尔赛和约所缔造的新国家,没有个像波兰那样命运多舛。在刚刚复国以后那几年动荡的岁月里,它对俄国立陶宛德国,甚至捷克斯洛伐克都曾进行过侵略战争 同捷克斯洛伐克的那次是为了争夺煤矿丰富的特青地区.波兰人由于有150 多年被剥夺了政治自由,因而缺乏现代的自治经验,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政府,也不能开始解决经济问题和农业问题。1918年革命的英雄毕苏斯基元帅,在1926年引兵进入华沙,夺取了政权并且逐步地以他自己的独裁统治 虽然他是个老社会党人 代替了混乱的民主政体。他在1935年逝世以前最后所做的事情中,有件就是同希特勒签订了项互不侵犯条约。这项条约是在1934年1 月26日签订的,上面已经说过,这是最早开始破坏德国的东方邻国和法国之间的同盟体系削弱国际联盟和它的集体安全观念的行动之。在毕苏斯基死后,波兰主要是由小群“上校”统治着,他们是在毕苏斯基麾下曾在第次世界大战时对俄国作战的波兰军团的些领导人。居于魁首地位的是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他是个出色的军人,然而却完全不是个政治家。外交政策归于459 贝克上校掌握,从1934年起,这个政策就越来越亲德了。

这种政策必然是自杀的政策。说真的,谁要是研究下波兰在凡尔赛和约以后的欧洲的地位,很难不得出下面的结论:波兰人在20世纪30年代,就像在几个世纪以前样,被他们民族性中某种致命的弱点所驱使而走向自我毁灭,而这次,就像前几次样,他们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要但泽和波兰走廊继续保持现状,在波兰和纳粹德国之间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波兰的国力也决不足以吃得消同它的两个强大的邻国俄国和德国发生不和。它同苏联的关系自从1920年以来直是不好的,在那年,它进攻了由于世界大战和内战而大为削弱的俄国,结果发生了场残酷的战争。希特勒采取主动同波兰签订了1934年的波德条约,目的就是要乘机取得个如此坚决反俄的国家的友谊,而且同时使它疏远日内瓦和巴黎,从而破坏凡尔赛和约所造成的欧洲体系。这在德国并不是个很得人心的行动,从西克特将军的时代起就是亲俄反波的德国陆军是对之愤愤不满的。但是当时这对希特勒却有很大的好处。波兰对德国同情友好的关系使他能腾出手来办该先办的事情:进兵莱因兰,摧毁独立的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对所有这些加强德国削弱西方威胁东方的行动,贝克和华沙的其他上校们都以无法解释的完全盲目的态度欣然作壁上观。

如果波兰外交部长,像他自己所说,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就已因为希特勒的要求而陷入悲观的话,他的情绪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更加大大低沉了。虽然1939年1 月30日,希特勒在向国会作年度的讲话时,客气地谈到了“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友谊”,并且宣称这是“保持欧洲政治生活稳定的因素之”,里宾特洛甫在天以前到华沙作国事访问时却谈得要直率得多。他再次向贝克提出了希特勒关于但泽和走廊交通的要求,再说这些要求是“极其公道的”。但是不论在这些问题上,还是在要波兰参加**公约460 对付苏联的问题上,这位德国外交部长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贝克上校对他的朋友现在非常警惕,事实上他已开始有所行动了。2 月26日,德国驻华沙大使报告柏林,贝克已主动设法使英国邀请他在3 月底访问伦敦,而且他还可能在那以后访问巴黎。尽管为时已晚,波兰,正如德国大使毛奇在电报里所说的那样,还是“希望同西欧民主国家取得联系 因为它 害怕可能在但泽问题上同德国发生冲突”。贝克就像别的许多想迁就希特勒永无餍足的欲壑的人们样,眼睛里的翳障开始掉下来了。

当3 月15日希特勒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并且派兵保护“独立的”斯洛伐克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的臀障终于完全而且永远掉下来了。波兰在那关早晨醒来的时候发现它的南部边界已经被斯洛伐克的德**队包围上了,就像它的北部边界早已就被在波麦腊尼亚和东普鲁士的德**队包围上了样,仅仅夜之间它在军事上就三面被围,变得无可防守了。

1939年3 月21日,在欧洲走向战争的这段历史上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天在柏林华沙和伦敦都有频繁的外交活动。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在外交部长庞纳陪同下,到达英国首都进行国事访问。张伯伦向法国人建议,他们两国同波兰和苏联起发表项正式声明,宣布四国将立即协商制止在欧洲进行进步侵略的步骤。3 天以前,李维诺夫曾建议像他在刚好年以前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以后曾建议过的那样召开欧洲会议,这次由法国英国波兰俄国罗马尼亚和上耳其参加,它们将采取共同行动来制止希特勒。但是英国首相认为这建议“尚未成熟”。他对莫斯科十分不信任,因而认为由四国 包括苏联在内 发表项宣言,就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

他的建议由英国驻华沙大使在同天3月21日 提交给贝克,但是就包括俄国人在内这点而论,却受到了颇为冷淡的对待。波兰外长甚至比张伯伦还要不相信苏联,除此而外,他也同英国首相样认为俄国的军事援助没有什么价值。他保持着这种看法,直到大祸临头都毫未改变。但是,在3 月21日这天,对波兰说来最致命的事件还是发生在柏林。里宾特洛甫请波兰大使在中午去见他。据利普斯基在事后所写的报告中说,德国外长这次破天荒地对他不但态度冷461 淡,而且咄咄逼人。里宾特洛甫警告说,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愈来愈感到惊讶”。德国希望它关于但泽和通过走廊的铁路和公路的要求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是继续维持波德友好关系的个条件。里宾特洛甫明白指出,“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它唯的自救之道就是“同德国和它的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其中就包括采取共同的“反苏政策”。不但如此,元首还希望贝克“早日访问柏林”。同时,里宾侍洛甫极力地建议波兰大使赶回华沙亲自向他的外交部长解释目前的局势。利普斯基向贝克报告说,“他建议,不要推迟 同希特勒的 会谈,免得总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波兰已拒绝了他的全部建议”。

附带表场小型侵略

在离开威廉街以前,利普斯基问里宾特洛甫能否告诉他点同立陶宛外交部长谈话的内容。德国人回答说,他们曾讨论了默默尔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了”。

实际上,里宾特洛甫确曾在前天接见了访问罗马以后回国途中路过柏林的立陶宛外交部长约礼斯埃尔巴伊斯,要求立陶宛立即把默默尔区归还德国。要不然的话,“元首就要以闪电般的速度采取行动了”。他还警告说,立陶宛人决不能欺骗自己,以为可以希望“从外国得到什么援助”。事实上,几个月以前,在1938年12月12日,法国大使和英国代办曾请德国政府注意传闻默默尔境内的日耳曼人在计划策动叛乱的消息,并且请德国政府运用其影响,务使由英法两国担保的默默尔法规能受到尊重。德国外交部的答复表示对英法这行动“不胜惊异”,而且里宾特洛甫还下了命令,如果今后还有这类行动,就该告诉两国大使馆“我们真心希望法国和英国最后会对干涉德国的事情感到厌倦”。

相当个时期以来,德国政府的领导人,尤其是党和党卫队的领袖们,就在按照我们在奥地利事件和苏台德事件中已经熟知的那种手法,组织默默尔的日耳曼人闹事了。德国武装部队也受命予以合作,而且,我们已经知道,慕尼黑会议以后3 个星期,希特勒就曾命令他的军事首脑在准备清算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同时,准备占领默默尔。因为海军没有得到机会分享向四面都是462 陆地围绕的奥地利和苏台德区进军的光荣,希特勒决定默默尔应从海上出兵占领。11月间,海军方面就已经拟好了执行这次侵略的计划,代号叫做“斯德丁运输演习”。希特勒和雷德尔对于显示海军威力的小小表现兴趣极高,硬是在3 月22日从施魏恩缪恩德出海,登上袖珍战斗舰德意志号前往默默尔。这天刚好是元首胜利进入布拉格之后的星期,毫无防御的立陶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向德国人的最后通牒表示屈服。

3 月21日,若干年以后自称对纳粹的残暴手段贯反感的威兹萨克通知立陶宛政府,必须派全权代表“在明天乘专机”到柏林来签字,把默默尔地区交给德国,“绝不容许拖延时间”。立陶宛人顺从地在3 月22日下午来了,但是,尽管由里宾特洛甫亲自施行压力,尽管晕船的希特勒坐在他那战斗舰上不断催促,他们在决定是否投降的问题上还是要花些时间。据缴获的德国文件透露,元首从德意志号上两次发出急电给里宾特洛甫,问他立陶宛是否已按照德国人的要求投降。这位独裁者和他的海军上将必须知道他们是否不得不开炮冲进默默尔港。最后,到3 月23日清晨1 点30分,里宾特洛甫才总算能发电报,把立陶宛人已经签字的消息告诉他的主子。

3 月23日下午2 点30分,希特勒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个刚刚被占领的城市,并且在默默尔市戏院里再次对着如醉如狂的“解放了的”日耳曼人发表演说。凡尔赛和约上又条被撕毁了。又次不流血的征服完成了。尽管元首不可能知道,这是最后的次不流血的征服了。

波兰问题炽热化

德国并吞默默尔这举对波兰政府说来是“桩极不愉快的意外”,这是德国驻波大使汉斯阿道夫冯毛奇在第二天从华沙报告柏林的话。他还说,“主要的理由是,人们普遍担心下次就该轮到但泽和走廊了”。他还报告德国外交部,波兰的后备兵已征召入伍。第二天,3 月25日,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报告说,波兰已动员了三级役龄的后备兵,并且正在把部队向但泽周围地区集中。凯特尔将军并不认为这能表明“波兰人有什么寻衅的意图”,不过他指出,“但是陆军参谋总部却持有比较严重的看法”。

希特勒在3 月24日从默默尔回到了柏林,第二天就同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作了长时间的谈话。从后者关于这次谈话的内部记录看来,领袖看来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用什么办法来搞波463 兰。事实上,他那刻不停的脑筋里似乎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利普斯基大使第二天就该回来了,但是元首却并不打算见他。

利普斯基将在星期天3月26日 自华沙返任 勃劳希契写道.他原来是奉命前去探询波兰是否愿在但泽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元首在3 月25日晚间走了:他不愿在利普斯基回来的时候待在柏林。里宾特洛甫将首先同他谈判。不过元首并不愿意用武力解决但泽问题。他不想因此把波兰推入英国的怀抱之中。

只有在利普斯基暗示波兰政府在波兰人民面前负不起自动割让但译的责任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对但泽实行军事占领。这种解决办法将造成种既成事实而使波兰政府易于应付。

这对希特勒当时的心思和性格是个很有趣的透视。3 个月以前,他曾经亲自向贝克保证,德国不会在但泽制造什么既成事实。可是他也还记得波兰外交部长曾向他强调指出,波兰人民永远不会容许把但泽转交德国。要是德国人干脆把它拿了过来的话,是否会使波兰政府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个既成事实呢迄今为止,希特勒在估计他的外国敌手的弱点和利用这种弱点方面直是个天才,但是这次,他的判断第次开始失灵了。统治着波兰的“上校们”是批昏庸糊涂的人,然而在但泽问题上他们却实在不想要也不会接受什么“既成事实”。

这个自由市是希特勒心上的第件大事,但是他想的还不止于此,正如他在慕尼黑会议给了他苏台德区以后他还想要捷克斯洛伐克样。就目前来说 勃劳希契写道 ,元首并不想解决波兰问题。不过现在就该着手了。在最近的将来寻求解决,必需要有特别有利的政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波兰将被彻底打垮,以至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必视为个政治因素。元首心里想的解决办法是要把边界线推进到从东普鲁士的东部边界直到上西里西亚的东端。

勃劳希契十分清楚这条边界的意义。那是德国在战前的东部边界,它是被凡尔赛会议所取消的,而且过去只有在没有波兰存在的情况下才存在过。如果希特勒对波兰将作什么答复曾有怀疑的话,那末当利普斯基大使在星期天3月26日 回到柏林并且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提出波兰的答复以后,这种怀疑就都消散了。里宾特洛甫马上就看了这个备忘录而且拒绝了它。他对波兰的动员措施大发雷霆,464 并且警告大使注意“可能的后果”。他也宣布波兰军队对但泽领土的任何侵犯都将被认为是对德国的侵略。波兰的书面答复,虽然是用息事宁人的口气措辞的,但是对德国的要求来说,却是坚决的拒绝。它表示愿意进步讨论便利德国在波兰走廊的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的方法,但是拒绝考虑给予这类交通以治外法权。至于说到但泽,波兰愿意以波德联合担保来代替国际联盟的担保,但是并不想看到这个自由市成为德国的部分。

纳粹德国这时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个小国敢于拒绝它的要求,因此里宾特洛甫对利普斯基说“这使他想起另个国家所采取过的某些冒险的步骤”所谓另个国家显然是指波兰帮着希特勒起肢解掉的捷克斯洛伐克。当利普斯基第二天再次被里宾特洛甫召到德国外交部去的时候,他心里定也清楚,第三帝国现在要用它过去用来对付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非常成功的同样手段来对付波兰了。纳粹外交部长对据说在波兰境内发生的对日耳曼少数民族的迫害大发雷霆。他说,这件事情“在德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最后, 德国 外交部长表示他再也无法理解波兰政府的态度了波兰大使昨天交来的建议不能认为是解决争执的基础。两国之间的关系已因此迅速恶化。华沙并不像维也纳和布拉格那样容易吓倒。第二天,3 月28日,贝克召见了德国大使并且告诉他,为了答复里宾特洛甫所称波兰对但泽的任何行动都将形成开战的理由,他不得不声明,由德国或者由纳粹的但泽参议会任何改变这个自由市现状的企图都将被波兰认为是开战的理由。

“你这是想用刺刀逼着谈判”大使大声说。

“这是你们自己的方法。”贝克回答道。

觉醒了的波兰外交部长对柏林所以能够比贝奈斯更硬,是因为他知道,年以前还是竭力帮助希特勒实现他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的英国,现在在波兰问题上已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针。贝克本人因为宣称波兰拒绝在任何形式下与俄国联合在起,而曾搞垮了英国提出的发表四国宣言的建议,在3 月22日,他却向英国驻华沙大使霍华德肯纳德爵士建议立即缔结项秘密的英波协定,规定在遭到第三国进攻的威胁时,两国立即进行协商。但是,这时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已经听到德国在但泽和走廊地区附465 近调集军队的消息,听到英国情报机关提供的德国对波兰提出要求的消息 但是狡诈的贝克却向英国人否认有这回事 ,他们要求两国关系不仅止于“协商”,而且还要更进步。

3 月30日晚间,肯纳德向贝克递交了英法两国的联合建议,主张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以便在旦受到德国侵略时互相支援。但是就是这个行动也已经赶不上事态的发展了。英国政府又接到了德国可能立刻进攻波兰的消息,这使它当天晚上就问贝克,他是否反对英国单方面对波兰的独立作出临时担保。张伯伦要求在第二天就得到答复,因为他要回答议会就这个问题提出的质询。贝克可以想见他心上定感到块石头落了地对此当然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事实上,他告诉肯纳德,“他毫无犹豫地表示同意”。第二天,3 月31日,如我们上面已知道的那样,张伯伦在下院作了他那历史性的演说,宣布如果波兰受到进攻并且进行抵抗的话,英国和法国“将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

对任何个在1939年3 月最后个周末曾在柏林的人 作者刚好也在那里 来说,英国突然对波兰作出单方面保证的消息,虽然受到德国东西两方的邻邦的欢迎,却似乎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已经看到,次又次,当1936年德国人进军不许驻兵的莱因兰的时候,当1938年他们夺取奥地利而且以发动欧洲大战相威胁而夺取苏台德区的时候,甚至在半个月以前他们夺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本来都可以在俄国的支持下采取行动来制止希特勒的,而它们自己只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但是,如饥似渴要求和平的张伯伦却避不采取这样的行动。不但如此,他还做过了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赌注来帮助希特勒在毗邻各国取得他想要的东西。他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挽救奥地利的独立。他配合那位德国独裁者摧毁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是德国东方唯真正的民主国家,西方的唯友邦,唯支持国际联盟和集体安全的国家。他甚至连捷克斯洛伐克在山地工事中凭险固守的35师训练与装备俱臻上乘的军队对西方的军事价值都不加考虑,而这个时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倒序 正序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