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第21章

但沦陷区的人民没有向日本侵略者低头,“奴化教育”非但没“愚”倒青少年们,反而激起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结,挺直腰板迎接那未来抗战的曙光。

现在祖国对日的全面抗战已经发动,并且大量消耗了敌人,日寇已疲于奔命。

咖啡是舶来品,刚传入上海滩时,赶时髦的新派人物喝了,往往叫苦不迭,没想到竟像咳嗽药水一样难喝。

慢慢地随着西餐在上海滩的推广和普及,咖啡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喜爱。

上海人有着喝咖啡的传统。

如今;在这个城市里;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

平底阔口的咖啡杯,身着制服的女招待;再加上一排排整齐的火车座;这些属于过去咖啡馆的标志;依然能在老牌咖啡馆里见到。

毕竟懂得品味老上海咖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对于老咖啡客和老咖啡馆老板来说;老上海的咖啡是他们永恒的话题。往事如烟;只是咖啡会一直飘香。

同样是在咖啡里喝咖啡;老咖啡客们的讲究却很多,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老咖啡客们至今仍念念不忘当年泡咖啡馆的日子,dds,沙利文,吉美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尤其是上海咖啡馆的前身cpc咖啡馆,在老咖啡客的中间是鼎鼎大名的。

上海的老咖啡客们都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煮咖啡如同大师演绎音乐作品;普通人听来一样的曲子;不同的大师能演绎出不同的风格。

徐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上海煮咖啡的大师,那些上海滩的老咖啡客们大都在年轻时就品尝过徐先生的手艺。

当时光停驻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路和外滩的咖啡馆内,暖意渐浓的午后,吸引着咖啡客们的;不仅仅是那淳香四溢的咖啡本身,还有那份置身世外的怡然自得。

炭火咖啡,抹香奶茶,巧酥冰沙。

入口即化的奶油蛋糕,不加糖的清咖啡,小匙搅拌咖啡时在杯沿发出的微响,咖啡壶上和阳光一般淡的烟篆,低声的谈话,味道非常不错,消费也不算很高,它为人们营造了一方温馨的天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相聚畅谈的场所。

小小咖啡馆,浓缩着人们的情谊。

二.

上海是个有丰富历史内函的城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阅读上海,也就是阅读一部大百科全书。

如何去阅读上海,也要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去探索应该从怎样的角度阅读上海。

通透的玻璃将四面的景色都拉到了眼前,让我们可以一览无余地阅读周围的老房子,树和人。

于是,上海的文脉便在我们面前绵绵展开。

黄色的霓虹灯似乎把黑色的夜空拉开了一道口子,由远而趋近,便能看到美浓咖啡馆的玻璃和粗砺的木柱结构,轻盈与凝重在这里得到了组合。

高贵的红酒与廉价的酒架形成了显豁的对比,这种对比似乎有一种性别的含义,就如女性柔美的肢体衬托在男性坚硬的肌肉底下。

二楼的布置简洁而通透。

四面皆是玻璃,与外面的空间融为一体。

坐在这儿,犹如置身于一个大看台,四面的景色扑面而来,老洋房,树,街,行走的人,一切都是那么优雅。

它至今保留着用煤气烧制蒸馏咖啡的古老工艺,固守着咖啡那最原始的醇香。

这里曾经是个时尚的所在,那些有钱有闲又有情调的男女都会来这儿坐上一会儿,消磨那逝去时光。

王春立皱着眉啜了口清咖啡,抬头看看窗外,人来人往的,很容易便分出谁是上海人,谁是外地人,只要阳光够淡,单看步履不必看脸看衣服也猜个###不离十。

他用手托着腮帮子看着看着,忽然觉出上海人走路的姿态出奇地优雅,那时初入上海当然想不出个所以然,现在倒似乎找到答案了,因为阳光的缘故,素淡的光线使人凭添从容,从容使步履纾缓,使表情内敛,而优雅,和忙迫与紧张是难以搭界的。

和咖啡可是这位贫困潦倒文化人唯一的洋派头。

他还是在等人,那个永远迟到的小女生。

等人的滋味很不好受,王春立知道她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池田美雪的死使日伪特务盯上了女人,上海的女人,一夜之间巾帼突击队家喻户晓,传颂得神乎其神。

有好事之爱国者还送给她们一个好听的名字曰:“霹雳美娇娃”,所以日本鬼子一谈女人就色变。

汪伪特务看到年轻女人不禁毛骨耸然,不管真假都不是好差事,这使他们挨了不少上司的耳光。

正在王春立处于这样难耐的煎熬之中,陈颖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他的一颗心才终于落了地,脸上终于出现了难得的笑容。

第三十八章.卖国求荣的叛徒

一.

陈颖弘来到王春立面前笑道:“不好意思,老师我又来晚了,让您担心了吧!”

王春立立刻接道:“没关系,这年月有几个人又能遵守时间呢。”

陈颖弘接道:“是啊,犹其我们这样年轻的女孩儿,出门更不安全,被那些人问来问去,手脚还不老实。”

王春立压低声音说:“舅舅对你们都很满意,最近他老人家有一件急事需要你们帮忙,希望你们能够尽力。”

陈颖弘高兴地说:“我们一定尽力,都是一家人,姐妹们都愿意为舅舅做事。”

王春立当即递给陈颖弘一小页纸,低声说:“看过后你要仔细一一记住,然后立即把它当面烧掉。”

陈颖弘半晌无语,默默地记住纸上的话,然后从王春立的手上拿过火柴把纸点燃,俩人看着它在烟灰缸里渐渐地熄灭。

王春立用勺子把又使尽搅了搅,对陈颖弘说:“你结帐,我静候你们的好消息,尽快务除此人,否则遗害无穷。”

说完还是先陈颖弘一步离开这里,望着老师的背影,她的眼圈有点红了。

长江东去,江雾迷茫。

从九月上旬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姓黄的舵手接连带了好几批乘客上船。

这些不去搭乘舒适的客轮却跑来挤在既阴暗又闷气的货舱中的乘客,从穿着来看倒是生意人的模样,但大都是文质彬彬,眉宇间总有一种难以掩饰的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

不过这些乘客随身大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却也象是跑生意的样子。

然而,这些“生意人”就象约好了似的,无一例外都是从武汉前往上海,似乎那里有什么生意特别值得去做。

沿江的各大码头上,全副武装的汪伪警察,日本宪兵以及身着便衣的密探在严密地盘查过往船只。

鹰犬们的目光紧盯着每一张脸,竭力想在乘客中发现被通缉的共产党要人。

因为这些共产党人差不多每个人的头上都悬有一笔令人垂涎的巨额奖金,警察,宪兵和密探们谁也不想放过这升官发财的绝好机会。

敌人们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竭力想要搜捕的抗日共产党南方局的一些重要军政领导人,正是藏身于这艘货船之中从他们眼皮下安然通过。

并且这艘货船上还藏有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件,活动经费以及枪支弹药,这些东西就装在这些“生意人”随身携带的“货物”里面。

二.

警车不时在上海街头呼啸飞驰而过,凄厉的警笛声令人不寒而栗。

各个旅馆客店都受到仔细的搜查,车站码头上更是岗哨林立。

特务的眼睛在四下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日本人和汪伪76号特务与租界巡捕房都张开了一张张有形和无形的网,企图将抗日分子一网打尽。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总会站出一些英雄人物,他们不惧强暴,抵御外敌。同时,也总有一些没有骨气的败类,丧失民族气节,背叛祖国,卖国求荣,充当敌国侵略工具的人,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这些屈膝变节的无耻之徒,让我们切齿痛恨。

爱国的热血儿女,个个痛恨汉奸无耻,愤慨日军暴行。

她们是一支超小型的精锐“特种突击队”。

成员都经过严格挑选,藏龙卧虎,精英荟萃,个个身怀绝技,胆识超群。

她们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保卫中央领导南方局同志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动向,向上级通报敌情,以及惩办那个危险叛徒。

共产党的秘密组织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党内的叛徒。

他们遇危叛变投敌,出卖组织,不惜用昔日共同战斗生死与共的革命同志头颅作为自己在日本人那里的进身之阶。

上海的租界内,人口众多而复杂,鱼龙杂混,又不实行保甲制度,不查户口,住房也很容易找。

租界的街道里弄四通八达,出现紧急情况容易转移。

这些就为设立党的秘密机关,进行地下活动提供了便利。

租界“国中之国”的特殊性,使它同日本占领当局之间似乎成了“国与国”的关系。

日本占领当局只能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引渡”,不能随便提走。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在这里的抗日人士的“安全系数”,也为抗日地下组织营救被捕同志提供了种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

既然是“老板”,就应该有一位“老板娘”。

否则,一个正当盛年的老板长期鳏居,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何况,作为中央南方局临时联络机关,自然少不了机密文件,以及各种办公用品,包括洗抄机密文件的密写药水等等。

这些东西都需要专人保管和整理。

王春立要管理机关,他还要兼任组织的会计工作,一个人忙不过来。

(bsp;于是,中央南方局就给王“老板”择了一门“亲事”。

为他配了一位“老板娘”。

这位“老板娘”就是陈慧娟,她是从千里之外的延安“远嫁”而来的。

第三十九章.出污泥而不染

一.

祖国是生养我们的大地,更是我们生命的根须。

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失去了根须,失去了扎根的土地,只能像随风飘泊的蒲公英,永远无法主导自身的命运。

为什么人们喜欢把祖国比喻为母亲?

因为祖国不但是你生命的来源,更是你力量的来源。

如果没有这个国家,这片土地,我们失去的就是自己的根,没有了根的依托,我们最终将一无所有。

多少先进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用毕生奋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祖国的衰亡就是民族的衰亡,祖国的强盛才是民族的强盛。

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怎能不以爱国为最大的光荣!

是的,爱国主义永远是插在一个民族灵魂深处不倒的旗帜,尤其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这面大旗所生发出的强大凝聚力是有目共睹的。

可同样是在这样的时刻,还是有一些人背离他的根本,走上危害祖国的道路!

到处是断壁残垣,火光冲天,到处是残肢断臂,血肉横飞,到处是被日本飞机炸弹杀害的中国人的尸骨,到处是痛哭哀号的妇女和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倒序 正序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