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_第606章

抓起脚丫啃两口,自娱自乐。

有这样的爹,不淡定也不成。

至于是否心灵受创,长大后报复社会,欺压邻居,需时间检验。

同样高兴的,还有庆平侯府。

知晓杨瓒和顾卿一起归京,庆平侯给长子下令,务必延请过府,摆一场家宴。

顾鼎愣愣的看向亲爹。

他没听错吧?

顾伯爷瞪眼,“老子还没口摇齿动,嘴角漏风!”

“帖子该怎么写?”

家宴,总不好列官职。

儿媳?

不合适。

杨御史一怒扇出枕头风,侯府怕要被踹掉半扇门。

女婿?

更不合适。

亲兄弟必会拎刀砍来,余下半扇都得被踹飞。

顾世子看向亲爹,顾侯爷目视儿子,父子俩同时无语。

最终,顾侯爷仗着辈分,将事情硬塞给儿子。

必须办好。

办不好,人请不来,皮鞭炒肉!

顾鼎默默泪眼,有个不讲理的亲爹,加上武力值超出常理、满肚子黑水的兄弟,这日子还怎么过!

第一百五十九章 谈谈人生

杨瓒一行抵京,正遇琉球使臣敬献方物,并乞朝廷再赐木牌,改两年一贡为一年一贡,许琉球商人至江浙市舶司市货。

彼时,倭国诸藩正打得热闹。

明朝开采石见银矿,银矿石装载满船的消息,不知被何人传了出去。

一时间,四周大名小名皆赤红双眼,摩拳擦掌,紧盯石见大名的一亩三分地,恨不能一刀将他砍死,接受领地,霸占银矿。

会不会被明朝收拾,暂不被考虑。

总之,先“吃饱”再说!

此次皇家添丁,倭国本该派遣使臣敬贺。但从皇子公主降生至今,除个别大名外,倭国将军没有半点反应,很能说明问题。

要么是对明朝开采银矿怀恨在心,要么是权利已被架空,岛上四分五裂,压根指挥不动各藩。

如猜测属实,倭国的“战国时代”,必将提前来临。

一直被倭国压制,不得喘息的琉球,此番来朝,大胆请再赐木牌,增多朝贡次数,就是最好佐证。

当然,现在都是猜测,倭国打成筛子,也对明朝关碍不大。内阁六部正在商讨,是否应允琉球所请。

若是点头,由朝廷发下文书,后续事宜都要考虑清楚。

人员往来频繁,定要造船。钱从何来,问题不小。

明朝资助?

弘治年间尚有可能。现在嘛,有待商榷。

增加朝贡之物,八成会和倭国产生些摩擦。琉球自言没有军队,仰慕上国,甘为附从。如倭人来犯,是否出兵,都要提前备案。

而琉球人的投诚,究竟是真是假,更要查证属实。

一桩桩一件件,足够吵上半月。

内阁之意,当派遣使臣。

文武两班都无意见。人选之上,却产生分歧。

谢丕,顾晣臣,王忠,严嵩,均属少壮派,且有出使经验,可为正使。副使则由六部内选。

护卫之数,少则三十,多则两百。京卫之外,东西两厂亦要派人。

眼见商量得妥当,即将制定官文,着手实行,五军都督府突然发难,凭什么每次遇上“好事”,都是文臣顶上?

不就是出使吗?武将照样行!

如是他人提出意见,六部九卿大可不做理会。但缀上“国公”和“侯爵”职衔,就算气得骂X,也得摆正姿态,挤出笑容,做出详细解释。

事情明摆着,不说服这几位,别说离港,皇城都出不去。

出使琉球,未必一定有仗可打。银矿之事,可一不可在。石见有银,乃是商人上禀。琉球是否也有矿藏,实无人可以断言。

话到此处,不免涉及缉拿商人之事。杨瓒的名字,自然被众人提起。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帝师 倒序 正序

《帝师》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