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随笔》 第 8 部分阅读

快乐使我们的谈话更加亢奋。毫无疑问,竹林里的对男女已经听出了我的声音,我明白,作为学生,他们不敢走出竹林来,除非我主动叫他们。

舌头对舌头的搅拌。

爱情进入了肌肤对肌肤真实的占有和恬美。

我们甚至感觉到了他们在对方身上各个部位痉挛地抚摸切合的手,在我们到来之后,它们又是如何像放在燥热的肚子上的块冰,使被抚摸者惊颤起来。于是胳膊僵硬了,虚汗从掌心渗出,却立即被另双手抓住,只听到对方轻轻地嘘了声。

林中有长腿斑马纹身的蚊子。听说还有蛇。我决不怀疑后者早已被他们的热烈给吓着,钻进石缝隙中去了。

多么快乐,快乐得被人捉弄的仲夏之夜。

爱,同美样,是要忍受痛痒的。

半个小时后,我们才站了起来,留恋长夜之宁静似的,慢腾腾地从龙眼树下走了出来。就在我们走出不到十米远时,我们就看见两只“恐龙”互相携着,从竹林中冲了出来,往前校门那方向胜利逃亡。

球场上的空气被我们久抑的大笑给震裂了。

哈哈,今晚,竹林里的那场爱情,被爱情的第三者蚊子给享受了。

第十卷 第四章

开我心怀的仲夏之夜。

我又次渴望你的肉体。闻到了爱情的气息,流行在前门与后门之间。

圣贤在楼道的转折处狩猎。肉体在十字路口等待圣贤。

棵病樟树的胡须长满了长夜的下颌。

耳朵就要在从远处窗扉的罅隙处漏来的笛声中舞蹈起来,以止静者的心机,以获利者的暗喜。

时间是我的贴身侍从,躺在这无限忠诚的贴身侍从所布置的爱情之中,幻觉与欲念,是如此的荡人心魄啊。

肉体。闭着眼睛的呢喃和仰视。低垂着头颅的向往和寻觅。

肉体。太阳胸上的黑子或太阳本身,使我无以支使笔而来的灵妙构思,也不能看到道德像太监样袖手站在生命的宫闱之中。

此刻,冷静已经不再是件奢侈品,只有肉体,像从水面上反射的阳光,落在面前的镜面上,又再反弹到眼里,切在心旌摇荡之中,恍惚,迷离,又彻头彻尾地剖开了对神髓既有侮辱又有狂暴的真实。

起床时,阳光已经垂直地下落。

屋子里亮堂堂的,我预感着这将是非常愉快的天。

守门的老头正在过道上收拾垃圾,往日感觉到的他将垃圾扫进撮箕,又将它们倒进只竹筐时的迟缓动作,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麻利。

壁柜里还有两只苹果,我将其中的只给了这个给予我整洁和清爽的老人。

阳光赐予我的美妙心情,我将在灿烂的思念中将它交予你。

阳光下面,没有万重山岳,千里遥途

要我把千种花卉与绿叶,以及促成它们长成精灵的蓝色光线与镀金的青春,在某个吉祥的时辰编成桂冠,戴在你不善思想的头颅吗

“花儿枯萎了,绿叶如此平庸,似乎有道符咒箍死了思想的残骨。”

“可你还如此年青,如枯萎的花瓣上的滴为黎明而蠕动的露珠,景象万千,如纳米之微,却装满了万物。”

你淡淡笑:“我不善言辞,思想也窘迫。我侥幸在世上,就是因为它们两者的彼此捉襟见肘和互不牵涉。”

“你多么让人妒忌因为你幸运地与切无耻下流的思想和正人君子之流肮脏的嘴脸没有牵连。”

“我梦到了世外桃源”你固执地喊道。

“因为象牙塔早已坍塌,废墟上连时间也找不到它的痕迹。鸟粪飞短流长的食屑与梦杂糅着。”

“那我们还能爱吗呃,彼此的相爱”

“问你的灵魂去吧”

“啊,空虚,不胜幽寒的灵魂高处,你说”

“你的敌人和对手只是你自己,而我你和他的天敌只有个,那就是爱爱情,由于其瑰丽旖旎的梦幻色彩和完美的想象,使我们的人生处处是残缺纰漏,因此,爱情正是利用了这些残缺使它更加迷人,如上帝,也如魔鬼,即使小人和文盲,也为之疯狂自残。”

“你说的”

“愚蠢的人类以为爱可以和自己蒙福至永生感恩戴德到永生怀爱至天长地久,他们以为的战争是具体得可以摧毁生命乃至爱的枪炮。不只有我们拼掉生时光去追求却不能轻易发现与我们与生俱来就对立着的爱,同我们终身的争斗与伤害的灵魂所交火的形式,才是人类唯而永远平息不了的战争”

“爱,真的是”

“请回味那神圣的时刻,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是爱的同谋”

我直视你游移于同谋者猜疑与脆弱之间的眼睛:“这世上,唯有爱能真正而彻底地摧毁人类,而毁灭爱的,也只能是爱本身。”

我们再次坠入黑暗的爱情之中,啊,闪烁着感情之光的肉体,最大限度地饱和了我们的快感,争论与有关爱的思索。当我们坐在椅子里,肉体,突然冷静下去的肉体,就是那个失去了感官快乐与爱情功能的上帝。

如果我赠予你的万丈阳光烤焦了你曾经荣华的心田,那就在你心灵荣枯无常之时,接受我蘸满了甘霖的月光吧。

啊,存在于黑暗的爱情之中,连上帝也觉得并不需要廉耻。

飘忽于爱情的黑暗之中,我们抱朴拥素,携魂至天外的天边。

第十二卷 第章1

汽车在大路上卷起灼热的尘浪。

大路两侧的稻田和玉米,流露出比我的神色还要幽冷的疲惫,我感到,它们碧绿得太深了,似乎只有足以毁掉这个寂寞星球的阳光,才能赋予它们永远托福于大地的碧绿。

那条机耕道从稻田之间划了出来,它分明是岁月条悠长而深刻裂痕了。刹那间,我的中学时光就从这条裂痕里蹦跳着出来,我看到了那个背着书包,在晨曦和夕阳里来去的少不更事满腹忧郁嘴里总要哼着歌曲瘦小单薄的我,前额顶着校园的钟声,后脑拖着蛋黄似的夕阳。生活,呈现了我在那个年代全部的形式和内容,它使我开始了最初的思考和忧虑,开始亲近些产生于懵懂意识中的精神和追求,那就是依靠寒窗苦读以求取出路,倘若能获得功名,也是好事,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或许我的骨子里根本就对仕途没有兴趣,我得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我的志趣,而且我很快就意识到了,也可以说是找到了,那就是文学和艺术。但在当年,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这个事业,无论是说说,想想,都显得很不切实际,几乎就是妄想,我必须得先考上大学,解决好出路之后,才能顾及其他事情的,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点,我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还不错,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我不能因为出路问题而白白浪费了早年时光对文学艺术的感觉,我得“心二用”,甚至是“心几用”,如此而来,我不得不在读书之外,开始费心劳神地思考阅读和最初的写作,也学会了忍受孤独,习惯寂寥,从而去享受寂寞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农家少年都必须这样付出巨大的感伤忧郁清贫孤独沉默,忍受着时间对肉体残忍的折磨,才能到达种较为理想的境地,但我,至少是我,早早晚晚在那条有时泥泞湿滑得揪人心的机耕道上往返中,我就基本上确立了自己未来的走势。我其实是个很内敛的人,目光的流泻与内心的积累往往不大致,我没有向家人老师和同窗详细地讲过我未来的打算。这并不是我的粗心,或对人事的反感,也不是机心使然,纷纭的世事,家事和对生活的极度失望使我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外表的瘦弱性情的内敛言语的恍惚行为的怯懦,极大限度地丰富了我内在的天地,同时也使我明白我的性情。这样,切都迎刃而解,我从自己的清醒中获得了力量,在理想中更加清醒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往前走,从早年到现在,在人生选择上,我从不犹豫,从未首鼠两端,也从不怀疑,因为我生来就已经得到了它们。

仅仅片刻的工夫让我对机耕道投去深情而哀伤的瞥,股野蛮之极的灰团立即切断了我的视线。汽车所带给我的无止境的晃荡,使我神乱目晕。

石拱桥,我看见它了,它如个常年罹难的,或患着佝偻病的驼背老者,俯在时间之河上,让风尘阳光暴雨霜雪赤足车辆忘恩从背上踩着,踏着,次又次地走过。多少次,它问河水,问繁星,问明月,问青天,问大地,问太阳:“我这样做,够了吗”而我要问的,那些受惠于它脊梁的承载,到达成功的彼岸,享有了无数功名荣华的人,有几个曾经回头望

我们常常把荒芜冷僻贫苦寂寞孤单永远都在被忘怀的地方当成了风景,是因为我们在优越的地位上发现自己是多么的矮小,在清闲的出游中,感觉到自己心灵的疲倦,在有意无意的沉沦中看到了我们的脆弱,在个个毫无审美情趣的文字中看到了我们干涸的心田,在越来越宽的住房里察觉到了我们心胸的狭窄于是,我们逃出都市,带着种怪异的心情来观光它们,说着既感动不了别人,也感动不了自己的话,拍下无数技巧高超的相片当我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蜗居,才发觉真正的荒芜之地,就是我们的内心,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烈地感觉到寂寞和无奈是啊,我们宁愿让累赘和不洁的肉体在鱼目混珠尘嚣四起凶险阴毒的城市里被囚禁,只在窃窃私语小心翼翼中让精神有限地光顾大自然的风胜,唉,人类的这种怪异行为所带来的无限悒郁,真是活该

四株可以写进地方志的黄桷树消失了。它们曾经是石拱桥忠诚的伴侣和守护者,是那种轻易就能成为形象的意象,让文学艺术和记忆都能激越不已的生命。

几个闲散的男人,在桥边新辟的房屋前的院子里玩着纸牌。

条水牛,在桥下面的田埂上,水墨画样静谧着。

故乡。故乡

故乡已是种感觉,慢慢从前面摇摇晃晃的景致中凸出了地平线。

第十二卷 第章2

我在以前是家大地主的庄园,后来成了公社乡政府所在地的外面下车,其实我也只能在这儿下车,前面的路已经无车通行,只能靠步行了。电影院老得散了架了,没有任何韵味了。电影院对面那块肮脏不堪,年四季总是漂浮着鸭毛和树叶的池塘已变成了稻田,那些水道倒是长势极好。供销社还是那副土财主敛财进宝的轻佻样子。屠宰场越来越突现出它龌龊卑污的外形和内质。坡上的家农舍和山顶上的那座铁匠铺像两件古玩,件是青玉的,另件是黑水晶的,因被不识货的人藏着掖着,就成了废物。多出来的几个建筑,有了现代物质的某种气色,包括平庸,低俗,土气,也包含了几个口袋里塞了几张钞票两眼傲慢脸油光举止可笑的乡人没有人同我打招呼,我也没有要好或熟悉的人要问候,人与人之间就省去了打招呼的麻烦,这使我感到相当的轻松,也符合我的性情。但我还是认出了几个老者,便感到惊怕。这吓再次使我触及“人生苦短”这个命题,深深悲悯于绝情绝义的岁月对生命的冷漠,对人的驱赶。眼前这几个老人已经到了连顺畅地行走也极为吃力的地步,同时,我业已找不到任何言辞去形容或刻画他们看惯人间事的眼睛,可他们永生屈居于故乡这窄小的天地,他们又究竟见识了多少人间事呢但他们可也是真正在透析和解剖这吝啬小气的人世间啊我的目光落在几个小孩子的脸上,他们麻木地站在群玩着麻将或纸牌的成年人旁边,望着双双摸着运气拈着钱财或搓着休闲时光的粗大的手,开始了他们最初的赌博演习,领略世道的游戏本质,感受时运的多舛。他们没有洗净的脸上,过早地描上了生活那苦楚的阴影。这使我更加心悸,看来,奔跑,嬉戏和歌声中的童年已不再被故乡的孩子们拥有,这切似乎那么自然,又那么违背了某种规则,最终我们只能以自然和正常这样的词汇来搪塞我的疑问。

时间,我对过去所有抒写过故乡的文字,包括早年的习作和发表了的文章感到难以控制的恼怒。那些语言里,我是多么自以为是地以为故乡的情绪应该依附我饱满的情绪轻巧的智慧温柔的触抚明朗的言辞美好的生存纯粹的乡情甜蜜的儿歌之中,在赞美中抒情,在回味中营造并不真实的故事。我,还有无数怀了同样虚伪心理描绘“故乡”的人,在粉饰了天空大地粮食人事之时,同样粉饰了酸臭的汗水无尽的怨恨艰辛的命运卑贱的人生麻钝的心灵,并只能单单以淳朴憨厚实在去应付善良和寂寞,以及丰富但又危机四伏的生命。我们的大报小报始终在极力宣扬创作的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于是多少自命非凡的诗人作家们趁机就以为自己很真实了,让生着醋花的笔,吃饱了逍遥时散发出了些可怜的情绪和感受,就以为捉到了生活的内在真实,触及到了生命的本质,去他娘的,去他奶奶的,那是什么样的真实

是的,安度晚年,只不过是忍受比以前更加寂寞孤清和冰冷的光景,这些晚年中人,任凭如何挣扎,也是气数已尽;无论如何怀念,甚至是思索,也只能是无奈和绝望。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关中,沦落尘土。

说宽泛些,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也只不过是加倍地在永恒的孤单地套上件华丽的衣衫而已。

我们对生命的赞美,是因为我们正在,或者已经失去了它,恐惧和盼望促使我们在真心和假意的双重心态下声嘶力竭地讴歌。姿态是美的,语言是昂扬的,手脚是在舞蹈的,思维是活跃的,但目的是丑陋的,不可昭示于人的,心也就慢慢冷却下去。

还有爱和爱情,如果它们确实存在并为人类所据有,我们怎么还那样忘乎所有地呼唤求索,甚至不择手段不惜生命的寂灭地位的崩溃道德的沦丧荣誉的被玷污难道我们真的是吃饱了撑的

多么美好的事物

我们总是这样重复地唠叨,牢马蚤样地唠叨

第十二卷 第二章

从座山和山下的村舍之间阴暗的小路上那儿有几座年代久远手艺精湛的坟墓,有两座已经露出了青蛙嘴样的墓岤,我看到了当年我就读的小学,它已经变成了片平地。后来,有人告诉我,它已经被另座更好的中心小学取代。故乡的教育从来都是实在的,它为整个县的升学率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并且卓有成效,当然,也有必然的牺牲。从这儿走出去的学生,自然也会为故乡的教育成为全国流而倍感欣慰。在故乡还不富裕的躯体上,种植着教育这棵大树。我在那块曾经用作操场的敞坝上站立良久,耳边传来了二十多年前跳绳子时的欢闹声,跳舞时捉摸的支革命歌曲,个女孩子向老师告状时的哭声,校长训话时蜻蜓点水似的腔调现在,它们完全进入了时间,成为时间本身。总共四间教室,简陋却很明亮的教室,我们长声吆吆的朗诵声几乎荡起了满地灰尘,年青的数学老师脖子上因皮肤过敏而泛起的大块大块的红包使我们整个节课都在走神,个女老师讲述了唾液诸多的有益功能,并叫大家以后尽量不要乱吐口水,而她却煞有介事地冲着我们吐出口白色泡沫,以示她的典雅和独特的情景,语文老师的写作范文和大家都将他的儿子我们的班长个患有严重口吃症的男生当先进人物不厌其烦地写进作文中,还有我们的音乐课,我们唱着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真正的流行的经典歌曲,如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也唱游击队歌啊朋友再见,将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时的音乐填上词,操起根木棍或扫帚,踏着并不规范的正步,挺胸猛唱:“松井的裤儿落了落了”,还有个妇人,把将教室的门推开,并不顾及我们正在上课,神色张皇,径直问个离她最近的女孩子看没看见她的小女儿放学后,我们在村前池塘边的菜地里就听到她和她男人凄惨的哭声,原来他们的小女儿掉进池塘淹死了,还有教室旁边的那段陡直的坡地,俟雨天就害得我们上上下下极度难受,倘若个不小心,脚下滑,骨碌滚摔下去,弄得浑身稀泥啊,我的夏蝉样的小学生活,被风带到哪儿去了呢天若有意,即使是只给我几秒钟的时间看到那段岁月的投映,也好啊

走过柏杨湾那儿,我从未晤过面的二姐长眠着,小小的坟墓早被光阴刈为平地,青草和柏树在上面疯长,后来,母亲也长眠于此。,我童年的村庄以个模糊和陌生的形象触及了我的神经。原先整个地以富丽紧凑辉煌大气和完整的地主大庄园的形式呈现于世的布局,因为住家户的搬迁这些住家户大抵是因为迷信,或因为口袋里有了不少的钞票,想盖座更大更好的房子而将自家的房子拆解,这个偌大的庄园就被“五马分尸”了,零零散散的房屋孤立地耷拉着,完全将我记忆中的体化的村庄和嬉戏于其间的童年生活分解了,离散了,连记忆就这样被故乡的人们给捅开了无数窟窿。农耕文明在建筑上的大特色就是居息之地的相对集中,个家族或个部落强大的向心力使他们的生活稳定在个固有的模式和集体意识之中,团结和睦亲密爱戴,彼此相对又互相依靠,生命在其间有了相当的安全感,自由感,这种具有极大保障系数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人们的心态,心态稳定,劳作也就成了快乐,闲暇时光安谧恬淡,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成了使命,也就成了文明。也就是说,对土地无以复加的依赖和抵触的复杂情绪使他们杂居在起,闻得鸡犬之声,怡然自乐,却又忧心忡忡。就这样,生命的天地就这样形成了,开阔了,谁也无权,也无法将其破解,支离,出卖。但现在景况不同了,物质上的增长,外来信息的渗透,使过去活在“既定宿命”中的农人隐隐意识到了生命的某种极端自然造成的懒惰和自闭,极端朴素而造成的麻木和落后,并由这些现象造成的不公不平现象,或者是他们朦胧的意识开始灵醒,曾经枯萎的梦也开始发芽,那是未曾企及的梦,生命之树上充满希冀的绿,使他们慢慢地开始松动生活持久的麻木严酷的束缚和强盗式的宁静处境,于是,有的人出去了,如众多的打工者,有的人将老屋拆解,在村前村后村左村右的菜地干田或坡地上,重新建构他们的家园。这虽然不能说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着所谓的打破了什么传统模式,但对生存空间的拓展,对生存状态的调整和对生命的自由的深刻领悟,使他们有了自为的意识。

这是种无意有意的“破坏”行为,种崭新却又极为陌生惊奇却又习以为常的生活形态,种冷漠的但又似曾相识的景状,种深度的失落,种丢弃却又能拾起而又拿不准的不安,种必须重新安排情节却又理不出头绪的叙述,种由生到死圈定的归依之地却在倏忽之间领略到世事巨变让人突然找不到归宿的万般感喟,种仅有层窗户纸的隔阂却无法捅破的感伤,啊,种局外的尴尬却又亲切的惶恐

群孩子在院子的角害羞而又新奇地望着我,我个都不认识。

以前,以前呢座在无数个夜晚,尤其是明月高悬清风爽面的夜晚,我们席地而坐而歌而舞,或者听段趣味横生的故事做几个游戏唧唧喳喳地闹了很久的被人叱骂被人记忆的院子,大院子,也被我们叫做院坝,宽敞闪亮的院坝,而今也只能以半个巴掌去形容了。邻居,左右的邻居将他们的房子极大限度地扩张了出来,占据了院坝的很大部分,院坝就再也不是个完整标准的长方形了。在靠近我家的那小块院子,由于常年无人走动,已经长出了嫩绿的青苔,历历在目,墙脚处布满了畜粪和家禽的毛羽。进出院坝得经过道门,我们都叫它中门,现在看来,它就像个隐喻,我们的出入都必须穿过它的修辞学,使它不再被简单地看成是道门。它的两侧,似乎永远堆着堆由木棍棉花杆麦杆稻草组成的柴堆,曾经有个小伙子藏在里面而却让人找不到他,使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个死结,个经脉纵横交错的罗网,个快要发霉的谜。

第十二卷 第二章二

啊,我的孤身耸峙的老屋子,在左右邻居的搬迁中用铁锯割离了它与个完美庄园的血肉关系,就像年少时候已经使我们认识到的那样:我们家曾经那孤立无助地处在清贫与被轻慢之中。父母用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眼光劳累,以及饱受了耻辱之后的坚韧提供给了我们入主书本的所有智慧物质和精神,也使他们更深地陷入了被人冷落嘲笑的境地之中。人性的善恶交织为生活的乖离,乡亲的狭隘与某种酸葡萄情结使我们的记忆留存了不少的阴影,尽管我们决不甘心于人性的败落,也不会计较那些人在言行方面的愚蠢,但那毕竟是人所共居的地方,我们曾冠之以“恶棍”“贱人”“小民”等名号的人,确实很多。那不是仇恨,却也是并不令人愉快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由贫穷带来的鄙视焦虑烦躁短视恶毒卑鄙之中,也处于由于他们的子女读书的无能而转嫁给我们的冷漠和无休止的排斥之中。倘若我们没有念书的天份和意志,即使也直清贫,那我们的景况会好些吧我想也未必,除非你比他们更穷或比他们更加富有。这全仗了父母的坚持和超远的眼光,我之所谓的父母的伟大,只能从这样的生存境地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如果他们稍微自私些软弱些愚笨些短视些,我们七个作儿女的,将永远被囚在那块至尽仍让我们在甜美的回忆之后心有余悸的地方,说白了,我们将永无出头之日。他们挺了下来,这应该说是奇迹,桩伟业,个比道德家们宣讲的道德和义务更具有伟美人性的义举。父母瘦弱的躯体维护着我们家的尊严和信念,也包括着个毫不逊色于天下任何个被供奉在历史和智商学里的为父为母者们。当有人侮辱我们的善良糟蹋我们的真诚奚落我们的信念妒忌我们的天赋时,我们也从不会失去回击的勇力,因为这个勇力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它理应成为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并不背离上苍已经在大德昭彰的情形下的被施恩者的准则,也不刻意机关重重地周旋于别人的处心积虑与偏执狭隘之中,也极不乐意从自己的所得中拣出块来讥刺他人的所失,环境就这样造就了人,形成了“人”,也摧残着人,如此的局面,以及生活本身的多面性造成的人与人的某种失调,是主要的因素。田园风光孕育了诗词丹青,也养育了无数善解人意的人,无数诗家马蚤客,更造就了无数说谎成性成瘾的人,从而使人欣然向往的淳朴乡村风貌,便掩盖了其最基本的生命质地。呵,我的老衫瘦骨的屋子,正如当年它所护佑的罗氏家族的系,岌岌可危地处在极度孤寂之中,永恒地承蒙了时光恩泽而优于沉默的空间,风雨撩不开其间的秘密,太阳那亡魂般的气流加速了它对人事易朽的预言的兑现,在夜里,它为谁托孤,或者,它是谁被谁托付却不忘却的孤雏曾经的欢乐悲苦诅咒和安谧,全然成为尘埃,堆了厚厚的千层万层于它的头身眼额,它是天上的块长出了皴结的疤痕水缸在阶沿处,苔衣鸟粪替它们化妆,缸底的绿水,段悄悄溜走的时光滴集于此,当年我们伸出去的铁勺木瓢,乞讨了滴往日的纯粹清凉和解渴的愉悦吗水缸,它已经漂到生命的漩涡之中,我们还能拽回点什么墙上,被炊烟和时光熏黑的墙上,还残留着当年我抄写的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那是用白色装潢颜料写上去的。这应该是早年我文学启蒙时期的道景致吧。燕子的巢岤还在,它们还能装着生命的平安阳春的欲火和仲夏之夜的呢喃。门关着,把锁阻挡了我。由于走得急,忘了从父亲那里将钥匙拿来,这使我无比懊恼,瞬间,那本属于我童年的屋子,由于我的疏忽而变成了座与我永世相隔的迷宫,曾经掩隐于其中的童年还能出来,而今回归的梦却再也进不去了,那把已经生锈的锁,那把已不再活动的岁月的锁,将彼此的关联轻轻合就给折断了。也许,当我们纵横千万里,畅游盎盎人海,遍阅人间事例,使肉体放松对灵魂的拘囿,或浪游,或栖居而倍觉辛酸之时,我们便念着想着回去;回来了,躯壳和灵魂都回来了,那种情绪应该是说不清楚的,渴望着,张望着,心里却又怕着什么。在不能回去的时候,寂寞了,孤独了,对现实失望了,便欲对往事来个充分的回忆,可又怕被这样那样的回忆所伤害所折磨,当我们鼓起勇气欲将现在溶于过去,却又惧怕现实的残酷与灵感的失去。因而我们只能同别人,尤其是与旅途上同行的人叽叽喳喳地谈论着这样的问题,用谈论中那点回忆的自然流露来取代内心在回忆时深深的苦痛。也有人要唱起支旧年的歌的,那种撩拨心魂的老歌,用镀金的声音告白其诚实与深沉的沧桑,以此来罩住内心深处那无声的苍白。也有人要哭的,哭泣对身体,对回忆中的灵魂有益的,泪水本身就是诺言最有韧性的辩护,真实者对迷惑者的翻译,忧伤时分唯的意象击中旁观者的冷漠和善感者内心世界的弹头;哭泣者以此来冲刷奔波劳顿的满面埃尘,洗去灵魂的积垢和减轻忘怀故土恩德的愧疚,使回归和不久后必然的离去获得了通行证。其实,我们都回不去了,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在肉体脱离旧址时唆使记忆和灵魂永留在老屋之中,但我们终究也只能去回忆,灵魂的依附之地只在我们无所事事或被时光所伤害时才偶尔兜上心头的情结,它理应是自欺欺人之举。所谓“叶落归根”,也只不过是人在最为可怜的残年荒岁里的点良心发现而已。放眼天下,古往今来,人类无不是故土的忘情者,负义者,悖逆者,乡愁可能使我们具备了丝人文的人道的利他的精神,但究其实质,人又怎能不是残忍的利己的荒唐的做作的忘恩之徒呢可悲的是,在什么都要争个高下论个输赢的年青时代,我们对此却无所知,当我们明白过来时,时间已经筛去了我们骨殖中的钙,寂寞吸干了我们的血和水分,而现在,我们要向精力旺盛以忘怀为时尚的人们讲述这番道理,那岂不是枉然切都是为了求个心灵的平衡,除此之外,我已不相信任何意义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啊,我该相信谁,相信什么呢

第十二卷 第三章

后山上,那么多的使童年翠色逼人的竹子和柏树连根也找不到了,我们玩的“战争游戏”,以及为这些游戏而堆砌的阵地和堡垒被齐踝的野草吞没了。望着天空,我泪眼迷离。蛋黄似的太阳驱使它蛋清似的光芒糊在我身上,我立即感到了透骨的冷寒。

我再次俯瞰着我的村庄里我的童年所倚着靠着的房子,有如个盲者蹴在个业已被人忽略的角落里,阳光于它必是黑暗的,它就在这激情四溢而又虚张声势的光环里冷漠着,犹如我的内心让热情暂时装潢的冷漠。我多么愿意它永生地归我的灵魂所有,但时空这巨大的滤清器所沥滤的情绪,无疑已使我们从根子上产生了隔世之感,我们若能再度捉目相视,却也无法即刻交出彼此的乳名,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背道而驰的,已经不用去找到理由和那些歌声了,我们是彼此的看客,彼此成为倏忽即去的过客和个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虚词。

阿鲁耶达,你曾无数次地问起我的故乡,关于我童年的某些征兆和诞生在这儿的切人事恩怨,我也无数次地轻描淡写地回避了你。我曾经想将你带回我的故乡,看看你意想中的我的旧地所赋予我的灵犀和对生活某种程度上的失望是如何恢复它早年的面目的,想听听你对风土人情和变幻莫测的世事之间的某种见解,但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念头。这是个很好,也有浪漫情调的念头,它可能引诱你的情绪进入抒情状态,但我希望的是个怪诞的念头,它出自于某种有着阴谋机智出乎人的主观意愿,并不被常人所包容的心理或行为,这样,我也许才可将你带回我的故乡,你再也不是我的爱人,而是个史家,个诗人,个浪子,个真正会哭的情人,个崇拜旧时情怀的独人,个可以驻扎在我的文学世界中的人,我愿意在旁侧敛息恭候你具有犀利见解的声音,穿过岁月的帷幕,使已经不能负载更多沧桑的心脏露回脸,给不曾见过它的天地个真实而深远的回声。

别厌倦我的文字,它们本身没有罪过。我知道你是个社会性极强的人,这比我看待我自己更使我清楚你的性情。

我从未感觉过故乡在远远的方喊我,这是致命的。

阿鲁耶达,你是否愿意和我起回去,看看我的故乡

故乡。

为什么在踏上归乡的路时,总要怀着忐忑的心绪,无法让内心安宁为什么在故乡的门前总有着陌生的淡漠为什么回忆,回忆总使人颤栗

那是因为往事的流逝和未来的难以预测都给了我们同样东西:恐惧

有时,亲情能使我们免于恐惧的侵害,可它却是我们恐惧的直接肇事者。

回家,而今已只是来世的盼望。

小时候,每当我们兄弟姐妹长哭不止,母亲总爱用碗装了大米或麦子,神秘地在屋子四角床前床后用力地将米麦洒出去,屋子里就是阵沙沙沙的声音,母亲还振振有辞地边洒边喊:“走,快点走死鬼子老娘,快走死鬼子老娘,快走快走”母亲的哲学里,我们的长哭首先不是来自于身体的不适,而是业已作古多年的祖母或外祖母阴魂不散,跑到阳间来作祟,殃及我们,母亲心里担忧,便以粮食相击,力图驱走她们,还我们健康和平安。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用粮食而不用泥块石块或其他东西呢也许,粮食是赐予她们的,就像我们祭祀时必须要有的水酒刀头肉和纸钱,也许,粮食是人间对付死者最锐利的武器,击打在她们身上,疼在心里,方可使她们时糊涂的心清醒过来,以后别再来干扰我们的生活和身体。也许,还有别的什么,比如,粮食是种诅咒

有时,在我们生病或有什么意外时,母亲则拿出枚牛骨头纽扣,平放在柜子上,她则在边闭目含睛,虔诚地念叨着什么。我听不真切,也问过母亲,她究竟在念叨些什么,但她总是笑而不答。没多久,那枚平放着的纽扣慢慢直立起来,整个地立在了柜子上,就像个功夫了得的武林中人,平躺的身子直直地离开了地面,机械而稳当地站立了起来。无人明白其中的奥妙,我只能说那是种神秘的力量,个巧合或者冥冥中的梦幻。多年以后,我也还要询问母亲,母亲仍然是笑而不答。就像人与人之间那永远也不可理解的面样,对牛骨纽扣这怪异的现象所获得的没有答案的结果,实则是正常不过的,真的,有些事情永无结果其实就是最佳结局,能否意会或言传也无甚紧要。

后来,母亲信了佛,在堂屋正中设了尊佛像。前面我谈过,母亲是不是对人世已经没有了兴趣和信任她是不是要通过个真正属于内心的信仰来完成对故土的那份若明若暗的义务

再后来,我们都离开了她,她就和她的丈夫,我们的老父亲起守护着是他们而不是我们的家园。我始终觉得,只有父辈们才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家园,而我们,只不过是家园的旁观者或享用者,以及最终的背弃者。那是如何使人感慨万千的景象啊,两个孤独异常心怀仁慈耳目恍惚的老人那样尽职地恪守着那方小小的天地

故乡,孤独者的宗教

我曾经对人说过,子女是父母的信仰,是父母历经不平人事之后生命的宗教。但我错了。

家园,彻悟者的坟墓

我还对人说过,父母是子女的奴隶,只有在子女失意或无助时,他们才被叫做上帝。我错了

当我察觉到时辰已经差不多了,我将又次必须同故乡作别的时候,太阳像窃贼作案成功后溜出现场样消失在块巨大的乌云背后,故乡便进入了大片阴影之中。当我意会到我这仿佛是在逃命似的心态时,恐惧与伤感再次注满了全身,这同当初母亲去世后我们的离去是同样种镂骨镌肉的感受。曾经调教了我无穷遐想的竹林将我包围,翠竹低垂着忧伤的头颅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池塘,业已干涸,就像张破敝的脸,我再也无法通过绿水和水中树棵的倒影获得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往年的容光。马儿湾的夏天,业已被无数棉球给撑破,露出白灿的花朵,那悲伤万状的命啊老棬树,唯的那棵老棬树,它老得已经无法同我昭示往昔,也无法吐出个清晰的字来,它是个老人,在田间的另边,默默地承认时间,承受着离别的击打。还是那群孩子,在村口拖长了我的背影,他们祈求这背影是根连音线,还是想逮住丝灵感让自己获得这刻,我成了碎片,被苍老的故乡点点地分裂为碎片,往后它们将各分东西,随风漂泊,再也不能成为个整体,和童年对话,和张张脸孔,幕幕情形,包括悲欢生死,再次碰面。

在我回首时,个本来是坐着的影子,缓缓地从河边棵大树的阴影里站了起来,我看清楚了是个即将走完人生之旅的老人,他瘦得就像个阴影;他映影于身后金光四溅的田野上的这幅剪纸杰作,同我那孤立于故乡的老房子样,投射在我心灵干净的心灵壁垒上,怎么也擦不去了。

他认出我来了吗我却早已经忘记了他。

我牢记着无数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川南随笔 倒序 正序

《川南随笔》本章换源阅读
X